二、创新能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曾对大批智力超常的儿童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追踪研究。结果表明,取得创新成就大多为自信、有进取心和不屈不挠的人,可见人的心理健康与创新能力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1.学生的自我意识影响创新能力发展
自我意识指个人对自己的本源意识。自我意识表现在三个不同的层次上,第一层是对自己的集体及其状态的认识,如对觉醒状态的意识、对健康状态的意识等;第二层是对自己的外部行为以及人际关系的意识;第三层是对自己的认识、情感等心理活动的意识,如自我意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等。
在个体的心理发展中,自我意识的产生和形成比较早,它是个性形成的重要条件。自我意识的首要成分或基础是自我认识,包括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三个方面。自我意识在情感上的表现称之为自我体验或自我感受,主要有自尊感和自信感。人们生活在一定的群体中,产生一种高级的自尊需要,总希望在群体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享有一定的声誉,得到良好的社会评价。当社会评价满足个人自尊需要时,就会产生自尊感,从而促使自己更加奋发向上,追求实现更高的社会期望。如果社会评价不能满足个人的自尊需要,甚至产生矛盾时,可能会产生两种情况:一种是产生自我压力感,从而使自己加倍努力,迎头赶上;另一种是产生自卑心理,从此自暴自弃,一蹶不振。自信感是与自我评价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良好的自信感是建立在恰当、正确的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既能看到自己的潜力,又能充分地估计可能发生的困难而产生的。在自我评价过高的情况下,自信感转化为自高自大;而自我评价过低时,自信感又会转化为自卑感。
因此,增强主体的自我意识,如通过自我认知,看到自己的力量;通过情绪体验保持健康的情感生活;通过自我监控,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更好地促进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使自己的个性获得健康发展。自我意识对人的一生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一点许多人都没有意识到。自我意识是自我发展的动力。分析古今中外的成功人士,我们发现他们都有积极的心态、积极的自我形象。自我评价高,自己行动就有动力。很多重点大学的学生,他们在中小学阶段多数是自我感觉不错的人,但大学生生涯之中,有的同学只求毕业或找一份安稳的工作;有的同学喜欢自己去闯荡,争取将来拥有自己的企业;有的同学想到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留学。分投目标不同,其结果也往往各一。心态积极的人,才会有积极的行动,行动起来才会有动力,其结果往往会更好。(www.xing528.com)
2.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助于创新能力的发展
心理学研究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被动的思维,问题意识在思维活动乃至人的认识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现代科学之父的爱因斯坦,在更高的境界里阐述了这个问题,他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是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如果学生有问题意识,他们的思维就会为解决某一具体的局部的实际问题而启动。这是因为,一方面,学生原有的以各种类型的指示、表象和智力行为方式而存在的已有经验会起重要作用,学生思维内部也会产生一种自我刺激、自我运动、自我发展的过程,并对已有指示、经验进行重新理解,从而丰富发展原有认知结构。另一方面,当学生思维遇到疑惑、产生探究心理时,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就会采用查找资料、请教师长等手段,在有意或无意之中大大扩充知识量。而当思维材料零散、不系统或者主要的和次要的、真实的和虚伪的、本质的和现象的信息混杂在一起时,学生要把它们按某种联系系统化、有序化,变成人们所需要的反映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知识,就必须运用一定的科学思维方式加以组织和整合。学生产生了问题意识,就会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强烈的内驱力。在试图精确地提出问题及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设想时,学生必须调动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等。这样,学生的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就可以得到培养。所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创造的起点,学生只有在不断地试图提出问题、克服一切困难、努力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会具有科学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品质。
3.健康的情绪生活推动创新能力
情绪状态决定着客体的某些属性能否被感知以及感知的结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自身没有一定情绪状态,客体的某些属性便不能称为认知对象。而且,客体的某些属性被感知,由于学生自身情绪不同,感知的深度和结果也会不同。情绪状态支配着学生对课题的记忆效果。当学生的情绪良好时,注意力容易集中,对事物的感知清新,记忆牢固;当学生的情绪消极时,如在烦恼、厌恶、紧张状态下,注意力难以集中,对事物感知不深,记忆不牢。情绪状态制约着学生思维的灵敏性和选择性。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并不是按照教学内容去思考所有的问题,而是对那些容易引其注意、使其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思维,即思维的选择方向是受情绪状态支配的。当学生的情绪良好时,学生思维变得敏捷,思路变得宽广,解决问题效率高;反之,思维变得僵化。情绪状态激发着学生的想象活动。学生的想象充满了丰富的情感,情感越丰富,想象就越活跃。
不正常的情绪不仅能消极地影响一个人的行为,损害其精神健康,而且还会使人的身体患病。对于学生来说,建立正常的和健康的情绪生活,确实是极其重要的。因此教师和家长要加强教育,使学生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经常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促进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形成,推进创新能力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