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什么是解除不安的死亡冥想

什么是解除不安的死亡冥想

时间:2023-04-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死亡冥想,想象自己死去的时刻。但这样做不但不能解除不安,而且这种不安会成倍地增长。心理学家表示,这种由多种不安所衍生出的消极心理,能通过冥想达到“脱离认知融合”的状态,即可以将实际发生事情和自己的想法区分开来。研究人员利用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让22名接受一般的不安障碍或恐慌障碍治疗的人做了智慧冥想。

什么是解除不安的死亡冥想

5.什么是解除不安的死亡冥想

孩子是要别人教的,毛病是要别人医的,即使自己是教员或医生。但做人处世的法子,却恐怕要自己斟酌,许多人开来的良方,往往不过是废纸

——中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评论家、革命家鲁迅

我们的生活本身就蕴藏着产生不安的条件。人总有一天会走向死亡,因此,我们自然而然地会感到空虚和惶惶不安,这是不可避免的。世间万物不断变化发展,我们谁都无法预知未来,也总有一天要跟我们所爱着的一切事物挥手告别,由此可见,要解除不安,我们就要换一种崭新的眼光接受世间万物,就像当我们从母亲的体内挣扎出来,看到世界第一缕光明时的那股好奇。而有些不值得回想的东西,就应该让它过去,让它成为已经死亡的记忆。

通过死亡冥想,想象自己死去的时刻。比如坐地铁,心里突然感到莫名的不安,同时,有一种对死亡的恐惧闪过心头,这时极力保持镇定,试图找到这种不安的根源。但这并不容易,你问自己:“如果我今天死了,那么,最后悔的是什么呢?”喜欢的音乐电影、书……感觉这些身外之物一点都不值得惋惜,然而那些让你心生嫉恨的人们却让你有些愧疚难当。因此,不管怎么样,你要下定决心:“就当我今天死了一回,不要嫉恨他们了。”

不安就像是一条变色龙,它会以多种多样的面貌出现在日常的生活当中。我们往银行里存钱,购买保险,担心上司的训斥,一丝不苟地撰写报告,关注着物价的涨幅,提前备好生活用品等等,这些都是因为不安的存在而让人类形成的日常行为。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片面地对不安的情绪予以否定。换句话说,不安情绪并不一定就是负面的情绪,前面也提到过,它会帮助人们适应社会环境,培养面临危险局面时的应变能力

古时候的人们在到陌生的深山野林里打猎时,看到猛兽的脚印或乌云密布的天空,就会自然而然地选择逃跑或找个安全的地方藏起来,以此来躲避危险。这样的条件反射行为,也是现代人同样所具备的。早上刚出门上班,谁都曾担心过家里的门是否已经锁牢了、煤气有没有忘记关。这种不安会使我们敏感起来,因此,也有易于防止危险事故的发生。

但是,当这样的不安情绪持续的时间过长,或过于强烈,甚至给自己的日常生活带来影响的时候,它就成了一个问题。治疗失眠症的药物广告较往年有了明显的增多,这种现象其实就是因为社会上有越来越多的人始终因未知将来的惶恐而惴惴不安,失眠,会使得你在工作中提不起精神,而时间久了就会影响到你的日常生活,最终,不安会变成“不安障碍”。这种障碍会使得人们神经过敏、心跳加快、注意力不集中。那么,目前你的身体状况又是怎么样的呢?

现代人,谁都带有不同程度的不安障碍。除了天性乐观,经常做心理修习的人之外,在目前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因生存危机所患有的不安障碍纠缠着绝大多数人的心“泛不安障碍”。除此之外,还有“恐慌障碍”,这种障碍会表现为胸闷、头晕目眩,甚至会有一种精神崩溃或企图自杀的感觉。

也许你曾在小说和电影里看过如上所述的类似情形,有些人会不停地眨着眼睛,或者拼了命地洗手,我们称这种现象为“强迫障碍”。只要陷入到这种障碍中,人们就会不断地想起自己不愿意想的事情,或按照某种规律持续不断地反复做某种行为。这种症状经常会反映在有关性的思考或带有攻击性的空想时,或者在不断地洗手以及总是按同样的方式整理物品的行为上,一种“有没有把事情办妥”的念头总是挥之不去地在脑子里徘徊。

最后,还有一个是在受到精神的打击之后,会经常做噩梦或感觉自己总是会再次经历这种事情,我们称之为“外伤后的烦恼障碍”。以前,很多人因意外事件而受到精神的折磨,这就属于典型的“外伤后的烦恼障碍”。当我们感到不安的时候,人们往往想从这种事件当中逃离开来。因为不想写报告书,所以到网络上四处闲逛,或者同朋友在即时通讯软件上聊天;因为不想学习,所以选择玩游戏或者看电影,这都是我们逃避现实生活压力的表现形式。相反,担心所爱的人离开自己而感到不安,会表现出一种“执著的行为”。

跟现实作对或采取回避的态度,不能改变任何东西。只有保持心态的平稳,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冥想可以帮助你解除不安,使你的心态保持平稳,同时,也会培养出遇事不慌、从容不迫的能力。

假如你会在一个小时后离开人世,那么,此时此刻你会想到什么呢?感到可怕的是什么呢?遗憾的又是什么呢?这种死亡冥想,可以让你懂得你到底为什么不安,也可以了解你在生活中消除了多少不安?如果你通过死亡冥想而接受了你总有一天会死去的现实,那么,你的心里会变得轻松许多。(www.xing528.com)

产生不安的时候,人们往往会选择拒绝或者是逃避。但这样做不但不能解除不安,而且这种不安会成倍地增长。有了不安千万不要逃避,而是要细细审视这种不安,这样不安才会慢慢消失掉,我们也能找到平稳的心态。

解除不安的最好办法就是勇于面对,即不要选择逃避,而是要跟不安的事情融为一体,因为不安原本就是不存在的虚体,它是由你的逃避所创造出来的。

心理学界将冥想法纳入到了心理治疗的范畴内,其中就有“收容专念治疗”。有的心理学家就认为,当人们感觉到不愉快的时候,往往想摆脱或压制这种情绪,而这种做法却适得其反。我们不应该极力地控制自己的感情,而是要接受这种感觉,并加以控制。他们说,不安的人往往会有“认知融合”的思维特征。这表明,没有分清楚实际发生的事情和自己的想法。假设,当听到公司要裁员的消息,担心自己成为被裁的人而感到不安,这种不安是一种很自然的反应。但是,大部分人不了解自己的想法,因此,因裁员而感到的不安与本身的担忧所产生的不安加在了一起,于是便导致了更大的负面情绪。结果,就会陷入不可预知的迷途中。心理学家表示,这种由多种不安所衍生出的消极心理,能通过冥想达到“脱离认知融合”的状态,即可以将实际发生事情和自己的想法区分开来。

另外,还有研究证明,冥想有利于减少不安障碍。研究人员利用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让22名接受一般的不安障碍或恐慌障碍治疗的人做了智慧冥想。结果显示,过了八周后,其中的20人比起接受治疗前的不安程度,有了明显减少,这个效果在三个月以后也在继续。

冥想将人们的感觉分为烦恼的感觉、愉快的感觉以及中性的感觉。不安是属于烦恼的感觉。人们感到烦恼时,经常会试图以愉快的想象或者别的行为将其消除掉。以智慧冥想的方法来看,这种做法是行不通的,因为,即便使用这样的方法,不安的感觉也未必能够完全消失掉。

当不安的感觉出现时,我们既不能跟着它的脚步,也不要极力去抵制它,而只需对此提高警惕,并要好好领悟随之产生的所有感觉。若是随着这些想法走的话,你的不安会变得越来越大。对这种不安提高警惕,加以分析的话,原本心里头强烈的负面情绪就会变得越来越小。

相关知识链接:冥想的正确态度

(1)不带目的性。人们每天做的每一件事情几乎都是有目标导向的、而冥想却没有目的。尽管我们需要花费一定的努力来练习冥想,但是它是无目的性的且不需要“一定要这样”。当坐下来冥想的时候,最好能够清除头脑中的任何目标,这个过程不需要放松、清空头脑中的思想、减轻压力或者实现启迪,也不需要通过是否有目标来评估冥想的质量。参与冥想的唯一目的仅仅只是去观察“此时此地”的实在的经历,可以使用的方法包括重复祷语或者关注呼吸帮助集中精力。如果我们此刻感到紧张、焦虑或者痛苦,没有必要一定要从这种感情中摆脱出来;相反的,我们只需要观察他们,尽量与他们和平共处,尽量使他们保持原有的简单状态。这样,我们就可以停止对抗或抗争。

(2)耐心。每天要保持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冥想练习,耐心是必要的。在经过几周的冥想训练,却没有任何有趣的事情发生的时候,还是需要耐心才能坚持冥想训练。保持耐心就是去阻止匆忙的行为。这对转化以目的转换为代表的快节奏的社会有意义的。用于引入实现冥想练习的耐心将有助于确保冥想的成功及其永久性效果。静下心来冥想将有助于人们养成耐心,因为冥想可以帮助人们实现这些所有正确的态度,那些有助于冥想的态度也正是那些可以被冥想练习所加深的态度。

(3)学会放手。所谓学会放手,就是以一种自然的期望顺序接受事情原本的样子。如果我们发现,在冥想之前,很难对一些观念置之不理,这样人们就可以实际上采用冥想作为一种手段认识自己对这些观念产生的思想和情感——包括坚持的过程本身。人们越是仔细地观察在围绕某些问题中产生的思想与情感,你就能越快地扩展自己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并学会放手。当所考虑的事情强烈地需要情绪的介入时,在坐下来冥想以前,通过谈话或者写日记来放松情绪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培养这些所有的态度将有助于人们学会放手。

(4)信任自我。另一个需要带进冥想的重要态度是信任自我。这意味着无论其他权威人士或者别的什么人如何想或者如何说的,人都应该尊重自己的能力、反应、情感。应避免判断经历中出现的事情并相信自我本身。在冥想中,人们要对自己的经历负责任,而不是别人对自己的经历负责任,为充分包容那种经历,就需要充分信任这种经历。相信自身的观点与智慧将有助于自己发展对自身以及他人的同情。

(5)承诺与自律。有强烈的改变自我的承诺,并且整个过程都能坚持下来,这是建立一个冥想练习的关键。尽管冥想从本质上来说非常简单,但在实践中却并没有那么容易。在当今这个强烈的“取向”社会中,学会重视并安排实践有规律地“顺其自然”是需要承诺的。我们中几乎没有人是伴随着“难得糊涂”的价值观长大的,因此人们要学会停止目标导向行为,甚至只是每天仅仅抽出30分钟时间来锻炼都需要承诺与纪律。这里的承诺与长跑训练中所需要的承诺很相似。长跑运动员不能仅仅在自己想要练习或者喜欢练习的时候才练习,他们每天都要坚持练习,无论他们感觉如何,无论他们是否有时候能有即时的成就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