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时代内涵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时代内涵

时间:2023-04-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根本要求,是思想政治工作在理念上、内容上和方法上的重大创新发展。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时代内涵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关心人是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切入点。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强调在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不仅要尊重工作对象的主体地位,而且要提升其主体意识。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时代内涵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根本要求,是思想政治工作在理念上、内容上和方法上的重大创新发展。人文关怀统摄心理疏导,心理疏导彰显人文关怀,不断推动着思想政治工作与时俱进、向前发展。在思想政治工作领域中,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时代内涵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一、尊重个性发展 提升主体意识

思想政治工作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满足人的精神需求和心理需求,培育健康心态、塑造健全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无论是“人文关怀”还是“心理疏导”,其前提都是以“人”为主体,做“人”的工作,以解决个体差异性问题为条件,以培养人、发展人为目标,突出了工作对象的主体性。要从每个人的生理、心理和思想实际出发,尊重人的个体差异,因人而异做好工作。要有效抑制消极的个性品质,激发积极的个性品质,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素质,激发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要满足人的价值追求,努力创造个人自主发展的空间,为人的个性发展提供坚实保证,促进人的个性充分而全面发展。

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要以尊重人为前提,要尊重人的人格,尊重人的合法权益,尊重人的主体地位,要平等对待工作对象,使工作过程成为引导其自我认识、自我发现、自我评价、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过程。理解人是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基础,要以诚相见,以心换心,理解人的具体情况,承认不同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和需要,即知人心、解人意,不以自己的好恶度量别人,不苛求别人,只有准确把握工作对象的言行,换位思考,才能与工作对象沟通,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关心人是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切入点。关心人就是心中始终装着他人,时刻把他们的冷暖记挂在心,亲其所爱,急其所难,帮其所需,工作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用真情打动人、凝聚人、温暖人。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具有理性、尊严、个性和潜质,能够自发地认识和掌握自己的生命,实现自我价值,促进自我发展。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实施心理疏导的过程中,应在心理层面上平等对待受助者,鼓励其提高自我适应社会的能力,学会轻松地独立地面对挫折和解决困难,主动建立和谐人际关系,以更大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协调自身与外在环境的关系;启发其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在人文关怀的指导原则下,从尊重人、理解人、肯定人、关心人、爱护人、发展人、完善人的立场出发,紧紧围绕“人”这一主体,通过人性化的方式与手段,帮助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理顺情绪、缓解压力、释疑解惑、化解矛盾,帮助其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身心和谐、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实现自身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强调在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不仅要尊重工作对象的主体地位,而且要提升其主体意识。通过人文价值与人类情感的共同投入,人文价值引领,帮助工作对象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工作主体真正立起来;“心理疏导”导入工作对象的内心世界,让其体现主体自觉;二者共同作用,让思想政治工作更富有主体性和能动性。让我们来认识一家国有大型煤炭企业:为及时准确地了解职工的所思、所盼、所忧、所急,切实把职工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冀中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东庞矿在全矿38个支部均设立了“企情民声气象站”,内容涵盖行业风向标、企业晴雨表、民声关注榜、金点子、好项目五大板块。职工对企业生产建设有何建议?哪些职工工作生活中遇到困难?用什么方式解决问题能使职工更满意?……像天气预报一样,这些情况都能在“企情民声气象站”得到及时反映,从而有效架起了政工人员深入基层、了解职工、服务职工的“快车道”,有效提升了职工主人翁意识,职工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激发,工作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不断提升,东庞矿被评为“全国优秀企业”并荣获首批“全国煤炭系统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称号。东庞矿的实例说明,只有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并通过实际行动为人们解决实际问题,才能使其更易于认同企业、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深切感觉到来自党、国家、社会和集体的温暖。

随着社会发展进步,人们的主体意识以及平等意识、权利意识、自主意识不断增强。主体意识的提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人文关怀,意味着尊重人的发展的基本规律,理顺人与社会的关系,将人的发展视为社会发展的主题和核心,优化人的生存环境、提高人的生存质量、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充分尊重人的主体性。思想政治工作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一方面要担负起培养和提升人的主体意识的重任,激发人的发展愿望和追求崇高的自觉性;另一方面要引导人们克服过于强调主观需求和个人感受的倾向,确保人的主体意识朝着正确方向发展。

二、满足基本需求 升华精神境界

满足基本需求,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和获得尊严与幸福的前提。历史经验告诫我们,只讲空话、不办实事,思想政治工作不仅不能收到好的效果,而且会引起人们的反感,带来新的问题。思想政治工作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充分尊重、关心、理解人的基本需求,努力创造条件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们基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把思想政治工作与帮助人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既讲好道理, 又解决实际问题。

尊重人的基本需求,首先要尊重、理解和满足人的基本物质需求,切实把人的正当物质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环境保护等方面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所以,要着力改善民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尽可能地减少社会成员的后顾之忧,最大限度地消除引发人们心理失衡、失调的外部诱因。这是最大的人文关怀,也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

人文关怀要把实效落到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上。人文关怀要从本地区本单位实际出发,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把工作落到实处。如果离开或者没有把握住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那么我们推进人文关怀就极容易成为一句口号和一种形式。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要一起出发,贴近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真实生活,从生活实际和个人感受入手,在充分掌握对象的实际困难和发展需要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实施引导。显然,这样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不脱离实际,不脱离群众,才能真正接地气。

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迅速增长,个人成长与发展的需要、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日益成为基本需求的重要内容。应在满足基本物质需求基础上,进一步把人的基本精神需求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要关注人多方面多层次的心理需求,关注人的理想、信念和情感,努力创造让人人都能发挥聪明才智的环境,提供平等创业的机会,促进人的才智和潜能的充分发挥。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的关系; 引导人们加强自身修养,把自身价值的实现与他人价值、社会价值的实现有机统一起来。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注重升华其思想,提高其觉悟。只注重思想问题而忽视解决实际问题,和只注重解决实际问题而忽视解决思想问题,都是错误和有害的,都达不到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和效果。

三、促进个体心理和谐 塑造社会平和心态(www.xing528.com)

伴随我国社会变迁速度快、程度深、力度强,现有的经济体制、社会结构、文化模式、思想观念等领域也相应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使得人们所承受的生活、工作、学习、竞争以及就业压力等越来越大,同时,道德困惑、理想迷失、信任危机等不同程度出现,焦虑感、挫败感、不公正感等情绪也滋生起来,致使不同社会阶层、群体都存在特定的心理压力,甚至出现心理矛盾、心理迷惑、心理障碍等心理失衡,对心理支持的需求更加强烈。化解不良情绪,缓解心理压力,提供心理支持,促进心理和谐,已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责任。

从思想政治工作角度讲,心理疏导是指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的方式,帮助人们进行心理调适、宣泄不良情绪、缓解心理压力,促进人的身心健康。思想政治工作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一个重点,就是关注人的心理活动与心理问题、关怀人的心理健康,解决人的心理问题,开展心理调适、心理咨询、心理危机干预,帮助人们释放心理压力,消除心理隐患,克服心理障碍,恢复个体心理平衡,并提高其心理适应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使其成为一个身心和谐的人。

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心理疏导不是仅仅以冷静理智的态度对需要帮助者提出建议或忠告,而是更好地培养人们独立、自主的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其自我成长、自我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心理疏导立足于真正意义上的“人”,致力于培养有积极心态、个性完善、人格健全的人。

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心理疏导注重并提高人的价值,力求保持心理疏导自身价值与人的价值的统一性。以帮助人、培养人、发展人、提升人、完善人作为心理疏导的精神内核,以促进人的认识性、道德性、审美性、个体性、社会性的全面发展作为心理疏导的终极目标,将心理疏导建立在科学理性和人文精神相结合的基础上。心理疏导不仅解决人们当前的心理问题,还应引导人们剖析产生思想矛盾、心理困惑、心理冲突等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将原因的分析引申到意识的层面,使人们以理性的视角正确认识自身存在的问题,纠正意识中不合理的认知方式,通过改变思维方式或行为模式解决自身问题,恢复心理平和状态,保持心理健康水平。

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心理疏导既要促进个体全面健康发展,又要维护社会稳定发展,最大最优地开发个体、社会以及群体的合力,协调个体全面发展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步调;要关注社会公众的认知、信念、情感、态度和行为等,调整人们的心理状态,及时疏通和化解人们内心深处的心理问题,消除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存在的误会、隔阂和矛盾;要帮助人们学会正确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驾驭自我,具备一定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摆脱人格品质中具有的自卑、被动、依附、保守、偏激、狭隘等成分,提高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等,塑造公民健全的人格,促进人们在人格完善中实现自我觉悟、自我塑造和自我超越。心理疏导的实施,正是思想政治工作对人的情感、意志、个性、心灵的重视。思想政治工作者在真诚、信任、平等的基础上,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为受助者释疑解惑、排忧解难,培养受助者过硬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及较强的心理调节能力,实现人际关系和谐,从而促使整个社会和谐,更加彰显思想政治工作中人文关怀的内在价值。同时,通过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大力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

四、构建共有精神家园 合力加强价值引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各种价值观念的相互碰撞,部分人群价值缺位、精神空虚等问题日益凸显。人们更加渴求精神归宿、情感寄托,建构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显得更为紧迫。人文关怀不是生硬和空泛地宣讲人文思想,而是从日常生活的各个细节层面展示人文价值的存在和引导。心理疏导也不是仅仅限于心理咨询和治疗,而是从每个人对现实生活的心理体验上,引导公民如何正确地认识世界、感悟世界和融入世界,并形成开放、包容、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要在服务人的过程中注入价值内核。思想政治工作改变说教式、灌输式的教育方式,从教育人、塑造人到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从教育到服务,符合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根本宗旨,体现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巨大进步。我们必须清醒意识到,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最终使命是建构精神家园,建构人生的理想、信念和信仰,“建设什么样的精神家园,树立什么样的价值取向,引导什么样的理想信念”,是我们在推进人文关怀的过程中必须思考和把握的原则性问题,没有精神内涵、没有价值引导、没有终极使命的人文关怀充其量是一项治病救人的方法技能和本领,不是我们当前所疾呼倡导的人文关怀。

我们所倡导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服务人但同时又要始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引领人、引导人、教育人的过程。服务人的过程同时是接受教育的过程,是思想意识、道德情操提升的过程,也是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过程,更是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提升人们思想政治觉悟的过程。不注重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提升和精神价值引导,而纯粹为了娱乐群众、服务群众,不是以人为本。只有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注入思想内涵和价值内核,我们的工作才能避免对价值意义的追求被消解的态势,避免一种庸俗化、娱乐化、单纯化的倾向,我们的工作才能顺应时代潮流、符合群众需要,根基牢固、事业常青。

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一方面要解决人们直接的心理问题和现实的基本需求,并承担对受教育者德性的培育、人格的塑造、人性的提升,为受教育者追求真、善、美提供思想导向、价值引导与心灵关怀,另一方面要关注受教育者的情感、意志、信念、行为,见微知著,做好分析和研判工作,深入研究当前社会思想领域带有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课题,承担起为党和国家决策提供信息咨询和舆情分析研判的重要任务,履行党和国家在思想政治领域的思想库和智囊团、参谋和助手的重要职能,同时,根据舆情分析进行有针对性的防患于未然的“精神保健”和“心理保健”工作。

要加强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引导人们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一要在全社会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引导人们用和谐的方法、和谐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处理问题,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引导人们树立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理念,培育乐观、豁达、宽容的心态,培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健康向上的精神。二要着力丰富社会文化生活,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用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陶冶人们的情操、调节人们的情感和心理,消除忧郁感、孤独感、失落感,让人们不仅生活上富裕,而且精神上愉快。

在渤海之滨的秦皇岛市有一座心灵的避风港——秦皇岛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它以完善的组织架构、专业的人才队伍和积极有效的工作,成为秦皇岛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的重要力量。该协会创造性地运用各种资源、载体,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多种形式、内容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活动,在秦皇岛视听之友报开辟“心灵驿站”栏目,刊登心理保健文章;在市广播电台开设“健康大家谈” “交通与心理”栏目;对社会重大影响事件接受媒体心理分析采访,解答有关心理困惑和问题;利用“三八妇女节” “5·12护士节” “六一儿童节” “母亲节”“八一建军节” “九九重阳节” “世界精神健康日” “科普日”等与心理健康有关的节日,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公益服务工作,组织心理咨询志愿服务队进机关、学校幼儿园、医院、社区、警营、军营,为不同的群体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开设心理沙龙、开办团体心理辅导体验。通过不间断地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协会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喜爱,营造着健康和谐的社会氛围,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这是河北省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扎实推进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进企业、进学校、进农村、进机关、进社区,引领全省各地各单位创造性地做好社会心态的正确引导,凝聚正能量,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成果之一。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不仅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任务,而且是全社会共同的职责,需加强领导、统筹协调、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宣传、教育、卫生、文化、司法、民政、信访、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的作用,推行规范化、标准化服务运行模式,形成系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运行体制机制,为顺利开展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