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对成绩差学生的心理调整

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对成绩差学生的心理调整

时间:2023-04-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谓的“差生”心理,就是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经常表现出来的不良心理,大致上可以用“恨、悔、灰”三个字来概括。悔,是指某些因为过去不努力而导致成绩不好的学生所表现出的一种心理。灰,即心灰意冷、自暴自弃,也是普遍存在于“差生”中的一种心理。课堂45分钟对于成绩好的学生来说是短暂的,而对于“差生”来说却是漫长的煎熬。

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对成绩差学生的心理调整

所谓的“差生”心理,就是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经常表现出来的不良心理,大致上可以用“恨、悔、灰”三个字来概括。

恨,就是他们恨自己“笨”,恨自己这块“铁”不能“成钢”。这种心理常见于学习态度还算端正但学习成绩却不见起色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也努力学习过,然而却总是尝到失败的“苦果”。于是,他们就动摇了,退却了。

悔,是指某些因为过去不努力而导致成绩不好的学生所表现出的一种心理。他们为过去的“错误”行为追悔莫及,为目前成绩上的差距而担心,为找不到正确的方向而迷茫。这部分人是“差生”中的主体。

灰,即心灰意冷、自暴自弃,也是普遍存在于“差生”中的一种心理。他们认为,自己学习成绩的“差”,已经是积重难返,教师已经形成了他是“差生”的概念,即便他再怎么努力,都改变不了这一既成印象。他们认为自己的前途黑暗,没有前进的动力与目标,于是就自暴自弃了。

不管哪种“差生”心理,都会危及学生的身心健康,导致他们的人格难以得到健全发展。

经典案例

浙江省杭州市拱宸桥小学校长王崧舟认为:“学生成绩不好,有很多原因,其中就包括家长对学生的不管不问、老师讲课方法的不当。因此,我们不能把成绩差的责任完全推卸给学生。”

王老师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王老师曾经教过一个叫小文的男生。小文的数学、语文是“双差”,英语成绩却出奇的好。这样的学生被有些老师称为“瘸腿”学生。

刚开始,王老师搞不清楚小文为什么单单英语成绩那么好。因为一般学生成绩差,就会绝大部分科目亮“红灯”,而不亮“红灯”的科目也就是刚刚及格。而小文的成绩却是天上地下。

于是,王老师开始仔细观察小文,并很快就找到了原因。

原来在语文、数学课上,小文从来都不认真听讲,经常不是打瞌睡,就是在本子上涂涂写写,更不要说遇到不懂的题目就问老师了。而在英语课上,他却像变了个人似的,不仅眼睛一刻不离开老师,还喜欢课下追着老师提问。

同样是学习,却用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对待,自然会出现天上地下的成绩差异了。

于是,王老师就找到小文,问:“小文,昨天的作业写完了吗?”

“没写!”小文很老实地回答。

“为什么没写啊?”

“不会!”

“那昨天下课时,老师问大家还有什么不明白的,你怎么没说呢?”

“我……”

“是你当时会了,后来又不会了吗?”王老师依然和蔼地问道。

“嗯。”

“能告诉老师为什么吗?老师听说你是个很努力的好学生。”

“不知道!我以前是很努力,可是现在……”小文忽然停住不说了。

“你不会想说现在不努力了吧?老师不相信,因为我亲眼看见你英语课上认真听讲、下课努力做题的样子。所以,老师坚信你是个爱学习也努力学习的好学生。”

“可是我再努力也学不好数学和语文的。”

“怎么会呢?”

“怎么不会呢?我试过好几次,可是成绩总是那么差!别的同学写一遍,我写两遍,还是记不住。我可能真是‘猪脑子’。”

“小文,你怎么可以这么轻视自己呢?你见过哪个猪脑子的学生,英语会那么好呢?连英语这门后来接触的课程,你都能学得那么好,还怕我们从小就学的语文和数学学不好吗?”

“老师,您说得有道理!”

“你语文、数学不好,可能是因为有段时间学习方法不对路。如果找到适合的方法,肯定能和你的英语一样好的。”

“真的吗?”小文还是有点不相信。

“那是当然!”王老师语气非常坚定。

在稍稍提升了小文对学习的自信之后,王老师又和小文一起分析问题,共同制定了一套学习方案。

首先,王老师告诉小文:“学习,最重要的是态度。因为只有态度端正,你才能把心思放在学习上。”

以后上课时,当王老师发现小文走神时,就走过去,暗示他认真听课,而王老师或者把刚才的讲课要点重复一下,或者记录下来,准备课下给小文吃“小灶儿”。

为了保证小文在其他课程上也能态度端正地学习,王老师特意安排小文的好朋友小鑫与他同桌,同时还“威吓”小文:“你以后上课必须认真,否则小鑫的成绩下降了,我唯你是问。”

在王老师和小鑫的监督下,小文渐渐地收回了心思,能在课堂上认真听讲了,即便听不懂,他也知道先记录下来,继续听下去。

对于小文以前落下的功课,王老师主动承担下来,每个周末都会和小文待在一起,帮助他查漏补缺。

针对小文理解能力较差的缺陷,王老师费尽心思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深入浅出地讲给小文听。

而小文看到王老师为了自己的学习如此尽心尽力,学习更加努力了。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王老师和小文的共同努力下,小文的成绩赶上来了,再也没亮过“红灯”。

案例解析

一个教师所面对的学生集体,总会有各方面发展较好的学生,即我们通常意义上的“优生”“好学生”;也不可避免地会有在各方面发展较差,尤其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差生”“坏学生”。

通常,我们所说的“差生”,多是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他们的特点从形式上多表现为不愿意学习,甚至厌恶学习。

王崧舟老师认为:“学生成绩差,不是他们自己愿意的。作为教师应该积极帮助他们扭转这个局面,并且消除他们因成绩差而导致的‘差生’心理。”

每个学习差的学生内心深处都潜藏着自己能够学好的愿望,希望自己也能成为教师称赞的好学生。可是,由于方法不当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总是上不去,于是就开始怀疑自己不是学习的料,而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自然也就不断受到打击。

课堂45分钟对于成绩好的学生来说是短暂的,而对于“差生”来说却是漫长的煎熬。于是,不甘寂寞的他们,就开始伺机找点事干,比如和同桌说说话,自己在本子上乱画或者看课外书,等等。(www.xing528.com)

因为上课没认真听讲或者听不懂,所以在写作业时,他们不是问这个就是问那个,或者为了应付家长、老师的检查抄作业。这样的恶性循环就导致“差生”的学习越来越差。

有些教师虽然对学生的这些伎俩心知肚明,也想过帮助他们改正,但是,却只在表面上进行说服教育,而没有深究他们的心理和行为动机,没有挖掘其成绩下降的根源,以致转化工作停留在“治标不治本”上。

王老师提出:“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分析‘差生’情况以便采取对症下药的措施。而要想转化‘差生’,教师需要摸清其基本情况,对其有全面的了解。”

在转化小文的学习状况、消除其“差生”心理时,王老师首先做的就是了解小文的基本情况——小文属于学习严重“瘸腿”的学生。

在此基础上,王老师又去了解出现此问题的根源——也许因为小文的学习态度不端正。然而对于英语,小文的态度却异常端正。这说明了解的情况还不够,于是王老师决定深入小文的内心去探个究竟。在与小文交谈的过程中,王老师找到了大致的原因,就是小文认为自己屡学不会的原因,可能自己是“猪脑子”。

因学习方法而导致的成绩下降,并引发的不自信,才是小文学习不好,成为“差生”的关键所在。到此为止,小文形成“差生”心理的始末就水落石出了。

在调查原因的同时,王老师通过师生交谈,用自己的肯定换来了小文的自信,帮助他逐渐打消了“恨”自己是差生的心理。

心理问题不是一下子就能解决的,甚至还会出现反复。所以,深谙此道的王老师想到了用提高学习成绩的事实彻底帮助小文消除自己的自卑心理,让他意识到自己也是块能成“钢”的“铁”。

心理调整与行为帮助双管齐下的转化措施,终于改变了小文,让他的成绩提高了。

其实,“差生”的成绩也可以不差,只要教师努力地帮助他们消除“差生”心理,帮助他们转化自己,找到好的学习方法。

教育延伸

转变差生的工作是一项艰巨、复杂而又细致的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具有极大的耐心与工夫。在这项工程中,教师需要一步步地搞清楚学生成绩不好的原因,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差生”心理对学生的危害。在此基础上,才能找到治疗“差生”心理的灵丹妙药。

那么,引起学生成绩差的因素有哪些呢?

1.学生自身的能力问题

这是学习困难中的潜在因素。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中,有一些就是因自身能力较差引起的。这些学生,接受能力比较慢,老师讲好几遍才明白;记忆能力差,很难记住,或者记得快,遗忘得更快;还有的只会生搬硬套,不会举一反三。

2.学生自身的态度问题

没有正确的态度,学生很难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很难积极地去思考学习中的问题。我们很难相信一个上课非但自己不听讲,还尽可能地起哄影响其他同学的学生,会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我们很难相信一个把学习看做无所谓的事情,毫不在意测验总是倒数第一的学生,会因成绩优秀而得到老师的夸奖。

像这样毫无学习状态的学生,学习成绩自然会差。

3.学生自身的意志力

意志力是学习中的关键所在。意志是自觉地达到目的的行为心理过程。许多学生成绩优秀,不一定是因为先天的资质好,而更主要的是他们一般都具有坚强的意志力,能够克服困难,战胜自我。而“差生”虽然也曾经立志取得优异的成绩,但是在努力学习后,成绩仍不见起色的情况下,就会心灰意冷,垂头丧气,甚至失去学习的动力与信心。

4.学习目标不明确

有的学生不知道为什么学习,为谁而学习。一个人如果没有目标,就不会有前进的动力。有不少学生成绩差,就是因为缺乏目标而对前途漠不关心,整天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总之,“差生”的学习问题,令所有教师头疼不已。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在我们的创造性的教育活动中,对‘后进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而其中最难啃的硬骨头当属引发学生学习成绩差的“差生”心理。因为当学习成绩差已经引发学生心理问题时,它就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纠正过来的,这就像学习成绩差也不是一天不听课就造成的一样。

对于学生成绩差的现象以及因此而引发的“差生”心理,教师要引起高度注意,并努力帮助他们纠正心理偏差。

调整策略

“差生”的天地是可以重新开辟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差生”的内部积极因素,帮助他们形成良性循环。

结合“差生”的心理特点,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实施转化:

1.注意发现“差生”

有研究表明,学生第一次犯错误时要求改正的心理愿望和决心最大,而第一次受批评时的心理承受力最小。因此,在学生第一次成绩大幅度地低于其他同学时,我们就要特别注意观察,及时发现学生“第一次”的“差生”心理,及时给予关爱与鼓励,及时帮助他们发现成绩下降的原因,及时帮助他们把成绩赶上去。

这一阶段,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一而再,再而三地忽视,等学生成绩下降到难以回转的地步时,再采取措施就会难上加难了。

2.认真分析“差生”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尚未弄清情况之前,就对学生成绩下降或者成绩较差的原因进行分析,或者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帮助他们追赶,是不会收到好的效果的,或者即便通过强硬手段取得“成效”也不会持久。因为它没能真正“对症下药”,自然不可能“药到病除”。

任何事物的产生总是有原因的。引发学生成绩差的原因很多,比如,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方法不适合、学习能力的限制,等等。因此,教师需要经过调查研究,找到问题的症结,这样才能标本兼治,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教师还要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个人爱好等,尤其是学生的“亮点”,要善于发现,且为他们创造表现的机会并及时给予肯定、表扬,这样就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而信心往往是转化“差生”心理工作,提高“差生”学习成绩的突破口。

3.爱心感化“差生”

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是高尚无私的,应该是公正公平的。教师不仅应该把爱洒向那些成绩好的学生,还应该更多地洒向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因为较之于好学生,“差生”更需要“爱”,更需要关心,尤其是来自他们所崇拜、所喜欢的老师的爱与关心。

对于“差生”,最忌讳的是教师的“放弃”与“歧视”。许多学生之所以成为“差生”,除了自身问题外,更多的是缺乏“爱”。因此,老师的关爱对于“差生”而言,无异于“久旱逢甘雨”,所起的作用是立竿见影、显而易见的。教师可以在教给他们知识、学习方法的同时,多多关心他们,多关注他们的消极情绪。教师的关注本身就是一种爱。

4.科学帮助“差生”

把提升所有“差生”学习成绩的工作,都推给班主任一个人,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其他任课老师,尤其是“差生”喜欢的老师,也应该参与到帮助他们的活动中来,学生对老师向来有种崇拜心理,“差生”也有自己喜欢的老师。当“差生”喜欢的老师直接参与、经常过问他们的学习时,就会给有“差生”心理的学生带去一片阳光,令他们产生一种“备受关注”的感觉,从而乐于在此“关注”下进步。

而成绩优秀的学生、学生干部作为学生中的佼佼者,平时与“差生”接触的机会比较多,对他们有较为全面的了解。作为同龄人,也会有较多的“共同语言”,其观点、看法往往更容易被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所理解和接受。

这种利用集体的智慧与力量的转化方法,不仅避免了班主任老师的力不从心,还加强了班主任、科任老师与优秀学生的有机结合,形成合力,从而提高转化效率

5.环境影响“差生”

近朱者赤。环境会影响一个人,也会改变一个人。我们这里所说的环境,包括学校、班级和家庭。整个环境中的人都要关心“差生”,不歧视“他们”,不能人为地排挤“他们”。应发动、鼓励“差生”积极参与班级、校务活动,去表现自己的特长,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回自信心,并以此为支点,提升自己的学习成绩。

当“差生”的心态调整好后,他们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而一旦他们把精力集中在学习上,就会取得突飞猛进的进步。

差生其实并不“差”。作为教师,需要换个角度、换种思维去看待他们:“差生”只是暂时迷失了自我、忘记了学习。

教师要坚信自己能够做好,并且要不遗余力地做好提升“差生”的学习成绩的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