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的开场白,是向听众抛出的第一条彩带,听众往往从开头来判断演讲者的优劣。美国演说家洛克伍德·桑佩曾说过:“在整个讲话过程中做到轻松地、巧妙地与听众交流思想是困难的,然而,做到这一点的关键,是讲话开头的用字和表达。”即兴演讲尤其如此。由于即兴演讲的时间很短,听众没有过多的时间思考、回味演讲的全部内容,往往把注意力放在演讲者的开头几句话。怎样才能使即兴演讲的开场白更具有吸引力呢?明代谢榛说:“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即兴演讲的开场白,切忌用套话、废话、虚话和陈词滥调,而应该采用直入式,直接跃入演讲的核心,迅速抓住听众的注意力。也只有如此,才能迅速搭起演讲者与听众之间的第一座桥梁,从而为整个演讲的成功奠定基础。
下面引用几个讲话开头的例子,请大家欣赏。
1.开门见山
著名诗人学者、民主同盟党中央委员闻一多的《最后一次演讲》中说道,“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无耻的事情!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如此毒手?他只不过是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大家都有一支笔,有一张嘴,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不敢光明正大地来打来杀,而是偷偷摸摸地来暗杀,这成什么话?”
《最后一次演讲》的开头语,闻一多几乎没有做任何铺垫,一开始就一连串激昂的感叹句把演讲直接引入正题,给听众一种畅快淋漓的印象。
2.事物展示
某中学生在参加以“珍惜时间”为主题的演讲赛时,在教室的窗台上拾起一片黄叶,走上讲台,开始演讲: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看我手上拿的是什么?是一片落叶吗?不错。然而仅仅只是一片落叶吗?不。它是穿过时空隧道的过客,是一段凝聚的时间,是一首哀叹时间一去不回头的诗。我们读它,仿佛是在与那来去无踪的时间对话。从这里,我们看到了时间的力量和冷峻。绿叶婆娑,那是时间的恩典;黄叶飘零,那是时间的摧残。面对它,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轻视时间呢?……”
演讲者匠心独运,以实物为“切入点”,用一片落叶来具体形象地阐发时间哲理,激起了听众心中的波澜,使他们跳出了空洞无物、泛泛而谈的老调子,获得了心灵上的立体感,给听众以耳目一新的感受,效果相当不错。
3.提出问题(www.xing528.com)
蔡畅的《一个女人能干什么》中说道,“今天,我讲一个问题,一个女人能干什么?一个女人能干什么呢?我的回答是:能干,什么也能干;不干,什么也不能干。能干又不能干,不能干又能干。为什么这样说呢?要确定女人能干不能干,有两个条件。一个是要看环境,另一个是要看个人的努力。如果环境好,自己不去努力,只靠人家那就什么也不能干。如果自己努力干下去,就可以得到好的结果。如果努力干,就是从那些小的具体工作到管理国家大事都能够干,如果不干,就会变成社会的寄生虫。”
蔡畅通过提问来引发听众的兴趣,再经自问自答的形式来阐发自己的观点。这样会给听众留下清晰的印象。
4.融入场景
美国前国务卿埃弗雷特一次在葛底斯堡国家烈士公墓揭幕式上发表演讲,远处的群山、眼前的原野、伫立的人群、肃穆的气氛,激起他心底波浪翻滚,他抛开讲稿,即兴发挥:
“站在明静的长天之下,从这片经过人们终年耕耘而现在还安静憩息的广阔田野放眼望去,那雄伟的阿勒格尼山脉隐约地耸立在我们前方,弟兄们的坟墓就在我们脚下,我真不敢用我这微不足道的声音来打破上帝和大自然所安排下的这意味无穷的寂静……”
这个开场白相当精彩,字字句句震撼了听众的心。
5.引用谚语
吕元礼的《祖国—母亲》中说道,“人们常说,第一次把美人比作花的是天才;第二次把美人比作花的是庸才;第三次把美人比作花的是蠢材。不错,如果人云亦云,鹦鹉学舌,那么,就是再美妙的比喻也就会失去光彩。但是在生活中却有这样一个比喻,即使你用它一百次、一千次、一万次,也同样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同志们或许会问,这是个什么样的比喻呢?那就是,当你怀着赤子之心,想到我们祖国的时候,你一定会把祖国比作母亲。”
吕元礼的演讲引用了一个讽刺的谚语,说明了对重复比喻的厌烦,然后话锋一转,强调另一种比喻可以不厌其烦地运用,引出了演讲的主题“祖国—母亲”。这样的开头方式,既由于谚语铺垫显得水到渠成,又由于谚语的使用而显得贴近生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