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首先要正确地理解上级的决策。执行者在吃透精神、系统把握的基础上,坚决而忠实地予以执行。否则,理解错误,或者断章取义,就会南辕北辙。南辕北辙,即使执行者再卖力气,再下功夫也是一个失败的结果。
清朝雍正年间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有一位名叫童华的人,从浙江调到苏州为知府。当时,皇帝下诏书,要清查自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以来江苏地区拖欠的一千二百余万的税款问题。
江苏巡抚接到圣旨,认为应该严加追缴。于是,就要求欠税的人几天内要交清,否则,就予以逮捕。结果抓了一千多人。
童华请求宽限。巡抚大怒。斥责他说:“你敢违抗圣旨吗?”童华说:“我不是违抗圣旨,而是遵循执行圣旨。皇上知道有多年的欠税问题,他没有下令严加追查,而是下令清查。清查就是想弄清来历,查明原因。拖欠税款的原因是在官府呢,还是在民间?是应该征收的,还是应该减免的?搞清楚之后,奏请圣上裁决,这是圣旨的本意。现在如果我们不弄清楚圣上的本意,就要求老百姓将拖欠15年的税款马上交清,这是横征暴敛,不是清查。现在请您宽限我三个月,我们将情况搞清楚,登记造册,逐级上奏圣上。”(原文:“华非逆旨,乃遵旨也。皇上知有积欠,不命严追,而命清查,正欲晰其来历,查其委曲,或在官,或在民,或应征,或应免,了然分晓,奏请圣裁,诏书意也。今奉行者绝不顾名思义,徒以十五年积欠力求完纳,是暴征,非清查也。今请宽三月限,当部居别白,分牒以报。”《清史列传·童华传》)
巡抚答应了他的请求,释放了一千多人,并将江苏欠税的情况登记造册上奏朝廷。(www.xing528.com)
当时,朝廷也听说江苏巡抚严查的事情。皇上很生气,下令要严加处理。后来听说巡抚改正了原来的做法,才赦免了他。圣旨的本意果然像童华所说的那样。
显而易见,在如何落实执行圣旨的问题上,巡抚与知府之所以出现严重的分歧,其原因就在于对皇上的旨意有着不同的理解。
巡抚认为“清查”,就是要严加追究;知府认为“清查”,是弄清来历,查明原因。
按照巡抚的理解,必定会造成横征暴敛、民怨沸腾、政局不稳的严重后果。幸亏童华说服了巡抚,让他纠正了落实执行中的错误行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