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即一个人对自己的能力、品质等作出偏低的评价,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悲观失望,丧失信心等。自卑是一种由于人际交往受挫而导致的心理障碍,属于一种性格上的缺陷。自卑,常常使学生无法正确审视自己,从而使其形成诸如胆小、羞怯、内向、沉默寡言、自暴自弃等一系列不利于自身发展的性格和心理。
自卑感强的学生,处处感到不如别人,无所作为,悲观失望,甚至对那些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事情,也往往因自叹无能而轻易放弃。这对学生的学习、人际交往及未来的成长和发展都将产生非常消极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多关注有自卑心理的学生。
经典案例
学生自卑,主要就是缺少自信。常州市兰陵小学谈红芝老师总是用各种方法帮自卑学生树立自信心,从而调整他们的自卑心理。
有一天班里转来了一位名叫小倩的女生,她长着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头发黄黄的,稍稍有些卷曲,但身体却很瘦弱。谈老师上前亲切地跟她说话,她却用怯生生的眼神看着谈老师,一言不发,躲在妈妈的身后。
上学的第一天,小倩的表现就让谈老师感到这个学生性格有些内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总是低头回答,声音小得像蚊子嗡嗡声,脸涨得通红。下课除了上厕所外,总是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发呆,老师让她和同学出去一块玩,她就冲老师勉强笑一下,但仍坐着不动,总把自己隔离在班集体之外。
小倩的异常表现引起了谈老师的关注,一开始她认为小倩可能只是一般的内向,但经过仔细观察,她觉得小倩有着严重的自卑心理。是什么让小倩如此自卑呢?谈老师决定去寻找根源,以便彻底消除小倩的自卑,让她尽快融入到班集体中来。
由于是新转来的学生,所以要想找到根源,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做家访。于是,谈老师在一天下班后来到了小倩家。
通过和小倩的父母交谈,谈老师了解到,小倩以前只是稍微有些内向,但有时也会说笑,后来就变得非常不爱说话了,也不和同学出去玩,总是一个人关在家里。父母问她原因,她也不说,开始父母还想方设法哄着小倩去和其他小伙伴玩,但多次没有效果后,父母也就随她去了,不怎么再管她。
看来一定是发生了什么事,让小倩受到了打击,而父母又没有及时进行疏导,最后导致小倩变得极度自卑。谈老师想到,现在的关键就是让小倩说出所发生的事情,但让小倩说出事情的原委,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要的是打开她的心扉。
接下来,为了去除小倩的畏惧心理,做到师生互信,谈老师课余经常有意无意地找小倩闲谈。当她衣服不整的时候,帮她整理一下衣服;让她帮自己拿作业、发作业本;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她;发现她有进步及时表扬。经常对其他同学说:“看,我们的小倩今天坐得真端正!”“我们的小倩同学回答问题真响亮!”“我们的……”在有意无意的语气中,把小倩融入集体中。渐渐地,小倩开始喜欢和谈老师接近了,有一次,她还天真地问谈老师:“老师,你是老师吗?”“我不像老师吗?”谈老师笑着反问。“不太像,你上课老爱笑,老师上课是不笑的!”谈老师欣然地拉着她的手说:“好孩子,这是因为你不知道,其实上课爱笑的老师多得很!”
通过不断的交谈,谈老师了解到了小倩自卑的原因。原来有一次她参加讲演时出了差错,结果遭到部分同学嘲笑,而且这些同学在平时一起玩的时候还常拿这个作为笑料,于是小倩变得自卑起来,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也不再和同学玩耍,时间长了就形成了严重的自卑心理。
找到了根源,谈老师开始有针对性地调整小倩的自卑心理。正好有一次班级举行小组间的演讲比赛,谈老师特意选小倩去参加。开始小倩不愿意去,谈老师就让她的小组成员一起给她鼓劲,再加上老师和家长的鼓励,小倩最终去了,而且表现得还不错。谈老师和其他老师都在自己的课堂上以她为典型进行了表扬,小倩第一次在同学们面前有了开心的笑容。
从此她变了很多,对参加活动有了一定的兴趣。经过不断鼓励、巩固,她进步很大。有一天她问谈老师:“我能行吗?”谈老师鼓励着说:“你这么棒,当然行。演讲都说得那么好,还有什么不能行的呢!”小倩激动地不住点头。从此,她真的非常努力,成绩有了飞跃。
为了促进小倩的自信心,谈老师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评比活动。例如,让她自主设立了自己的成长档案,每月评一次,让她通过自评、小组评,把自己所取得的进步记录下来。在评价中,小倩从他人的肯定中得到了满足,获得了自信;在自我批评中,学会反省,逐步完善自己。为了调动她的自我激励意识,谈老师每月都给她以恰当的评价,把小倩突出的个人事迹在班集体中、家长会上予以表扬,这样充分调动了她的积极性,使她不断自律、自信、自强。
此外,谈老师还在班里进行“班干部轮换制”“组长负责制”,小倩也积极投入到各项自主管理中,从班级的小组长开始,她对自己、对同学、对事情的看法有了明显的变化,她不再沉浸在自卑之中,逐渐表现出自信、自强。在管理中,小倩发现了一些管理上的问题,通过与老师交流、与同学协作,她所在的小组不但各项评价合格,而且在班级中也名列前茅。看到自己取得的成绩,小倩脸上露出了笑容,从此她行为更自律,态度更积极,学习也更自信了。
案例解析
很多学生都不同程度地拥有自卑畏怯的心理,有的学生能通过自我调整来克服,而有的学生面对激烈的竞争和复杂的人际交往,一旦受到挫折,就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案例中,小倩就是一个典型。
由于一次演讲失败受到同学的嘲笑,使小倩变得越来越不自信,过重的心理负担使她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即使在成绩面前也难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以致最后形成严重的自卑心理。
此外,造成小倩自卑还包括其家庭原因。现在的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受家人娇惯,所以心理承受力都比较差,一遇到挫折,就烦恼、不安,怀疑自己,否定自己,于是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随之而来,再加上父母没有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最终使其变得越来越自卑。
一开始,谈老师并不了解小倩自卑的原因,为了调整起来更有针对性,谈老师先通过热心关爱的方法,来驱除小倩畏惧老师的心理。经过长时间的亲密交谈和接触,小倩渐渐消除了对谈老师的畏惧,变得喜欢和谈老师接近了,并慢慢向谈老师打开了心扉。当了解到小倩自卑的原因后,谈老师通过组织各种活动让小倩逐渐融入到班集体当中,让她变得不再排斥同学,课堂上也敢于回答问题了。特别是让小倩参加演讲比赛,这曾经是造成她自卑的最重要原因。通过老师、同学和家长的鼓励,小倩再次站到了演讲台上,并且表现得非常好。之后,她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表扬,这让小倩重新找回了自信。而且通过参与班级管理,小倩的自信心更加高涨,学习也越来越积极,最终彻底消除了自卑心理。
面对有自卑心理的学生,老师要循循善诱,不可操之过急,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学生的不良表现上,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优点和特长,使之一步步敞开自己的心扉,慢慢地转变看待周围事物的不正确思想,将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通过多元评价、活动参与,使其自信自强,从而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父母、老师、同伴上来,最终消除与所有人的隔阂,并不断取得各方面的进步。
教育延伸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极大丰富,中小学生在身体早熟的同时,心理也趋于早熟,不同渠道信息的输入和刺激,使他们更早地融入到社会中。而经验的不足和心理承受力相对较差,使中小学生在现实面前,往往会更多地表现出心理上的困惑和自卑现象。具体分析大体由以下原因形成:
1.人际交往受挫
(1)因个人生理缺陷受挫
有些学生因先天有生理缺陷,这也是个人内在的、客观的、长期的、稳定的诱因。在学校里,除了学习外,学生在其他方面也会有比较,校园里有着众多学习优秀的学生,这时有些学生会重新审视自己,一种强烈的失落感让他们找不到自己的优点,再加上身高、相貌等这些与生俱来无法改变的生理上的弱势,无形中阻碍了他们正常的社交活动,逐渐形成了谨小慎微、畏首畏尾的行为特点。他们把自己封闭起来,游离于集体之外,对外部环境和世界有一种不安全感,长期下来,会形成强烈的自卑心理。
(2)因强烈刺激受挫
学生在交往过程中,可能遇到不能克服的障碍,产生强烈的刺激,导致交往挫折感的发生,从而产生自卑情绪。如友情受挫后,有自卑感的人就会难以忍受,把失败归因于自己的无能和倒霉的命运,因而灰心丧气,以致丧失与其他同学交往的勇气和信心,更有甚者将会失去继续学习、继续生活的信念和勇气。
(3)因贫困而受挫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不可避免地侵入校园。从学生上学的交通工具、穿戴、零用钱、学习用具的不同到父母的工作、住房好坏的差别都反映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生活贫困的学生有时会受到家庭富裕学生的讥讽和嘲笑,这让贫困生在与其他学生的交往中不由产生自卑心理。有些贫困的学生甚至不想让老师和同学知道自己的父母下岗,住的是十几平米的破房子,更不想让穿着破旧的父母到学校里来。
(4)自尊心得不到应有的呵护
自尊心是鼓励人们奋发向上的动力,是使人自爱、自信、自立、自强不息的源泉。如果一个人的自尊心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就极容易走向反面,导致自卑。一位学生如果因为某一方面的原因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家长的斥责、同学的冷淡,就会有别人瞧不起自己的自卑感,责怪自己无能,也就会因此变得胆小和拘谨。
2.自我要求太高
每个人都有理想的自我和实际的自我,而实际的自我又有主观的自我和客观的自我。自己对自己的看法就是主观的自我,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则是一种客观的自我。如果主观的自我远低于客观的自我,那么这个人就是缺乏自信,自我认识不当,过低估计自己。当某种能力受到周围人的轻视、嘲笑或侮辱时,自卑感就会产生,甚至以畸形的形式表现出来。
3.家庭教育不当(www.xing528.com)
(1)过多的批评指责
有的父母当孩子稍有失误,就指责孩子“这不对”“那也不行”,缺乏正确引导与评价,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形成一种自卑的自我意识。
(2)不恰当的对比
有些家长经常拿别人孩子的长处去比自己孩子的短处,使孩子产生己不如人的感觉,导致自信心的丧失和崩溃,自卑心理的产生。
(3)过高的要求
有的父母“望子成龙”心切,经常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如考试必须得双百分,在班级要占前三名等。由于孩子心理年龄和各方面能力有限,常常难以达到父母的高要求,因而时常受到父母的否定。
标准过高,孩子达不到而屡遭失败,就会使孩子产生持续失败的挫折感。长此以往,容易积累“我不行”的消极情感体验,它不仅使孩子得不到形成自信心所必需的成功体验,反而使孩子由经常失败、经常自我怀疑走向自卑。
(4)包办代替
有些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这也包办,那也包办,使孩子体验不到成功带来的自豪感,缺乏表现自己的机会,造成自卑。
总之,造成学生自卑心理的原因有很多,但交往受挫是影响学生自卑心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当学生有自卑心理后,就会变得意志消沉,给人生带来非常消极的影响,并表现为:
1.人际关系紧张
自卑心理容易引起心理压力和紧张,产生逃避或退缩反应,抑制自信,导致焦虑,形成内在阻力,这是非常有害的压力转换模式。自卑感一旦产生,就会渐渐地蔓延、扩散,产生极大的危害,而最大的危害就是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
人际关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人的心理健康和心理适应状况,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走向社会的需要,也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中小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迅速发展的阶段,人际交往中,因惧怕出丑、受挫或遭受他人的嘲笑而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不能有意识地运用一些正常交往方式。常将交往的圈子限制在狭小的范围内,往往以一种消极或错误的防御办法来保护自己,形成封闭心理。
2.影响个性发展
自卑会对个性发展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会对别人以及外界的兴趣降低,对一般的刺激很少作出积极的反应,并极力回避刺激,不愿与人交往,不想研究问题,不愿承受压力,心理上消极退缩,喜欢孤独、沉默,甚至是胡思乱想。这样,导致与社会产生隔阂,与新生事物缺乏联系,所面对的都是习以为常的自我小天地。久而久之,就会失去锻炼自己才能的机会,也会渐渐麻木,从而影响到个性思维、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3.限制潜能发挥
自卑的浅层感受是别人看不起自己,深层感受是自己看不起自己,对生活缺乏起码的自信,做任何事情瞻前顾后,畏首畏尾。处在自卑心理状态之中的学生,过度自省、自怨自艾,害怕失败,把风险估计得很大,看不到任何进步的可能。而越害怕失败,就越不容易成功,越没机会成功,社交面就会越来越狭窄,也会影响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即使有能力学习也无法充分提高,从而影响到个人潜能的发挥。
欠缺或不足的存在,或人际交往中的受挫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正常的,但过度在意就会形成自卑心理。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学会正视缺点和现实,以免造成其严重的心理问题,影响其健康成长。
调整策略
显而易见,自卑对学生的成长是极其有害的。如何有效地矫治这种消极心理,让学生自信快乐地成长,就显得特别重要。那么,教师应如何调整学生的自卑心理呢?
1.关爱学生,保护自尊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自尊心也与日俱增,尤其是有自卑感的学生最怕人格受到伤害。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必须坚持以爱为原则,特别是对有自卑心理的学生要给予更多关心、爱护,使他们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实实在在的温暖,从而鼓起战胜自卑的勇气。
在转化自卑学生时,要注重方式方法,坚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原则。恰当的调整方式,有助于学生个性和人格的健康发展,也有助于填平乃至清除自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鸿沟,能有效矫治自卑学生戒备性的心理障碍。
2.深入了解,加强交流
产生自卑心理的学生通常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很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尽管他们表面上常予以否定)。在教育实践中,教师要经常和这些学生保持接触交流,深入了解,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卑学生的心理需求,及时对他们给予积极的评价,以便他们能够体验成功的喜悦。当然,这绝不是过分的迁就和溺爱,而是以此作为基础与突破口,增强自卑学生的自信心。
3.语言暗示要起到激励作用
教师对具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在行动上和言辞上都要处于一种积极肯定的状态中。不要对学生说“你真笨”“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你怎么就赶不上谁谁谁”等。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用“你真聪明”“你一定行”“你会干得很出色”之类的积极语言为学生加油、喝彩。
4.激发自强,培养意志
如今的学生,大多是在优越的环境中长大的,在阳光下无忧无虑地成长。他们很少经历过什么磨难,这便使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挫折承受力较差,一遭遇挫折就心灰意冷,很容易走向自卑。
加强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提高他们承受挫折的意志力,是矫治学生自卑心理的根本。教师要有意识地根据自卑学生的不同情况,不失时机地培养他们意志品质的果断性、顽强性和自制力,激发他们克服困难和承受挫折的勇气和力量,让学生懂得“风在停留时积聚力量,人在艰难时磨炼意志”的道理。
5.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不足
教师要鼓励自卑学生经常开展自我批评、自我检查的活动,与好友、老师以书信、日记、作文等形式进行交流,不断取长补短,增强自信。另外,教师要在这些过程中及时发现、指出自卑学生的不足,让他们有不断进取的意识,从而积极地去改正自身的缺点。
6.发现“闪光点”,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
我们教师应该清楚,自卑学生的心理、思想并不完全都是消极的,也有积极的因素,即闪光点。例如一些自卑学生有体育的天赋,或舞蹈天赋等,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并利用这些“闪光点”,让他们积极参加相关的集体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进而使他们的心理障碍得到根本转化和矫治。
高尔基说:“只有充满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把自己沉浸在生活之中,并实现自己的意识。”未来世界,充满竞争,需要充满自信心又有能力的人才,而心理自卑、性格怯懦的人,将无从适应,更难以立足。因此教师要加强对自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处处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不熄灭任何一点自尊的火花,努力培养他们的自信意识,进而有效调整学生的自卑心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