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1月16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共中央召集的干部会议上指出,“说到最后,还是要把经济建设当作中心。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决不能干扰它,冲击它”。[21]邓小平同志又把这一思想归纳为“发展才是硬道理”。这是邓小平同志最广为人知的名言之一,也是他留给中国社会的遗训。“发展才是硬道理”不是标准的理论论述,它是一句口语,代表的是一种信念。邓小平同志一生见识广博,百折不回,他的这句话堪称对解决中国问题的高度总结。
“发展才是硬道理”本是一句朴实无华的话语,但是邓小平同志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说出这句话,无异于给中国指明了一条出路。从1956年完成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一直在曲折中摸索前进。到了“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时候,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仅没有提升,反而有所下降。“1956年人均消费粮食408斤(市斤,每市斤合半公斤),1976年为380斤,减少28斤;食用植物油1956年人均消费5.13斤,1976年为3.19斤,减少1.94斤。从穿的方面看,1956年各种布的人均消费量是29.17尺,1976年为23.55尺,减少5.62尺。其中1968年每人只发了9尺布票。”22在这种背景下,唯有发展,唯有把改善民生作为第一要务,才能挽救社会主义。因此,发展不仅是破解一切难题的“总钥匙”,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而且是考验我们能否坚守住社会主义的底线条件。
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要想发展,条件是很差的。国内的经济底子薄,观念落后,意识形态僵化,国际上对中国的封锁也非常严重。面对此情此景,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不管黑猫白猫,逮住耗子就是好猫”的口号,号召全国上下行动起来,为中国的发展出谋划策。多年以后,当我们的经济发展起来而社会道德却无可挽救地出现触目惊心的情形之后,开始有人质疑邓小平同志的“猫论”,指责这是实用主义的政策,甚至把它诠释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但是,“猫论”绝对不是实用主义,也不是什么邪恶的理论,而是光明正大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猫论”的目的是“逮住耗子”,也就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要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就需要提高生产力水平、提高综合国力。这就是邓小平同志一以贯之地坚持的“三个有利于”标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与实用主义并没有什么关系,而是历史唯物主义生产力标准的丰富和发展。同样的道理,“猫论”也绝对不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因为邓小平同志的话里明确地说了,要用猫来逮耗子,猫有黑白胖瘦之分,但是不论什么颜色的猫都是猫。猫是最会抓耗子的,所以要用猫来抓耗子,这就是邓小平同志的方法。换句话说,在提高生产力的过程中,要采取的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工具。
与“发展才是硬道理”相联系的是“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可以说,“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提出,意味着我们党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觉醒。这次思想上的觉醒孕育并迸发出了巨大的能量。一心一意谋发展,中国的面貌因此而彻底改变,过去的三十多年才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变局,其激烈程度远超李鸿章所经历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究其原因,就是中央的政策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经济迅速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改革开放的30多年,是我国经济蓬勃发展的30多年,是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由弱变强的30多年。历史昭示未来。唯有坚持改革开放,国家发展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党和人民才能在时代潮流中大有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枝繁叶茂、生机无限。
(www.xing528.com)
奔腾向前 新华社发 徐骏 作
2016年8月,历史的脚步走到今天,一道难题横亘在全世界面前—经济增长缓慢,动力明显不足。彷徨之际,人们把期待的目光投向了中国杭州。“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中方倡导提出的峰会主题,描画了未来的发展路径,把中国方案提供给世界。保持中高速增长,实现稳中向好,中国经济的良好表现,为推动世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将继续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引擎和稳定器,把一份强大的中国信心传递给世界。 (新华社发 徐骏 作 )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发展的根本力量在于群众,发展的最终目的是造福百姓,因此,必须正确地处理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关系。一方面,经济发展是改善民生的物质基础,经济上不去,民生问题就解决不好,民心就抓不住,稳定最终也保不住。许多涉及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深层次问题,都必须通过发展来解决。另一方面,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既不能简单地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为了发展而发展,也不能把改善民生看成是单纯的福利问题,认为增加民生方面的投入会影响发展。因为民生工程不仅是惠民工程,实质上也是发展工程。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水平,使人们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得以实现,而民生工程的许多项目,也都是直接或间接促进发展的。
发展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从人均GDP几百美元的穷国一跃上升为人均GDP6000多美元的中等收入国家。经济基础的变化总是会带来意识形态的变化,这一点在当今社会中的体现是,不少人“端起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他们骂这个社会缺少公平正义。如今,“左派”和“右派”都高举公平大旗,甚至有一些大企业业主身家亿万,从不改善雇员工资和福利,也成为振臂高呼公平的风云人物。中国社会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分配不公,这绝对是整个社会都在追求公平正义的根本原因。但是,必须看到,公平正义不是喊两句口号就能有的。中国人曾经在铺天盖地的“公平”口号之下生活过,那时的情形怎么样呢?20世纪六七十年代,所有中国人差不多住同样的小房子,挣差别不大的工资,甚至穿同样的衣服,留同样的发型。情况的改变从中国公开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开始。思路决定出路,思路一旦转变,整个中国的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从那时起创造了震惊世界的发展速度。可以说,今天整个社会再次要求公平正义,其意义和30多年前已经大不相同,解决公平的出路也不能是回到30多年前的“大锅饭”时代,而是要通过发展,创造更多的财富、机会,让每一个中国人共享发财致富、自我实现的机会。“发展才是硬道理”应继续作为中国社会的座右铭被铭记,没有发展提供的财富和机会,公平正义只能是空中楼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