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既是一门学科,又是一项服务性工作,是现代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所谓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的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也称“心理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等,包括积极心理的教育和消极心理的预防两种形式。总体上来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其重点内容有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
(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类型
(1)按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性质,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与辅导和心理治疗。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个体的心理特点与规律,运用心理学方法,设计并实施各种方案,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一般是发展性教育,面对的是正常学生,既可以是学生集体,也可以是个别学生。
所谓心理咨询与辅导,是指运用心理学方法,帮助心理出现问题的个体摆脱不良的心理状态,或排除各种心理障碍,使其恢复到健康状态。心理咨询与辅导有两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教育者提供一个能自由倾谈的环境(咨询室),让学生(咨询者)主动前来咨询。一般来说,学生可以意识到自己的心理问题,但无法依靠自我调节加以克服,因而主动前来请求帮助,在这种情况下教育者所进行的调节工作通常称为“心理咨询”。第二种形式是教育者发现心理和行为出现问题的学生,主动地与他们沟通,并设计方案,在他们的配合下实施,这种形式通常称为“心理辅导”。心理咨询与辅导一般是补救性的,它所面对的主要是心理处于不平衡状态的学生或者是心理不健康程度较轻的学生。
心理治疗是指运用心理学方法,对已经产生较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专门的调节,并使之恢复到正常状态。心理治疗是补救性的,它的对象是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与周密的治疗处理,有时甚至要辅以药物,心理治疗要求由经过专门训练的、具有较高专业理论与技术水平的人员进行。
(2)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和功能,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团体发展性教育、团体补救性教育、个别发展性教育和个别补救性教育。团体发展性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地以学生班组为单位实施系列的教育方案,以促使学生形成适应社会、适应生活的良好心理素质的教育活动。团体发展性教育,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部分,是常规性教育。一般来说,学校要根据办学方针、培养目标与办学特点,确定学生的哪些心理素质应重点培养,各年级应如何安排,然后设计相应的团体教育方案,并按计划实施,主要包括学习辅导、人格辅导、生活辅导、升学与职业发展辅导、青春期教育与性辅导等方面。(www.xing528.com)
团体补救性教育是根据学生值得注意或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设计教育方案,并以学生班组为单位实施,从而使学生能获得正确的观念,改变不良的心理健康状态。
个别发展性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根据各个学生心理素质的实际状况,设计适合该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系统的培养方案,然后对该生进行个别实施,从而使其能健康发展。
个别补救性教育是根据各个学生值得注意的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学生的个人实际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和改善该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专门的培养方案,然后对该生进行个别实施,使该生能获得正确的观念,改善不良的心理状态。个别补救性教育又可分为以下几种:①以心理卫生为中心的补救性心理教育,包括纠正不良行为习惯、一般个性问题、一般性品行问题等;②心理危机辅导,主要是对由于一些重大事件引发的心理危机的辅导;③以心理治疗为中心的补救性心理教育,如对恐惧症、焦虑症、强迫症的治疗。
图1 心理健康教育实施途径
(3)根据实施途径,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专门化心理健康教育和非专门化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途径包括心理素质教育、心理咨询与辅导和心理治疗。心理健康教育的非专门途径包括中小学阶段学校安排的各科教学、各项活动和自我教育等。心理健康教育的非专门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其作用原理类似于西方的“隐性课程”。这类课程并非真正的课程,而是主要通过校园文化、校园生活、校风、人际关系、集体活动等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施加影响,使学生于无意识中接受隐含于其中的经验。所以,在这些活动中学生获得的主要不是学术性知识,而是社会适应、人际适应等与人的心理品质有关的思想、观念与行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