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思想元素在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理论中也有着深远的理论渊源与丰富的理论内容。犹如文化交流需要平等一样,当前中国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也离不开借鉴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理论中的积极和优秀内容。而且一般认为人文关怀发端于西方的人文主义传统,其核心在于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尊重人的理性追求,关怀人的精神信仰等。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理论在哲学、基督教、文学、教育学、当代人文主义思想、心理学派等学科中都能找到其起源、发展的思想理论;特别是人文主义思想和理论的源起、发展和演变,为人文关怀提供了深厚的、至关重要的理论基础。
一、古希腊时期的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渊源
1. 古希腊哲学与神话中的人文关怀理论渊源
在西方社会科学中,“人文”一词源于拉丁语(humannus),本意是“人性、人情、万物之灵”和“文化”“教化”“教养”“文雅”的意思,而人文主义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文明,其旨在强调人的至高无上,强调理性和道德的追求,而这一切多离不开学习与交流、思辨与人情。
古希腊最著名的诡辩学家普罗塔哥拉提出了革命性的观点:“人是一切事物的标准。”作为个体的人,是自己理性的判断标准,具有超越神话和宗教的至高无上的地位。人,不仅是哲学也是社会生活的核心。这一点甚至在古希腊神话的“神人同形同性”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神与人的唯一区别是神可以长生不死,神的世界实际上是古希腊人的社会生活的体现。人的重要性和核心性在西方文明起源之一的古希腊文明中就有着深远的理论与思想渊源,而另一渊源就是西方文明起源之一的希伯来文明或者说是基督教文明。
2.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的相关论述
被称为西方人本主义思想鼻祖的苏格拉底就提出“认识你自己”“注意智慧、真理和心灵的最大程度的改善。”人的意义在于追求真理。
亚里士多德则提出,在每一个人的天性中,都有追求幸福的渴望。幸福有三种形式:“满足欲望或享乐的幸福、取得世俗成功的幸福、智能的幸福。”甚至要超越伦理的美的,达到精神的美德。
著名的瑞士古希腊罗马文化学者安·邦纳就曾说道:“全部希腊文明的出发点和对象是人,它从人的需要出发,它注意的是人的利益和进步。”对于人的地位的重视,对于人的美德的重视,使得其成为西方人文关怀如文艺复兴时期人道主义的思想源头。而理性人学的古希腊哲学色彩,使得其成为后代人文关怀思想的萌芽,朴质的思想奠定了人文关怀的坚实基础。
二、基督教中的人文关怀
1. 基督教神学思想中的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
基督教中的自由、平等、特别是博爱精神构成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宗教的信仰核心。基督教号召众人要有“博爱”的观念。“没有一个宗教关于爱的思想可以与基督教相比。”约翰·麦奎利在《人性研究》中指出:“基督教学者对于爱的探索与解释所达到的深度远远超过了其他宗教或世俗哲学。”
《圣经》宣扬博爱的观念。博爱,指广泛而平等地爱一切人与生命,这是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圣经》是世界流传最为广泛的图书之一,通过其对于博爱等思想的传播,人文关怀也在西方有了深厚的思想基础。
2. 基督教教会中的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
基督教特别重视对于人的生命的尊重。基督教反对杀婴、弃婴的陋习恶俗;反对堕胎、角斗士表演;反对人体献祭、自杀。基督教保护妇女利益。基督教取消了一夫多妻制度,提倡一夫一妻;保护寡妇权利,反对陪葬;反对中国古代妇女裹脚陋习,提倡天足;反对妇女对男权的附属地位,提倡男女平等。教会总对男女一视同仁。如女子可以像男子一样受洗礼、领圣餐,唱祷告诗。教会提倡一妻主义,限制离婚。“简言之,妇女在哪里能比在被基督教伦理道德极大影响的国家里享有更多的自由、机会、人生价值呢?”[43]
基督教保护弱者、少数群体利益、关心社会弱势群体。推动了基督教慈善团体的建立,关护孤儿、老人。建立红十字会、治疗精神疾病的机构。废除奴隶制度,如英国和美国的奴隶制度的废除。“博爱”引导下,基督徒借助于上帝神圣的口吻,劝诫富人们慷慨解囊施舍穷人,给其以慰藉、帮助和希望。基督教推动教育事业。推动两性同等接受教育的权利、义务教育、幼儿园教育、聋人教育。推动大学教育,中世纪修道院成为大学的雏形,学术研究也起源于修道院。教会大学成为西方高等教育发展历史中的非常重要的环节和组成部分。
三、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
文艺复兴时期倡导肯定人的价值的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核心,成为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教会的有力思想武器,也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最初形式,特别在思想、文学、艺术领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与体现。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思想核心是主张个性解放,反对中世纪的禁欲主义、宗教观;提倡科学文化,反对蒙昧主义,摆脱教会对人们思想的束缚;肯定人权,反对神权。人文主义肯定了“人”是现世现实生活的创造者、享受者,要求文学艺术表现人的思想情感,科学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教育要培养发展人的个性。人文关怀下的个性自由,成为时代的主题。特别在文学艺术领域,人文主义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
1.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中的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
文艺复兴时期代表性文学作品有:但丁的《神曲》、薄伽丘的《十日谈》、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拉伯雷的《巨人传》等。 通过文学、艺术等方式,人文主义精神由萌芽开始茁壮成长。
文艺复兴时期,诞生了一大批人文主义人才,成为人文关怀的榜样、践行者、传播者。如彼特拉克被誉为“人文主义之父”,第一个发出复兴古典文化,创作了许多优美的诗篇,如抒情十四行诗诗集《歌集》。薄伽丘是意大利民族文学的奠基者。莎士比亚是天才的戏剧家和诗人,他代表欧洲文艺复兴文学的最高成就。 西班牙的塞万提斯以长篇讽刺小说《堂·吉诃德》最著名。
2. 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中的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www.xing528.com)
乔托、波提切利、列奥纳多·达·芬奇、拉斐尔、提香等画家更是成为人的伟大与魅力的描绘者。绘画与雕塑的主题重新由神转变为人,现实与写实的艺术品成为潮流与时尚。人体与现实的美成为美学的追求。融合在伟大文艺复兴文学和艺术中的人文主义作品,成为人文精神的经典载体和人文关怀的经典教材,其也成为人文关怀的最直接推动力量。
四、现当代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1.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理论现代发展
文艺复兴后,人文主义形态虽几经变迁,但其核心始终是承认和肯定人性的价值、意义和人的主体性。美国著名关怀理论代表尼尔·诺丁斯认为,每个人在各个成长阶段都需要获得来自他人、社会的尊重与关爱,这是个人发展的动力。他是当代关怀伦理学和关怀教育学的代表人物。
理性法治,是西方人文主义实现的重要方式和保障。法律至上,对于法律的信仰,是西方人文主义的重要内核。苏格拉底就是这一信仰的践行者。人至高无上的自由平等是依靠法律来体现和保护的。如法国的《人权和公民权利宣言》、美国的《独立宣言》、联合国的《联合国宪章》、《世界人权宣言》。人文主义既是西方法治的思想内涵,也是法治所维护的终极目的。
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真实真正关心。
2. 20世纪西方人文主义价值观
20世纪的西方人文主义,更是对科学双刃剑的负面作用提出了警醒,它既认可科学主义,又拥抱宗教,使得人文关怀既有理性、又有信仰,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其代表人物就是阿伦·布洛克。布洛克认为,20世纪人文主义可以融合宗教与科学,西方思想的三大模式——神学模式、科学模式和人文主义,出现了相互渗透。20世纪西方人文主义的新因素是人文主义与宗教的融合以及人文主义与科学的融合。如果西方文化大分家出现即将结束的迹象,就会为人文主义传统打开一个崭新的人类经验的前景。[44]
20世纪的人文主义价值观,已经同尼布尔的基督教现实主义、施维策尔的尊重生命、布伯尔的我—你宗教哲学完全相容,并成为其必要的组成部分。布洛克相信,人文主义可以与信仰相结合。
人文主义与科学之间的桥梁是理性,人的伟大是与人具有理性和科学密不可分的。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是统一体的两半。“仅仅为技术问题寻找技术性的解决办法,不论多么具有吸引力,到头来都是幻想。人的维度是不能弃之不顾的。……我们没有办法躲进为标准问题自动作答的非人格化天地。任何组织所能得到的最大资源就是人的才智、经验和忠诚。”[45]
五、西方心理学派中的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
1. 精神分析学派
精神分析疗法,由19世纪末奥地利的弗洛伊德创立,他首先系统地揭示潜意识世界,开创心理治疗的先河。他强调对于病理心理的治疗,认为病理心理的形成,是由于个体在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不公心理阶段,遭遇心理困难和挫折,因而产生了不同的精神病理症状。精神分析的经典疗法主要有自由联想、释梦、移情,通过缓解症状和改变人格达到治疗目的。精神分析主要治疗歇斯底里、强迫症、焦虑症,原理是通过了解与领悟使得无意识心理上升到意识层面,用意识破除潜意识的压抑作用,使患者发现疾病的真正原因。
2. 行为主义学派
行为主义学派,1913年起源于美国,也是影响最大的心理学流派之一。其后发展为新行为主义学派,推动了心理学研究的客观化,其核心方法是客观法。行为主义学派认为,心理学不应研究主观意识,只应研究客观行为,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激推与反应可以互相推测,达到预测和控制行为的目的。行为主义学派可以称之为“S-R”心理学,即刺激—反应心理学。华生认为心理学应该成为“一门纯粹客观的自然科学”,采用客观观察法、条件反射法、言语报告法和测验法,强调从客观实验研究中得出结论。新行为主义学派认为,个体行为总是趋向或避开一个目标,个体认知(中介变量O)必须存在于目的和行为之间,其模式是“S—O—R”,这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代表人物有斯金纳,他的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只研究可客观观察的行为,试图在刺激与反应间建立函数关系。新行为主义主要的治疗方法有:强化、系统脱敏疗法、塑造、模仿与预演、代币制。
3. 人本主义学派
人本主义学派强调人的尊严、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把人的本性的自我实现归结为潜能的发挥,而潜能是一种类似本能的性质。其最大的贡献是看到了人的心理与人的本质的一致性,主张心理学必须从人的本性出发研究人的心理,是人类认识自己的新里程碑。人本主义心理学最著名理论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金字塔说,顶端是自我实现,实现人的创造价值。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基本需要有生理需要、安全与保障、爱与归属三个层次;发展需要分为自我和他人的尊重、自我实现两个层次。罗杰斯提出“自我理论”和“患者中心疗法”的心理治疗方法。“自我理论”倡导了人类有一种天生的“自我实现”的动机,即一个人发展、扩充和成熟的趋力,它是一个人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各种潜能的趋向。
4. 认知学派
贝克在1976年《认知治疗和情绪困扰》一书中提出:心理问题不一定都是由神秘的、不可抗拒的力量所产生,相反它主要是在错误的前提下,对现实误解的结果;这种错误可以从平常的事件中产生,比如错误的学习,依据片面的或不正确信息做出错误的推论,或者不能适当地区分现实与想象之间的差别等等。他进一步提出,个体的情感和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自身认识外部世界的方式或方法决定的,即一个人的思想决定了他的内心体验和行为反应。因此,咨询师应该着重帮助求助者解除他们歪曲的假想并学会用更现实的方法去思维。
理性情绪疗法,又称合理情绪疗法(RET),是20世纪50年代由艾利斯创立,它是认知疗法的一种。理性情绪疗法建立在人性之复杂和可变的假设基础上,其基本理论主要是ABC理论。艾利斯认为人的情绪和行为障碍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ctivating event)直接所引起,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引起的信念(Belief),最后导致在特定情景下的情绪和行为后果(consequence)。RET理论认为,人们的情绪是由人的思维、信念所引起,而不合理信念往往使人陷入情绪障碍之中。不合理信念的特征是:绝对化的要求(如:“我必须获得成功”)、过分概括化(以偏概全、以一概十的不合理思维方式)、糟糕至极(陷入耻辱、自责自罪、焦虑、悲观、抑郁的恶性循环之中。)
5. 后现代心理疏导理论
后现代主义心理学是90年代在西方兴起的一种新的思潮,是后现代主义时代精神的产物。其思想反映了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的信息社会,从产业商品过渡到消费商品时期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社会心态。后现代心理学主要方法——叙事疗法。叙事就是让你理清自己的故事,你每天的生活方式,对于未来的规划,包括在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如何更快地解决,这是叙事能帮到你的。
后现代心理学的研究重心有:探讨人性,主要是社会性;注重语言研究,不仅强调语言的形式和认知过程,更强调语言的内容和深层次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人性发展的影响;注意心理投射现象的研究,尤其是建筑风格、艺术观念在人们心灵深处的投射及影响;提倡超个人主义的研究,主张减轻人们的心理压力,公然主张“超个人主义”,即把自己淡化,回归到大众与平凡之中,或以宗教性的怡然来消除自我奋斗的“焦虑和恐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