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管理领域,有这样一个故事广为流传:有一位农夫,早晨起来后,告诉妻子说要去耕田。
当他走到耕地边上的时候,他却发现耕耘机没有油了。他打算立刻就去加油的,但突然想到家里的三头猪还没有喂,于是,便转身往家里走。
经过仓库时,他望见旁边有几只马铃薯,他想起马铃薯可能正在发芽,于是,又朝种植马铃薯的田地里走去。
路途中,他经过木材堆,又记起家中需要一些柴火;正当要去取柴火的时候,他看见了一只生病的鸡躺在地上……
这个农夫就这样来来回回地跑着,从早上一直到夕阳西下。结果,油也没有加,猪也没有喂,柴也没有取。最后什么事也没有做好。
故事似乎有些夸张,但这个夸张的故事还是有创作的生活基础的。
在我国古代,也有一个类似的故事:有一个名叫弈秋的围棋国手。他有两个弟子。弈秋在教他们下棋的时候,甲弟子专心致志地听弈秋教诲,很快就学会了下棋;乙弟子虽然身在课堂,心里却想着天上将有一只大天鹅要飞过来,他怎样用弓箭将天鹅射下来。结果,什么也没学会。
在现实的工作、生活中,也不乏农夫、乙弟子之人。做事时三心二意,没有定力,最终一事无成。
人的成功源于多方面的因素,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做事能专心致志。
专心,有利于实现决策目标。执行中,执行者必须集中精力、集中体力来为决策目标的实现而努力奋斗。只有这样,他才能尽快地接近决策目标,实现决策目标。如果他心有旁骛,不能集中精力、集中体力来为决策目标的实现而努力,他就会远离决策目标,也就永远不能实现决策目标。
专心,必须全身心地投入。专心者要能耐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贫,不为外面“精彩的世界”所诱惑,不为各种名利所驱使。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到注意力集中,一心一意从事我们所热爱的工作。
要知道,同时追两只兔子,将会一无所获。对此,法国著名思想家安德烈·莫洛亚说得更是明白。他在《生活的艺术》中说:“对什么都有兴趣的人是讨人喜欢。但是干事业,就只能在一定的时间内,专心致志于一个目标。”(www.xing528.com)
实践证明,事业的成功者,能够有效执行者,做事都非常有定力,从不三心二意。甚至专心到忘我的境地。牛顿、巴甫洛夫都是如此。
牛顿是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他做起科学实验来,专心到经常废寝忘食的地步。
一次,他请一位客人来吃饭。客人等了好久,也不见他出来,便自己先吃了。那天的饭桌上有只烤鸡,客人吃完了鸡,便把鸡骨头放到了桌子上,悄悄地走了。
牛顿工作完后,已经几个钟头过去了,他这才想起请客的事。他急忙来到餐厅,一看,客人走了,桌子上剩了几块鸡骨头。
牛顿看着那些鸡骨头,好像明白了。自言自语地说:“瞧我真糊涂,本来已经吃过了,我还以为没吃呢!”说完,就又回去工作了。
科学研究需要一种专心忘我的精神。一个人如果对他的事业能专心到废寝忘食的境地,专心到忘我的境地,一定能有所成就。
巴甫洛夫是俄国著名的生物学家。他热爱科学,一心扑在科学研究上。由于他全身心都沉浸在自己的研究中,因此,在生活中常有小误会发生。
一天,巴甫洛夫终于下决心走出实验室,去与未婚妻谢玛会面。见面后,巴甫洛夫对谢玛说:“快把你的手给我!”谢玛以为他要吻自己的手,就羞涩地把手伸了过去。谁知,巴甫洛夫抓住她的手,用手指按着她的脉搏。过了一会儿,巴甫洛夫郑重地对她说:“心跳很正常,你的心脉的确不错。”
听了他的话,谢玛很伤心:“为了你的实验,我们好久不曾见面,现在难得见面,而见面又是你的实验。既然如此,你还是回去做你的实验吧!”这本是谢玛的气话,可是,一心想着实验的巴甫洛夫根本没有听出谢玛的弦外之音,还以为她真的让自己回实验室去,便高兴地回去了。
专心致志是成就伟大事业、有效落实的必要条件。巴甫洛夫用实践证明了这一点。为了他心爱的事业,他很少与未婚妻约会,即使约会,也是心系实验,甚至把未婚妻当作了实验的对象。也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将一切与科研工作无关的事情置之脑后、只专心于科研活动的精神,才造就了一位科学伟人。
牛顿和巴甫洛夫这种专心致志的精神,值得后人学习弘扬,干工作,不干则已,干就专心致志把它干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