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网络心理概述,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

大学生网络心理概述,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

时间:2023-04-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学生“网络成瘾综合征”简称IAD,美国心理学家Kimberlys Young认为,IAD与沉溺于赌博、酗酒、吸毒等上瘾者无异。大学生网络成瘾导致的一个最直接的后果是成绩下降,学业荒废。美国的心理学家研究发现,青少年是网络成瘾的多发群体,其发生率可达14%。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上网人数的增多,网络在现代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的突出,我国大学生网络成瘾而难以自拔的人数也将会逐年增多。

大学生网络心理概述,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

一、概念引入

从当前网络对高等教育的负面影响来说,当首推大学生上网成瘾所带来的诸多问题。大学生“网络成瘾综合征”简称IAD,美国心理学家Kimberlys Young认为,IAD与沉溺于赌博、酗酒、吸毒等上瘾者无异。网络成瘾者对上网有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感,主要表现为网络游戏成瘾、网上聊天与交际成瘾、网上收集信息成瘾等多种形式。过度沉湎和依赖网络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沉湎网络使大学生的性格变得更为孤僻,对社会形成隔离感、悲观、沮丧等心理障碍。对正常的学习娱乐活动无兴趣,消极地逃避现实,造成角色错位,把对现实的感觉和喜怒哀乐寄托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感情淡漠,情绪低落,注意力分散,无精打采,只有在网上,才会精神焕发。

有的大学生也明知沉湎网络会影响学业,多次告诫自己不能再泡网吧,可还是身不由己。凡是网络成瘾的大学生,大多会陷入虚幻的网恋中,人格出现异化,道德感弱化。因长时间上网,减少了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和正常的文娱活动,日常的生活规律被打破,饮食不正常,体能下降,睡眠不足,生物钟失调,身体虚弱,思维会出现混乱,更严重者甚至导致猝死和自杀。大学生网络成瘾导致的一个最直接的后果是成绩下降,学业荒废。

中国青年报》曾报道:北京某重点高校30名毕业生中有20人因沉湎网络游戏、缺乏学习动力和目标等原因,达不到毕业生的要求而拿不到学位。多数留级和毕不了业的大学生,几乎都存在一个共同的原因,即上网耗费时间太多,致使多科考试成绩不及格,无法完成学业。美国的心理学家研究发现,青少年是网络成瘾的多发群体,其发生率可达14%。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上网人数的增多,网络在现代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的突出,我国大学生网络成瘾而难以自拔的人数也将会逐年增多。因此,如何预防和戒除网瘾、化解网络带来的负面效应,已成为21世纪全国广大教育工作者、政府和社会所必须面对的一个新课题。

二、知识链接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

计算机网络是西方发达国家科技进步的产物,他们使用互联网的时间和普及程度远胜于我国,但大学生上网成瘾并没有成为大学生教育和管理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更少有大学生因上网成瘾而导致毕不了业、误入歧途或自杀的案例。这说明网络成瘾的原因不像人们所描述的那样:只要一接触就会像吸毒一样无法再摆脱,网络具有“电子海洛因”的作用。我国大学生在网络使用中所出现的问题,主要是使用网络的方法、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我国的教育和管理方式、社会管理的缺失及网络本身的吸引力所致。

(一)使用网络不当是网络成瘾的重要原因

网络可以为我们发送电子邮件、传输数据、进行视频通信、开展远程学习、下载软件、查询资料,已成为人们不可离开的生产和学习工具。同时,网络也是人们“休闲消遣”、进行精神享受的好去处。可是在现实中,究竟有多少人、有多少时间,把网络当工具,充分地利用网络资源来提高工作与学习效率?又有多少人把网络当作了娱乐工具,利用它来进行消遣、玩游戏和聊天?有媒体在一个正常工作日上午的某一个时间点上,查得用QQ聊天的人数最高一次突破600万人,玩联众游戏的人数最高一次达619281人,还有玩其他各种游戏的人又有多少?在被调查的大一、大二、大三的三个年级的1200名大学生中(学计算机专业的占30%),上网热衷聊天的达75.8%,选择网络游戏的占41%,曾光顾黄色网站的占35%。在时间比例上,只有19.2%的时间上网是为了下载软件、收集资料、了解时事新闻。而且年级越低,用于学习的时间比例则越低,用于玩游戏、聊天的时间则更多。其中,女大学生多热衷于网上聊天、交友,男大学生主要是迷恋游戏,追逐游戏的级别。他们每次上网,难得有几次是为了收集资料和学习,大多是为了放松休闲。正因为大学生把网络当成了玩具,把上网当作休闲消遣,而不是把网络作为学习知识的工具来使用,在网络的认识和使用方法上存在严重的误区,从而使各大学校园周边的网吧生意特别红火,星罗棋布的网吧成了各大学校园周边地区的一道特别的风景线。哪怕是夜深人静,网吧依然是灯火通明、座无虚席,上网者90%以上是大学生。网吧经营者也为了吸引这个特定的消费群体,总是千方百计地提供各种网络游戏、娱乐与聊天的服务项目和优惠条件,使本应在教室和图书馆里学习的大学生不分昼夜地涌入网吧,一坐就是几个小时,有的甚至夜以继日,忘记了时间和学习任务,经常迟到、旷课,整天睡眼惺忪,无精打采,从他们的表情中找不出年轻人所应具有的求知欲望和精神面貌。

(二)网络自身的优势是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客观原因

网络是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的标志,它的高科技性、超时空性、自由性、开放性、仿真性与时尚性对大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一是网络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超越时空与现实的广阔天地,加强了他们了解外界及与外界联系的渠道。现在的大学生有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因性格的差异、年龄、文化及教育方式的原因,难以向同学、朋友、家长及老师倾诉自己的心声、平等地交流感情。另一方面,他们又希望被别人所了解和关注,与人交流,渴望友谊。互联网正好满足了大学生的这一生理和心理需求。在网上,大学生可以在匿名状态下,自主选择交流对象,向对方尽情地倾诉自己的烦恼与困惑,很容易找到知音。而且还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结识异性、寻觅红颜知己的广阔天地,使各种“网恋”层出不穷。二是网络游戏的互动性、挑战性与实时性对大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网络游戏具有引人入胜的动画和音响效果、生动的故事情节。超越时空的游戏,使不同地域、年龄和身份的人,可以随时找到共同的爱好者,在游戏中可以交流、团结协作与竞争,让人感受到友好、轻松和快乐。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置身其中的紧张、激动与惊险,在攻克一个个游戏难关时可获得一种成就感,感受到从其他娱乐形式中所无法感受到的惊险、紧张和刺激,获得身临其境的逼真娱乐体验,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在许多大学生的眼中,网络游戏不仅仅是一种游戏,它更是一个情趣、兴趣和情感相互交融的世界,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网络游戏的这些特征让大学生玩起来过瘾,欲罢而不能,最终完不成学业而毕不了业或留级时才大梦方醒,后悔莫及。

(三)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是网络成瘾的主观原因

台湾大学林以正教授在对网络成瘾的研究中指出:具有不同个人特质的网络使用者,会受不同的网络功能所吸引,产生不同的网络成瘾形态,网络成瘾现象是由网络使用者的个人特质与网络功能相互作用的结果。根据对网络成瘾者的现实调查,大学生沉溺网络往往与他们个人的人格特点,如孤独、内向、敏感、认知能力较差、自我管理与约束能力差、纪律性不强及渴望成功和自我实现的心理特质有关。一是网络成瘾的大学生,多数是因为个人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太差,一味地放纵自己的行为所致。少数是因为个性孤僻,交友能力较差或不善于交际,转而在网上去寻求友谊和结交异性朋友,满足情感的需要。二是大学生正处于自我形象逐渐清晰的青春发育期,当出现自我设计的理想人生与社会现实难以一致的矛盾冲突时,往往难以摆脱因失意所带来的惆怅与烦恼,而在网络环境下,现实生活中的一切不理想、不如意都可以摆脱掉。三是大学生没有中学生那样大的学习压力,拥有更多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没有像中学那样,学习和生活都有教师和家长的指导和管束,自由的大学生活使他们有了更多安排学习和生活的自主权。而他们中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独立生活的能力较差,对如何合理地安排自己的行为和时间往往缺乏理性的选择和控制。四是他们又是一群渴望了解世界、争强好胜、表现欲强、想象力丰富、追求刺激和挑战的群体,而他们的内心深处还有着孩童时贪玩好动的心理。同步性的网上聊天、网络游戏、非同步性的BBS、网上大量的黄色信息等极大地满足了他们的自我表现、玩乐与猎奇心理,使他们沉湎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忘记了校纪校规和学业的压力,成了网络的“俘虏”而无法解脱。

三、心理技巧(www.xing528.com)

在线教育对于学生成长的作用

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既要控制网络成瘾,又要能在互联网的教育环境中迎接新的学习方式,即在线教育。

在线教育使教师角色发生转换,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习伙伴的角色,和学生一起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在共同体里,通过教师的引导、师生互动、学生合作,来实现教育目标,这是一种非常大的颠覆。他认为,如果学校不对这种转换引起高度重视的话,将来可能会处于很被动的地位。

在线教育会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打破过去以教师教学、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育模式。甚至会影响到教学组织、教学观念以及教师布局等。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布局,对于国内外的学校来说,比例都有所下降。现在的教学模式更多的是合作式学习,三五个学生围成一组,教师讲台的概念已经失去了原有的意思。而对于这种模式,已经不是理论层面了,而是真正落实到了事件层面上。国内的普及,是一种非常好的尝试,对这个要有非常高的敏感性。

在线教育取代不了传统教育。课堂教学只是学生教育的一部分,通过在线教育可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一门知识,但并不是培养学生的全部。学生的全面发展,除了知识的掌握之外,还有全面素质的提升。比如,社会发展能力、人际关系公共关系等,目前还只能从校园里才能实现。校园文化的熏陶,校风、学风的熏陶,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发展。这也是为什么不同学校的学生毕业后,社会上反映的情况不一样,就是因为每个学校的文化烙印各有特色。所以在这些方面的培养上,在线教育是解决不了的。

四、专家如是说

心理专家认为,要帮助大学生戒除网瘾,可从青年和社会两方面做些努力。其中,青年个体的积极作用是解决该问题的根本。

第一,正确有度用网。青年应把网络视为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工具,而非娱乐的玩具或逃避现实的工具;要厘清虚拟世界和现实社会的界限,从现实中获得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要有明确的上网目标,克服盲目性和随意性;严格控制上网时间,即用网要适度而非过度;网络是生活的重要部分而非全部;等等。唯有如此,青年才能实现“网络世界由我做主”。

第二,提高网络素养。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匿名性以及行为主体的不确定性,法律和道德在网络中的约束力大大降低。这就需要青年自觉加强网络道德修养,提高自身素养,增强自控能力,做到网络自律。网络自律既是规范网络秩序的最佳手段之一,也是预防青年网络心理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个体一旦达到自律,那么他就能很好地控制自我,自觉远离不良信息,做到言行文明。

第三,丰富业余生活。当前,网络是一项深受青年欢迎且花费时间最多的业余活动,上网几乎成了一部分青年业余生活的代名词。他们在网上浏览新闻、看影视剧、读电子书、玩在线游戏、交友聊天、网络购物等,忙得不亦乐乎。网络一方面丰富了青年的业余生活、拓宽了视野、放松了身心,但另一方面也日益使他们的业余生活变得单一,成为影响、制约青年全面自由发展的消极力量。为此,青年要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形成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

第四,养成良好习惯。相关研究表明,青年网络心理问题还与个人生活习惯和上网习惯存在密切关系。从生活习惯看,青年要合理安排日常的学习、娱乐、生活和工作时间,多参加一些有益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活动,保持一定的生活规律。从上网习惯看,青年要有良好的上网心理、行为和道德习惯。青年上网要有合理的需要、正确的动机、明确的目标,经常检查自身言行是否越轨,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

青年网络心理问题的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青年自身做出积极努力,需要社会的大力支持,也需要家庭和学校一起配合。努力构建青年—社会—家庭—学校“四位一体”的心理干预模式,各子系统之间需协同作战,形成合力,共同推进青年网络心理问题的解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