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文关怀的方法路径的分析介绍

人文关怀的方法路径的分析介绍

时间:2023-04-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构建人文关怀的价值尊重路径体系,就是要坚持并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民主政治制度,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政治上关心人民群众,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群众当家做主,正确行使权利,是人文关怀在政治上的根本表现。

人文关怀的方法路径的分析介绍

新的历史时期,实施人文关怀既要求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更要求把思想教育有机融入各项服务管理工作之中;既要求善于组织集中性的主题性实践活动、创建活动,更要求润物无声,渗透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既要做实事,又要讲道理、作宣传;既要坚持传统优势做法,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大小兼顾,“实”“虚”结合,构成了一幅人文关怀实施方法和路径的完备体系。

一、遵循共享发展理念,建立人文关怀的经济扶持路径体系

一切发展最终都是为了人的发展。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思想政治工作加强人文关怀,建立人文关怀的经济扶持体系,就是要在全面推进经济建设发展的过程中,遵循共享发展理念,为思想政治工作人文关怀的实现提供一个稳定而又牢固的经济基础的支持。

1. 坚持共享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建立人文关怀的经济扶持体系,就是要在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中,坚持共享发展,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发展成果。在经济机制上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从单一追求经济效益向坚持共享、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转变。要把共享、注重人文关怀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要深化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以及其他各方面体制改革,努力在重要领域关键环节实现改革的新突破。

近年来,我们国家针对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重点行业、关键领域、市场运行调控机制、资源利用和开发、金融贸易、小微企业发展、科技创新等各个方面都实施了可行的政策支持和经济优惠扶持,有力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使我们的经济发展保持协调稳定持续健康运行和发展。在工业生产方面,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中,引导企业加快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的运用,改善生产环境优化工序流程,减轻劳动强度,减少机械式的人工重复操作,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同时,我们国家连续提高了职工工资待遇,改变了薪酬过低的状况,逐步建立企业职工工资共决机制和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并通过人文关怀等措施,充分激发员工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让广大职工共同分享企业发展的成果。

2. 关注民生全民共享

“民之所呼,政之所向。”建立人文关怀的经济扶持路径,就是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了解群众心声,倾听群众意见,关心群众疾苦,针对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好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病疗、子女上学、生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社会治安、食品医药安全等方面的工作,尽可能地减少社会成员的后顾之忧,最大限度地消除引发人们心理失衡、失调的外部诱因,使人们充分感受到人文关怀的重大实践价值。如:沧州市隆华社区根据居民思想意识的发展变化和心理诉求,针对老年人、中小学生、外来务工人员以及有心理问题的人群,采用不同的方式提供贴心服务。先后组建了8支基层志愿服务队,建立起了“帮大姐办公室”“情感驿站”“情感宣泄室”等心理帮扶专门库室,广泛开展了“说说你的心里话”“有事大家帮”“沙盘游戏”等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活动,有效帮助群众缓解压力,舒展身心。同时隆华社区依托“郭明义志愿者服务基地”,形成了关怀流动人口的“新沧州人港湾”、关爱空巢老人的“学生聊天读报”、关心邻里的“邻里互助协会”、关注纠纷矛盾的“律师坐诊日”等多项特色服务。特别是在社区设有5个特色心理疏导工作室,常年联系专业社会工作师、心理咨询师等针对社区居民提出的人际关系、就业困难、邻里相处、情感困惑等问题进行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对于缓解社区居民的思想压力,化解心理危机的发生,帮助社区居民重塑健康心理,以更加良好的心态投入工作与生活中去,促进社区安全稳定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一直坚持民生优先和以民为本的原则,在保持经济快速高效发展的同时, 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为改善民生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真正实现“全民共享”的民生关怀。近年来,我们党和国家面向各行各业、不同群体和阶层实施了诸多卓有成效的方法和举措:在农业生产方面,为深化农村改革、支持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近年来党和国家先后出台实施了种粮直补政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政策、扶持农民合作社发展政策等50项政策措施,覆盖了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和农民的各个层面,有效推动了我国农业生产的良性发展。

在教育发展上,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优化教育结构,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党和国家一直高度关注困难学生的入学和教育工作,积极发挥公共财政的有效职能,建立健全了覆盖各学段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方面,近年来国家大幅提升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农村扶贫标准,全面建立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提高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基本形成了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全民医保基本实现,城乡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并加快推进了建设保障性住房的步伐和力度。

二、尊重人的主体地位,构建人文关怀的价值尊重路径体系

当代中国,人文关怀的实质是:在理顺人与其他种种对象的关系中,确立人的主体性,从而确立一种赋予人生以意义和价值的人生价值关怀,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思想政治工作加强人文关怀,构建人文关怀的价值尊重路径体系,就是要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在政治上、精神上充分实现人的价值。

1. 坚持并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民主政治制度

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构建人文关怀的价值尊重路径体系,就是要坚持并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民主政治制度,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政治上关心人民群众,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群众当家做主,正确行使权利,是人文关怀在政治上的根本表现。

这些方面,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总结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正反两方面经验,我们党和国家已经初步建立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体系,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等等。这些制度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制度。

2. 在企业管理中,要尊重员工的主体地位,构建人文关怀的机制

构建人文关怀的价值尊重体系,在现代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就是要建立思想政治工作主客体有效交流平台、搭建思想政治工作人文关怀的激励机制,真正做到“理解人、关心人、尊重人”。

畅通企业和职工的交流渠道,搭建平等沟通交流。在与员工的沟通中,要真正从人格上去尊重员工,把员工作为平等主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平等交流的前提下,让员工感受到尊重、得到关怀、被人理解,使员工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得到认可和保护。如:冀中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东龙矿在人文关怀的实践中建立健全了员工的诉求表达机制,每月召开矿长接待日、民主恳谈会、工会主席例会等,畅通诉求渠道,解决员工关心、关注的问题。同时,不断拓展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渠道,通过党务公开、矿务公开等,保障员工的选举权、监督权、知情权,对于企业的安全、生产、经营战略、方针、决策等听取广大员工的意见,建立员工建议征询、反馈机制、充分尊重员工的主体地位和主人翁作用。[30]

搭建思想政治工作人文关怀的激励机制,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本着人文关怀的精神,充分尊重员工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把思想政治工作与满足员工的成就感和实现员工的自我价值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着力营造有利于员工干事兴业的良好发展环境,使员工的创造能力得到充分展示,创新活力得到全面释放,创优潜力得到有效激发;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公平公正的发展成果共享机制,让员工有奔头、有干头、有甜头、有劲头,最终达到在推动企业发展中实现人生价值目标、在实现人生价值目标中更好地推动企业发展的目的。如:东庞矿本着对企业负责、对员工负责的精神,从入党、提干、推荐深造和典型选树等员工普遍关心的政治待遇方面入手,在单位内部建立健全良好的激励、培养、选拔和任用机制,让那些埋头苦干、不事张扬的同志得到应有的重视,让那些不畏艰难、勇挑重担的同志得到应有的关爱,让那些锐意进取、业绩突出的同志得到应有的重用,确保有作为者有声誉,有作为者有回报,有作为者有地位。此外,东庞矿鼓励一线员工开展科技攻关,鼓励他们与企业共成长,在创新中为企业奉献,在奉献企业中施展才智,提升员工的成就感。为此,东庞矿先后开展了征集员工“金点子”、创新课题、职业技能等级鉴定、岗位技术练兵、技术比武、创新成果评比等活动,大力推行“星级员工”“金牌员工”“首席工人技师”等多种评比,营造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良好氛围,使员工真正体会到“人人能成才,处处有舞台”。

三、以“文”化人,构建人文关怀的文化暖人路径体系

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潜在因素,对人的身心影响带有广泛性、自发性和渗透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核心竞争力的源泉,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集中反映。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注重人文关怀,构建人文关怀的文化暖人路径,就是要将人文关怀渗透到社会文化建设中来,切实发挥文化的陶冶情操和引领作用。

1. 发挥文化的精神动力和价值导向作用

构建人文关怀的文化暖人路径,发挥文化的精神动力和价值导向作用,要在全社会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引导人们用和谐思维认识自我和外部事物,用和谐的态度对待问题,用和谐的方式处理矛盾,培育乐观、豁达、宽容的精神,培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以开阔的心胸和积极的心境看待一切。

人文关怀作为一种提升生命和完善人性的活动, 它指向人与自身、与他人、与社会关系的协调,指向个体完美人格的形成。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引导人们树立合理竞争、共同发展的理念,提倡包容和协作精神,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要教育人们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风尚。要着力丰富社会文化生活,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发挥文学艺术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独特作用,用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有效调节人们的情感和心理,消除忧郁感、孤独感、失落感等不良情绪,让人们不仅生活上富裕,而且精神上感到愉快。一物一景堪悦目,一草一木都有情。新的历史时期,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根据各自工作的生产、生活和工作特点,努力营造优秀的机关文化环境、企业文化环境、社区文化环境、校园文化环境,努力营造出各种新颖雅致、人们喜闻乐见的物质文化环境、历史文化环境、人文文化环境及各种非物质文化环境,让人们身临其境,耳濡目染,陶冶情操,提升境界。

2. 强化网络载体的建设

构建人文关怀的文化暖人路径体系,还必须强化网络先进文化的建设和引领,这是当前人文关怀中的重要内涵。

网络信息时代,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发展已经成为势不可挡的世界潮流,它不仅引发了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的巨大变革,而且对我们思想政治工作方式也带来了深远影响。网络新媒体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谁拥有网络,谁就拥有了主动权。这就要求,以文“化”人必须与时俱进,以网络媒介为载体,通过网络文化建设,充分发挥网络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最大限度地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占领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主阵地,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时效性。这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当务之急,也是文化育人发展的时代必然。

在网络文化建设中,采用人们易于接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活动,建设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实效性于一体的人性化网站,为广大人民群体提供便捷、正向的服务和引导。以提升传播能力为抓手,加强网上阵地建设,把互联网、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作为民族文化、先进文化魅力的展示场,意识形态较量的主战场,新兴文化交锋的主阵地;以改进网络内容建设为核心,大量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贴近人性共鸣、人文关怀的精神食粮,形成互联网上强势的“中国好声音”;以创新网络社会管理为载体,主动从观念上对接网络社会,从规律上把握网络社会,把网络社会纳入现实社会管理范围,同建设、同使用、同收获。[31]同时,在新媒体的建设和使用中,还应综合应用法律规范、行政监管、技术保障和行业自律等手段,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和文化安全,主动应对信息安全挑战,防止互联网上各种虚假有害信息、网络恶搞、网络暴力、网络水军等情况发生、扩散和蔓延,引导社会舆论,实现信息化、文化育人与信息安全协调发展,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构筑网上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有效文化平台,提升网络信息时代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力,努力强占网络宣传的制高点,及时将我们的舆论宣传拓展到互联网,形成覆盖范围广、影响力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传播平台,唱响网上理论宣传的主旋律,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感染力、辐射力。[32]

四、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建立人文关怀的制度疏导路径体系

当前我国的社会生活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改革正处在攻坚阶段,这标示了一种深刻的心理态度、价值观念、思想感情的转变过程,急剧的社会变迁引发了很多心理问题:青少年亚健康问题、婚姻家庭不稳定问题、社会就业压力问题、社会老龄化问题以及社会突发性事件引发的心理恐慌问题等等。[33]面对错综复杂的各种问题,思想政治工作加强人文关怀,需要建立人文关怀的制度疏导体系,提高民众的社会适应力和心理调适能力。

建立人文关怀的制度疏导路径体系,就是要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心理疏导制度体系,“疏”是指疏通,帮助民众正确看待社会领域的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为群众答疑解惑,通畅情绪宣泄和利益表达渠道;“导”是指引导,帮助民众客观认识自己的处境,消除不良心态,走出思维禁锢,积极面对生活的挑战,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心理状态上与社会发展和前进的步伐相一致、相协调。[34]

通过规范社会秩序、建立多维度的利益表达机制、构建社会支持系统等措施,服务于社会大众,承担起化解社会矛盾、协调社会关系、平衡社会心态、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通过建立健全社会舆情汇集和反应机制,加强社会心态的监测、评估和预警,完善社会心态疏导、调适与平衡工作体系,促进社会情绪交流渠道畅通,避免不良心态积累恶变,引导社会心态良性变化,帮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心理和谐。这种心理疏导机制虽不能直接消除矛盾、解决问题,但它能起到“社会安全阀”的作用,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通过这种疏导机制,在各种组织内部,加强组织与成员、成员与成员之间的交流沟通,及时帮助人们解决思想情绪和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如:石家庄市长安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局针对计生残疾家庭、失独家庭数量呈现上升趋势的现象,为破解失独家庭心灵困境的难题,实施了计生特殊家庭暖阳工程,成立了为计生家庭提供专业特色化服务的民办企业社会组织——长安区“大爱暖阳社”,实施暖阳工程。探索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助互助、阳光生活、回报社会的长效工作机制,采取了“疏、陪、引”三步工作法,通过心理疏导、生命教育、亲情陪伴、乐活人生等具体工作模式,实现儿女式的服务,冬日暖阳般的关怀。暖阳工程在帮助失独家庭人员重新给心灵安家,获得精神慰藉方面,在帮助失独家庭走出家门、走出心里的阴影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注释】

[1]黄坤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努力开创中国政研会工作新局面——在中国政研会第九届常务理事会第十一次会议上的讲话》,《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5(6),第5-8页。(www.xing528.com)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第223页。

[3]同[1]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第295-296页。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第295页。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第12页。

[7]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979,第85页。

[8]黄坤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努力开创中国政研会工作新局面——在中国政研会第九届常务理事会第十一次会议上的讲话》,《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5(6),第5-8页。

[9]《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第48页。

[10]《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第362页。

[11]《习近平春节前夕赴江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人民日报,2016年02月04日 01 版。

[1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大表的报告》,《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12,第34—35页。

[13]《习近平春节前夕赴江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人民日报,2016年02月04日 01 版。

[14]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大表的报告》,《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12,第39页。

[1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第30页。

[16]《习近平春节前夕赴江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人民日报,2016年02月04日 01 版。

[17]同[1]

[18]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论》,学习出版社,2005,第138-146页。

[19]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论》,学习出版社,2005,第147-151页。

[20]《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6日01版。

[21]《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人民日报,2013年12月24日02 版。

[22]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论》,学习出版社,2005,第58-62页。

[23]《习近平春节前夕赴江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人民日报,2016年02月04日 01 版。

[24]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论》,学习出版社,2005第127-138页。

[25]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论》,学习出版社,2005第62-71页。

[26]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论》,学习出版社,2007第103-107页。

[27]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论》,学习出版社,2005,第156—161页。

[28]李延龄、王彦坤:《“三贴近”与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河北人民出版社,2006,第175页。

[29]河北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九十年》,河北人民出版社,2011,第85页。

[30]河北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走进心灵——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案例选》,河北教育出版社,2015,第38-39页。

[31]章隽达:《加强网络文化建设》, 浙江日报,人文·理论视野,第14版,2012年12月14日。

[32]中国政研会:《如何利用新媒体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河北政工网,2014年5月26日。

[33]宋义明、张娟:《论构建思想政治工作的社会心理疏导机制》,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8(2),第105-106页。

[34]万书玉:《人文关怀的现实路径探析》,《唯实》,2008(8),第75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