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构成和表现形式划分,自我意识可分为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
(1)自我认知
自我认知是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是人了解自我时所进行的心理活动,包含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观念、自我分析、自我评价等。它回答的是“我是怎样一个人”“我为什么是这样一个人”等问题。
(2)自我体验
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的情感成分,往往会产生情感和道德两方面的体验,包括自尊、自爱、自卑、自负、自信、责任感、荣誉感、羞耻感和优越感等。它回答的是“我是否接受自己”“我是否喜欢自己”“我对自己是否满意”等问题。
(3)自我控制
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的意志成分,是指个体对自身的心理与行为的主动掌握,调整自己的动机与行动,以达到所预定的模式或目标的自我实现过程,包括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激励、自我暗示等。它解决的是“如何调整自己”“如何改变自己”“如何成为理想型的那种人”等问题。
2.从内容上划分,自我意识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
(1)生理自我
生理自我是指个体对自身生理状态的认识和评价,指对自己身高、体重、容貌、身材、性别等的认识以及生理病痛、温饱饥饿、劳累疲乏的感受等。若对生理自我不接纳,就会讨厌自己,表现出自卑情绪,缺乏自信。
(2)社会自我
社会自我是指个体对自身与外界客观事物关系的认识、体验和愿望,包括个人对自己在客观环境及各种社会关系中的角色、地位、权利、义务、责任、力量等的认识、评价和体验。
(3)心理自我
心理自我指的是个体对自我的心理活动、个性特点、心理品质的认识、体验和愿望,包括对自己的能力、兴趣、爱好、性格、气质等的认识和体验。
从层次上来看,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是一个由低到高的发展序列,三者之间是密切联系的。其中,每个层次都有不同的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这些要素的不同组合,形成了不同个体的自我意识(如表2-1)。(www.xing528.com)
表2-1 自我意识的内容
3.从存在方式划分,自我意识可分为现实自我、投射自我和理想自我
(1)现实自我
现实自我指的是个体从自己的角度和标准出发,对现实的自己的各种特征的认识,包括生理特征、行为特征、人格特征以及性别、种族、角色等特征。
(2)投射自我
投射自我又叫镜中自我,指的是个体所认为的他人对自己各种行为的看法。它往往和现实自我之间是不一致的,当这种不一致超过一定范围时,个人常常会感觉到自己不为别人所了解,产生“知音少,断弦有谁听”的孤寂感。
(3)理想自我
理想自我指的是个体要实现的比较完善的一种自我境界或形象,其中涉及的根本问题是“我想成为怎样的一个人”“我应该成为怎样的一个人”。它是个人追求的目标,与现实自我不一定一致。理想自我是个人行为的动力和参考系。
案例链接
成长的烦恼
——迷茫
周某,19岁,有多种爱好。父母虽是农民,但希望儿子不要像自己一样没什么文化,所以省吃俭用供儿子上大学。周某一直认为学习成绩好就能拥有一切,对所选择的大学专业也非常感兴趣。但军训后他感觉到学校的现实情况和理想大学相距甚远,于是思想走向极端,开始逃课、躲在宿舍里睡觉、看小说……总想着要挣钱,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大学生要加强自我认识,认识到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认识到大学的学习机会是非常宝贵的,同时合理分配学习和实践的时间,使心态趋于平和,使自己逐渐成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