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内因与外因的关系,什么是心理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

内因与外因的关系,什么是心理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

时间:2023-04-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环境和教育是心理发展的外因或外部条件,它要通过主体的活动,通过心理发展的内因来实现,这就是心理发展的动力问题。什么是心理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呢?学生心理的内部矛盾,是通过他们的实践活动而实现的。在心理发展的这对矛盾中,新需要是心理发展较活跃的因素,是动机系统。

内因与外因的关系,什么是心理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

环境教育是心理发展的外因或外部条件,它要通过主体的活动,通过心理发展的内因来实现,这就是心理发展的动力问题。

什么是心理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呢?一般认为,在学生积极活动的过程中,社会和教育向他们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的需要和他们的原有心理水平或心理结构之间的矛盾,是心理发展的内因,或称为发展的动力。

学生心理的内部矛盾,是通过他们的实践活动而实现的。例如,实践活动越广泛、越深入,主客体的接触就越频繁,人的心理生活越丰富,越富于现实性;反之,那些脱离现实,深居简出的人,必然孤陋寡闻,不可能形成丰富的心理生活,且容易形成怪僻的性格。(www.xing528.com)

在心理发展的这对矛盾中,新需要是心理发展较活跃的因素,是动机系统。需要是人对客观需求或要求的反映,是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它常常反映在一个人的动机、目的、兴趣、欲望、理想、信念等表现形态方面。需要的表现形态,是引起心理活动的原动力,因此是动机系统。在学生心理活动中,需要经常代表着新的、比较活跃的一面;加上事物总是在不断发展着,主客体的关系也在不断发展着,所以需要的内容和各种形态的表现总是不断改变着、斗争着和发展着。为了促使学生的心理更好地发展,教师必须注意中小学阶段学生的各种需要及动机、目的、兴趣、爱好、理想、信念的特点和倾向,使他们的动机正确、健康

原有的心理水平,即原有心理结构,是过去反映的结果,它包括:旧有的认识过程,特别是智力的水平,旧有的情感和意志过程的水平,旧有的个性特点;原有的知识经验的水平;所处的年龄特征与个性差异;当时的心理状态,例如,注意状态和精神状态等。原有心理水平或原有心理结构,是心理发展中稳定的一面,它是心理的旧有的基础。有了新的需要才会与原有的心理水平发生矛盾,矛盾解决了,心理水平也就提高了。是否所有正确的要求都能引起学生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呢?那也不一定。例如,我们的德育要求,往往与社会风气有差距,往往与少数学生在不良社会风气影响下而形成的其原有的品德水平的差距太大,于是我们的正确要求便与之产生了矛盾,由于原有的品德水平否定了新的需要,于是学生的心理暂时停滞不前。这是造成少数学生进步不大的原因之一。所以我们要考虑到他们原有的基础,以便有的放矢地搞好教育,也就是说,要求要适宜。

什么是合适的要求呢?过易的或过难的都不适宜。如教学中老师讲得太浅,教材内容低于或只是接近学生心理发展的原有水平,这样就激发不起他们对这门学科或这一部分教材的兴趣,也就激发不起他们对学习知识或接受新的教育要求的热望。而他们不能产生新的需要,心理也就难以得到发展。如果教育的要求过难,或是较远地超过学生的原有水平,这样会造成学生对要学习的知识或教育要求“望而生畏”,同样也激发不起新的要求。所以,任何教育或教学都必须有一定的难度,这种难度必须高于他们心理发展的原有水平,经过他们的主观努力又能达到这个难度。这样的教育要求,才是最适宜的要求,这就是“跳一跳才能摘下果子”的道理。也就是说,为了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我们要不断地向他们提出有一定难度但又合适的要求,以适合于他们原有心理的要求,使他们有努力的方向,能促使他们新需要的产生,从而推动他们心理发展、内部矛盾的产生和发展。因此,我们一切教育工作,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即从原有心理的水平或结构水平出发,从而更好地选用教材、内容和方法等。这一点是不可忽视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