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用爱心感化,正面引导∶对习惯性撒谎学生的心理调整

用爱心感化,正面引导∶对习惯性撒谎学生的心理调整

时间:2023-04-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对于这种习惯性撒谎的学生,太原市明德学校郑京老师教育的准则是,用爱来感化。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彻底矫正学生的撒谎行为。为了不被家人责骂,其说谎行为也愈演愈烈。另外,郑老师还要求同学们要尊重心怡,原谅她的说谎等行为,帮助她进步。郑老师趁机引导,让她自己提出进步目标,如一天之内不说谎,一

用爱心感化,正面引导∶对习惯性撒谎学生的心理调整

有位心理学家曾说过:“说谎是人的本能。”确实,说谎在现实生活中是相当普遍的,谁没有说过谎呢?

一时的说谎行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时的“说谎行为”逐渐发展演变为“说谎倾向”,即撒谎过于频繁而成为一种习惯。或为了“趋利”,或为了“避害”,或是出于一种自我保护,并且使这种行为逐渐加剧,成为学生个性品质中的稳定组成部分。这就会影响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对于学生的撒谎行为,我们既不能把它看得过于可怕,也不能掉以轻心,而应查明原因,适当指导。

经典案例

现在有些学生特别爱说谎,甚至说谎时脸都不红,说谎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而对于这种习惯性撒谎的学生,太原市明德学校郑京老师教育的准则是,用爱来感化。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彻底矫正学生的撒谎行为。

有一年,郑老师的班里转来一名新学生——心怡。心怡是由姑妈领着来的,第一次见面时她很有礼貌地向郑老师问了声:“老师好!”郑老师觉得这孩子挺有礼貌的,心里很喜欢她。但当心怡去教室后,她的姑妈却再三要求郑老师一定严格要求心怡,因为她的坏毛病特别多,特别是说谎话。当时,郑老师还不太相信她姑妈的话,但没出一周,就发现这个学生的毛病还真是挺多的:说谎,骂人,说脏话,乱花钱……其中最严重的就是说谎了。

有一次,郑老师让学生交作业,但心怡却说忘在家里了,郑老师信以为真,于是叮嘱她第二天一定要做好带来。第二天,再问,她却说:“老师,我已经交了!”

“什么时候交的?”郑老师觉得很奇怪,讲台上分明没有看到她的作业本,“交在什么地方了?”

“就交在讲台上的,今天来交的。”心怡的语气听起来非常诚恳,眼神很真挚,丝毫看不出撒谎的样子。

“老师,她没有交,我们都没有看到她上去交。”旁边的学生都对郑老师说

“我真的交了!”心怡依然那么坚持,似乎所有的人都在冤枉她。郑老师怕真的冤枉了她,赶紧翻了翻那叠作业本,结果仍然没有找到。

还有一次,郑老师在组织学生仃阅报刊的时候,发现心怡没有交钱,于是找到心怡,让她赶紧把钱交上来,谁知她却说已经交了。但郑老师的收款名单上确实没有她的名字,多次的经验让郑老师意识到心怡又在撒谎。但她为什么总是撒谎呢?郑老师决定对她的家庭做一个了解。

通过了解,郑老师才知道心怡出生在一个干部家庭,在1岁左右的时候,父母离异,生母从此弃她而去,而父亲由于忙于工作也很少关心她。因此,她长期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后来父亲再婚,她得到的父爱就更少了。爷爷奶奶家的经济条件非常好,又怜惜她从小缺少母爱,因此对她非常溺爱。有一次,她把家里的烤鱼分给小朋友吃了,到吃饭时奶奶不见鱼,就问她鱼哪里去了,她说猫吃了,她奶奶也没再追问。其实,她家所住的地区已经多年没见过猫了。还有一次,她用写字台上放着的五元钱买了个塑料玩具,没玩几下就摔坏了,坏了就扔了。结果她奶奶要买菜,找不到那五元钱就问她,她说没见。她奶奶又问,她爷爷就说“我用了”。经过两次的“化险为夷”,心怡尝到了说谎的甜头。此后,遇事就开始不说实话了。

家庭的富有,家人的宠溺,让心怡从小养成了娇惯任性的性格。从上小学开始,她就经常迟到、不完成作业,这让学校的老师和同学都不喜欢她,甚至排斥她。她为了能在班集体中找到些自信,就经常编造些“理由”为自己的过错披上美丽的外衣,但适得其反,老师和同学们发现她说谎后就更加排斥她。她为了避开大家嫌弃的目光和老师的训斥,就开始逃学,在社会上结识了一些品行不良的朋友后,又染上了说脏话等不良行为习惯。为了不被家人责骂,其说谎行为也愈演愈烈。

通过了解她的家庭情况,郑老师基本上清楚了心怡说谎的原因,应该说与她的家庭及以前的学校教育有很大的关系,但根源明显在于她的家庭。因此,为了转化心怡说谎的行为和心理,郑老师实施了以下教育方式:

1.改变家庭教育方式

郑老师告诉心怡的爷爷奶奶,不能太溺爱孩子,过度的娇纵会让心怡分不清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没有正确的是非观念,很容易造成孩子将错误的行为当成自然行为。另外,让她的父亲多关心心怡,让心怡能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

2.在班级内营造“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虚伪欺骗为耻”的氛围

郑老师在班里召开了“争做诚实好学生”的主题班会,向全班同学提出了“和谎话说Bye-Bye”的口号,在以“诚实守信”为主题的周会课上,让学生分正、反两方展开辩论,使学生们从中感受到“诚实”的意义。

孔子说:“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乌申斯基说:“以性格培养性格。”可见,中外教育家早已对“氛围育人”有了共识。

3.用严慈相济的真爱叩响心怡的心扉

心怡缺少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爱,一种严慈相济的爱。因此,郑老师就从情感上理解她,从心灵上贴近她,倾听她内心深处的感受,给予她一种科学的、博大的爱,一种宽严有度的爱,一种有理有据的爱。在郑老师的面前她不需用谎言来掩盖自己的过错,因为郑老师允许她有错,允许她改错,还帮助她分析犯错误的原因。这样,师生之间就建立起了心灵沟通的桥梁和高度的信任,让心怡逐渐变得喜欢接近郑老师了。

4.培养心怡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由于在以前的学校,心怡常受到老师和同学的排斥,所以慢慢失去了自信心,针对这点,郑老师特别关注心怡身上的闪光点,用表扬和鼓励来培养她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有一次,在课堂上,许多学生举手回答问题,心怡露出了羡慕的眼神,但由于基础差,手一直在桌上放着没敢举起来。这时,郑老师突然来了灵感,点名让心怡站起来读课后的阅读资料给大家听。听到点自己的名字,心怡很激动,但因为有一些不认识的生字,所以读得并不是很流利,但郑老师仍然表扬了她:“心怡的积极性很高,声音洪亮,希望同学们在这点上向她学习。”听了老师的表扬,心怡露出了开心的笑容。从此,她变得有了自信心,遇到事情先是努力去做好,而不是再像以前那样说谎掩盖。

另外,郑老师还要求同学们要尊重心怡,原谅她的说谎等行为,帮助她进步。

5.用成功激励法唤醒心怡的上进心

郑老师经常在班级举行各种形式的诚信活动,或找她谈心、聊天,使心怡逐渐认识到“说谎”是一种错误行为,最后她主动向老师表明了自己改正错误的决心。郑老师趁机引导,让她自己提出进步目标,如一天之内不说谎,一周之内不说谎,一个月不说谎等,然后对照这些具体目标,由老师、同学和家长一起来监督她。在提出这些目标后,心怡认真地去执行了,有时犯了错误她还会自己坦白,说明当时说谎的原因,大家就共同教育她。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她没有说谎,老师、同学和家长就会发自内心地对她说:“心怡,你进步了!加油!”如果到了一周,一个月没有说谎,郑老师还会给她一些小礼物来奖励她。

渐渐地,心怡说谎的行为越来越少,而在学习和人际关系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案例解析

纵观郑老师的矫正措施,我们可以看出,其重点就是用爱来感化说谎学生,使其自觉改正不良行为。

心怡之所以经常性撒谎,这与她的家庭教育有着直接原因。由于在家庭中缺少父母的疼爱,爷爷奶奶怜惜她从小父母离异,从小就对她百依百顺。爷爷奶奶对她的溺爱,使她肆无忌惮地在家里为所欲为,却没有遭到制止。爷爷奶奶总觉得她还小,又缺少疼爱,就包容了她的一切,包括说谎等不良行为。这导致心怡在幼小的心灵中有时分不清对和错,所以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没有正确的是非观念来指导,逐渐地习惯成了自然。

在学校教育中,同伴群体的排斥也是心怡说谎行为产生的重要诱因。由于她在溺爱中养成了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加之不懂得如何与人交往,从一开始上小学就表现出不合群的现象。懒懒散散,不完成作业,迟到早退,因此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在同伴中长期处于被排斥的地位。为了获得老师和同学的好感,她开始编造各种谎言来博得同学和老师的欢心,如“我写完了作业,可忘记带了”等。后来事实真相大白,同学和老师们就开始不信任她,更加排斥她。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说谎行为愈演愈烈,她对学校生活失去了兴趣,开始逃学、旷课、流落社会。

物质生活的富有而精神生活的匮乏也同样会使人颓废。心怡混迹于社会闲散未成年人中,为了不被他人欺负和在伙伴中获得“地位”,她编造谎言以取得伙伴的信任,并且花钱请大家吃饭,玩游戏,娱乐等,没钱了就以谎话向爷爷奶奶要,向姑姑等亲戚要。当家里人知道真相后,开始对她进行“严管”,但为时已晚。

可以说,心怡从小就缺乏一种真爱,在爷爷奶奶那里她得到的是溺爱,这是一种不平衡的爱;在学校,她又缺乏教师的关爱,缺乏同学之间的信任和友爱;在社会上,她缺乏朋友间真挚的爱。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没有感受过适度的爱,就不会有对他人的爱。缺乏一颗感恩的心,对自己的错误就不会受到良心的谴责。这就是她开始说谎,并对说谎行为不以为然的根源。

郑老师实施转变教育的核心就是爱,不管是班里举办各种诚信活动,还是创造机会让她体验成功,始终围绕的都是一个中心——爱,用同学的爱、老师的爱、家长正确的爱来感化她。最后郑老师成功地矫正了心怡爱说谎的不良行为。

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在大多数家庭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子女无原则的迁就与娇纵,势必产生溺爱,这种爱对学生身心健康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小洞不堵,大洞难堵。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学生的小毛病必须及时纠正,否则势必养成大患。

学校教育又是学生社会化过程的重要阶段,要纠正一个学生的不良行为,教师的爱是非常重要的。师爱是一种无私的、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一个心灵受过创伤的学生改正错误的良药,这种爱可以给予一个学生改正错误的勇气和力量,这种爱会使学生产生自省,激发出内心深处改正错误的愿望,从而树立起自信心,直面自我,改正错误,这胜过无数的惩罚。

我们应该记住:大爱无痕!

教育延伸(www.xing528.com)

现实中,像心怡这样撒谎的学生在日益增多,不但有差生,还包括一些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学生加入撒谎的行列呢?

1.想象与现实混淆

年龄较小的学生易把想象与现实相混,常把自己想象中的事情当成事实说出来,其实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撒谎。这种情况下,学生并不知道自己在“撒谎”,没有明确的撒谎目的,也不会觉得不安或羞愧。

2.为怕受批评、推卸责任而说谎

学生因不能控制自己而犯下一些过错,这本来无可厚非,但为了逃避可能受到的批评和惩罚,他们往往会想方设法加以掩盖,从而导致说谎。这样的说谎满足了他们的安全需要。特别是他们在初次尝到“说谎”的甜头之后,会一发而不可收。久而久之,就会成为令人生厌的“说谎精”。

3.为了维护自尊的需要而说谎

人人都有自尊心,这种自尊需要是比安全需要更高一层次的需要。应该说,学生注重“自尊”是成熟的一种表现,然而,单纯的思想有时会使他们去追求过度的自尊,通过说谎来满足自身的需要。过度的自尊不仅不利于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影响身心健康,而且会使人变得极度的不诚实,产生撒谎的现象。比如,一个考试成绩一向很好的学生,有一次突然考砸了。为了不让家长知道,回家后主动对父母说,这次考试成绩不错。

4.外界环境的影响也是促成学生说谎的重要方面

大千世界纷繁芜杂,有人为了牟取暴利而闪烁其词,不顾消费者利益,招摇撞骗……种种现象会对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负面影响,尤其是在商品经济这个社会大背景中,说谎就能“赚钱”似乎是天经地义的。还有一些家长不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孩子幼小的心灵抹上了污点。例如,父亲带着儿子出去打麻将,回家后为了避免争吵,在妻子面前撒谎说带儿子看电影去了。在父亲看来这只不过是小事一桩,但学生由于年龄小很容易模仿周围人的行为,这时他们就会因为好奇而模仿父亲的行为。

5.不当的家庭教育

研究表明,学生的撒谎行为大多是由于家庭教育的不当造成的。

现在的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孩子的学习成绩要求苛刻,一定要达到规定的高分,否则便会受到惩罚。为了免遭责骂或皮肉之苦,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孩子只好靠改分说谎来蒙混过关。

父母过于严厉,甚至常用武力来解决问题,孩子为了逃避惩罚或获取父母的欢心也容易撒谎。如果撒谎成功,尝到了甜头,孩子就会更频繁地用撒谎来解决问题;如果撒谎失败,父母进行了不适当的严厉惩罚,孩子就会更不敢讲真话了。

孩子由于年龄小,不能很好地区分现实与想象,或偶尔撒一次谎,父母就认定孩子是一个爱说谎的孩子,对孩子的任何行为都采取不信任的态度,即使说了真话也不相信,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导致孩子破罐子破摔,继续撒谎。

一个学生偶尔几次“说谎”并不是十分可怕的事情,只要正确引导,便可改正。但在学生中,有一小部分人,“说谎”已成习惯,很难改正。即使改了,一般也是暂时的,这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良好习惯的养成极其不利,并可能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一大障碍。其表现为:

1.学习成绩下降,产生厌学情绪

“谎话”成了有些学生摆脱作业的有利法宝,久而久之,学生对说谎变得不以为然。与此同时,带来的却是学习成绩的下降。一些学校几乎每个班中都有几位学生因自己的成绩下降,而对学习失去兴趣,对学习采取排斥态度。

2.易养成自私自利的性格

爱“说谎”的学生中有一部分是因自己懒惰而去说谎。如遇到劳动任务时,就说谎逃避,并且这一部分人,往往都比较自私,干什么事情先考虑自己得失,从不考虑他人、考虑集体。这对于学生个人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3.习惯养成,危及一生

如果学生一旦养成“说谎”的习惯,很可能就会成为他成长路上的一大障碍,会助长某些坏习惯的形成,不单单是成绩下降,还可能使学生误入歧途,最后可能悔恨终生。如某些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最初就是因几句谎言而学会了欺骗,以致越陷越深,不能自拔。

总之,说谎习惯的养成对学生的成长和心理健康是不利的,但我们不能因为一个学生经常“说谎”,就给他戴上“品德不端”的帽子,并深恶痛绝,而要善待学生的缺点和现状,寻找根源,像案例中郑京老师那样用爱心来感化他们。

调整策略

学生说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自身原因,也有家长和老师的原因。那么,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该如何纠正其不良行为呢?

1.允许学生申辩

申辩是学生的一种权利。有的老师喜欢那种俯首帖耳“听话”的学生,老师怎么讲,学生就怎么做,一旦出现偏差,就会不分青红皂白地训斥,不允许学生申辩。这样不但不能使学生心悦诚服,还会使他们滋长抵触情绪,编造谎言来推脱责任。所以教师一定要允许学生申辩,查找其说谎的真正原因。

2.关心爱护学生

首先要调整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系,突出一个“爱”字,真正做到关心、爱护他;落实一个“尊”字,不伤害学生自尊心;注意发现说谎学生的优点,让他感受到老师的善意,感受集体的温暖。这样才能使其消除恐惧心理和对抗情绪,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育,同学的帮助。

3.正面引导,以理服人

伟大领袖列宁八岁时在姑妈家因打碎花瓶而说谎,这是众所周知的一个故事。可取的是列宁的母亲在问清了原因之后既没有打他,也没有骂他,而是和风细雨地和他谈心,让他自己反思。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列宁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且给姑妈写了一封信,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这件事影响了列宁的一生。由此可见,正面引导,能从根本上让学生克服说谎的陋习。在遇到学生说谎时,我们要帮助学生分析导致说谎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后果,提出改正的方法。但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

4.以身作则,榜样示范

学生的许多态度是由模仿他人的行为而来的。在观察他人行为选择时,学习者获得了关于榜样的行为、行为情境以及行为结果的知识,从而获得了替代性强化,从而影响自身的行为选择。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其言行都可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造成深远影响。有的教师为了使学生在上课时能安静,就哄骗他们说:如果你上课遵守纪律,学期结束,老师就重重有奖。结果老师没有兑现,学生则会对老师产生不信任,甚至对“说谎”的理解也会出现偏差。

所以,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要给说谎的学生起到榜样示范作用,要加强自我修养的修炼,做好表率。

5.家校联系,共同教育

由于现在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家长都过分溺爱、百依百顺、宠爱有加,使学生从小养成任性、蛮横,“以我为中心”等不良行为习惯。教师要经常与家长联系沟通,对学生进行协调一致的教育。假如是互不通气,各搞一套,那么效果就会相互抵消,事倍功半,还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另外,我们还应该要求家长提高自身的行为素质。家长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直接而巨大,孩子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他们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是家长行为习惯的再现。教师也必须让家长明白,不良的行为习惯正是孩子撒谎的间接原因。要引导家长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质,家长的教育素质对孩子的素质高低起决定性作用。由于社会的发展,简单而粗暴的教育方法显然不能教育好下一代,家长必须懂得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以便更好地教育自己的子女。

对于学生撒谎这一不良行为的教育,如果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或只是从诚实教育入手,只考虑学生撒谎的内在因素,而不改变使学生撒谎的外在因素,那么教育工作就不能有实效。只有家校联合,共同教育,才能让学生认同诚实,达到矫正的效果。

学生说谎的心理是复杂多样的,但不管是什么原因,教师都要正确对待学生的说谎问题。在教育过程中,老师不应该加以训斥、处罚,而应多给学生一份谅解,一些爱心,一份耐心和恒心,多开展一些诸如“诚信工程”之类的活动,用老师的爱去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启迪学生的良知,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做个人格健全的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