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张是为强调事物的某种特征而故意言过其实,或者夸大事实,或缩小事实,让听者对所要表达的内容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一位演讲学家在谈演讲的语言修辞时说过这样的话:“从其本质来说,演讲是一门语言艺术,而语言艺术是离不开修辞的。”从演讲的实践活动来看,演讲者比较注重运用比喻、排比、引用、对比、设问、反问等修辞方法,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夸张的修辞手段。这也许是因为演讲的现场过于严肃。其实在演讲中,掌握夸张的尺度,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西西里的某个地方,有一块墓地,墓碑码得整整齐齐,里面埋了400具阵亡将士的尸体。那400条汉子升天,只因一名哨兵打了个盹儿。令人欣慰的是,他们都是德国军人。我们先于那些狗杂种发现了他们的哨兵打盹儿。
你们大家都是枪林弹雨里冲杀出来的,不然你们今天也不会在这儿。你们对将要到来的厮杀,都会有所准备。谁要是想活着回来,就必须每时每刻保持警惕。只要你有哪怕是一点点的疏忽,就会有个狗娘养的德国鬼子悄悄溜到你的背后,用一根绳置你于死地!
作为一名军人,就要时时刻刻保持警觉,即使睡觉也要睁一只眼睛,因为哪怕是一点点疏忽都可能会丢掉性命。”
这是巴顿将军以德军一名哨兵丧失警惕打盹儿导致400战友丧命的演讲,他告诫战士们吸取教训,“用一根绳置你于死地”,夸张地描述出战场上凶险的环境,让人不寒而栗。谁还敢打盹儿?“狗杂种”、“狗娘养的”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对德国法西斯的憎恶,也让士兵提高了警觉。
合理地运用夸张技巧,一是便于揭示事物的本质,二是能加强说话的感染力,三是能启发听者的想象力。运用夸张,必须以现实生活为基础,不能漫无边际,做到言过其实而又合情合理,不似真实而又胜似真实。
马克·吐温有一次坐火车到一所大学讲课。因为离讲课的时间已经不多,他十分着急,可是火车却开得很慢,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发泄怨气的办法。当列车员过来查票时,马克·吐温递给他一张儿童票。这位列车员也挺幽默,故意仔细打量,说:“真有意思,看不出您还是个孩子哩。”马克·吐温说:“我现在已经不是孩子了,但我买火车票时还是孩子,火车开得实在太慢了。”
火车开得很慢确是事实,但也不至于慢到让一个人从小孩长成大人。这里便是将缓慢的程度进行了无限制的夸张,产生了特殊的幽默效果,令人捧腹。(www.xing528.com)
夸张既然是在某些方面“言过其实”而又有真实性作为基础,这就有利于突出事物的特殊性,可以唤起人们的想象,收到突出个性形象的效果。例如:
有三个人在一起谈论如何节约,其中一个人说:“我认识一个人,为了节约墨水,无论写什么,字都写得像芝麻粒儿一样大小。”第二个人说:“我认识一个人,为了减少手表的磨损,天一黑,就把手表给停了。”第三个人说:“你们说的都一般,我认识一位老先生,为了节约眼镜,连报纸都不看了。”
如果说为了节约眼睛连报纸都不看了,还不为夸张,而为了节约眼镜连报纸都不看了,就不能不是夸张了。可以想象,这位节约眼镜的老先生用节约精神去做其他事情时,该又是何等节约啊!
夸张虽然言过其实,但不等于浮夸,它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必须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做到“夸而有节”、“饰而不诬”,才能造成强烈的震撼效果。
或许有人会认为演讲不适合夸张,觉得很不自然很假。其实这是因为没有“夸张”到底。就像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做到底一样,夸张也不能“中途半端”,“中途半端”的夸张就意味着失败。要做就要一口气夸张到底,这时的夸张已经不是不自然,而变成了生动有趣。
当然,夸张虽然可以言过其实,但不能浮夸,不能哗众取宠,更不能无中生有,信口开河。它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必须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它之所以言过其实而又不虚假,其奥妙就在于它突出了事物的某一部分性质,不似真实而又胜似真实。
另外,运用夸张技巧时要注意分寸,要让听者知道你在夸张而不是写实;不要单纯为了猎奇而强行夸张,如在汇报情况、介绍经验等场合就不能随意运用夸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