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今天,我们应该怎么当小学教师∶在新疆巴州师范学校的演讲实录

今天,我们应该怎么当小学教师∶在新疆巴州师范学校的演讲实录

时间:2023-04-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张文质这也是我所要讲的,今天我们怎么当教师,其中最重要的,教师在课堂上,在学校里关注的有三个层次,但最核心的是“人”。我曾有一次到一所师范学校给学生讲课。到底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哪怕我们知识有缺陷,哪怕我们专业的起点不高,但首先应该作为一个健康的有生命意识的人从事教育,这是师生关系中最核心的一层。所以,我们还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今天,我们应该怎么当小学教师∶在新疆巴州师范学校的演讲实录

张文质

这也是我所要讲的,今天我们怎么当教师,其中最重要的,教师在课堂上,在学校里关注的有三个层次,但最核心的是“人”。我们原来关注最多的是知识的传承,以学科为媒介的知识的关系,以及与这个学科相关的更丰富的知识世界。但对人——尤其是儿童,更深刻的影响的是情感态度,人格倾向。我曾有一次到一所师范学校给学生讲课。那一次,我讲的是教育中的人文精神,讲要珍爱生命,关注生命,要把人当目的而不是手段。有一个实习刚回来的学生告诉我她所遇到的一件很尴尬的事。实习第一天她对学生说:“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是朋友啦,让我们在互爱互助的环境中成长吧。”没想到一个五年级的孩子说:“老师,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我们是吃硬不吃软,你还是给我们来硬的。”当时,这位实习教师一下子懵了,茫然不知所措。但是教育中这种用强硬的方法对待孩子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就是那一天我去讲课,主持人见学生迟到,就非常生气地说:“你们给我站在门口,张老师请一个学期才请到,多么不容易。你们却不懂得珍惜。”我当时就明白了,真是“有其师必有其徒”。一种强硬、粗暴、侵害、负面的师道尊严,使得孩子一开始就接受了一种反教育的方式,他对和蔼、从容、温润、鼓励反而不适应了。他要强硬的,要粗暴的才感觉到更舒服,更适应,这是教育的最大失败。

到底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我相信在座的同学,不少是初中教育的失败者,内心都有一丝隐隐约约的自卑,这种自卑会伴随我们的一生,要超越是极其不易的。我也曾是一个特别自卑的人,上大学第一个假期,和两位女同学从上海回福州,在火车上24小时我没和她们说一句话。(笑声)后来,我经常想,要是有机会我真愿意再和她们同乘一辆车,让她们明白我不再那么自卑了。(笑声不断)这种自卑,是在我们受教育过程中不断地经历失败,经受屈辱,不断地被边缘化,不断地被贬低,慢慢积攒,增长起来的。后来我们要克服这种自卑,真是非常困难。实际上,这种自卑、不从容在很多老师身上也存在。我们在厦门有一所课题实验学校,原来它是一所农村小学。名字很好,叫曾厝按小学。在做生命化教育课题前,他们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曾厝按小学的。因为这所学校在厦门大学附近,他们私下里称它为“厦大附小”,也就是“厦门大学附近的小学”。(大笑)我到福州的一所很边缘化的学校听课,那位教师是我在中学任教那一年的一个学生。她说:“今天,老师的老师来听课,你们过后可以问一些问题。”结果,这些初三的,和在座的你们个头差不多的学生一下课就围着我,问了一个让我感觉到可能是一生中最伤心的问题,他们说:“老师,我们是不是真的很笨?”为什么孩子有这种想法?就是从幼儿园开始,甚至从出生开始,就有人不断打击你、贬低你,说你没有希望,你不可能成功,这种打击已经成为心理上的巨大阴影和障碍。这一切使我们对自己的未来没有期待。人与人关系中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最直接、最全面、最持久、最深远的,甚至是一个眼神、一句话很可能就决定了你一生的命运。老师最需要思考的是,我到底给学生带来了什么,我是不是不经意地带给了学生伤害?我们首先要反思的就是这些问题,我们的工作直接关系到一个人心灵健康与纯洁,应该如履薄冰,慎之又慎才对。

我在一所学校听过这么一个故事:一个六年级的女孩子,她长得胖,老师经常形容她满面红光。在那个时代过来的人说一个人“满面红光”,就让人联想到毛主席。(笑声)有一天,孩子迟到,她跑得满脸通红。老师说:“大家起立,毛主席来了,鼓掌欢迎。”就这么一句话,她那天下午就没来上课了。一个礼拜之后,她转学了。我想,即使她转学了,她已经把胖变成一种自卑,变成一种人生的痛苦、失败。还有什么比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用这样的方式羞辱她更可怕?所以,在对课堂的观察和与老师的交往中,我最看重的就是我们是否从内心深处发出对人的真挚的同情,真挚的尊重,这是教育的最重要的价值,尤其是我们今后要从事小学阶段教育,这点更重要。哪怕我们知识有缺陷,哪怕我们专业的起点不高,但首先应该作为一个健康的有生命意识的人从事教育,这是师生关系中最核心的一层。

教师很重要的工作就是以学科为中心,进行相关知识的传承。任何一个学科对教师都有相应的专业要求。相对而言,在座大部分同学起点可能是比较低的,但前进的速度比较慢不等于我们到达终点的速度就慢。有一个社会学的“火车理论”:一个跑得慢的人搭上一辆快车和一个跑得快的人搭上一辆慢车,最后,先到达终点的是那个跑得慢但搭上快车的人。人生是需要规划的,更需要有耐心能坚持,虽然我们起点比较低,但仍然可以有所作为,当然要学有所得才能大器晚成。我们要去经历,去尝试,甚至去挣扎。生命就是一种自我的旅程,在体验中我们发现着自己,发展着自己,改善着自己。比如说你不到大漠,你真的体会不到什么叫辽阔。去了新疆,到了呼伦贝尔草原,你才知道什么叫一望无际。我想,我们南方人是体会不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景象和意境的。我们那边甚至一年四季都分不清楚,福州就只有两季,一季是非常炎热的,另一季是相对炎热的,看不到春天的迹象。所以,我们还要做生活的有心人。你对春天有细腻的观察,你才能真正教给学生活生生的体验。有位西部地区的教师到东部进修,早上醒来听到麻雀的叫声,他特别激动。一个年纪五十好几的教师从来没听过鸟的叫声, (笑声)他就生活在这么闭塞、荒凉的环境中,你说知识怎么传承?

有一次,国家课程中心的专家去一个偏远的地方听课,听老师上《刻舟求剑》这堂课。上课时,孩子提出:“老师,剑从那里掉下去,当然可从那里捞上来。”这位老师说:“是啊,我也这样想,可是教材里怎么不这样讲呢?”下课后,专家问他:“你们这里有多大的河呢?”那位老师说,只有小池塘,剑从哪里掉下去就能从哪里捞上来。(笑声)我们的经验世界约束了我们的认识。所以,前天谈建设一所优质学校时,我强调要培养视野开阔的人,要倾听窗外的声音,要不断挣脱自己生存环境和知识的限制,努力学会“睁眼看世界”,也努力为自己创造这样的机会。多一种经历,多读一本书,能增强一份生命的强度,对自己从事的工作也可以多一点从容与自信。今天你们很幸运,能听到黄克剑老师意味深长的学术课。哪怕听不懂印象也深刻,会带来长久的思想的冲击。我觉得这即使从知识的角度上看,也是一种特殊的教育。以上我绕着圈子谈的是教师的知识素养要让学生折服,教师的学识水平要远远高于所要教学的内容。我们对自己职业发展要有更强的方向感,学校里所学的一切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用每一天的努力去造就更多一点的“优异”。同时,我们还要明白,很多新的教育理念并不可能通过立法的形式就能变成现实,它们必须由那些担负着实践理念的职责的人去理解,去珍视,去追求。我们应该努力成为既有能力又有勇气去实践新理念的人。

第二点说的是“道德的肯定”。我觉得今天的教师处境极为不利,处在各种各样的约束中,教师要作为一个“真人”也是极不容易的事情。那么,在我看来,学生对你“道德的肯定”就意义重大。这点真像黄老师说的,“教师要成为学生的范本”。要说真话,做真事,善待每一个学生。我们福建省有一位年轻的小学教师,有一次在座谈会上,她感慨几乎每一次借班上课都上得很生动,她觉得很奇怪,本来应该是学生越熟悉,课堂越活跃,越生动,为什么会变成是陌生的学生的课堂更活跃呢?她后来反省自己,在班级上课总是带着某一种特定的目光去看待学生,把某些学生当成“优等生”,把某一些当成是“差生”;某一些是课堂上活跃的学生,某一些是不愿参与的学生。有这种意识后,教师的目光就会传达出相应的信息。有了这种意识后,多数学生没办法活跃起来,因为他们已经“派定”自己作为沉默的大多数而存在。曾有一个孩子告诉我,在课堂上她基本不举手。有一次举手了,老师走过来把她的手打了一下,说:“你凑什么热闹呢!”(大笑)教师这种行为不仅是对孩子的精神上的,甚至对他的求知欲,对知识的向往,对学科的热爱,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期待都会造成很大的伤害,这是教师工作之大忌。我想“道德的肯定”意味着你要善待每一个学生,要把目光平等地投向所有的人,特别是投向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那些更需要你帮助的人。我从小个子矮,经常被欺负。有一次我对老师说某某同学又欺负我,结果,老师脱口而出:“你要是好的话,人家怎么会欺负你。”(笑声)我当场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号啕大哭。这位老师的名字我记不住了,但这细节我却记忆深刻。教师的公正、诚恳、率真是最重要的。现在应试教育使我们很多行为值得反思。昨天有位老师说,我们现在收进来的很多都是“差生”,我听了很难过,什么叫“差生”?当我们用这个词时实际上它就是我们的思维方式,就是我们看待人的眼光。当我们把孩子分等的时候,其实我们自己也被分等了。我们对自己也缺乏信心。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1983年提出多元智能理论,他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有的人是语言方面,有人是数理逻辑方面,有的是音乐方面,有的是空间智慧,有的是自然观察方面,有的是自我反省能力,有的是人际关系。每个人都有特异之处、闪光点和相对的长项。所以,我的观点是:勤未必能补拙。像我这样的人去跑110米栏,再勤奋也不可能成为刘翔。上大学时,第一次上体育课,有一个同学一跑步就是同手同脚,(笑声)他改不过来,哪怕后来他成为了陆军大校。所以,扬长远胜于补短,把自己的长处挖掘出来才是最重要的。斯滕伯格曾讲过一个案例,说有位美国女歌唱家到一所著名的音乐学院深造,听了她试唱之后,那位被誉为美国最好的声乐教授说:“就你的天分而言,你已经达到歌唱的极致,你不用学了。”这是行家的观察与判断。不过,天分对人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对儿童你往往还难以知道他的天分在哪里时,教师的期待、公正,以及敏锐的观察力,对每一位学生诚恳的帮助就更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善待每一位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最内在准则

第三是情感的依恋。师生关系可以描述成人际关系中亲情之外的最美好的关系。在马克斯·范梅南看来,对教师最好的描述是:成为学生心目中能够替代父母角色的人。大家都看过魏巍的《我的老师》,文中说蔡老师脸上有榆钱大小的痣,这相当于现在一元的硬币那么大。你们说这人会美吗?(笑声)但在魏巍心目中,蔡老师是世界上最美的人。自己喜爱的老师,我们往往会深受他的影响。好教师在课堂上一定会比平时更漂亮。反过来,在课堂上粗暴对待学生,冷漠、程式化教学的老师,毫无教学热情,怎么可以美起来?我们说人不可貌相,一种是大智若愚的人,我们看不出他的智慧。孔夫子是很丑的,苏格拉底也是,苏轼脸很长,一滴眼泪要流很久才能流到下巴,(全场大笑)可见长得极其丑陋。所以,大智若愚的人我们往往看不出来他的智慧所在。另一种是大奸大恶之人,我们也不大能看出来。

第三种看不出来的是成长过程中的儿童。谁能根据一个儿童现在的相貌就能看出这个人将来是否大富大贵,能成大器?像鲁迅写的,有人到别人家里祝贺孩子出生,大家都说孩子会长命百岁,大富大贵,只有他笔下的傻子说这孩子将来会死的,结果被人家乱棍打出来。当然,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的精神格调、生命情调是可以透视出来的,像罗丹就曾说过人是可以貌相的,因为他是雕塑家,能抓住人内在的深层的东西。有一次林肯只看了一眼就拒绝了一个应聘的人,他说:“四十来岁的人是要为自己的相貌负责的。”这话什么意思?人40岁前的相貌是父母给的,以后是自己塑造的。事实上不一定40岁前,甚至20岁开始就是这样。人的精神面貌、气质之类,确实是自我塑造的,也就是培根说的:所学皆成性格,所学皆成习惯,所学所思会从你的眼神、举手投足中透露出来。我曾读过一本法国社会学家写的书,里面讲巴黎一个以杀人砍头为职业的人,有事没事总喜欢摸人的脖子,被摸的人会毛骨悚然,因为对方就是做这活的。(笑声)我说我们教师要有一种更高尚的精神引领,我们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阅读、倾听、讨论以至学习的习惯,这就构成我们生命的基本面貌。我说的其实就是,学生对教师的情感,首先来自于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你是怎么注视孩子的,你眼中透出的是不是善意、慈祥、期待和肯定,你评价孩子的方式是否妥当,能为他们愉悦地接受,你的教育素养是否能够引领孩子们前进的方向,甚至你的生活方式、人生态度是否也都具有可贵的“教育价值”?学生们对你的“依恋”绝非空穴来风,在教育之中也确实没有“无缘无故的爱”。这种“互动着的爱”深深润泽着彼此的生命,构成了教育中最动人的“人性美”。人的生命的奇迹往往都与美好的教育有关系,一个孩子能够遇上一位让他长久甚至终身依恋的老师,真是一个福分。

说着,说着,我已经进入我要讲的第四个层面:一个好教师甚至能让学生对他产生强烈的精神的敬仰,他愿意成为你的追随者、仿效者。好教师不但是所教学科的代言人,知识的代言人,也可以是美好信念、价值的代言人。我觉得所谓的“好教师”,他一定要有自己的独立的价值判断,在今天这样的教育格局中,他能够“有所为有所不为”,始终要有站在人类正义和正道一边的意识,好教师“应该比热爱自己的党派和教会更热爱自己的学生”,能克制自己,不做不义和羞耻之事,要尽量去减轻教育的痛苦,能坚定地站在孩子身后,做他们生命的保护人和精神的范本。“好教师”也不是天生的,当我们有生命的投入,有辽阔的方向,有自己所认定的使命,我们努力“向前奔突”,不怕挫折,不轻易屈服,我们就走在成为“好教师”的路上。最终我们仍有可能自己造就了自己。

以上就是我讲的教师成功的标志,就是要让学生对你产生知识的折服,道德的肯定,情感的依恋,精神的景仰。

最后我再说说一个教师提升、改善的途径在哪里的问题。简单地说,我们首先要有学习的倾向、学习的意识、学习的习惯。福建一个县的教育局长,对教师进行过调查,结果是:60%的教师家里没有书桌,而且常年无阅读。我们中国年人均读书0.7册,这样的数字是很难堪的。文化的落后是一个严峻的问题。我每到一个地方讲课总会问听课的老师:在座的谁家里有藏书1000册以上的,我要向他表示敬意,要长期无偿地把我编的刊物送给他。很遗憾,这样的教师非常少。应试教育不需要教师有更多的阅读,甚至不鼓励孩子阅读。我们的课题实验学校厦门同安第一实验小学正在做建设“书香校园”的事情,每学期对孩子搞阅读排行榜,这对教师也有很大冲击。今天黄老师讲到的哲学家,我们很多人觉得陌生。我们古文看不懂,外文可能也看不懂,我们甚至看不懂孩子写的时文,那么用什么来教学?怎么可能抵达孩子的心灵世界?作为教师,有时候是比较盲目的。我的女儿很有写作天赋,六年级就出了一本书。现在读到了初中,有一天她对我们感慨:“不论我的作文怎么写,老师总要这也改改那也改改。”我说:“你自己怎么看这件事?”她说了一句让我很吃惊的、听上去有点狂妄的话,她说:“我相信老师写不出来。”(全场大笑)她很早就读《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小妇人》《傲慢与偏见》,现在小说已读了数百本。一个人的阅读量往往就决定理解问题的深刻度,没有阅读的广泛性,我们怎么和孩子交流?我听了那么多课,也时常感慨:我们的教师在课堂能不能有更多新奇的词汇?教师往往缺乏语言方面的改造、提升、调整的意识。实际上孩子不需要没有生命力的“公共语言”。我们需要的语言,我称为“雅语”,雅,就是优雅的,规范的,生动的,独特的书面语。黄老师讲的课,记下来就是非常流畅、变幻、生动、准确的书面语。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不应该是平面的、粗糙的。不断地再学习很重要。

第二就是沟通能力。教师要提高和学生、和同事、和周围的人的沟通能力。我特别强调要学会倾听。我们现在普遍说得多,听得少,甚至没养成听的习惯,缺乏耐心。我们首先要让课堂生动起来,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学会倾听、交流。表达与交流能力的提高应该作为一生没有止境的追求。

第三就是责任意识。孩子未来就掌握在我们手上。新加坡政府在给校长的任命状上写到:你要时时刻刻意识到有无数的孩子的未来就掌握在你的手中。你的言行举止,你的一切不仅决定民族的未来,甚至决定着每一个家庭的幸福,要是我们的校长在被任命时也有这样的提醒就好了。我们说的责任特别要点到这点上。(www.xing528.com)

最后还有一点是要有创新、发展意识。要让我们的职业令人信服,能得到孩子的广泛认同,得到社会的充分肯定,教师需要有这种创新意识。因为时间关系,不知不觉已经是下午两点了,两点在我们福建是上班时间,在我们新疆是下班时间。(笑声)

我再和大家说几个努力的目标,就是10个“学会”。

(1)学会宽容,学会善待学生。我们的孩子每一个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生命密码,带着独特的禀赋,带着不同家庭的影响来到学校,宽容、尊重差异,就是培植文化与人的多样性。

(2)学会等待。因为每个人都会有智慧的觉醒,有一个精神力量增长的过程,自我意识的形成过程,所以教师要有等待之心。苏霍姆林斯基说,作为教师,你不能轻易说你对学生已经用尽所有办法。

(3)学会倾听。更多倾听孩子的心声。

(4)学会欣赏。哪怕孩子只有点滴进步,我们也要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

(5)学会赞美。教师应大声说出对孩子的肯定和表扬。爱是需要表达并付诸实践的,不少教师表扬学生的词汇过于贫乏单调。

(6)学会参与。参与到学生生活中去,真正和学生在一起。

(7)学会合作。任何课堂的成功都有赖于师生的对话、互动、合作,而合作能力的培养,只能在合作过程中实现。

(8)学会表现。教师要有很好的“舞台感”和课堂表现能力。新疆人能歌善舞,性格率真。就像你们校长,人长得漂亮,能歌善舞,令人羡慕。(全场大笑)

(9)学会反省。不仅思考教育方法、策略、技术,更要检讨在成全人的方式、价值取向上的对与错。

(10)学会创造。通过成就学生的方式来成就自己。我们的成就感、满足感离不开课堂和学生。要成为有魅力、有感召力的人,成为引领孩子人生方向的人。我们往往知道正道在哪,只是容易产生职业的倦怠和自卑,没能坚持走正道。我们要努力成为一个有价值的有人生满足感、丰富感的人。

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注释】

[1]选自《教育是慢的艺术》,张文质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