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因素和心理效应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因素和心理效应

时间:2023-04-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影响人际交往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内容。在大学生群体中有助于人际交往的人格特征是:尊重、关心他人,善于理解,乐于助人,富有同情心;热心集体活动,工作认真负责,有特长,能力强;稳重、耐心、宽容、真诚、开朗;等等。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因素和心理效应

一、概念引入

动态的角度说,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和物品交换。人与人之间的一切直接或间接的相互作用,都属于这个范围。当我们用语言、眼神、表情等表示我们的意见、情感或态度时,我们就在与别人进行信息沟通。当我们买东西,送礼物时,我们之间的关系不仅有物质的交换,也有信息沟通。

从静态的角度说,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已经形成的关系,即人际关系。这种关系是通过直接交往所产生的情感积淀,是人与人之间相对稳定的情感纽带,所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和心理距离。人际关系与政治关系、劳资关系等不同,它是一种非规范性的关系。因为情感是不能强迫的,任何外加的力量都不能左右已经产生的具有倾向性的情感,情感的产生、保持、改变和消亡都由自己把握,仅仅遵循人的心理规律。各种社会人际关系也受心理规律的制约,但首先受社会习俗、伦理、政治和法律规律的支配。

动态的交往与静态的人际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转化的。前一时期的动态交往所激发的情感会积淀成后一时期的静态的人际关系,而人际关系一旦形成,就会作为一个相对稳定的导向系统,引导以后的动态交往。积极的人际交往会转化成积极的人际关系,积极的人际关系又会引导出进一步的人际交往,这是二者的良性循环。当二者处于恶性循环时,则是消极的交往导致消极的人际关系,而消极的人际关系又会使交往进一步恶化。

二、知识链接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因素

人际交往是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受许多社会的、心理因素的影响。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影响人际交往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内容。

1.接近且相纳

俗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远亲不如近邻”,这说明时空距离是形成密切的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条件。心理学家经过研究表明,新朋友多是住得很近的邻居,而距离越远,选做朋友的机会就越少。空间上的距离越小,接触的次数就越多,就越容易建立起密切的人际关系。另外,时间上的接近,如同龄、同期入学、同期毕业等,也易于在感情上相互接近,产生相互吸引。时空接近性是密切人际关系的重要条件,但也不是绝对的。有的时候,时空过于接近,交往过于频繁,反而容易造成摩擦和冲突,影响人际关系的巩固和发展。论语中的“侍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就是这个道理。

2.相似或互补

心理学研究认为,交往双方越具有相似之处,就越能相互吸引,产生亲密感。相似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兴趣爱好相似;二是地位、经历相似;三是观点、志趣相似。为什么观点、态度、个性相似的人更容易相互吸引呢?在密歇根大学,妞科姆(Newcomb)研究了两组转学的男生,每组17人,他们彼此不认识。但在共同度过了13周的寄宿公寓生活后,那些一开始就表现出高度相似性的被试者更容易成为亲密的朋友。研究发现,其中一组朋友包括5名文科生,他们的政治观点都很自由,他们都很聪明;另一组朋友由3个保守而老练的人组成,他们都是工学院的学生。

有的时候,当交往双方的个性或需要及满足需要的途径正好成为互补关系时,也能产生强烈的吸引力。这些就是人们常说的“不是冤家不聚头”“相辅相成”的道理。有研究发现,在大学生中,一个男生只要有地位,即使他不帅气也能吸引女生;而没有地位的女生只要长相好,她依然吸引男性。这也许与女性看重男性的事业成功,而男性往往看中女性的外表是否漂亮有关,但这一效应反过来却不成立。

3.个性因素

个性因素是人际关系中的重要因素。一个人如果在能力、特长、气质、性格、涵养、品质等方面比较突出、优秀,往往能形成很强的吸引力。在大学生群体中有助于人际交往的人格特征是:尊重、关心他人,善于理解,乐于助人,富有同情心;热心集体活动,工作认真负责,有特长,能力强;稳重、耐心、宽容、真诚、开朗;等等。而不利于人际交往的人格特征是:以自我为中心,自私狭隘,只关心自己,不肯为他人的利益和处境着想,嫉妒心较强;对集体工作缺乏责任感,办事敷衍了事、华而不实或完全置身于集体之外;对人冷淡、虚伪、固执、爱吹毛求疵,苛求他人,不尊重他人,支配欲过强,或表现为过分自卑、内向,缺乏自信心,过于服从或取悦他人,依赖心理太强等。

4.外表

哈特非尔德等人进行了一项大型研究,他们在明尼苏达大学“迎新周”举办了计算机舞会,一年级的752名学生参加了舞会。研究者给每个学生进行了人格和能力测试,然后对他们进行随机匹配。在舞会那天晚上,一对对被试者跳舞聊天,为时两个半小时。在短暂的间歇中,研究者让他们评价自己的舞伴。人格和能力测验到底在多大程度上能够预测人们的吸引力呢?研究者考察了各种可能性,结果显示,某位女性外表的吸引力越大,男性就越喜欢她,并且愿意跟她继续约会。同样,男性的外表吸引力也有这样的效果。美貌使人愉悦。这说明,人们喜爱漂亮、英俊的人胜过喜爱相貌不好看的人,而且往往把一切好的特性都投射在外貌有吸引力的人身上。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不良心理

1.自卑心理

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认知,在交往中缺乏自信,总觉得自己不足的地方太多,优势太少,失去交往的勇气和信心。

2.自傲心理

与自卑心理相反。在交往中过高估计自己,总觉得自己优于别人,盛气凌人,自以为是,甚至不愿与人为伍。

3.自恋心理

自傲心理侧重于外部行为表现,自恋心理主要是指内部的心理体验,表现为过分地自我关心,自我欣赏,觉得自己才高貌美,总抱怨别人不重视自己,不欣赏自己。

4.害羞心理

在交往中,过于羞涩拘束,神情不自然,往往不能准确、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成为人际交往中的被动者。(www.xing528.com)

5.封闭心理

表现为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和欲望掩盖起来,过分地自我克制,使交往无法深入。

6.敏感心理

表现为在交往过程中,自我牵连倾向太重,对他人的言行过分敏感、多疑,往往陷入痛苦和焦虑之中。

7.恐惧心理

在交往中,特别是在大庭广众之下,不由自主地感到紧张、担心和害怕,以至于手足无措,语无伦次,严重的会发展为交往恐惧症

8.孤僻心理

行为怪癖、偏执,为人孤独,不愿与人交往,几乎没有什么知心朋友和人际往来,却时常抱怨自己生活在人际情感的沙漠中。

三、心理技巧

心理效应是社会生活当中较常见的心理现象和规律,是某种人物或事物的行为或作用,引起其他人物或事物产生相应变化的因果反应或连锁反应。正确地认识、了解、掌握并利用心理效应,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是指初次对人的认知所形成的印象往往最鲜明、最牢固,并对以后人际交往产生深刻的影响,也就是所说的“先入为主”。在人际交往中,首因效应往往使人际认知带有表面性、片面性。首因效应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普遍存在。有些大学生往往仅凭第一印象就轻易对别人做判断、下结论,第一印象好什么都好,第一印象不好,就不屑于交往。这种先入为主的认知方式容易使人陷入人际交往的误区,应当尽量避免。

2.近因效应

近因效应是指我们所获得的最新印象对人的认知具有强烈的影响,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倒摄作用”。近因效应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中也普遍存在。如大学生平时一贯表现很好,可一旦做了一件错事,或犯了一点错误,就容易给别的同学留下很深的负面印象;与此相反,有的大学生平时表现一般,但一到评优或选班干部时,刻意表现自己,做一点表面文章,也容易迎合一部分同学的好感。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应注意克服近因效应带来的认知偏差,要用动态的、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人,看待人际交往。

3.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也称为光环效应,是指在人际认知中,人们常常把对方所具有的某个特征泛化到一系列尚不知道的特征上,也就是从已知特征推及未知特征,从局部出发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如果一位同学学习成绩非常优秀,就认为他做什么都好,甚至连他的一些缺点和不良个性也往往被当作特点而加以肯定和效仿;而当一个人缺点比较明显时,则他的优点也往往被忽视。受光环效应影响的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容易犯以点代面、以偏概全的毛病。

4.投射效应

投射效应是指在人际交往中,认知者形成对别人的印象时总是假设他人与自己有相同的倾向、特征。比如,有的同学爱背后议论别人,总以为别人常常背后议论他;惯于讲假话的人常常不相信别人的话。投射效应的实质就在于从主观出发简单地去认知他人,自我与非我不分,主观与客观不分,认知的主体与认知的对象不分,其结果导致认知的主观性、任意性,进而增加了人际交往中的误会和矛盾。

5.定势效应

定势效应是指在人的头脑中存在某些固化的认识,影响着对人的认知评价。定势则是指头脑中已有的某些观念,其中有些是个体自己形成的,有些则是社会长期流传和沿袭下来的习惯看法、观念在头脑中的留存。比如,人们较普遍地认为年轻人气盛轻浮,办事不牢靠,老年人持重保守,等等。定势效应有两方面的作用,积极的作用是认知他人的过程简化,有利于对被认知的人和事物作出概括性的反映,给予人的是经验。但另一方面,消极影响也显而易见,使人在认知过程中产生偏见、成见,甚至错觉,给人交际带来负面影响。

四、专家如是说

人在社会中生存,不管愿意与否,都要与他人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人际交往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需要,交往的时间越久,空间越大,精神生活往往就越丰富、越愉快。如果缺乏交往,人的个性就可能畸形发展,甚至影响到身心健康

大学生正处于一种渴望交往、渴求理解的心理发展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心理正常发展、个性保持健康的必然要求。因此,把握这一时期的交往之道,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构建健康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社会化的中心任务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