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任务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任务

时间:2023-04-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目标是防治心理疾病,促进心理健康。具体来说,当前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具体任务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任务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基本认识

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确立依据:应与教育的总目标一致,应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和谐发展,应是多层面及各系统的协同,应立足当前又面向未来,最终兼顾个人与社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使学生学会学习和生活,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主自助和自我教育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增强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及时给予必要的危机干预,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分为基础目标、中间目标和终极目标三个层次。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目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目标是防治心理疾病,促进心理健康。由于心理疾病的产生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必须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通过系统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来消除产生心理疾病的各种因素;如果发现学生有了心理疾病的前兆,应积极采取措施,使其在量变的过程中得以解决;如果学生确实有了心理疾病,则应积极给予治疗,以使其早日恢复健康。当然,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目标除了及时发现并科学矫治学生的心理疾病外,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自我心理保健,掌握有关避免和消除心理疾病的原则和方法,对自我心理健康状况有正确的认识,能够自我排忧解难、游刃有余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挫折和困扰,保持乐观、稳定、积极向上的心态。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中间目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中间目标是优化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心理素质是指个体所具有的心理品质和行为模式,它反映了人的身心潜能开发与利用的程度。所谓良好的心理素质,一方面是指与现代社会文化要求相适应的心理素质;另一方面是指与中小学生当前生活相适应的心理素质。它的具体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坚强的人格,帮助其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提高自信心;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勇敢的品格;培养学生的成就动机,鼓励他们力求上进;培养学生的毅力,使他们做事有耐心;培养学生的关爱品格,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社交兴趣和交往技能;培养学生乐观开朗的性格特征。优化心理素质基本目的就在于学会调节和适应,一方面,使学生学会正确对待自己、接纳自己并化解内心冲突,确立适当的志向水平,保持精神生活的内部和谐;另一方面,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适应行为,使之符合社会规范,消除人际障碍,改善人际关系

(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使学生开发心理潜能、实现自我价值。为了开发心理潜能,必须注意引导学生认清自己的潜力和特长,确立有价值的生活目标,担负生活责任,扩大生活方式,发展建设性的人际关系,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及作为社会成员的良好社会功能,过积极幸福的生活。当我们的心理潜能被充分发掘出来时,我们就有可能成为一个具有很强的独立与民主意识、很强的创新与实践能力、智力充分发展和品德高尚的人,即心理高度健全及人格全面、和谐发展的自我实现者,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具体规定

2002年8月5日,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得到正式确认。根据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2012年12月11日,教育部对原有《纲要》进行了修订,印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要求各地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全面普及、巩固和深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并提出了“十六字工作方针”——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协调发展,以及“四个结合”基本原则——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发展、预防和危机干预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和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www.xing528.com)

(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任务的具体规定

对于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减少和避免各种不利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和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任务的基本认识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是围绕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来确定的,它是实现目标的保证。具体来说,当前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具体任务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面向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和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己,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努力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这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和工作重点,也可以说是主要任务。其特点如下。①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是所有心理健康、身心发展正常的学生,但他们在心理发展方面仍有潜力可挖,心理实质尚待完善。②心理健康教育着重解决的问题是,引导学生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认识自我、开发自我潜能。而这种潜能的开发由于具有突破自我认识局限性的特征,往往可以使学生在能力发展、信心重建等方面实现一定的飞跃,使自己得到更充分的发展和提高。③强调发展的原则,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虽然也对学生的学习、适应、发展、挥业等问题给予指导与帮助,但更侧重于促进心理素质的发展。它对学生所做的一切工作,包括指导学生调节和控制情绪、改善精神状态、建立自我信心等,都是以学生能够更好、更充分地发展为目标的。④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之纳入学校教育的总体目标和实施过程,为学生的充分发展和成才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发展性辅导按照预先制订的教育计划,安排一定的课程,学习有关知识,参加有关训练,以此有目的地开发学生心理潜能、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第二,针对少数有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学生,开发补救性、矫治性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开展补救性的心理咨询,使学生通过自我调节摆脱心理障碍,并逐渐恢复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学生发展自我的能力。对于极少数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能够及时识别、转接到专业的心理治疗机构,同时予以密切配合,尽快治愈,帮助学生重返校园。其特点如下。①心理健康教育对象是身心发展正常,但带有一定的心理、行为问题的少数学生,或者说,在适应方面发生困难的正常学生。②心理健康教育所着重处理或解决的问题,是学生的正常需要与其现实状况之间的矛盾冲突,大部分工作是在辅导对象的认识水平上加以帮助。③强调教育的原则,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对象主体性的作用。辅导人员并不是要亲自帮助辅导对象直接去解决问题、满足其需要,而是帮助他分析情况,提出合理解决的途径和办法。它强调发掘、利用其潜在积极因素自己解决问题,而环境的改善,也是在现有条件基础上提出改进意见。④适应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侧重于学习指导、交往指导、生活指导、升学就业指导等方面,主要解决学生在这些方面所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帮助其恢复心理健康。⑤适应性心理健康教育伴随着学生学习生涯的整个过程,并注重他们的身心状况,支持和帮助他们适应各阶段的学校生活,指导他们完成各年龄段的自我发展任务。

第三,面向教师和家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而间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教师和家长作为成长中的儿童青少年的重要他人,他们的教育活动和教养方式、他们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期望、他们对儿童青少年的了解和尊重,都会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提高教师和家长的心理健康水平,改变他们的教育和教养方式,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的产生;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