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以来,中华民族虽多次遭受外敌侵扰,但大体上维持了文化的认同和文明的传承,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出辉煌灿烂的农业文明。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出:在15世纪之前,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发明和发现“往往超过同时代的欧洲”,在10多个世纪里,中国“保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1]到了康乾盛世,清王朝经过几代皇帝励精图治,国泰民安,中国的人口占到世界的1/3,经济总量也大体占到世界的1/3,到处呈现出江山永固的景象。但这不过是落日的辉煌罢了。短短数十年之后,从地球另一端远道而来的几艘铁甲战舰就把以“天朝上国”自诩的大清帝国打得一败涂地。
为什么一个在世界上领先了数个世纪的民族,最后落得如此下场?西方一些历史学家往往把15世纪、16世纪作为世界历史发展的转折点,他们认为在此之前是中国影响着世界发展的进程,此后则是欧美国家影响着世界历史。随着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进程,西方人的思想迎来了一次大解放,而同时期的中国人依旧沉浸在封建皇权所赐予的浩荡皇恩之中。当西方国家趁着工业革命狂飙突进之际,中国依旧在小农经济的泥潭里踽踽不前。随着时间的积累,中华民族早已成了泥足巨人,当太平洋的战舰裹挟着狂风暴雨而来,它轰然倒塌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1840年,以中英两国为代表的东西方文明相遇,中国不堪一击。从那以后,国人不是没有做过抗争,但每一次抗争都被敌人的坚船利炮击溃。甚至号称“亚洲第一舰队”的北洋水师连日本舰队的筋骨都没能撼动,就灰飞烟灭了。
中国现代化的历程就是在这种背景之下开启的,它最早表现为“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仁人志士开眼看世界,提出向西方学习的主张。中国近代早期的现代化历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洋务运动”时期,中国的先进地主阶级为保卫皇权,先后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和“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开办军用和民用的工厂,学习西方的技术,以求提振国力。随着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这场兴师动众的“洋务运动”最终也“寿终正寝”。第二阶段是“戊戌变法”时期,中国的资产阶级改良派认识到,单纯引进西方的技术而不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不可能扭转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国力对比。但同时又没有勇气废除封建帝制,于是尝试着推行与西方相似的“君主立宪制度”,但这种尝试同样因为慈禧太后的反对而失败。第三阶段以“辛亥革命”为标志,资产阶级革命派通过暴力革命的方式,颠覆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之久的封建帝制。但终因无力解决地方军阀割据和外部势力的绑架,而一次又一次把全民族带到战争的灾难当中,因此,中国的现代化最终成了一句空话。(www.xing528.com)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以实现国家的现代化为己任。我党的早期领导人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的现代化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之下展开的,因此必须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对内反对封建主义,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这是中国近代早期现代化的血泪历程已经证实的结论。其中的原因是,只有争取民族独立、摆脱帝国主义的压迫,中国的现代化历程才能由自己主宰,中国才能与其他国家建立起平等关系,从而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交往交流中建立起互利的关系。只有推翻封建主义,实现阶级解放,中国的现代化才是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事业,才是关乎每一个国人切身命运的事件,而不再是对某个家族统治的愚忠,中国的现代化才能有活力、有动力。早在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就指出,中国革命有双重任务:一为“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革命”,二为“对内推翻地主压迫的民主革命”[2]。实现民族解放和阶级解放,可以视为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实现中国的现代化,而涤荡所有阻碍现代化进程的因素,为现代化铺平道路所做的努力。
在世界历史的范围内,一个民族盛极而衰、跌宕起伏的发展道路并不罕见。在以欧美国家为代表的现代文明强势崛起的背景之下,印度、埃及、伊拉克等曾经的“文明古国”无不是在夹缝中求得生存。相较于其他国家,中国的现代化历程虽然也是一部鲜血染红的历史,但是由于我们靠着不屈的抗争在1949年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的独立,中国的现代化相比于其他后发国家有了更加坚固的基础。
回顾1949年以来的发展历程,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历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949—1978年间,中国共产党依据“苏联模式”进行的现代化尝试;1978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旗下加速推进中国现代化。由于缺少执政经验,并置身于美苏对峙的世界格局之中,在刚刚夺取政权之后,中国共产党选择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由此带来的是中国的国家治理模式也全面学习苏联的治国经验。纯而又纯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有利于集中国家力量完成重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在一段时期内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复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统得过紧过死的计划经济体制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1978年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毅然挣脱对“社会主义”的传统的狭隘理解,摆脱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把经济建设确立为工作的重心,从此掀开了中国现代化的新局面。经过30多年的高速现代化,中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着重要的转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