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逆反心理是在一定的外界因素刺激下,对某类事物或者人物产生了厌恶、反感的情绪,并在这种情绪驱动下表现出的与事物发展之常理背道而驰的言行。其主要特点为“你要我这样,我就偏那样”“你越不准我做的事,我就越要去做”——具有明显的“对抗”“抵触”情绪。几乎每个处于青春期的学生都有这种心理,但是在后进生身上往往表现得更为突出。
虽然作为一种反常心理,逆反心理不同于变态心理,但也带有变态心理的一些特征。其后果是严重的,会导致青少年出现多疑、冷漠、偏执、不合群等不健康心态,进一步发展还有可能转化为犯罪心理。
教师针对这类学生要采取适当而有效的方法,使学生叛逆的心情尽早归于平和,恢复到正常的心理状态。
经典案例
江苏省张家港市东莱小学教师陆蕙芳是一位善于平和学生逆反心理的好老师。
扬威是陆老师班上的一位男生,是从外校新转过来的。别看扬威刚来学校没几天,却让许多任课老师大伤脑筋。
扬威不仅人如其名,在学校里耀武扬威,而且脾气倔犟,不管老师怎么批评、责备,他都不听,甚至歪着脑袋,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如果老师批评严重了,他还会摔课本,甚至还会和老师顶撞,说一些难听的话。一句话,就是老师越反对的事,他就越“积极”地去做。
有次隔壁班的一位老师发现扬威在教室里吸烟,就进来制止他。没想到,扬威连头也不抬,就把对方顶回去了:“你又不是我的老师,凭什么管我?”
那位老师耐心地说:“同学,我这是为你好!吸烟有害健康,难道你不知道吗?”
“知道又怎么样?我伤害的又不是你?”说着,扬威猛地吸了一大口,又把烟吐出来,透过烟圈得意地看着那位老师。
“你……”看着扬威那挑衅的样子,那位老师气得说不出话来。
“我怎么样?是不是想说我‘朽木不可雕’‘烂泥糊不上墙’啊?你们老师就知道这么骂人,也不换个新鲜词?”
看扬威根本不为自己的劝说所动,那位老师生气地走了,而扬威则看着他的背影,又吐出一个大烟圈,“哈哈”地笑了。
还有一次上数学课,老师在黑板上出习题,忽然听到下面有人在窃窃私语,虽然声音不大,但是因为当时学生们都在看书很安静,所以老师听到了。
原来扬威前面的女生小雨的后背上不知道被谁贴了张写有“我是乌龟”的字条,正被后面的同学偷偷地笑着。
因为小雨就在扬威前面,数学老师当然立刻就把怀疑对象锁在了扬威身上:“扬威,这是不是你干的?”
扬威马上反驳道:“老师,你别血口喷人!你调查过了吗,就认定是我?”
“你在小雨的后面,再加上你本来就喜欢搞恶作剧。”数学老师虽然被扬威抢白了几句,但还是认定了是他。
“凭这两点就为我定罪?老师,你也太武断了!坐小雨后面的同学多了,有十几号人,你怎么不怀疑他们呢?喜欢搞恶作剧就一定往小雨后背贴纸条吗?哼哼!我不服气!”
“你不服,那你说是谁弄的?你说出来,就证明不是你弄的。”
“调查这种事情,是你们老师的责任!请你不要推卸责任!”扬威态度强硬地说。
“可协助老师调查也是你作为学生的义务。”数学老师生气地说。
“哼!那你先调查好了。”说着,本来站着的扬威“哐当”一声坐下了。
“你站起来。我让你坐下了吗?”看到扬威如此不把自己放在眼里,数学老师更加生气了。
“哟!你们这些老师是不是就喜欢找我麻烦啊?我就坐下了,你能怎么办?是不是想让我请家长,或者罚我写100遍数学题啊?无所谓!反正我不怕!”扬威瞪了一眼数学老师。
“你……”
“呵呵!老师,我奉劝你一句,还是先干点正事,调查一下谁给小雨贴的字条吧。”扬威撇了撇嘴,冷笑着说。
这一席话把数学老师气坏了,那节课就此结束。
后来这两件事情相继被陆老师知道了。
陆老师有点难以置信,因为从外表上看,扬威虽然调皮点,但是还不至于是个浑身是刺的“小刺猬”、谁惹炸谁的“炸弹”啊!
于是,她就开始留心观察这个特殊的学生。
终于,陆老师明白了:扬威只不过是个进入青春期的男孩子,犯了和许多同龄人一样的毛病,就是难以让自己从青春期的逆反心理中跳脱出来。
而他之所以喜欢顶撞老师,是因为他以前所在学校的老师,经常因为他一点小错误,就让他请家长,或者罚他抄作业,尤其是他的数学老师,更是因为他成绩不好,“扯班级后腿”而“喜欢”批评他。就这样,在老师的批评声中,扬威本来就倔犟的性格更过了头,以致形成了逆反心理。
在摸清扬威的病症后,陆老师决定帮助他调适叛逆的心理。
机会终于来了。
有一天,扬威又因为犯错误被老师批评了。那节课后,正好是课间操。于是,气不过的扬威趁其他同学不在教室,把讲台上的粉笔摔了个粉碎。
这一切刚好被陆老师看到了。
上课后,陆老师故意像刚发现碎粉笔似的,惊奇地说:“咦!怎么今天的粉笔粉身碎骨了呀!唉!不知道谁下手这么狠?”
说着,陆老师偷偷瞄了眼扬威。他正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等着老师发脾气呢。
“好了,不管他了。上课要紧!扬威同学,你能帮老师去拿盒粉笔吗?”说完,陆老师还在转身的同时,装作不经意地说了声“谢谢”。
好久没听老师这么客气地和自己说话了。扬威很快就站起来,答应着“好的”。
不一会儿,扬威就小跑着把粉笔拿回来了。
“扬威跑步的速度真快!这次我向体育老师推荐你参加市里举行的跑步比赛去,你愿意吗?”
“老师,你也认为我跑得快啊!呵呵,我去的话,肯定拿名次。”
接着,陆老师开始讲课了,而那节课扬威听得格外认真。
中午放学后,陆老师刚要回家,突然发现扬威正站在办公室门口呢。
“扬威同学,你找老师有事吗?”陆老师猜测扬威可能认错来了。
“老师,今天的粉笔是我摔碎的。我错了!”扬威满脸通红地说道。
“我当时看见了。”陆老师轻描淡写地说。
“可是,你为什么不直接骂我?”
“我想你可能真有委屈、真有怨气要发泄吧!否则,你犯不着这样做啊!再说,我不是让你负荆请罪了吗?”
“谢谢老师!其实,今天发脾气也是我的错。因为生那个老师的气,就故意没完成作业。”
“自从我以前的数学老师总是找我麻烦、整我之后,我就特别讨厌老师,甚至连他们教的课程也一并讨厌了。”扬威又对陆老师这样说。
“扬威,这就是你的不对了。作业又不是给老师写的,你干吗为了和老师赌气而不完成自己的作业呢?”
“老师,我错了。以后,我不这样了!”
“知错就好,关键是要改错。老师相信你。”说着,陆老师伸出了自己的手,扬威也赶紧伸出手来,与老师的手重重地击打了一下。
果然,从那以后,扬威的脾气收敛了许多,就连其他老师都说“扬威这孩子好像变了个人”。(www.xing528.com)
案例解析
青春期的逆反心理,是学生为了维护自尊而采取的与对方提出的、自己认为不合理的或者难以承受的要求截然相反的态度和言行。
我们通常所认为的学生“不听话”“不受教”,常与教育者“顶牛”“对着干”的表现,就是因为他们意图以此反常心理来显示自己的“高明”“非凡”,或者借反常表现来凸显自己的不满与反抗。
著名教育学家加里宁说:“当青少年的自尊与诉求被忽视的时候,他们就会想尽办法去吸引别人的注意,或者用特殊的方式讨回自己的尊严。”他说的青少年的特殊方式就是在逆反心理驱动下做出的举动。
“逆反心理”与西方心理学上的“违谬”“心理感应抗拒”有些相通,但又不尽相同,因为它是集正确逆反与错误逆反于一体、逆反与认同相伴行的复杂心理现象。这从扬威的言行中我们可以略知一二。扬威自己知道老师不让自己吸烟的劝阻是正确的,他也知道数学老师批评自己不完成作业是正确的,但是他却仍然违背自己的意愿与他们对着干。因为这从“本质”上与扬威一定要与教师作对的想法是相符合的。扬威之所以对这些为自己好的教师有抵触情绪,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以前的老师对他的不公正态度,以及教育他时所采取的粗暴方式有关。
教育家赞可夫在《和教师的谈话》中说过:“请你不要忘记,孩子们受到不公平的待遇,特别是这种待遇来自一个亲近的人的时候,他的痛苦心情会在心灵里留下一个长久的痕迹。”正因为如此,扬威才把对以前数学老师的怨恨与不满发泄到了其他老师身上。可以说,扬威对那位有着粗暴教育方式的教师有讨厌之心、逆反之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个老师不明白学生也是有自尊的,也是应该被尊重的。
这个道理,那位老师不懂,但是不被尊重的扬威懂,把扬威教育好的陆老师懂。所以,面对同一个扬威,两位老师采取了截然相反的处理态度,也收到了截然不同的教育效果。
即便学生有逆反心理,但是只要教师能够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能够找出学生逆反的原因,就能有效地把学生的逆反转变成顺从。
教育延伸
逆反心理,作为青春期学生常见的异常心理,其形成原因非常复杂、烦琐,需要广大教师深入研究此阶段的学生心理及行为表现,再综合其家庭背景与所处的社会环境,作出结论。那么,具体说来,引发学生逆反心理的因素都有哪些呢?
1.青春期特点的影响
逆反心理是刚刚进入青春期的学生萌发独立意识、自我意识的一种表现。青春期的学生,面对紧张的学业、升学的压力以及难以处理的人际关系,自然会有不正常的心理反应。这种心理特征之一就是逆反心理。
(1)生理原因
进入青春期后,学生的大脑发育越来越健全,思维机能也越来越发达。这使得学生的思维深度与广度比以前提高了很多,已经能够独立评判一些事物。在此阶段,很多复杂的思维形式,包括逆向思维开始形成,并且已经表现在学生的日常言行中了。
但是他们的社会经验与阅历都较为欠缺,思维运用也不成熟,因此对外界事物难免会产生一些偏激、片面的见解,加之他们的自尊心、虚荣心又非常强,于是就不允许别人轻易否定或者忽略自己好不容易形成的思维成果,甚至把这种否定与忽略看做是对自己尊严的挑衅与蔑视。于是,他们对家长与老师的管教,尤其是他们所认为的不公正的管教,就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及行为。
(2)心理原因
进入青春期,青少年学生逐渐有了自我意识,开始慢慢地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于是在思想上就不愿意再依赖他人,产生了一种追求思想独立、人格独立的心理需求。即他们希望自己有一个与众不同的思想来表明自己人格的独立。
当他们突然发现自己长久以来遵循的规则、规范都是成年人制定的,而他们只有执行的义务、没有更改或反抗的权利时,便觉得难以接受。他们心中那种反抗传统规则、突破禁忌的冲动即便被家长或者教师的“强权”暂时压制下去,但在心里的积蓄却越来越强烈。因此在没有找到合适有效的渠道与家长、老师沟通或者自我宣泄时,就会在某一个时刻因一件事情最终爆发,演变成逆反的行动,转化为与父母、老师的直接对抗。
2.家庭因素
家庭环境的影响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学生具有特殊意义。因为他们在家庭中生活的时间大约是全部生活时间的三分之二,这样他们“不得不”潜移默化地接受父母的熏陶与影响。
(1)过多的关照与要求
有些父母因为给予了孩子过多的照顾,所以在学习成绩上就相应地对孩子提出了过高的要求,以至超过了孩子所能容忍的底线。对孩子来说,这种关照与要求已经演变为一种被强加的难以忍受的压力。这种无形的压力不仅很容易激发他们无谓的烦恼,同时也抑制了他们的独立性与完整个性的健康发展。而当他们意识到这种压力是“阻碍”自己成长的绊脚石时,就产生了逆反心理。
(2)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
家长提出要求时,如果方式不恰当,过于强硬、蛮横,也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有些家长向孩子提要求时,总是以居高临下、简单粗暴的命令方式,甚至以打骂使孩子屈服,不给孩子丝毫的自主空间。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他们就会逐渐反感、抵触这种教育方式,甚至以同样的方式来对待别人。
(3)不良的家庭环境
父母关系不和谐也可以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父母长期的分歧、敌对、争吵,会使孩子产生严重的焦虑、多疑、烦躁等不良心理,这些不良心理表现在言行上,就是处处与他人作对的逆反性行为。
3.学校教育因素
虽然学生在学校生活的时间少于其在家庭中的时间,但是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却是深远的。
(1)教学方法不合理
有的教师不懂得因材施教而是满堂灌、一刀切,这使得学生们每天都在重复“上学——读书——作业”的单调生活。时间一长,一些基础差的学生就会厌烦,甚至丧失学习信心,认为自己不管多努力都不可能学得更好。当这种消极情绪占了上风,而教师又不能适时地加以引导的话,学生就非常容易产生与该老师敌对的情绪。
(2)教师的不公平待遇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一些人与事的不公正处理,也会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比如某些教师偏爱成绩好的学生,即便这样的学生犯了错误也会轻易地原谅他们,即使批评他们也会和颜悦色;而当成绩不好、调皮捣蛋的“差生”犯了错误,教师就会大声训斥,于是,这些“差生”就会不喜欢甚至记恨这个老师,当这个老师上课时不仅不认真听讲,还故意捣乱,与老师作对。即便他们知道自己这样与老师作对是不应该、不正确的,他们仍然不能在感情上接受该老师,仍然会抵触这个老师。
(3)教师自身的言行不一
教师教育学生社会道德行为准则,通常有口头讲解与实际行动两种。但是有些教师却说一套、做一套,出现言行不一致的矛盾情况。他们的这种行为,不仅很难教育学生,还会降低自身的威信,令学生反感,同时也令学生对其宣传的思想、信息产生逆反心理。
4.社会原因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当前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渐渐地发生了变化,正在逐渐转为强调自我,张扬个性。当前的小说、影视、服饰等,都被贴上了“个性”“自我”的标签。而叛逆这个原本带有贬低意味的词汇,已经成为青少年眼中的褒义词,成为学生最渴望具有的特性。
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特殊阶段,本身就存在逆反的基础和条件。在当今社会某些舆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他们自然就比父辈、祖父辈更不容易做内省的思考,也就更不容易改变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赞可夫认为:“逆反心理在一定程度上是青春期学生思维活跃、自立自主意识增强的表现。”但是尽管如此,它毕竟是一种不健康的反常心理。如果每个学生的言行都受逆反心理支配,那么时间一长,就会导致病态,对什么事都看不惯,对什么人都抵触,最终严重妨碍他们的成长与发展。
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的逆反心理和行为予以高度重视,及时帮助有逆反心理的学生进行纠正与辅导,使之尽快平和自己的心态,回到健康成长的轨道上来。
调整策略
逆反心理的发生具有普遍性,也因原因复杂而具有特殊性。教师在调整学生逆反心理时,应该具有针对性,可以根据引发该生逆反心理的主客观原因和学生的心理特征、个性特点,采取对症下药的辅导方式。
1.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了解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前提条件,教师首先要从家长及同学那里了解有逆反心理学生的基本情况,仔细分析产生逆反心理学生的过去和现在的表现,以及形成逆反心理的原因等。然后,有意识地亲近他,给他以真诚的关心与爱护。
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教师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就一定能获得学生对自己的信赖,那时,学生的心灵之门自然会敞开。
2.尊重学生
每个人都有强烈的自尊心,都不允许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他人的践踏。学生自然也有自己不容侵犯的自信心,甚至比成年人更为强烈。自尊心和自信心是学生进步的动力,而逆反心理是自尊心的一种畸形表现。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培养他们正常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发现、寻找学生身上的积极因素,并且抓住这些“闪光点”及时表扬他们好的思想和行为,激发其自爱之心。尊重学生是教师自身素质的一种体现,同时还可以给学生一个自新的机会。对于有逆反心理的学生,教师不能一味地批评、训斥,批评与训斥有可能扼杀学生的好学、自信甚至创造力。
3.给予学生宽容的爱
宽容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种美德,是教师与学生维持良好关系的艺术。在一定条件下,教师的宽容可以达到严格要求时不能实现的效果。
面对学生的逆反,教师的训责呵斥固然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但是他们却不一定会听从,甚至有会因为反感教师的教育方式而故意与老师作对,而宽容却是一种以柔克刚的教育方法。面对有逆反心理的学生犯下的错误,教师可以视具体情况,对学生宽容一点。这样,学生就会感受到教师这种特殊的爱,从而努力减弱甚至消除自身的逆反心理。
4.以情动人
希求得到教师的爱抚是学生普遍的心理要求。教师爱抚地摸一下头,或者深情地望一眼,学生都会认为这是对自己的鼓励与期望。教师要以真挚的情感、良好的情绪,用“爱”的暖流去接近有逆反心理的学生,让他们体会到教师给予他的“爱”,并在这种爱的感召下,复苏自己沉睡的心灵。
在具体执行时,教师应该与学生进行推心置腹的交谈。针对具体情况,向学生讲明道理与道德规范,使他们逐步分清是非善恶、美丑荣辱,提高认识,并自觉运用到行动中去。当学生真正懂得,老师的“责之严”是因为对自己的“爱之深”时,他们就会自动打消逆反情绪与心理。
5.以理服人
正面引导就是教师对学生的思想问题进行正面的疏导,力求通过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驱力,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教师要针对有逆反心理学生的实际情况,首先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耐心地对其进行疏导教育,帮助他们认清是非,提高认识,然后再具体指出前进的目标。做学生思想工作时,要坚持说服而不能压服,即便学生一时转不过弯儿,固执己见,坚持错误看法,教师也不要急躁,要耐心地教育和等待,甚至可以给他一段时间去消化老师讲的道理。当学生想通之后,自然会转变。
总之,教育有逆反心理的学生时,教师要讲究艺术与技巧,要因人而异采取适当的教育方法,利用自己的教育机智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