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公白先生脱世离俗的率真个性是他给我的第一印象。话语中的谦谦之怀在自我的语聊谈说中尽现。德行高尚、学识渊深的人往往具有学生般平静和谦的态度,对自己不高抬、不妄论,尽显本真之心。姚公白先生1948年生于杭州。是闻名“浙派”的琴家,姚门古琴传人。先生自幼随其父姚炳炎习琴,但少时所得却多为在父亲教姐姐时“偷听”和自学琢磨而来,稍长才得其父正式严格教授,进而逐曲操习、潜心探游,并曾受教于吴正平、张子谦、吴景略先生。
说起来公白老师最初学的是数学与旅游专业,并不是以音乐专业为主的。其自谦为“外行”,在退休闲时将“旧业”操持,潜心于古琴艺术,乐在其中。屡有问及为何要操持琴业,先生答曰为三:一者自乐乐(自得其乐,修养心性),二众乐乐(与人共享音乐带来的快乐),三系寓教于乐。这倒让我想到了前些天看到台湾著名漫画家、物理学家蔡志忠先生座客央视新闻会客厅时答主持人问时的回忆。两者共通之处是对于所事职业的一种深切热烈的爱与之所肩负职责的使命感。对于他们来讲首先来源于从中得到的莫大的精神享受和快乐,精神操守在其中得到升华,徜徉其中陶陶然也而不知归,其情难舍难弃。我想是这样的,我喜欢音乐,是因为它是我最喜欢做的事情,可以给我带来了快乐,启迪我的思考,催进我的学识。那么对于我还有何苦而言呢?!蔡志忠先生答得更绝,我永远都乐在其中,无法自拔的状态,就像一个爱打电动玩具的在打电动玩具,一个爱唱歌的在唱歌,我只是爱画画好了。蔡志忠之志在于将中华古典文化之精义通过轻松平易的漫画表达方式示之于众。公白先生则将古琴艺术的传承守护据为己任。这种淳厚炙热感情和职责的唤醒来源于对古琴艺术的博大深邃的深刻体认。先生在西安音乐学院的讲堂上偶试闲弹之中古琴美妙的声韵之美闲适通达。水天一色湖畔美样、迎风斗雪雄浑激荡的声光画像在指尖腾挪闪烁。
先生的讲课题目是以胡笳十八拍为主题意旨。从小胡笳、大胡笳、胡笳十八拍的异同、发展流变、音阶变化、结构曲式、声韵对比等诸方面进行了大致的勾画。从对胡笳十八拍时间线索的梳理之中勾勒了古琴音韵发展变革的脉络轨迹。有几点是我颇感兴趣的。首先是古琴音乐惊人的表现力,这一点从古琴音阶的发展可以略窥之一二。现在国内外很多人一说起古琴艺术都只知五声音阶是其专有名词,殊不知古琴的变现力比之理解的要宽大博厚了许多。最早的古琴音乐音阶是有不同的体式样式的。除了中正的正声五声音阶以外还大量融汇了包括变徵、变羽、清角、变宫、甚至一些非十二律或古代音律在内的特殊音级。以致公白先生在一次国外的演出被一名学习作曲的维也纳音乐学院学生听到后,误以为是在弹奏前卫的音乐,当听之是1000多年以前的中国传统音乐时不由的大为吃惊,这种无特殊规律的曲式特征以及鬼幻奇化的音阶色彩尤使外国同行感到震惊。辛力寻求突破发现的元素却在古老的中国古乐中早就存在了。物极必反,他以中国鱼尾相交的八卦太极图示为例,音乐艺术发展到今天,西方音乐工作者似乎在寻求由末及始的回归真朴路线,而我们追寻的却是人家舍弃的东西,是否更应该多些对本民族音乐文化的尊重呢?!这种物物相反的发展模式也许更多带给我们一些心念上的考量。
古琴的声韵变化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着鲜明的区别。由最早的声多韵少到后来韵多声少,风格上已经发生了更多的变化。古圣先贤的音乐智慧表现上更多是简洁的表述方式而不多采用在单音上的幽婉悱恻来诉至情思,这是两种截然的思维和音乐效果。现象背后隐藏着更多的美学上的思考。那么声多、声少、韵多、韵少在音乐语义、内涵韵致表现上平衡的关系是什么呢?曾听过有人说古琴音乐的非常之处在于,一个简单音弹下去以后,里面已经蕴藉了无上丰富的音色与内涵。声韵关系上的这种矛盾及发展变化从学术的角度来讲还是有很多东西可以思考和研究的。
后面的一个问题是集中在古琴独特的收韵方式上的。按照常理与一般的分析落音的奠定经常是以完满、稳定为最终基准的。而古琴的音乐结束则与之相反,给人一种未尽之意。在先生看来这正是古琴的美妙之处。它可以给予人们这样或那样的美好的回味与沉思,给想象的空间留有余地,而太过完美则给人的想象的空间画上了句号。与之相似的如维纳斯的断臂之美、庄子的大美的思想、玛利亚·卡拉斯在普契尼的《为艺术为爱情》中声声泣血、不甚凄凉的苍凉遒劲的声调、霍洛维兹在勃拉姆斯《第二钢琴协奏曲》中的一往无前撼天动地的演奏都给人留下了无尽的联想。(www.xing528.com)
先生谈及日本所见的名琴时说到了钢丝为弦不如丝竹为弦的筋骨之力问题。丝竹之声难得可贵在于它的柔韧与张力,这可以在音乐上更为畅快自如的诉诸心灵的情感。先生在日本讲学时所见名琴的质朴、圆润、雄浑的声响表现了丝竹之音的优良品质,深得先生喜好。声音的恬淡、淳美、轻灵、润泽在先生范奏时给我留下的美好印象,让我喜欢不已。
姚公白先生的讲学在很多方面都提出了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这次的讲学具有很大的科考研究价值,也使我有了对古琴更多的了解和喜好。隐藏在古琴艺术背后的更多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积淀。就像先生强调的要珍视我们自己宝贵的传统文化。在中国悠久灿烂文化的大树上生长的这颗硕果值得我们去珍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