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与干预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与干预

时间:2023-04-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预防青年教师已是我国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心理健康状况对于“科教兴国”具有重大意义。目前很多中小学只顾抓当前初等教育发展的良好时机,增强学校“硬件”实力、追求扩大规模的外延式扩张发展,对于办学效益和办学质量的重视程度却不够,而对于维护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更是没提到工作日程上来。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与干预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教师具有健全的心理素质已成为素质教育得以实施的必要条件之一。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和全体教师的不懈努力。要从根本上改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应对教师的要求及对他们的理解、关怀密切结合,从政策、管理等各方面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宽松、愉快的工作环境与心理氛围。

(一)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预防

青年教师已是我国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心理健康状况对于“科教兴国”具有重大意义。通过调查发现,目前我国中小学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因此,在社会、学校和个人三个层面要采取相应的预防对策。

1.社会方面

(1)优化社会环境,建立信任和支持中小学年轻教师的社会环境。社会大环境是教师成长的摇篮,对个体的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一方面整个社会要深入弘扬和大力宣传“科教兴国”和“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另一方面各级政府和各个部门要加快立法速度,通过制定和设立各种法律法规切实提高和保障教师的社会地位,坚决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使之得到法律的有力保障。而且,需加大力度促进中小学青年教师群体职业化,在中小学青年教师的选择、培训、资格认定和后期继续培养或深造方面形成一套规范的标准和操作程序,从源头上避免中小学青年教师产生消极心理。另外,社会也要关心和支持中小学青年教师的生活和工作,努力让他们在一个受尊重和敬仰的氛围中生活和工作,排除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上的后顾之忧,最大限度地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

(2)建立完善的相关政策,加大对教育的财政投入。国家以立法的形式制定相关政策,促进教师对自身价值的正向认识,逐步树立崇高的职业意识和培养高度的职业责任感。我国对教育的财政投入虽逐年增加,但至今没有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加之,地方的中小学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中小学青年教师的待遇与省城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因此,国家应采取切实措施,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努力提高这些地区中小学青年教师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使中小学年轻教师的合理预期能够得到满足,给中小学青年教师的成长营造宽松的环境。

(3)通过宣传途径重视中小学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启动中小学青年教师心理健康工程,通过新媒体客观宣传中小学教师,使社会认识和了解教师工作的艰辛和复杂,从而让社会对中小学教师建立合理的心理预期。这样做有助于为中小学教师创造宽松和谐的社会环境和氛围,可有效减轻中小学青年教师的工作压力与心理负担。努力为中小学青年教师创造弘扬教师职业地位的社会氛围,全力打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工作环境,将对中小学年轻教师的心理健康起到预防和预警作用。

2.学校方面

(1)将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纳入日常工作范畴。目前很多中小学只顾抓当前初等教育发展的良好时机,增强学校“硬件”实力、追求扩大规模的外延式扩张发展,对于办学效益和办学质量的重视程度却不够,而对于维护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更是没提到工作日程上来。因此,中小学要转变发展观念,既要注重“硬件”,也要注重“软件”,应充分认识到维护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纳入日常工作范畴,努力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定期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2)为年轻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在制定学校管理制度、教师评估制度时,要充分考虑到年轻教师工作的特点,减轻年轻教师不必要的精神负担。各个中小学应对青年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训练,使他们通过自身教育来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最终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和有效的激励机制,为青年教师创造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和条件。

(3)建立以终身学习为导向的中小学教师培训制度,优化青年教师的成才环境。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应是中小学教育的重点工作之一,中小学应为青年教师提供专业心理辅导和援助。年轻教师通过接受培训和不断进行教育实践,能够有效排除心理障碍,促进身心健康。学校要定期组织开展中小学青年教师心理检查,以了解他们的心理健康状态;并且应让其正确对待心理问题,不必为此过分紧张,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不仅要有针对性地对他们开展心理疏导与辅导,及时发现和治疗他们的心理问题,切实提高他们的心理调适能力和承受能力;还要优化学校人文环境,让中小学青年教师充分感受到和谐的校园氛围。

3.个人方面

(1)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观念,学会自我心理调节。个体的自我调节是最有效的心理健康预防策略。青年教师要正确认识各种压力,学会释放压力,善于调适自己的情绪,通过了解自己和接纳自我,建立合理的心理预期,减少实际生活所造成的心理干扰。通过自我心理调节,达到消除心理负担的效果。具体应做到以下两点:

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首先,中小学青年教师要将人生的追求和意义建立在贡献和不断进取的基础上,追求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得到社会的认同和接纳。其次,客观与正确地自我定义,并根据所处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对自我的认知,根据实际环境修正不合理的自我认识信念,努力做到客观地认识自我。只有深刻地自我认识,才能正确地自我定位,避免理想主义。最后,控制压力,掌控情绪。中小学青年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压力是每个人都会体验到的正常心理现象,所以当自身感觉到有压力时,要自觉调整心态,努力从回避压力转向主动面对和应对压力。青年教师要学会控制情绪,要合理调节情绪,努力学习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控制压力和掌握不良情绪的方法。

②塑造良好的品格,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遇到困难主动寻求社会支持。寻求社会支持是个体应对社会压力的高效手段,当个体受到威胁时,社会的支持和帮助可以发挥巨大作用。而人际关系和谐,则表明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较高,抗挫力和适应力也较强。中小学青年教师要不断反省自己,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对自己个性的不断塑造和升华,为自己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2)注意行为的调节,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培养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和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以维护教师身心健康。在心理辅导活动中,积极引导心理挫折的疏导,把它转化为奋斗的源泉,内在的自我疏导比外界给予疏导有更好的效果。

①学会进行适当地自我心理调节,理性客观地克服自身的心理问题和障碍。

②采取积极认知方式,改变不合理的信念。积极认知就是在看到事物的不利方面的同时,也要看到它的有利的一面,这种看待问题的方式,会使人信心增强、情绪饱满。因此,改变认知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调节策略。

总之,对中小学青年教师心理健康进行预防是一个系统工程,社会、学校及青年教师个人都应以积极的态度,采取有效的措施解除他们的心理障碍,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

(二)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干预

关心教师就是关心教育,关心教育就是关心未来。教师是学校教育的关键所在,其心理健康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目前,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已经威胁到教师的职业生涯,部分教师甚至出现了职业枯竭的迹象。因此,加强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分析心理危机干预的社会学意义,探究教师心理危机的干预机制,建立有效的教师心理干预机制,将有利于帮助教师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及时地避免或消除教师心理危机的发生,从而维护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1.外界环境的干预

(1)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完善评价制度。在组织管理方面,要勇于改革管理模式,营造和谐、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良好心理环境;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从以“管”为中心走向以“理”为中心,关注教师的情感、价值及工作环境,主动为教师排忧解难,维护和促进其心理健康,进而提升教师心理承受能力。领导对教师的评价是教师最关心、最敏感的问题。因此,领导的评价是否客观、公正、合理,将会给教师的心理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对干预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只有制度的完善和有效的执行,才有可能把教师群体打造成一个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工作联盟。

(2)建立心理测试机制和教师心理健康档案,提高教师从教素质。教师从事的是一个特殊的职业,面对的是心智尚未成熟的中小学生,其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对学生影响的深远性。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和扎实的教学技能,还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心理测试能够有效杜绝有潜在变态人格的应聘者成为教师。因此,为保证教师的从教素质,学校应建立心理测试机制,不仅对在职教师进行心理普查、建立心理档案,及早发现心理问题,重点关注自杀高危人群,并及时疏导;并且在招聘新教师时,也要进行心理测试,提高准入门槛,确保每一位教师都是认知功能正常、情绪反应适度、意志品质健全、行为表现规范的合格教育工作者。

(3)提高教师待遇和地位,消除教师心理失衡感。社会要积极弘扬和宣传教师在文化传授、文化育人的典型性,提高其在社会上的地位;国家政策要努力扶持不发达地区的教师,提高其待遇水平,缩小城乡间工资待遇的差距;学校积极响应,不剥夺教师的切身利益,为教师提供一个公平公正的工作环境,从而消除教师的心理失衡感。

(4)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辅导,普及教师心理健康知识,提升教师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系统地教授心理卫生健康和心理咨询技术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教师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质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学校要邀请专家讲课,在教师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有针对性地采用团体心理辅导、个体心理咨询,定期为在职的中小学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测试,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

(5)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危机干预是一种通过调动处于危机之中的个体自身潜能,重新建立或恢复危机爆发前的心理平衡状态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技术。当教师发生心理危机时,如果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性干预或帮助,不仅会防止危机的进一步发展,还可以帮助其学会新的应对技巧,使他们的心理平衡恢复到甚至超过危机前的功能水平。因此,也可以说危机是一种机遇或转折点。(www.xing528.com)

2.内在环境的干预

(1)激发成就动机,乐在其中。成就动机对于激发中小学教师工作激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成就动机是指个体努力追求自认为重要且有价值的工作,并努力使之达到完美状态的动机。教师只有认同自己的职业角色以及工作内容,才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教育事业,以积极的工作态度直面工作,并且能够勇敢挑战困难,在工作中享受帮助学生成长的快乐。

(2)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与时俱进。21世纪是一个快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知识经济型社会迫切需要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师应随着时代的变化,吸取时代的养分,转变教育思想、改革教育理念,形成先进的教育观、教师观和学生观,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保持工作能力的可持续性和适应性。教师只有直面现实,积极进取,紧跟教育体制改革步伐,才能够实现教育国际化、多元化、网络化、个性化以及竞争化。

(3)提高心理健康意识,增强自我学习的能力。教师的自我教育能力对于教师心理素质的提高有着重大意义,其关键在于掌握一定量的心理健康知识。教师应该积极寻找各自途径,提高心理健康意识,学习和掌握诸如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如何增强人际沟通能力、抗挫折能力等个人心理训练策略,努力调整自身心态与情绪,消除各种消极因素,减轻自身压力,并保持良好健康的心态。

(4)正视自身生理健康,积极锻炼身体,丰富生活。生理与心理之间的关系密切,不可分离。强健的生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坚实的物质基础。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教学注重脑力劳动,长时间地进行各种超负荷的劳动,会导致教师身体素质降低,心理承受能力下降,就容易引起心理方面的问题。因此,中小学教师应该更加重视身体健康,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强身健体活动,劳逸结合,为工作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

(5)主动向心理危机干预机构求助。心理危机干预机构是由受过危机干预及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培训的专业人员组成,其中心职能是向有自杀行为者和正在经历非自杀性心理危机的个人及其家人提供治疗服务。中小学教师在出现靠自己、亲人或单位同人的努力而不能解决的较严重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时,应求助心理专家的指导并进行有效的处理。

(三)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案例分析

案例一

新手老师半年就打“退堂鼓”

刚从师专毕业的青年教师王某,就职于福州一所中学教书。由于缺乏经验以及天性腼腆,几堂课下来,学生上课吵闹使他无法安心讲课,学生对他的冷漠与生疏,使他感到了深深的恐惧。开始,他还只是不断反省自己的教学,经常问自己“到底该怎么去教学生?”经过多次尝试之后仍无起色。渐渐地,因为工作不顺利产生的压力使他失去了信心,他开始问自己“是不是适合当老师?”时间一久,他变得越来越急躁,在走上工作岗位半年之后,他就经常夜不能寐,精神不济,于是开始打退堂鼓,想离开教师这个岗位。

分析:新教师上岗,其性格特点内敛,对学生缺乏耐心,在教学上缺乏经验,不能很好地掌控课堂的秩序,导致其因无法顺利开展教学工作而产生不适应性。如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便会积累成心理问题,阻碍个人的职业发展并引发心理健康问题。教师如出现工作适应不良的问题,应主动积极与有经验教师或上级进行交流,吸取他们的工作经验,努力往专家型教师迈进;教师也应该积极寻求学校心理健康机构的咨询或辅导,以获取更多有效的建议和方法。

案例二

优秀教师毁于“一句粗话”

三年前,福州某重点小学一名深受爱戴和尊敬的教师,因为面对一个“问题孩子”,而忍不住在课堂上对孩子说了粗话。此事媒体报道之后,一时间,这位老师成为社会和市民的指责对象,人们纷纷谴责这位老师心态不正。这位老师陷入了无尽的困扰,她请了半年病假在家休养。半年后,她还是没有脱离沉重的心理阴影,不但失去了先前的干劲儿,人也渐变得憔悴了。

分析:家校关系不尽如人意,教师工作的对象是一群未成熟的孩子,教师的言行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产生重大影响。然而,30.6%的老师承认自己曾经骂过学生,29.5%的老师会因情绪低落而上课没精神,还有的老师会因心中烦恼而迁怒于学生。这些不当行为都不同程度地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

辱骂学生是教师的问题行为的典型之一。教师要清楚地了解到自己所带班级的学生存在的一些发展性心理。一般学生心智尚未成熟,尤其是“问题”学生,更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因此,教师需将心理学知识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加强自身情绪的控制能力和培养教师的基本素养。同时,社会对教师的舆论压力是具有破坏性和毁灭性的,很可能会导致一些心理素质较差的教师心理崩溃,也希望社会各界正确看待此类问题。

案例三

服毒自杀,何以至此?

江阴长浸河塘中心小学六年级的数学老师在喝下一瓶甲胺磷农药后,死在自己行走了26年的校园里,死在自己坚守了半辈子的讲台前。事出有因,不久前,该校举行期中测试,六年级的数学试卷上出现了几道超出教材范围的试题,总分值为6分。这名老师对此很不理解。认为正是这些“歪题”导致其所带的两个班级“几乎全军覆没”,便采取“不批试卷”的方式表示不满。事发后不久,这名老师意识到自己的做法有违情理,便给出题老师的婆婆打了电话,希望其不要生气,并又主动找到学校的一位副校长讲述了她对这件事情的真实想法和内心的苦闷,以求得到学校的理解。恰在这时,学校召开了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动员会,校长讲了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这名老师听后,情绪波动很大,以为校长含沙射影地说自己,最终决定以死为自己正名。

分析:从案例中可以看出,这名数学老师出现了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她的服毒自杀也正因无法正确处理心理健康问题而导致的。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其一,该名数学老师不善于自省,处理方式极端。当她所带的两个班级“几乎全军覆没”的时候,她并没有反省过是不是因为自身教学方法或学生最近的学习状态所导致的成绩落后,而是一味地认为这是试卷超纲导致的。由于心中苦闷无法排解,因此她采取了极端的手段来反抗和宣泄。

其二,该名数学老师的心理防御能力较差,疑心较重。当她与出卷老师道歉以及和校长沟通之后,其实她已经做了她力所能及的补救工作了。但是当学校召开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动员会时,她又把之前的事件投射在另外一件事情上,并因此而自杀,由此足以看出该名老师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

思考题

(1)什么是教师心理健康标准?

(2)教师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3)如何对教师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进行预防与干预?

(本讲执笔:梁舜明 赫云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