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的种类很多,最为常见的有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反应性精神障碍等。
1.精神分裂症
一个大学男生走在校园里,他戴着一个铺着铝箔的帽子,他说这样外星人就无法探知他的内心活动了;一个正在军训的女生站在操场上,看到周围穿迷彩服的同学都拿枪对着她,说天上正飞来神仙拯救自己;28岁的女博士在8年前曾拒绝过一位男同学,时隔8年这位女博士坚信这位男同学一直对她怀恨在心,并偷偷在学校的水管里放了微型探测仪,而这种微型探测仪不知道什么时候被她不小心喝了进去,停留在她体内,而这位男同学就可以通过微型探测仪探测她的内心……这些人可能就是患上了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常常发生在青壮年人群中。患上此病的人在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存在障碍,精神活动与环境常不协调,精神活动本身也存在问题。
目前,对于精神分裂症的病因人们还没有统一的答案,但精神病患者的家属患该病的可能性要高于普通人。同时,学者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过去经历和家庭环境进行调查,发现他们在童年时常有不良遭遇,缺少照顾,父母酗酒或离异,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也常常是不协调的,如父母在拥抱孩子时表现得冷淡、家庭成员相互批评指责等。当然,有这些经历并不意味着会患上精神分裂症。
2.情感性精神障碍
案例链接
18岁那一年,我上大二。作为一个男人,我感到身上有不少令我羞于言表或者说与众不同的性格特征。比如说,多愁善感,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寝室里,想些稀奇古怪的问题。而另一方面,我又是学校卡拉OK厅的常客甚至主角,组织文艺节目,参加乐队的演出,等于说一个非常内向的自己同时又是非常外向。当时我并不知道躁郁症这个可怕的病魔已经向我袭来——经常有好几个月甚至一个学期,情绪低落,甚至躲在角落里哭泣,而又有一段时间天天喜笑颜开,无论是熟悉的还是陌生的同学都和他们相处得很融洽,什么时候只要同学们聚会、搞活动,我都是中心人物,激情洋溢,幽默风趣,唱歌,弹吉他,写诗歌。有时候甚至不分昼夜地写文章,并对好朋友们宣称:自己在20岁前要出一部挑战牛顿的物理学专著。女朋友说我疯了,在做千秋大梦。我非常不满,打她骂她,并打电话给父母一定要他们说明白我是不是神童云云。现在看来,那是我第一次躁狂发作,然后就没有任何征兆地转入抑郁状态,天天阴沉着脸,每天说话不超过10句,逃课,逃避女朋友,在操场转来转去,偶尔遇到同班同学问我在干什么,我非常慌张地说在找东西。一点都不错,我是在找东西,那是我的灵魂。
(资料来源:躁郁16年[EB/OL].[2017-02-06].http://www.xinminweekly.com.cn/News/Content/4149.)
案例中正是一位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情感性精神障碍又被称为心境障碍,是指以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低落为主的精神障碍,并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有的患者还会有一些精神病性症状。它主要包括抑郁症、躁狂症和双相障碍(又名躁抑症)等类型。
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第一个基本状态是抑郁。患者情绪持续低落,对什么都没有兴趣,做什么都高兴不起来,并且自我评价低,对一切感到绝望,并伴有胃口不佳或突然暴饮暴食、体重明显减轻或增加等,较严重者会出现自杀观念和行为。抑郁的症状一般是白天比较严重,晚上较轻。
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第二个基本状态是躁狂。躁狂状态时会表现为一段时间内心境异常高涨,自我评价过于夸大,对每件事、每次活动都感到极为快乐。他们在集体活动中可能突然变得非常活跃,睡眠变少,有时候只睡3个小时便感觉足够了,会做出很夸大的行为和计划,如患者认为自己在没有经验的情况下可以开飞机,可以凭自己的双腿和汽车赛跑。有时候他们说话语速会变得非常快,但语无伦次,前一句话还没有说完,就开始说下一句,句子表达不完整。躁狂者即使在情绪高峰时也容易落泪,会面对微小的挫折大哭起来。
当抑郁与躁狂同时出现在同一个人身上,并不断交替出现时,我们将其称为双相障碍。案例中的患者便是双相障碍,时而一个人呆坐,时而激情洋溢,时而又阴沉着脸,每天说话不超过10句。双相障碍患者的极端情绪和反常行为常常给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带来麻烦,同学和老师如果不知情,往往会被他们的行为激怒,因此很难维持好社会关系。
关于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病因,研究显示,可能与脑部某些化学物质异常有关,较严重者在临床治疗时需使用抗精神药物或者进行物理治疗。在接受精神科医生治疗的基础上,患者情况稳定后加以心理上的支持,让患者适应当前生活,认识和接纳自己的状态和疾病,重塑信心,才能获得良好效果。目前,临床上对情感性精神障碍进行心理治疗的方法有精神分析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等,其中,人际心理治疗(IPT)已经被证明是治疗重症抑郁的一种有效方法。(www.xing528.com)
3.反应性精神障碍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的一生,少不了要经历三灾六难。有时候,这些灾难是来源于大自然的,如地震、雪灾、龙卷风、洪水;有时会是人为的灾难,如遭受到强暴、侵害、威胁等。在这些灾难来临时,或许我们失去的是对自己重要的人,或者是我们的精神世界受到冲击,我们因此而痛苦,甚至难以接受现实。这时,可能就会出现反应性精神障碍。
案例链接
小周,男,20岁。在3个月前,与表姐在外出的途中,目睹表姐遭遇车祸的全过程。此后他便出现恐惧心慌,时而全身痉挛,口中胡言乱语,口喊“不要害我”“不要带我走”等症状。经检查,无器质性病变。在进行精神检查时,意识不清,仪表不整,认为有人找他(指已故的人),要迫害他;认为饭菜有很难闻的气味;否认有病,无自知力。
反应性精神障碍是由外部事件诱发的一种精神病,并且发病是由该事件引起的。案例中的小周正是由于目睹了车祸这一具体外部事件引起了反应性精神障碍。反应性精神障碍有三种主要类型: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和适应障碍。
(1)急性应激障碍
急性应激障碍是在接触极为严重的创伤性事件一个月之内发生的心理障碍。严重时可表现为呆若木鸡、无任何反应。这种木僵状态一般持续几分钟至几个小时。如果刺激患者的事件消除,症状往往历时短暂,通常在一个月以内缓解。
(2)创伤后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发生在创伤性事件之后的一种严重而持久的情绪障碍,患者可能表现出睡眠障碍、抑郁、感情冷漠或麻木、易受惊吓等症状。患者在经历创伤事件后,常常在梦中出现当时死里逃生的场景或失去的人,或者提到相关的人和事会引起强烈的情绪反应,重现当时的场景,这种现象被称为“闪回”。例如,一名患者因驾车与父亲一起在拉煤的途中发生车祸,常会回忆和梦见父亲,回避有关的事物,难以平复心灵的创伤。
其实,我们常常也会有疑惑,为什么同样经历灾难事件,有的人可以很正常地生活,有的人却一直沉浸在阴霾中?有些人经历了常人觉得很可怕的创伤事件,结果却心理健康,而另一些人只是经历了非常轻微的压力事件,结果却患上了创伤后应激障碍?相关研究表明,一个人是否会发展成为创伤后应激障碍,受创伤事件的特点、个人对创伤的预期、个人易感素质、是否有社会支持等因素制约。其中,个人易感素质包括家庭不稳定、容易焦虑、思维和认识狭隘等。
临床上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目标主要是帮助患者提高应对危机事件的能力和技巧,发现自己身边已有的应对资源和社会支持,恢复生理和心理健康。在早期干预中,重点在于鼓励患者表达痛苦经历,表达压抑在内心的情绪,处理患者的内疚感和对生死的态度。后期干预主要采用的方法有精神动力学治疗和认识行为治疗。
(3)适应障碍
适应障碍是一种在明显的生活改变之后出现的以烦恼、抑郁等为主的情绪障碍。一般来讲,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更多是由交通事故、自然灾难等重大应激事件导致的,而适应障碍多由一般的生活事件引起,如失恋、亲人病重、考入大学进入新的学习和人际环境等。相比急性应激障碍和创伤后应激障碍,是否容易患适应障碍与个体的个性和人格特点更加相关。
总的来讲,适应障碍的发病时期不是很长。一旦患者能正确对待精神因素或精神因素消除后,症状即可消失,其预后较好,恢复比较完全,很少遗留后遗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