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运用眼神:演讲时与听众互动

运用眼神:演讲时与听众互动

时间:2023-04-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眼神又称目光语,是运用眼的神态和神采来表达感情、传递信息的无声语言。严雪萍打算在了解公司讲师的素质后再决定自己是否参加培训。严雪萍最终没有参加这个公司的培训班。演讲中的目光语很重要,用好目光语很有技巧,下面介绍运用目光语的几种方法:1.环视法:有节奏或周期地把视线从听众的左方扫到右方,从右方扫到左方或从前排扫到后排,从后排扫到前排。

运用眼神:演讲时与听众互动

眼神又称目光语,是运用眼的神态和神采来表达感情、传递信息的无声语言。如果说脸面是“心灵镜子”,那么,眼睛就是“心灵的窗户”了。俗话说:“眼睛会说话,眉毛会唱歌。”在体态语言中,眼睛最能倾诉感情、沟通心灵。眼神千变万化,表露着人们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

“一身精神,具乎两目”。眼睛具有反映深层心理的特殊功能。据专家们研究,眼神实际上是指瞳孔的变化行为。瞳孔是受中枢神经控制的,它如实地显示着大脑正在进行的一切活动。瞳孔放大,传达正面信息(如爱、喜欢、兴奋、愉快);瞳孔缩小,则传达负面信息(如消沉、戒备、厌烦、愤怒)。人的喜怒哀乐、爱憎好恶等思想情绪的存在和变化,都能从眼睛这个神秘的器官中显示出来。因此,眼神与谈话之间有一种同步效应,它忠实地显示着说话的真正含义。

在演讲中,演讲者如果能恰当地运用眼神,可大大增强有声语言的表达效果。有的演讲者不懂得眼神的价值,以至于在某些时候感到眼睛成了累赘,于是总习惯于低着头看地板或盯着对方的脚,要不就“四顾左右而言他”,这是很不利于演讲的。要知道,人们常常更相信眼睛。演讲中不愿与听众进行目光接触者,往往叫人觉得在企图掩饰什么或心中隐藏着什么事;眼神闪烁不定则显得精神上不稳定或性格上不诚实;如果几乎不看听众,那是怯懦和缺乏自信心的表现。这些都会妨碍演讲。

严雪萍是某外企公司公关部经理,被邀请参加一个世界著名公司的人际关系培训班结业典礼。严雪萍打算在了解公司讲师的素质后再决定自己是否参加培训。

她坐在前排右边,看着那些结业的人用被强化训练出来的积极热情的语言,振奋地表达自己的体会。那位主讲老师的脸上始终挂着一个定格的笑容,但是严雪萍总感到有什么使她困惑,她无法捉摸那笑容的背后,到底是真诚还是客套,她无法相信那张脸的诚意,更无法被那个标准的肌肉造型的笑容感染。典礼结束时,严雪萍走向那位讲师做自我介绍,在他们握手的一刹那间,严雪萍与她的眼睛直视,严雪萍这才明白:原来困扰她的是讲师的那双眼睛。

严雪萍形容那双眼睛:“看起来阴冷、高深莫测、虚实不定。那双眼睛对我并没有兴趣,它只是漠然地在我身上扫了一遍。这双眼睛与他的笑脸是那么的不和谐,这双眼睛里没有一丝笑意和温暖。我的困惑终于解除了,原来他的笑是强化培训出来的职业笑容。他的心中并没有笑容,这些全都通过眼睛表现出来。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一个只有脸上微笑,心灵没有微笑的人能是一个优秀的人际关系讲师吗?他不可能告诉我他自己都不懂的事情。”严雪萍最终没有参加这个公司的培训班。

眼神与语言之间有一种同步效应。人们的思想感情常常通过眼神自然流露出来。眼神配合口语,能表达出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这是因为人的眼睛上有上百条神经连接大脑,它们是大脑获得信息的重要渠道,同时又受到大脑中枢神经的控制。所以,眼睛能自如地传递心灵的信息,反映人的喜怒哀乐之情。演讲者在运用口语传递信息的同时,也自然要通过自己的眼神,把内心的激情、学识、品德、情操、审美情趣等传递给听众。

美国第四十任总统里根出身演员,拥有高超的表演技巧,每次演讲他都能充分运用目光语。有时像聚光灯,把目光聚集到全场的某一点上;有时则像探照灯,目光扫遍全场。因此有人评价他的目光语是一场“征服一切的戏”。所以,一个成功的演讲者一定要了解千姿百态的目光语。

正视表示庄重,斜视表示轻蔑,仰视表示思索,俯视表示羞涩,逼视表示命令,瞪视表示敌意,不住地打量表示挑衅,低眉偷觑表示困窘,行注目礼表示尊敬,白他一眼表示反感,双目大睁表示吃惊,眨个不停表示疑问,眯成一线表示高兴

配合着眉毛的变化,眉目传情意义更广泛。欢乐时眉开眼笑,眉飞色舞;忧愁时双眉紧锁;愤怒时横眉怒目;顺从时低眉顺眼;戏谑时挤眉弄眼;畅快时扬眉吐气等。

演讲目光语最主要的是强调眼神的运用。一般来说,不同的眼神表现着不同的情感。目光明澈表现胸怀坦荡;目光狡黠表现心术不正;目光炯炯表现精神焕发;目光如豆表现心胸狭窄;目光执着表示志向高远;目光浮动表现轻薄浅陋;目光睿智表现聪明机敏;目光呆滞表现心事重重;目光坚毅表示自强自信;目光哀颓表示自暴自弃。除此之外,故弄玄虚的眼神乃是高傲自大的反映;神秘莫测的眼神则是狡奸巨猾的反映;似匣剑出鞘咄咄逼人的目光是正派敏锐的写照;如蛇蝎蛰伏灰冷阴暗的目光是邪恶刁钻的写照。坦诚者目光像一泓清泉,悠然见底;英武者目光如电掣雷奔,波澜壮阔;典雅者目光似云雾初开,林鸟相逐;俊秀者目光如玉,珠胎含月;妩媚者目光似春花始香,夏梅初笑;豪放者目光如风云波浪,海天苍茫……

眼神不仅可辅助口头语言表达思想感情,而且有时还能直接代替语言。例如,在演讲过程中,现场出现局部骚乱等情况,演讲者可以不开口,而采取盯视法,投出一道目光,使听众领会其意,注意听讲。这样,眼神便代替了语言呼唤,起到了控场作用。眼睛在演讲过程中,既能输出信息,又能接受信息。演讲者在运用目光传递信息的同时,也通过目光察音观色,接受听众的信息反馈,使眼睛发挥组织演讲和收集演讲效果的作用。正因为如此,演讲者既要保持视线的目标在正前方,炯炯有神地面对听众,又要不断地兼顾全场,了解听众的反应。也就是要把目光注视前方与多方位观察巧妙地结合起来,全方位地观察听众。

演讲中的目光语很重要,用好目光语很有技巧,下面介绍运用目光语的几种方法:(www.xing528.com)

1.环视法:有节奏或周期地把视线从听众的左方扫到右方,从右方扫到左方或从前排扫到后排,从后排扫到前排。视线每走一步都是弧形,弧形又构成一个整体—环形。这种方法要注意中间的过渡,由于其视线的跨度大,演讲时要注意衔接。此种方法主要用于感情浓烈、场地较大的演讲。

2.仰视法和俯视法:在演讲时,不要总是注视听众,可以根据内容运用仰视和俯视,如表现长者对后辈的爱护、怜悯与宽容时把视线向下移;表示尊敬或思索、回忆时可将视线向上移。

3.前视法:前视法就是演讲者视线平直向前而弧形流转,立足听众席的中心线,大致为中心弧形照顾两边,直到视线落到最后的听众头顶上,视线推进时不要匀速,要按语句有节奏进行,要顾及坐在偏僻角落的听众。

4.侧视法:用“Z”形或“S”形运用视线。此法在演讲中用得较多。

5.闭目法:人的眨眼一般是每分钟5~8次,若眨眼时间超过1秒钟就成了闭眼。演讲中讲到英雄人物壮烈就义,演讲者与听众极度紧张,心情难以平静时,可运用此法。

6.虚视法:虚视法,即目光似盯未盯地望着观众。运用这种方法可显示出演讲者端庄大方的神态,可引导听众进入描述的意境之中,还可烘托气氛。但应注意使用不可频繁,以免给人以傲慢的感觉

7.点视法:即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重点注视某一局部听众。运用这种方法可对专心致志的热心听众表示赞许和感谢;对有疑问和感到困难的听众进行引导和启发;对想询问的听众给予支持鼓励;对影响现场秩序的听众进行制止,使其收敛,达到控场的目的,运用这种方法针对性较强,目光含义要明确,同时要适可而止,避免与听众目光长时间直接接触,以免被注视的听众局促不安和其他听众受冷落。

无论使用哪种眼神,都是为了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和感情,绝不可漫无目的地故弄玄虚。眼神的运用要和有声语言以及其他体态动作密切结合,协调一致。同时,在运用眼神时,应当表现出信心和活力,显出风度。但有几点值得注意:

眼神的变化要有一定目的。无目的、不必要的眼神变化就会乱意坏情。要力戒那种故弄玄虚、神秘莫测的眼神,因为这种眼神会造成听众的迷惑和疑惑。

不能有过多的凝视,这样会对听众形成压力。要避免凝视的副作用,可以时时采取应视,这样既不失礼貌,也可使双方感到自然,而演讲者也不会因为视线过分集中而分散对演讲本身的注意。

眼神要同演讲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同步产生和终止。思想感情表达完毕,相应的眼神也要恢复正常。

要和有声语言形式、手势、身姿等密切配合,协同动作,以求收到更大的效果。孤立的眼神会显得单调无力,不能充分实现传神达意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