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底线是底线思维的起点,追求最好的结果是底线思维的目标。底线失守意味着满盘皆输;达不到最好的结果,同样没有完成底线思维的目标。在底线思维的起点与结果之间,存在着一段很长的路要走。要想打通起点与结果、底线与顶点之间的上升通道,必须积极作为,掌握主动权。
积极作为,掌握主动权,首先在于一步一个脚印、步步为营,时刻保持警惕,防范于未然。底线思维是一种危机管理的思维方式,要求建立起严密的防范体系。只有守住底线,避免最坏的情况发生,才谈得上开创新局面。现实中我们不难发现,底线的突破也是很容易的。不论是为官还是做人,其底线都是一条警戒线,不能搞变通,更不能随意触碰。有些人一心只盯着最高的目标,眼里只盯着功名利禄,钻营着如何能够青云直上、步步高升,结果底线失守,落得个悲惨结局。
运用底线思维,在防范的同时,更要积极转化;从坏处准备的同时,更要向好处努力。底线思维要求认真计算风险,估算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并欣然接受这种情况,能直面困难而后果敢行动。如果说在信息社会到来之前,守株待兔的人还能守到一只兔子,那么在今天这个信息高度透明的时代,你等待的兔子早已被别人捷足先登抓走了。此时,只有积极行动“跑”起来,才有可能抓到田里的兔子。“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安于现状只会被现状远远甩开。微软公司在招聘员工时,颇为青睐一种“聪明人”。这类“聪明人”并非在招聘时就已是某一方面的专家,而是一个积极进取的“学习快手”;一个不单纯依赖公司进行培训,而是自己主动提高自身技能的人;一个会在短时间内主动去学习更多的有关工作范围知识的人。微软认为,具有这种主动进取精神的员工,乃是企业进步不可或缺的支柱。在今天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主动性在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有的人像算盘珠子,拨一拨、动一动,从来不愿动脑筋,更没有创新意识。有的人却主动找事做,还会主动处理困难的或别人不愿做的工作,并且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主动性强的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其业绩不断得到提升,实力也不断增强,随着工作经验的不断积累,对各种问题的处理也变得越来越得心应手。要想达到理想的目标,就必须具有积极主动的品质。这种积极主动不能仅仅局限于一时一事,你还必须把它变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只有时时处处表现出你的主动性,才能获得机会的眷顾,并最终成就卓越。(www.xing528.com)
运用底线思维追求最好结果,在发挥积极主动性的同时,还必须注重方法。方法在很多时候都不是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但是如果没有好的工作方法,往往会导致失败。尤其是对于身居领导管理岗位的党政干部而言,工作方法是极其重要的。几乎没有别的什么东西能够像工作方法这样直接而广泛地影响领导人的业绩。而且与其他事情相比,工作方法更能决定领导人的工作结果和成败。因此,在管理学中,科学家非常重视管理方法的开拓。事实上,西方社会生产力的每一次大的飞跃,背后都有生产方法的提升,从“X理论”到“Y理论”,从“泰勒制”到“福特制”,西方社会的生产力大发展充分展示了工作方法的重要性。在工作中,虽然良好的职业训练、足够的智慧都很重要,但如果没有适当的工作方法,它们顶多只是一些尚待开发的潜能,都将失去价值。
好的工作方法需要严格的纪律做保障。许多人不愿意按照纪律进行有条理的工作,因为他们相信,这样的工作方法不能发挥他们的创造性。这是一个广泛流传但完全错误的观点。实际上,那些真正具有创造精神的人都有严格的工作纪律,并以此来保障从事系统的工作;只有那些“冒牌”的天才,才会把创造性工作和混乱的工作方法联系起来。沃尔夫·施耐德在《冲出围困》中考察了很多伟大的历史名人,从达芬奇到托马斯·曼,从康德和巴尔扎克到舒伯特和保罗·克利。这些人的具体实例极具说服力地证明他们的工作都非常有条理,虽然他们的工作方法大不相同,但他们在工作时非常注意系统化和纪律。沃尔夫·施耐德由此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大多数成就大事的人的日常工作都是非常辛苦乏味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