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
动机是引起人的行为心源。一般是需要引起动机,动机指导行为,行为又指向一定的目标,如图9-1所示。
图9-1 需要、动机、行为、目标之间的关系
人的行为离不开动机的支配,而动机则是由需要引起的。人的行为都是在某种动机支配下,为了达到某个目标的目的活动。因此,可以将图9-1改为图9-2的形式。
图9-2 人的行为模式(www.xing528.com)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激励过程在人的个体上,实质上就是要做好刺激变量、机体变量和反应变应是三者之间的关系。
刺激变量就是指对有机体的反应发生影响或者说起作用的刺激条件,这个刺激条件应当是因人而异,因活动而异,因环境而异。因人而异是说,同样的利益条件,在有的人身上能发生作用,在有的人身上不发生作用,或发生作用很小。因活动而异是说,从事活动不同,刺激的条件也不同。人在学习时,主要是记忆,增强记忆能力;劳动时,主要是体力,增强活动的技巧及熟练程度。因环境而异是说,不同的环境,刺激的条件虽然相同,但起的作用大小不同;平时的操场训练、课堂的学习同火场上的救人、灭火环境发生了变化,如果用同样的刺激条件,那么就会起到不同的作用。例如用勇敢精神,对促进学习的作用不大,而在火场上却会很起作用。就是说不同的环境,需要实现的目的不同,刺激条件也应不同,要有恰如其分的针对性。
机体变量是指有机体对反应有影响的特征,它取决于人的本身的一些特点。一个人的气质、性格、能力、个体倾向性均有所不同,那么刺激的作用也不同。一个性格内向、活动缓慢的人,无论怎样用勇敢顽强精神刺激,作用也是不理想的;而对于一个性格外向、反应灵活、活动迅速的人,用勇敢顽强精神,作用就会相当大。从能力上说,也是这样。一个技术不熟练的人,用勇敢顽强精神刺激,他仍会表现迟钝,不知道怎样才能表现出勇敢顽强。
反应变量是指刺激变量和机体变量在行为上引起的变化。反应了刺激变量引起机体变量的作用大小,通过其行为上的表现,看反应的程度。
由上可知,图9-1中的需要和动机都属于机体变量,行为是属于反应变量,外界的目标是刺激变量。
人的行为的激励过程,就是要使刺激变量引起机体变量(需要、动机)产生持续的兴奋,从而引起积极的行为反应。当确定的目标达到之后,经反馈又使刺激得到强化,这样的周而复始、接连不断地刺激,进一步使实现目标的行为积极化。但也有目标达到之后,目标的刺激作用减小,甚至不起作用,阻碍了行为的强度的,这是由于目标不同,所起刺激作用也不同。如灭火中确定了这样一个目标:在火场上不怕苦,敢于攻坚,冲得上,守得住,打得赢,表现突出者给予记三等功一次。消防指挥员第一次在火场上这样做了,上级给予记了一次三等功。这名消防指挥员在下一次火场上也会这样做,又给记了三等功,那么下次他还会这样做。如果上级又规定了,凡是本辖区内没有发生重大火灾的大队,给予大队长记三等功一次,那么这些大队长们,就会为争取获得三等功而在这个方面积极努力。但是也有目标实现了以后,刺激变得不起多少作用的情况,如上面所讲的火场灭火与应急救援战斗行动中立功的问题,如果这名消防指挥员荣立了两次三等功,那么,再立三等功对他已经起不到较好的激励的作用。因为对这名消防指挥员来说,有了两次已经够用了,立功的需要已经得到满足了。
我们必须从人的需要角度来寻求激励的手段,上述的激励过程的模式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心理学的研究已经证明,人的意志行动开始于需要以及由需要而引起的动机。具体说来,人受到刺激产生了需要,需要不满足时引起心理紧张,成为寻求目标以满足需要的驱动力,由此而激发了动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