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与问题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与问题

时间:2023-04-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尽管大多数大学生对宿舍人际关系较为重视,但真正要创造良好的宿舍环境并不容易。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愿望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少,这与高年级学习负担加重、与工作联系更加紧密有关;另一方面,大学生兴趣、人格逐步走向固定,从多元化向一元化发展。大学生有一个共同目标,即学好高等课程,提高自身素质,争做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因此相互之间的人际交往必须符合这个共同目标,在这一过程中道德规范的调节作用显得特别有力。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与问题

一、数据解读

进入大学后,大学生首先要学会面对的就是宿舍人际关系。调查显示:55.1%的大学生认为宿舍人际关系非常重要,41.84%认为宿舍人际关系较重要,5.1%认为宿舍人际关系重要性一般,仅有2.04%对于宿舍人际关系不在乎,无所谓。被调查者中总是与室友一起活动的有8.16%,经常与室友一起活动的有32.65%,偶尔与室友一起活动的有47.96%,几乎不与室友活动的仅有3.06%;与室友相处的活动方式中,上自习、吃饭、体育活动、逛街、看电影、打游戏、社团活动及其他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3.67%,83.67%,38.78%,33.67%,19.39%,32.65%,7.14%,19.39%。

尽管大多数大学生对宿舍人际关系较为重视,但真正要创造良好的宿舍环境并不容易。室友大都来自全国各地,甚至还有外籍留学生,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性格,不同的习惯导致宿舍成员的相处面临着不少问题。

面对日益强大的社会竞争力,大学生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一定要积极正视和解决不愿交往、不懂交往、不善交往的问题,塑造自身形象,以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对待人际交往,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为自己的人生扫清障碍

二、知识链接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1.交往愿望强烈

当代大学生独特的生活环境和思想氛围,决定了其人际交往较中学时代具有更大的广泛性、互动性和多样性,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愿望比中小学生更为迫切,他们力图通过交往去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学会处世以表现自己各方面的才能,获得情绪的稳定,保持足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大学生思想活跃、精力充沛、兴趣广泛,有充裕的时间去思考交往,富于理想情感,讲究情投意合、融洽相处。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愿望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少,这与高年级学习负担加重、与工作联系更加紧密有关;另一方面,大学生兴趣、人格逐步走向固定,从多元化向一元化发展。

2.人际交往的社会性强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社会性大大地强化,大学生年轻,有干劲,“初生牛犊不怕虎”,是有冲劲和活力的一代,他们参与社会交往,不仅可以增长见识,也可以增长社会财富。大学生在中学阶段,注意力都集中在高考学习上,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很多的人际交往;进入大学后,他们走出家门,认识、结交了更多的朋友,交流更多的信息,接受更多的新思想,与社会的接触比中学时更加频繁与密切,人际交往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开放式交往趋势。大学生有一个共同目标,即学好高等课程,提高自身素质,争做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因此相互之间的人际交往必须符合这个共同目标,在这一过程中道德规范的调节作用显得特别有力。

3.存在一些团体或组织

社团已成为大学生交往的重要校园场所,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参加过社团就等于没有上过大学。形成这些团体或组织的原因主要有相似性吸引、接近性吸引和补偿性吸引三类,在这些群体中,起积极作用的是多数,同学之间的情谊能用道德标准要求,有共同的兴趣和爱好,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也有起消极作用的团体,交往活动常常是玩耍、娱乐、吃喝,学习、思想上不能互相帮助,不能用集体的道德标准和生活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4.交往注重自立,不依赖家庭

大学生的独立意识普遍增强,不仅理性地思考、判断、处理自身的问题,而且关心社会,批判地接受知识,批判地看待其他事物,有着强烈的体现个性的见解和疑问。大学生在自我意识和社会关系相互协调的基础上,开始树立自我的个性,支持自己的主张,以独立的人格和态度处事,积极自主地开展人际交往活动。这个时期,大学生的抱负与志向鲜明,对于家庭往往已不再依赖,而是以成人的眼光参与和处理家庭事务,充分体现个人的意志和性格,这使得大学生更容易接受新事物和新东西,更容易受社会思潮的影响。

5.社交能力逐渐增强

交往中注意用较温和的方式,不再粗暴地自夸自大,对社会、同性和异性的鉴赏力增强,能适应各式各样的人,能接受并宽容朋友的不同意见,不试图硬性地改变他们,争吵减少。交往手段的发展,使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变得更方便、更快捷,交往距离更远,交往范围甚至可以扩展到世界各地。

6.交往内容多样性

大学生交往的内容除了专业知识以外,还涉及文学、艺术、体育、政治、外交、人生、理想、爱情社会问题等各个方面。大学生交往频率提高,由偶尔的相聚、互访发展到较为经常的聊天、社团活动、聚会、体育活动、娱乐、结伴出游以及其他一些集体活动。交往方式、手段更多,由原来的互访、通信等转向使用一切现代化的通信设备、交往工具、交往场所等交往手段。

7.交往范围扩大,但仍以同龄人为主

大学生交往对象由以前的亲戚、邻居、成长伙伴转向大学同学和在社交场合认识的其他人,其中又以同学交往为主。大学生过着朝夕相处的集体生活,众多的交流机会、相似的人生经历、共同的学习任务,使得大学生的交往对象主要选择在同寝室、同班级、同乡同学之间,围绕学习、娱乐、思想交流、感情交流而展开。他们较少受社会经验和传统思想的束缚,思想开放活跃,力图突破现有的交往圈,不断以新的眼光和标准去扩大交往范围,寻求更多更好的伙伴;交往能力强的同学已不局限于同班同学,更多的大学生突破班级、年级范围,发展到同级、同系、同校高低年级可认识的所有同学及外校、社会上的朋友,进入各式各样的校园交际环境。不仅是同性之间的交往,异性交往也是经常性的。

8.部分大学生缺少交往技能、交往机会和环境

大学生主要任务是学习,大部分时间与精力都倾注在学习上,缺乏一个良好的交往环境,交往技能过于贫乏,交往方式过于被动。青年学子未接触社会,其复杂性绝非在菁菁校园中所能想象的,面对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及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他们开始发现以前那种认为自己可以完全独立的心态是可笑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更因他们的年轻而难以把握。大学生人际交往是学习、生活的过程,也是获得新知识的过程,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方式、行为和观念改变,交往空间的逐步扩大,这种空间上的变化既是大学生自我意识进一步觉醒,也是整个社会生活状态发生质变的结果。(www.xing528.com)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问题

1.人际交往中的功利性

有的大学生在与别人交往时处处为自己着想,只关心自己的需要和利益,强调自己的感受,把别人当作达到目的、满足私欲的工具;不尊重他人的价值和人格,漠视他人的处境和利益;在交往中目中无人,与同伴相聚时,不顾场合,也不考虑别人的情绪,自己高兴时,高谈阔论,手舞足蹈,不高兴时,抑郁寡欢或乱发脾气。这种人在人际交往中,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认识,无论他们多么精明,永远也不会与人建立牢固、持久的、良好的人际关系。

2.冲动心理强烈

大学生处于特定的心理发展期,自制能力弱,遇事易冲动,有些同学认为自己做事爽快,实则也是冲动表现。像骑车碰撞等类似的小事情,是大家都不愿意发生的,有时也很难断定谁是谁非,双方谦让一下就相安无事了,即使自己有理,也可以忍让一点,好言相对。然而大学生往往一时冲动,气势汹汹,把事情扩大化、严重化,破坏了自己的人格魅力

3.“边缘人”地位的处世双重性

大学生踏入大学校园的同时,又为即将迈出大学校园做准备,大学时期成为“校园人”到“社会人”的重要过渡阶段:一方面,他们的自给自足能力还没有实现,迫切需要父母的帮助,另一方面,他们又想从父母的束缚中走出来,因此这种矛盾的心理使他们在为人处世的时候表现得与众不同,这种不同成为人际交往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

4.人际交往中的封闭性

有些大学生在与别人交往时,总喜欢把自己的真实思想、情感和需要掩盖起来,在他们看来,人世一切是那么无聊,令人厌倦、平淡、无意义;他们往往持一种孤傲处世的态度,只注重自己的内心体验,古怪的行为和习惯有时令人难以理解。这种人交往的失败就在于在心理上建立了一道屏障,把自我封闭起来,无法与别人沟通,从而使自己的人际关系处于危机之中。观镜自赏往往容易导致性格的偏执,做出令人不解的古怪行为。

5.面子心理作怪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爱面子更是大学生的一大怪癖,大学生的许多人际冲突,都是发生在没有什么原则问题的小事情上,往往是一次无意的碰撞、不经意的言语伤害或区区小利,等等,本来只要打个招呼,说声道歉,也就没事了,但双方都“赌气”,不打招呼,不道歉,甚至出言不逊,结果争吵起来。更有甚者,一个不让,一个挥拳相向,头破血流,事后懊悔不已。双方都在用不适当的方法维护自尊,即典型的面子心理,仿佛谁先道歉就伤了面子,谁在威胁面前低了头,谁就是孬种,于是层层升级,以悲剧而告终。

三、心理技巧

人际关系中的“豪猪定理”

“豪猪定理”起源于这样一个哲学寓言:在一个寒冷的冬日,为了避免冻僵,一群豪猪相拥在一起取暖。但它们很快就被彼此的硬刺扎伤了。于是,它们被迫分开,但是隔得太远又借不着热气;为了取暖,它们的身体又再度靠近,但是身上的硬刺又再次把它们扎伤了。这些豪猪就在扎痛和寒冷这两种痛苦之中反复折磨,并且在一次次的磨合中,终于找到了一个最佳的距离——既不会被彼此的刺扎伤,又可以汲取对方身上的温暖。

人与人的相处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近之不逊,远则怨。在我们身边,无论是朋友关系、亲子关系夫妻关系、恋人关系等,都有如何保持相处距离的问题。人与人由于社会交往的需要而走到了一起,但是各人身上又有一些令人厌恶且无法容忍的缺点让彼此分开。可以说人与人相处也像豪猪一样在寻找着最佳的距离。

人际交往的需要几乎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本能之一,是个体在发展进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适应社会的重要能力。人类的祖先因为自我保护的能力和抵御外敌的能力有限,必须采取集体行动,依靠大家的力量才能抵御外敌的侵害,同时,集体的智慧也更有利于种族的生存和繁衍。于是经过漫长的进化和演变,这种集群的习性就通过种族繁衍遗传给了后代。除了本能,人际交往还源于我们其他的心理需要,如合群需要、安全感的需要、归属需要、自我肯定的需要等。

总之,人在社会中生活,就绝对离不开人际交往。心理学家们早已发现,如果这种交往的需要受到限制或者无法满足,就会影响和制约个体的身体、心理健康成长和发展。更有心理治疗家们说,绝大多数的心理问题都是人际关系的问题。不难看出,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个体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四、专家如是说

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呢?打个比方来说,人与人交往,就像两个圆,按照亲疏远近不同,有不同程度的交叉重合,但即使再亲密的关系,都不可能达到完全重合。好多人艳羡那种毫无保留、不分你我的爱人或朋友关系,而事实上很多亲密的关系却因此而夭折。每个人都有边界,越了界就等于侵犯。

客体关系心理学主张,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都应设定自己的边界。有清晰边界的人,不会轻易越界,过从甚密地去干涉或侵犯他人的生活,或者过度卷入他人的生活;同时,边界清晰的人也懂得对别人的干涉和侵犯说“不”,从而在不失亲密的基础上也保持个体的独立性。反观边界不清的人,则容易把自己的边界与他人的边界混淆,以至于相处得太过紧密,让人感觉到侵犯。但是这里还要指出,边界太过清晰,又显得人缺乏弹性,难以建立起真正的亲密关系

正如上文提到的“豪猪定理”,人际关系的原则就是太近则痛,太远又冷。唯有把握合适的距离,才能既温暖又安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