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现象,水位高到一定程度,便成为“警戒水位”,因为有危险了。心态到了一定的状态,也应该警戒起来。
近年来,从几元停车费引发的血案,到宝马、奔驰追逐导致的悲剧,挥拳相向、大打出手似乎成了少数人处理纠纷的手段。固然,具体情节的是非曲直应由司法调查,法律责任的分配承担也应由司法裁决,但“拳头说话”的身后,亟需正视的是一些人的危险心态。
人际纠葛属于社会关系范畴,处理方式直接体现着社会成员的精神面貌与人格修养,也反映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一些人面对磕磕碰碰,不是平心静气,而是火冒三丈;不是冷静应对,而是情绪宣泄。心态失衡、情绪失控,有工作、生活压力过大等原因,但互联网上日渐增多的谩骂,现实中时有所闻的暴力,提醒人们,心灵炎症需要疗治,理性缺失需要弥补。
在生活中,人们有时出现种种危险的心态。在这种心态下,很容易感情用事,意气用事,用情感支配行动,对人对事缺乏冷静思考,理性判断,片面肯定或片面否定。由于思想偏激,往往不能权衡利弊,容易心理失衡,一不顺心就激动,愤怒,争吵谩骂,大打出手,甚至引发暴力事件,做一些错事,甚至做一些危险的事。
比如,在马路上开车,后面有一辆车超过你了,无论如何你也要把对方超过去,有时还要向对方示威一番,这种“斗气”心态,就是一种危险心态,许多车祸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
比如,做一件好事,没有得到自己期望的承认,甚至遭到非议,这下你承受不了了,于是便想,老实人吃亏,今后再不做老实人了。在这种心态左右下,放弃了对自己要求,甚至开始走上了人生下坡路。
比如,自己某个目的没有达到,某个愿望没有实现,不去分析主客观原因,就凭借自己主观想象,认定这是谁在跟自己过不去,于是找机会报复。因为情况不明,很可能误伤了好人,甚至恩将仇报。
比如,自己追求的目标在即将实现的时候,却“泡汤”了,多年积累的愿望,多年形成的压抑,一下子像火山爆发了。这种危险心态达到了极端,人就会失去理智。美国一名女教授,因为没有评上终身教授,在校园枪杀多人。美国一名工程师因税务个人恩怨,驾小飞机撞击税务大楼。
2011年接连爆出的两个17岁男孩的故事,令人发指且困惑。
一个是合肥某中学的学生陶某,求爱不成便疯狂地将硫酸泼向16岁女生,将一个清秀女孩烧得面目全非;另一个是郑州某名校高二的优秀生,因为母亲对他学习要求严、压力大,竟然残忍弑母,然后若无其事地继续上学,直到被捕受审还说“不后悔”……
后一个事件,很容易让人想起十多年前发生在浙江金华的徐力杀母案件。逆子弑亲,是令人难以容忍的人伦惨剧。前一个事件,恋爱不成,走向极端,古今中外,时有所闻,但是如此生生将这原来平和美好的家庭拉入无底的黑暗深渊,仍令人不忍面对。17岁,还是所谓花季年华,漫漫人生长路才刚刚起步,宽广复杂的世界刚刚向他们敞开大门,两个男孩却已只能在此等待法律的制裁。
2013年4月16日,复旦大学投毒杀人案件震惊全国。经警方查明,嫌疑犯与被害人关系不和,心存不满,经事先预谋,将实验室剧毒化合物带到宿舍,注入饮水机桶。被害人饮水后出现中毒症状,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复旦大学投毒事件发生后,不少学化学的人认为,现在到处都有置人于死地的化合物,这岂不是处处充满危机?其实,最令人恐怖的不是有毒物质,而是人心。1995年清华大学发生投毒事件,1997年北京大学发生投毒事件,2004年扬州大学发生投毒事件,2007年中国矿业大学发生投毒事件。
复旦大学投毒事件发生后,复旦大学一位教授感愤地写下了“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诗句,追问究竟是什么造就了犯罪嫌疑人对他人生命的漠视。我们痛恨这些残酷的行为,震惊这些扭曲的心灵。
这些令人发指的恶性案件引起我们反思。遇到不顺心、遇到不高兴、遇到挫折烦恼,学生的攻击心理这么强,报复心理这么强。犯罪心理学上有“挫折攻击理论”一说:当一个人遭受挫折后,必然付诸攻击行为,他可能惩戒他人,可能自残,也可能自我消化造成无害结果。投毒者很明显选择了极端报复攻击行为。这背后折射的就是危险心态。
据媒体报道,2013年4月16日21时许,南京航天航空大学金城学院学生蒋某自习归来,未带宿舍钥匙便敲门求助,正在打游戏的室友袁某本想过一会儿再开门,听到蒋某的不文明骂声后,便不予理睬。蒋某以为宿舍没人,取钥匙回来,进宿舍后发现袁某在内,遂生气发生争吵,厮打中,蒋某用手扣住了较瘦弱的袁某的头,袁某拿起水果刀吓唬蒋某,蒋某不理,袁某情绪失控,当下挥刀怒捅,致蒋某失血过多而死亡。袁某的同学说他无论是性格还是人品都很好,平时和同学相处十分融洽。
据媒体报道,在成都的一个路口,33岁的农民工小李与素不相识的一个女子发生了口角。吵骂越来越激烈,小李大怒动手,活活打死了这个女子。人们本以为小李是“当地一霸”,结果发现,他口碑极好,忠厚、老实,孝敬父母,从不与人争吵。他的杀人举动,让父母和邻居都感到不可思议。
2009年6月23日下午5点多,南京某中学13岁的小蔡同学和小李同学在自行车棚里闹起了矛盾。小李同学因个子矮小,一时情急,用随身携带的“一把很短的水果刀”刺向了蔡同学,致其身亡。
上海财经大学毕业生万广道在校期间是品学兼优学生,就是因为与女朋友分手导致精神崩溃,抢劫银行。万广道2007年从山东考入上海财经大学,2011年毕业。案发时,万广道在一家保健品公司做业务员,月收入2000元到4000元,在张江租住了一间月租1400元的房子。庭审过程中,万广道表示,工资基本可以满足他的日常开销,但有时需要问经济情况较为普通的家里要钱贴补。令人质疑的是,他居然有两张信用卡,可透支总额高达6万余元。
与女朋友分手导致的长期精神压抑则是他实施抢劫的一个原因。万广道称,2013年4月9日下午,他临时起意抢劫银行:“这个念头产生后在脑子里怎么也散不掉,我也没有考虑过后果。”之后,他在地图上随便找了一家离自己暂住地最近的银行并查看了路线。
庭上,公诉机关将万广道的悲剧归结为“原本优秀的大学生不能控制自己对财富的欲望”,辩护人向法庭递交了万广道的40余名大学同学签名的一份材料,也证明万广道上学期间是个品学优良的学生。
从好学生到阶下囚,万广道后悔不已,在最后陈述中,他说:“我知道自己犯下了弥天大罪,现在说后悔已经晚了,无法挽回对家人、社会造成的伤害。从小到大,我成绩良好,些许的努力就能换来老师家长的赞许,一直生活在一个单纯的世界里,长大了,心理却未成熟。
专家认为,因行为人“失常和失控”而发生的案子,被犯罪心理学称为“偶发性的应激犯罪”,属于情绪性动机犯罪(又称感情冲动型犯罪)中的一种。
其特点是——(www.xing528.com)
应激:
行为人在应激状态下(受到出乎意料的挫折或打击,如袁某的头被死死摁住),极为愤怒、惊恐和无助,蓄积了极为巨大的负面情绪。
爆发:
犯罪人为摆脱这种应激状态,情绪强烈地爆发了,因情绪极为亢奋,出手力量很大,结果十分惨重。
比如,南京大学生袁某因瘦小被死死摁住,中学生小李也是因瘦小在打架中处于下风,但他们却竟都是一刀致命。
后悔:
“偶发性应激犯罪人”又称“瞬间犯罪人”。“瞬间犯罪人”情绪性犯罪的过程,是情绪释放的过程。因其平时并不想侵害他人或社会,因此,待情绪平静下来后,立刻痛悔不已。
比如,媒体报道说,“随后,袁某也吓坏了,赶紧叫来同学,并拨打了120。在送校医院治疗未果之后,眼见蒋某伤势严重,袁某再次拨打了报警电话,并协助将蒋某送往同仁医院。”
为何平时忠厚、老实,从不与人争吵的人,在应激状态下会出手杀人?
犯罪心理学认为有其生物学的基础。
科学家发现,面对应激事件时,人脑会立刻评估当前刺激,并与过去经验进行比较,一系列应激激素(皮质类固醇激素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种)随之释放;同时,大脑的边缘系统会与皮质类固醇激素协调行动,调节下丘脑室旁核的活动,并对情绪施加影响;面对压力,杏仁核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也会导致相应的情绪变化,帮助我们远离应激产生的有害情绪。
研究发现,人在受到外界突发的强烈刺激时,产生情绪上的激烈冲动,失控的情绪造成机体活动受到严重障碍,致使大脑一片空白。如果刺激超过了所能承受的阈值,失控情绪过于强烈,大脑思维难以恢复,令其思维狭窄,自控能力减弱,理智分析受到抑制,情绪就暂时性地处于失控状态。
应激性犯罪,因是情绪失控性的爆发,因此,一般是手段简单,方式直接,以杀、打的方式,不计后果地、十分冲动地发泄自己的情绪。这种应激下的瞬间状态也是一种危险心态。
农民王某因土地问题与同村农民李某发生矛盾。有天晚上,王某夫妇到李某家中,想就这块土地问题进行协商。酒后的李某没说上几句话,就暴怒起来,突然拿起刀要行凶,妻子赶紧将他抱住。李某向妻子刺了一刀。妻子放手后,他又追赶王某夫妇,将二人刺死。闻讯赶来的李某弟弟为了阻止哥哥行凶,被刺成重伤。悲剧发生后,李某被判处死刑,相关的三个家庭都陷入了困境。
案件发生后,在当地引起了很大震动。许多村民都不相信,平时李某表现不错,人也很热心肠,怎么还突然犯下重案?
青岛市民刘某,在周围邻居看来是十足的老实人,甚至是有点“窝囊”。刘某患有多种疾病。40多岁的他失业后,妻子和他离了婚。各种打击让这个中年男子十分潦倒,四处租房居住。母亲去世后,留下了一套二室一厅的住房。但因种种原因,姐姐拒绝将母亲留下的房子交给他。在一次争吵中,刘某用斧头将姐姐砍死,又将姐夫砍成重伤。
上述所列的人几乎都是没有前科的老实人,甚至是受好评的实在人。他们突然杀人的起因,几乎都是些家庭纠纷、邻里纠纷、交往纠纷等小矛盾。惨祸酿成后,周围的人都深感震惊和难以理解。这些平时勤勤恳恳的老实人,怎么突然变成了杀人犯?
在案件的审理过程中,造成二死二伤悲剧的李某这样陈述当时自己的动机:脑子里一片空白,感到自己受到了极大的侮辱,就是想报复对方。法官问他考虑过后果吗?他回答说,当时十分冲动,就感觉如果不报复对方,自己无法活下去了,根本没考虑过后果。
青岛的市民刘某在陈述中,也称就想报复姐姐,因为姐姐对自己太差了,一点不念及同胞之情。
这样例子可以举出很多,斗气、武断、猜忌、失控都是危险心态的表现。一些老实人突然杀人,是因为他心态有缺陷,不能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不能正确看待事物。同样一件事情,对心态健全的人,可能不过是一笑了之;但对心态有缺陷的人,却成了天大的事。你死我活,水火不相容。
消除危险心态的实际操作方法就是暂停。暂停就是在遇到事情时不要急于作出判断、分析和反应,尤其是在自己的情绪明显冒出来的时候,要让自己暂停一下,稳稳情绪,带着理智和智慧去解决问题。无论面对的是什么问题,我们不妨让自己暂停,稳稳心、定定神,然后再来看看遇到的问题和情境。发火和生气都无济于事,解决问题需要冷静、理智而有效地应对和处理。
解决危险不良心态,主要研究人的心态变化规律,特别是在理智和感情冲突中,危险心态的出现,尤其值得注意。当出现危险心态苗头的时候,要能够及时察觉,及时控制,妥善转化,防止扩大,引发不良后果。许多危险心态往往是一瞬间的事情,情绪冲动,脑子一片空白,不顾一切,但过了这个坎,你再让他做傻事,他也不会干了。当然,也有慢性的危险心态,克服起来要花更长时间。对于慢性危险心态,要善于化解,不要火上浇油。
因此,保持健康心态,必须克服以上不良心态。用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情绪,快节奏、高效率多做平平凡凡、实实在在的事。开个大会,喊个口号,掀个高潮,很容易调动起人的激情,但是会议开了,口号消失了,高潮平息了,平凡的岗位还得一年一年坚守,平常的日子还得一天一天过,平淡的事情还得一件一件做。人生最难的就是在平凡岗位上,过平常的日子,做平淡的事情,仍然能高高兴兴、快快乐乐,那才叫大快乐、好心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