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幸福与财富有多大关系?GDP不能反应人民幸福状况

幸福与财富有多大关系?GDP不能反应人民幸福状况

时间:2023-04-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片面追求GDP,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带来了产业结构的失衡、内需和外需的失衡、收入分配失衡,都导致人民的幸福感大大受挫,人们从经济发展中没有感觉到更多的幸福。GDP不能反映人民的幸福状况。因此,GDP提高了未必代表我们的幸福指数提高了。人均GDP到达3000美元后,幸福与财富没有正相关。Dinner等人的研究表明,个体的幸福感与财富相关度不大,特别是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之后。GDP是重要的,但不是唯一的。

幸福与财富有多大关系?GDP不能反应人民幸福状况

江苏江阴提出“幸福江阴”,核心内容是“五民五好”:(1)以民生为本,力求人人都有好工作;(2)以民富为纲,力求家家都有好收入;(3)以民享为先,力求处处都有好环境;(4)以民安为基,力求天天都有好心情;(5)以民强为重,力求个个都有好身体。

我们经常强调经济发展,但经济发展不是最终目的,GDP的增长也不是最终目的。经济发展最终目的是为了人的幸福,构建幸福环境。我们一定要特别强调这个理念。人的幸福体现在什么地方?体现在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而生活质量的提高包括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当前的中国,我们应该改变观念。我们发展经济要着眼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经济发展要服务于人们幸福程度的提高。

片面追求GDP,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带来了产业结构的失衡、内需和外需的失衡、收入分配失衡,都导致人民的幸福感大大受挫,人们从经济发展中没有感觉到更多的幸福。

GDP不能反映人民的幸福状况。1973年,美国一个经济学家曾经写过一本书《经济和公共目标》,谈到“一切为了发展而忽视了人”的问题。对经济增长数字的关心超过了对人本身的关心,对物的注意超过了对人的注意,这种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现象带来一系列消极后果。经济学、经济发展应当关心人,应当关心公共目标,应当关心公共服务,而这恰恰是我们几十年经济发展过程中最欠缺的。

当我们考察GDP的时候,经常听到媒体有这样的说法,为什么GDP增加了,却没有给人们带来幸福感的上升?这里面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闲暇。通常我们会认为,随着自身消费水平的提高,幸福感会上升。事实上,消费感的上升与闲暇是有冲突的。利用闲暇,我们可以去听听音乐,逛逛街,陪陪家人,可以看着蓝天发呆,放松自己的身心等,这都是幸福。但是当我们追求更高消费的时候,往往需要增加劳动,延长工作时间来获得更高的收入。由此,我们的闲暇被挤占了。所以,当我们工作越来越辛苦,收入越来越高的时候,幸福指数可能是在下降。因此,GDP提高了未必代表我们的幸福指数提高了。(www.xing528.com)

人均GDP到达3000美元后,幸福与财富没有正相关。2008年后的中国进入现代化行列,和其他发达国家一样面临幸福追求的转型。

幸福与财富有多大关系?Dinner等人的研究表明,个体的幸福感与财富相关度不大,特别是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之后。中国在2008年举办奥运会时,人均GDP基本达到3000美元,所以奥运会被视为中国现代化的成年礼。美国是1972年越过3000美元的心理分界线,英国是1968年,法国是1972年。我们目前所面临的幸福感的迷失和这些国家当年的遭遇是一样的。这几年,中国发展面临很多社会问题,不能简单地说是改革开放造成的,这是我们现代化过程中必须的代价,对此我们要有正确的分析,一定要走改革、开放、创新的道路,不能回到封闭、动荡、斗争的老路。

唐德刚先生有这样一句话,中国现代化的历程,就如长江万里行,现在的发展阶段如同在长江三峡惊涛骇浪当中,走出去就是一马平川,势不可当,奔向大海。因此,我们一定要对社会发展阶段有一个科学的认识:财富到达一定程度后,幸福感的增加跟收入增加是无正相关的,此时,我们应该追求怎样的幸福感呢?这是处于转型期的中国亟需建立自己的幸福科学研究的动力。美国在1962年至1968年期间,越战开始,总统被暗杀,整个社会也面临价值观分崩离析,性解放、吸毒泛滥,等等,但是几年后,社会慢慢回归了理性发展的道路。

西方有这样一句话:当周围人都富裕的时候,我不会穷;当周围人都穷的时候,我不会富裕。换句话讲,当周围人都幸福的时候我不会痛苦;当周围人都痛苦的时候,我不会幸福。这句话是有道理的,因为人总是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中,这种氛围需要大家共同来创造。就目前而言,重物轻人的观点、重生产轻生活的观点、GDP至上的观点,都应该更新。GDP是重要的,但不是唯一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