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明确学习的内容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明确学习的内容

时间:2023-04-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既是一种政治方向,又是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同时也是价值尺度。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的上下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提出来的。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重要的就是要执好政,要兴好国,要为好民,这就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明确学习的内容

我们要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高理论水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既是一种政治方向,又是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同时也是价值尺度。从世界观的层面上看,理论作为解释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为人们认识世界提供一种解释原则,在这个意义上,掌握一种理论就是掌握它的思维方式;从价值观的层面上看,理论作为一种价值体系,为人们提供安身立命的意义世界,是规范人们立身行事的价值尺度,在这个意义上,接受一种理论也就认同了一种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从人生观的层面上看,理论作为一种人生指南,人生应该怎样度过,人类应该怎样存在,为生命提供支撑,为生活提供依据,在这个意义上,信仰一种理论就接受了一种生活态度与方式。

学习实践邓小平理论。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发展来看,邓小平理论是为了让我们国家发展得更快一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为了让我们国家发展得更全面一点,科学发展观是为了让我们国家发展得更好一点。邓小平理论的最伟大贡献在于四个改变:改变了中国的前进方向,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改变了社会主义的形象,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精神状态。世界上的政治家很多,真正改变一个国家发展走向的不多;世界上的思想家很多,真正影响一代人或是几代人思维方式的不多。邓小平两者兼备。

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的上下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提出来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学说,是我们兴国和建设的学说,是为民的学说。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重要的就是要执好政,要兴好国,要为好民,这就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科学发展观是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反映了世界各国发展的经验教训,凝结着我们几代共产党人的心血。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突出又好又快发展、持续健康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以人为本,内容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简单讲,就是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未来;既要经济发展,也要社会发展;既要生活小康,也要人民健康;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既要物质基础,也要文化推动。

学习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员干部要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始终保持立场坚定、头脑清醒。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党的优良传统、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带头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保持昂扬奋发的精神状态。

学习掌握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各方面知识。学习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学习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社会和国际等各方面知识。学习反映当代世界发展趋势的现代市场经济、现代国际关系、现代社会管理和现代信息技术等方面知识。我们要在学习科学知识上走在前面,在不断优化知识结构、开阔思路、把握规律中,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成为本领域、本行业的行家里手。

学习总结实践中的成功经验。既要向书本学习,又要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要深入改革开放发展的生动实践,加强调查研究,虚心向群众请教,集中民意,不断总结人民群众创造的新做法、新经验。要围绕本职工作,围绕解决突出矛盾、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工作水平,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推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深化规律性认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勤奋读书学习,就是要接受新理论,吸取新知识,借鉴新经验,研究新情况,分析新矛盾,解决新问题。

一是战略思维的学习。简要地说,就是长远的、全局的思考能力。我们处在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战略思维的能力是必须具备的重要的思维能力。有人认为,战略思维是领导的事,是治国大事,一个小县、小市,甚至是一个小单位有什么战略可言?实际上,长远与全局的战略问题,对任何一个单位、区域都存在,战略的问题与单位的大小无关。在局部与整体、内部与外部、现在与未来等普遍的联系中思考工作,确定目标、重点、节奏、办法等等,这就是战略思维。战略思维不是指一个领导干部的思维对象,而是一个人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是通过学习为自己建立起一个纵向前瞻、横向全面,开放、科学地分析判断事物的坐标系。

战略思维体现在认识观上要站得高,看得远;睁只眼,闭只眼,这样才能保持积极健康心态。只有登高望远,才能一览群山,了解全貌,从宏观上把握全局。看人看事,首先要宏观把握、总体判断,然后再由远及近,进入微观层面。你要想看得远,就不可能看得太细致;如果看得太细致,也就不可能看得远了。所谓“睁只眼,闭只眼”,就是要学会抓大放小,大事不糊涂,小事不计较,紧要问题把得住,无关紧要的问题放得开,有时故意糊涂点,清醒地过一些糊涂日子。如果我们二十四小时两只眼睛都睁着,大事小事都认真,不仅自己活得太累,同事也受不了。

二是新理论、新理念的学习。新理论的价值在于给我们对待世界、分析问题、研究问题一个新的角度、新的逻辑、新的取向。任何一个理论,要为时代接受,都有其特有的时代特点与时代价值,是对时代的一个角度、一个层面的概括,指导我们认识新事物或发现旧事物的新价值。其改造的不只是我们的思想,更是我们的行为方式。如果我们能够更自觉地从新理论的高度看我们的纷繁的工作头绪,便会有纲举目张的感受。

三是新知识的学习。新知识是指在某一学科、某一领域的新技能、新发现、新总结。新知识是新理论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就是在自然科学三大新发现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学习新理论,就要学习新知识。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我们不仅要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还要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的操作知识。我们不能对市场经济的认识只停留在“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这么一个概念上,必须要了解市场经济通过市场配置资源的机理、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学习市场经济的金融知识、证券知识、贸易知识、分配知识等。

有一种观点认为,现在只要懂得市场经济理论就够了,操作知识是专家或企业家的事。这个认识是片面的。我们还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并不是已经建成了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对推进市场化的进程发挥着主导的作用。在很多情况下,不仅要发出市场信号,而且还要直接操作,我们没有基本性的知识,操作就是盲目的、低效的,甚至是失误的。即使从调控市场的角度说,我们也只有掌握了必要的市场经济操作的知识,对宏观调控的把握能力、针对性、准确性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www.xing528.com)

四是新政策的学习。我们每天都要读很多文件,由于工作事务繁忙,不少人对文件只是一圈而过。当然,文件种类很多,内容大不相同,没必要也不可能每一个都精读细研。但是,对于党和国家出台的重大政策、领导人的重要讲话,还是要下功夫研读的。政策和重要讲话有对形势大局的判断,有对问题的分析,有对策措施,有新的提法,这些,都对自己下一步的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性。关键是不仅要读字面的,还要读懂背景的、知识的、方向的、理念的内涵。这种学习对指导思考我们的工作最及时、最直接。

五是新经验的学习。各项工作都在创新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推进改革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试点先行。可以说,从政治管理、经济管理到社会管理、文化管理,都要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社区,都要学习别人的治理做法。最要紧的是带着问题学,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把别人的经验与自己的工作实践相结合,学习别人的经验,解决自己的问题,并有所创新。

当然,学习对我们来讲有着广泛的内涵,比如历史、文学人文文化的学习等等,对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精神境界是十分必要的。

科学文化同客观实际、客观规律紧密相连,要求真,所以在形态上,知识主要是一元的,思维主要是逻辑的,方法主要是系统实证的,精神主要是求真务实的。科学文化是一个知识体系,要符合客观实际、客观规律。

人文文化同精神世界、最终关怀紧密相连,人文文化不仅是一个知识体系,还是一个价值体系,它的知识往往是多元的,思维不一定是逻辑的,往往是直觉、顿悟、形象的,方法不一定是实证的,往往是体验的,精神主要是求善求爱的。

在人文文化中,要特别注意哲学的学习修养。哲学让你对人生有一个定位,有一个目标,让你分清楚重要和不重要的。实际上哲学就是教你如何从价值观的角度去谈心态,去谈幸福。

哲学是一种和自己谈心的方式及活动。这种哲学,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问题、遇到困惑,每个人都在过具体的生活,过具体的日子,做着具体的事情,和一些具体的人打交道。而哲学,实际上就是让你从具体的事情、日子里面跳出来,想一想人生中间,到底什么东西是重要的,什么东西是不那么重要的。哲学就是教你如何看准、抓住重要的东西,如何看开、放下不太重要的东西。如此,你才会拥有一个好的心态,不至于过得太纠结。

阅读经典也是读书学习的重要内容。几千年来,人类的精神探索形成了一个伟大传说。对于每一个有心感悟人生、感悟幸福的人来讲,它是最广阔最深刻的文化环境。我们到哪里去寻找呢?最佳途径,到人类文化精华经典著作中寻找,因为经典著作正是这个传统最重要的载体

国民素质教育可分为智育、美育、德育三个方面,而在这三个方面,经典著作都是极好的教材。

智育的目标是培育自由、独立的头脑。这方面,经典作家是最好的榜样。他们首先是伟大的自由思想者,勇于开拓前人未至的新领域,敢于挑战众人皆信的旧学说。尤其在社科领域,权力、利益、习俗、舆论往往具有巨大的势力,阻挠着对真理的追求和认知,而他们却不为所动,坚定地听从理性的指引。从他们的著作中,我们学到的不只是社科知识,更是追求真理的勇气、智性生活的习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美育的目标是培育美丽、丰富的心灵。这方面,文学艺术作品诚然是基本的教育资源,但人文和社科经典著作也能给我们以美好的熏陶。我们会发现,凡大思想家决不是单面人和书呆子,他们从事研究的领域不同,性格各异,但大多具有鲜明的个性和丰富的内心,对于人类情感每每有或博大精深或微妙细致的体验。这一点也体现在文风上,许多经典作家是表达的大师,读他们的作品,只要真正读进去了,你不会觉得枯燥,只会感到是一次愉快的精神旅行

德育的目标是培育善良、高贵的灵魂。这方面,经典作家尤能给我们诸多启示。人文和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和社会,在此领域中起支配作用的不只是理性思考和实证观察,更是价值定向和理想愿景。每一位思想家都心怀提升人类向更好状态发展的愿望,一切思考最终都指向一个问题:怎样的人生是好的人生?怎样的社会是好的社会?虽然价值观正是最充满争议的领域,但是通过阅读经典,自觉地思考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确立人生坐标,做一个有道德、有信仰的人。

作为“绝对经典”就是要选目精当,不够格的绝不选,够格的绝不遗漏,同时应适合不同人群的接受能力。“轻松好读”则是要求选人得当,专家也必须够格,对相关的著作确有研究,融会贯通,从而能把导读做得既准确又深入浅出。这是很高的要求,愿我们共同努力。

我们要在学习中内省自己,在学习中开阔胸怀,使我们对工作的追求,少几分功利的浮躁,多几分价值的充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