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的认知是产生不良情绪的直接原因。心理学中的情绪ABC理论认为,诱发情绪的事件(activating events)本身是客观的,没有合理不合理之分,左右我们情绪(consequence)的因素是对事件的态度和解释以及相关的信念(beliefs)。对事件正确的认知一般会导致适当的行为和合理的情绪反应,而错误的认知往往是导致不良情绪的直接原因。我们生活当中不合理的认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绝对化思考
这种认知倾向在评价情境与身心变化时容易走极端,即要么全对,要么全错,往往把生活看成非黑即白的单色世界,没有中间色,思维缺乏灵活性。绝对性思考方式在我们生活中经常发生,核心问题是价值观存在偏离,不能全面正确分析事情。
2.任意推断(胡乱猜测)
任意推断即在证据缺乏或互相矛盾之时,武断地做出结论。任意推断其实是“把想象当现实”的胡乱猜测。例如,有位朋友在街上与你擦肩而过,因为他正在沉思冥想,没有注意到你,所以没有同你寒暄,你于是错误地做出结论:“他对我不理不睬,肯定不再喜欢我了。”由此带来愤恨和忧虑。
3.选择性消极注视(心理过滤)(www.xing528.com)
这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认知方式:选择了一个细节而忽略了其他方面,以致整个情绪都染上了这一个细节的色彩。例如,一位害羞的男生鼓起勇气向自己喜欢的女生表白,但是女生拒绝了他的爱意。于是他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再也不会有人来爱他了,终日消沉、烦闷甚至怀恨在心。
4.情绪推理
情绪推理是指将感性当理性,凡事跟着感觉走。出现这种情况时,人们会认为自己的消极情绪必然反映了事物的真实情况,这会阻碍人对真实情况的认知,从而产生负面情绪。例如,上台讲话没有讲好,感觉倒霉,然后痛恨上台;早上起来摔了一跤,心情不好,然后一天都会觉得倒霉;老师选了其他同学和你一起做事情,而自己不太满意,然后就觉得这个老师很讨厌,那些同学也很坏。
5.“应该倾向”
对自己坚持一种标准,如果行为未达到标准,就会责难自己,产生内疚、悔恨。对别人,则觉得失望或怨恨。在这种“必须……”“应该……”的要求下,许多人不知不觉形成了强迫。“应该倾向”的基本表述方式为:“我应该……”“我必须……”“我希望你……”“你必须……”。例如,认为我必须得到所有人的喜爱;我应该做好所有事情;老师应该公平对待每个人;我是一个好女孩,不应该主动对男孩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