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琴曲打谱之美学探微,什么是琴曲打谱

琴曲打谱之美学探微,什么是琴曲打谱

时间:2023-04-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琴曲打谱正是开采和挖掘这些曲谱,忠实地再现其原有的风貌和神韵。笔者试从美学角度,探讨琴曲打谱的美学问题。因此,打谱是琴家受原曲谱制约的审美再创造,是琴家表原作之乐意、创自身之新意的审美再创造。由于琴乐是通过曲谱来表述其美的本质的,因此,古代琴乐的创作规律、感情运动规律也潜藏在曲谱之中。2. 琴乐曲谱中的节奏因素琴乐曲谱中的节奏因素散见在其记录的形式之中。

琴曲打谱之美学探微,什么是琴曲打谱

古琴曲谱犹如矿山之珍品,等待着人们去开采、去挖掘。琴曲打谱正是开采和挖掘这些曲谱,忠实地再现其原有的风貌和神韵。笔者试从美学角度,探讨琴曲打谱(以下称“打谱”)的美学问题。

打谱首先要以古人流传下来的曲谱为依据,通过琴家所赋予的可感音响及其自身的创造活动,使曲谱的精华得到体现,再现曲谱的美。因此,打谱是琴家受原曲谱制约的审美再创造,是琴家表原作之乐意、创自身之新意的审美再创造。


一、乐 意

琴乐曲谱的最高成就,并非以其记录的形式为目的,而恰是通过琴家的审美再创造,欲以发掘出这种记录形式中的某种精神上最为深邃的东西,笔者称之为乐意。它是古代作曲家在一定时代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下,所产生的主观意识、审美旨趣及其在具体作品中的艺术表现,它是对人生的体验、认识和评价的高度概括,它构成了琴乐的中心内容,即物、情、思。

关于物,在此是指琴乐的题材内容。古代琴家的创作常以民间传说、历史故事为背景的叙事题材,描写仰慕、怀念、离别、隐逸等情绪的直举胸情的题材,以山水花鸟借景抒情的题材。这些题材,或来自自然的春夏秋冬、风雨虫鸟,或来自现实的悲欢离合、征战杀伐。如《梅花三弄》借梅花傲雪、不畏严寒的景色,赞美人的清洁崇高;《高山》、《流水》借山之巍峨、水之浩荡,比喻知音难遇;又如《阳关三叠》的牵衣惜别、依依不舍之情;《秋塞吟》的昭君远嫁的动人故事等等;琴曲都是通过这些题材的内容,而涵盖雄健、豪放、悲慨、旷达、飘逸、典雅、自然、含蓄、洗炼、超凡等事类之意,体现了琴乐的阳刚之壮、阴柔之秀,似突兀动荡的山高之美,似深远曲折的水长之美。

关于情,在此是指琴乐所欲表达的感情内容。由于上述物的内容,能够反映出特定时代、社会阶层、特殊类型人所特有的、复杂的、微妙的感情。因而,琴乐之感情内容具广泛性、深刻性、主观性。试如《秋塞吟》、《长门怨》等敢怒而不敢言的怨愤之情;《墨子悲丝》、《猗兰》等无言的苦痛之情;《关山月》、《阳关三叠》、《忆故人》等无法哭诉的思念、离别和伤感之情;《静观吟》、《良宵引》等闲远的安逸之情;《渔歌》、《樵歌》等逍遥的愉悦之情;《酒狂》、《潇湘水云》等隐喻的忧国之情……

这些喜的、怒的、哀的、乐的,似寻常且不寻常,似可言而不可言,似可解又不可解,而更寄托深远、含蓄无垠;这些慨的、怨的、爱的、恨的,于强烈之中有节制,于隐世故之中有显露,于平淡之中有隽永,而更丰富、幽雅、清淡。

关于思,在此指的是琴乐涵盖的思想内容。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儒、道、佛家的美学思想,深深地渗透在琴乐艺术之中,使琴乐艺术将“中正和平”、“清微淡远”作为至高的艺术境界,使琴乐艺术显示出博远深厚、长承不坠的精神。因此,琴乐艺术能够反映诸时代、诸阶层、诸类型人对世界、对自身的认识和态度,也是对现实生活中诸现象的思索和概括。我们以琴乐标题中的“畅”、“操”、“引”、“弄”,可了解儒家的政治思想和善与美统一的观念(因为“和乐而作,命之曰畅,言达则兼济天下而美畅其道也。忧愁而作,命之曰操,言穷则独善其身则不失其操也。引者,进德修业,申达之名也。弄者,情性和畅,宽泰之名也”。①)我们从疏简的琴乐形式中,能够理解儒家追求的中正和平、温柔敦厚。我们从琴乐的山水题材中,认识道家的自然之说、无为之思。而从琴乐的声韵中,可以体会道家的清淡安逸之美。从琴乐的诸多因素中,倍感琴人以琴实现其人格修养和淡于名利的追求。所有这些,都体现着琴乐深刻渊永的思想内容,正所谓“平淡”其表,而“邃美”其里。


二、表 意

打谱是表意,即表示意。它是琴家将琴乐曲谱的静默形式转化为声音运动形式的一个过程,它不仅体现着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艺术情趣,也揭示着琴乐中客观存在的美的规律。

由于琴乐是通过曲谱来表述其美的本质的,因此,古代琴乐的创作规律、感情运动规律也潜藏在曲谱之中。表意就是寻求这些规律、认识这些规律、揭示这些规律。

(一)表意之要

琴乐曲谱是由记录琴乐的音乐、音高、音位、演奏技巧诸要素为主体的指法谱字的组合。上述要素于曲谱中记录的很详尽,惟构成琴乐的主要因素——节奏,被一种若明若暗的模糊语言所代替,如急、缓、紧、慢、少息等等,故,古代琴论中记载曰:“依谱鼓曲,要在取音合节,谓之节奏。”① 又“凡谱曲,皆可依谱,鼓令合节,致得神妙。”② 由此可见,对于琴乐节奏的探究,是表意的关键

1. 琴乐的节奏特征

由于琴乐以“中和”、“恬淡”为至高的艺术境界,因此,用以表现其内容与形式的一切手段,全赖对此境界的审美追求。古代琴家视琴乐的节奏为自然之节,“盖天地阴阳之理”,“若浮云之在太虚,因风舒卷,万态千伏”。③ 琴乐节奏究竟有何特征呢?

① 散中求聚

就琴乐的旋律而言,它呈现着线形运动的规律,迂回往复、曲折有致;就琴乐的内容而言,它丰富、深刻;就琴乐的形式而言,它简约浑朴。因此,琴乐节奏的特征之一是变化中求统一,简洁中求凝练;是于松中求紧,散中求聚。

② 长短错落

琴乐具气疏韵长之特色,这种特色使得琴乐悠扬跌宕,使得节奏呈句逗式结构而长短错落。

③ 强弱无序

琴乐与欧洲古典音乐在节奏形式上的思维方式有着根本的区别。琴乐节奏的思维方式“如人作长韵诗”,要在“轻重起伏有节,首尾相贯”,① 因此,其音的轻重强弱无固定的循环规律,一般“每句以一字题头,至尽处少息,留两声相接后句。”②

上述三项琴乐节奏特征,好似一盏指路的明灯,引导琴家在表意过程中,宏观地、至广而深地把握琴乐节奏的规律。

2. 琴乐曲谱中的节奏因素

琴乐曲谱中的节奏因素散见在其记录的形式之中。

① 指法谱字中表示速度的部分模糊语言,如“急、缓、紧、慢、连、接、顿、少息、急作、缓作”等等。

② 内含节奏因素的指法谱字本身,如“滚拂、轮、涓、锁、历、吟、揉、抓、带、撞、逗、上下、进退”等等。

③ 指法谱字划分的乐句、乐段,如以“勾挑”相生或同声的和声划为乐句,以“掐撮三声”、“撮”划为乐段结束,等等。

由于节奏因素散见于琴乐曲谱之中,因此,琴家只有对其进行详尽、细致和深入的分析、研究,才能够识别和寻找得到。

3. 琴乐节奏规律的掌握和运用(www.xing528.com)

琴家只有在掌握了琴乐节奏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够在表意过程中,运用这些规律。通常,掌握这些规律有以下几种途径:

① 从琴乐节奏的常规中得琴乐之节

琴乐的节奏有其通用的规律,即是“高以下应,轻以重应,长以短应,迟以速应”;①“密处放踈,踈处令密”;②“急若繁星不乱,缓如流水不绝”;③“紧得意蓄不泄,慢得情联不绝”④;等等。

② 从古代琴家的指法论述中得琴乐之节

 琴乐曲谱虽无明显节奏、节拍、时值等记录,但就古代琴家有关的指法论述而言,琴家可从中获得一定的启示,如“用打摘,不可相连,须分作两声”⑤;“连,连也,宜急”⑥;“叠涓,一弦两声用抹勾急弹也,先抹后勾取相连之声”⑦;等等。

③ 从师学琴得琴乐之节

琴家从师学琴时,对部分指法的节奏形式有比较固定的、具体的了解和掌握。因此可直接将其运用于表意过程中,如“轮”的节奏音型一般为 或 等,“滚拂”的音型一般为 等,“打圆”则为 等,“掐撮三声”则为 等等。

总之,琴乐节奏好似一把金钥匙,能够敞开静默的琴乐曲谱的大门,有了它,才能使琴家在表意的途中自由地驰骋,而不落蹊径。

(二)情感状态

琴乐曲谱中的情感状态,是原作曲家内心感情的流露和体现,而又通过整体结构的波澜,来表达原作曲家那复杂感情的起伏。那么,这种情感的状态是如何表述的呢?

1. 节奏牵系着感情

节奏作为音乐语言的表现功能,自始至终地贯穿于琴乐的结构中。因此,原作曲家内心感情的流露和体现,自然而然被节奏的变化所牵系。按常规,琴乐以“散——慢——中——快——散”的节奏变化来表达“启——承——转——合”的感情变化。古人云:“全曲节奏,始从缓起,渐渐入紧萦聚,复踢宕开,再作收结;”又“一曲始终,必得其纲,启、承、转、合四者以成之。”① 试举例说明可见一斑:

琴曲《秋塞吟》,开指一段就运用既缓又慢的散起节奏,把人们引入到深秋绝塞、衰草黄云的境地,加之轻清的泛音音色,带给人们的是丝丝愁绪和阵阵凄凉意。《高山》一曲的二、三、四段则用慢而稳、中而宜的节奏,呈示出初入山林和深入山谷的情态。《潇湘水云》的九段至十五段,是节奏转快的高潮部分,《五知斋琴谱》在此部分的乐段中标有“急连的直线”、“作一句弹”、“一气连活”、“字字紧接”、“紧接一气一句”、“疾而音清”的旁注,更能说明节奏与感情贯穿发展结合的手法之妙。《胡笳十八拍》自十七段至尾声,以“入慢”收音开始的散化节奏,表达出文姬归汉后的感今怀昔之情、天性永隔之怨和“响有余兮思无穷”之境。

“散——慢——中——快——散”的节奏变化似行云絮柳,若天阔地远,使琴乐中的感情沿着自然的脉络流动,且富规律性。然正是琴家从整体节奏的布局和设计中把握琴乐曲谱中的情感状态,在表意过程中获得总体感和稳定感。

2. 音韵烘托感情

音韵作为表现感情变化的特殊手段,运用于琴乐之中,古人云:“取其音韵之变,最为奇妙。”② 其中音韵之变,所达到的奇妙之处,在于使琴乐的感情如峰峦突起、蹊径别开。如《潇湘水云》本用紧五弦的bB调,然末段“打圆”处突然运用音韵的变化,使曲中渐就平复的水光云影,又倏忽幻异、波谲云诡,使作者的感情寄缠绵于溪云,再度抒发激越的情怀和深沉的忧愤,使人倍感幽思深远、迂回纠结的情致。又如《胡笳十八拍》的第五、十一两段,也是运用音韵的变化,使作者的感情两度转折而更具吸引力,更富生动性。

洞悉琴乐感情的转折,方知音韵有其变化,这是一种清新的美,一种引人入胜的境。因此,音韵与感情发展的内在联系,能助琴乐之兴,能表琴乐之意。“惟明知之士,能取琴之所用,以著其妙”。


三、创 意

打谱又是创意,即创新意。它是琴家通过琴乐曲谱的有关信息所获得的情感积累,与自我审美感受结合的产物,是外化了的独具个性的创造意识、创造灵感、创造风格。它不仅能够体现琴家对琴乐曲谱中新的美感的追求,同时,也使得琴家在琴乐曲谱精神的启发诱导下,在一定文化层次的氛围中,发挥自我潜力,完善自我创造。

(一)信息

信息在此指的是有关琴乐曲谱的标题、后记、解题、诗赋、作品的风格等。如《高山》、《流水》、《梅花三弄》、《平沙落雁》等标题,能够赋予琴家有关音乐表现的提示和审美意境联想;如“小天地隘六合,与造化兢奔,游神于冲虚之外,使物我两忘,与道同化,有不形容之趣也。”(《神奇秘谱》中《玄默》);又“审其用意,隐显莫测。视其起意,则悲愁交作,层层曲折,名状难言。继则豪放自若,有大为天地所累之慨。”(《琴学初津》中《离骚》)等解题和后记,能够暗示琴家有关琴乐作曲家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的追求。如“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不多弹。向君投此曲,所贵知音难。”(唐刘长卿《听弹琴》)等有关琴的诗赋,容纳着诗人们对琴乐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能够给琴家以遐想和情思。而“吴声之清婉、蜀声之躁急、岭南之雄迈刚劲、广陵之飘逸洒脱”等琴乐的风格,包含着古代琴人对琴乐的审美特性的认识,因而能够给琴家以刚柔的运用、动静的对比和情态意趣融洽无间的美感。

综观琴乐曲谱的有关信息,能使琴家在审美感知的基础上得到理性的认识,获得情感的积累和有关琴乐的广博知识的理解及领悟,再度化作一种高度凝聚的、独具个性的灵感契机,在打谱过程中得以调动、得以展现、得以转化。

(二)一方天地

琴乐曲谱不能够完整地、精确地记录出古代作曲家的创作精神、创作规律及其感情运动的细微变化。它为琴家的创造提供了不断深入研究和探索的机会,它为琴家的创造置留了一方广阔的天地。加之琴家自身的文化素质、艺术修养、审美意识、审美理想的差异,使得琴家的打谱作品各具特色而成为可能。因此,琴家的打谱都是以自我的角度、自我审美感受的方式,运用自我表现的手法,实现自我风格的创造。例如琴家姚炳炎先生打谱的《酒狂》,备受今人喜爱,他以自己丰富的想象和情感的体验,将此曲以三字句的节奏形式为基础,贯穿全曲,塑造了一个酒醉的形象、佯狂的心绪和迷离恍惚的神态。可谓别出心裁、独具一格,见下例:

具有个性的创造,是富有新意的创造,它使古老的琴乐曲谱摆脱了孤寂,显现出活力,它给人以新的启示、新的感觉、新的享受。

结 语

琴乐曲谱,以其精湛的艺术传统,伟大的文化气息,成为中国民族艺术之矿的珍品。它似一幅彩图,展示着琴乐的诗艺仙境;它若宁如止水的夜晚,任无声的琴音静静地流动延伸。这深远之意、自然之境,这飘逸之韵、清淡之美,将携带着琴家们的情思胸襟,在世界文化的波澜中,迸发出斑斓绚丽、空灵幻美的东方艺术之精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