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魏迁洛后鲜卑贵族的文士化∶读北朝碑志札记之三

北魏迁洛后鲜卑贵族的文士化∶读北朝碑志札记之三

时间:2023-04-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北魏迁洛后鲜卑贵族的文士化——读北朝碑志札记之三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 改南迁北族出身者籍贯 , 实行门阀制度 , 鼓励其上层与汉族世家 大族通婚 , 促成北魏后期“ 胡人士族” 的形成 , 治史者对此 已有较为深入的探讨① 。北 魏迁洛以后 , 鲜卑族上层 文化面貌究竟有什 么样的变化 , 这是本文所要关注 的问题 。

北魏迁洛后鲜卑贵族的文士化∶读北朝碑志札记之三

北魏迁洛后鲜卑贵族的文士化——读北朝碑志札记之三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 改南迁北族出身者籍贯 , 实行门阀制度 , 鼓励其上层与汉族世家 大族通婚 , 促成北魏后期胡人士族的形成 , 治史者对此 已有较为深入的探讨。 孝文迁洛 ,


主 旨在于文治, 鲜卑族上层 的士族化 , 亦不过是其文治政策的一种手段 ,而鲜卑族上 层的文 士化 , 更是所谓胡 人士族得 以成立的关键 。 北 魏迁洛以后 , 鲜卑族上层 文化面貌究竟有什 么样的变化 , 这是本文所要关注 的问题 。 孝文帝迁都洛阳 , 实施文治 , “ 知书是对鲜卑族人 特别是其上层 的基本要求 , 但迁洛之 初 , 鲜卑族人对此并没有正确的认识。 《魏书》卷 2 1 上《广陵王元羽 传》说 , 孝文下令迁洛后返 归平城 :


高祖 引陆叙 、 元 赞等于前 曰 : “ 北人每言 北人何 用知 书 , 脱 闻此 , 深 用忱然 。 今知 书者 甚 众 , 岂皆圣 人 。 脱 自行礼 九年 , 五 官三 载 , 正欲开 导兆人, 致 之礼 教 。 脱 为 天 子 , 何假 中原 , 欲令 卿 等子孙 , 博 见 多知 。 若永 居恒 北 , 值不 好文 主 , 卿 等 子孙 , 不 免 面 堵也 。


既迁洛阳 , 随着 门阀制度的实施及官制改革重文轻武 , “ 北人何用 知 书的 言论 因而 消歇 , 崇 尚文化在迁洛的鲜卑贵族中蔚为风 气 , 这在邝洛 出土的鲜卑贵族的墓 志中 , 有较为 充分的体现。延 昌三年《元甩志 》② :

生而恢岸 ,幼 则奇伟 。 恭孝之 心 , 睦 睦于 韶年 ; 忠亮之 操 , 赛赛 于 弱 岁 。 韵 宇神 凝 , 稚度 清简 , 倾矜慕道 , 殷勤 引德 , 俊士游 于 高 门 , 英 彦翔 于 云馆 。 若 夫优游 典谨之 中 , 纵容 史籍之表 , 才逸 自天 , 制 每惊 绝 。 弱 冠 有 声 , 拜奉车都 尉 , … … 又 为 步兵 校 尉 , 并柞 其好 。 君 高枕 华轩之 下 , 安 情琴书之室 , 命贤友 , 赋篇 章 , 引尿 酒 , 奏清弦 , 追 松阮 以 为诗 , 望异 氏而 同侣 , 古 由 今也, 何以 别 诸 卜 · … 穷达姜如 , 减否 若 一 , 志散丘 园 , J讼游 澡木 。


《志》称为拓跋煮太子拓跋晃之子 、 阳平王某第六 子 , 检《魏书》卷 1 9 , 阳平王新成传下附有 子颐 、 衍 、 钦三人 , 无元甩其人 。 据《志》 , 他卒于延 昌三年 ( 5 1 4 ) , 4 5 , 则 其志学之年 , 当太和 中后期 , 而招朋纳友 ,以琴书 自娱 , 则在迁洛之后 。 元俺事迹不见于史传 , 其 兄元钦字 思若 , “ 少好学 , 早有令誉 , 时人语 曰 : `皇宗略略 , 寿 安 、 思若’ ” 。 建义元年《元钦志 》对元钦文才说得更为详细 : “ 三坟五 典之秘 , 中岁 已通 ; 九流七 略之文 , 绮年尽学 。 齿在童稚 , 雅为献文所矜 , 未及弱冠 , 偏蒙高祖流 爱 。 出入之际 , 与众不 同 , 宴会之际 , 每见优礼 。 … … 至 于秋台引月 , 春帐来风 , 琴吐新声 , 禄流芳味 , 高谈天人之 初 , 清 言 万物 之际 , 虽林下七子 , 不足称奇 , 岩里 四公 , 易云 能上 。据《魏书》卷 1 9 ( ( 汝阴王天赐 传 附传》 , 寿安名修义 , 乃 元庵从兄弟辈 , “ 涉猎书传, 颇有文才 , 为 高祖所 知 。孝昌 二年《元 寿安志》则称寿安为名 , 修义 为字 , 与《魏书》相反 。 《志》称寿安孝以事亲 , 因心 自远 , 友于 兄 弟 , 不肃而成 。 弱而好学 , 师佚功倍 , 雅善斯文 , 率由绮发 , 自是藉甚之 声 , 遐迩属 望 ; 琏瑚之 器 , 朝野归 心 。 寿安 、 元钦二 人 以文名 , 他们好学 而受到 称颂 , 显然与太和时期提倡文治的大 背景有关 , 从元钦 、 元修义好学有令誉 , 可以判断《元庵志》所说不虚 。 但此三人均不 见有何著 述 。 迁洛以后 , 元氏后进以文名者的水平 , 无疑远远超过他们之上 。 《魏书》卷 1 8 ( ( 临淮王谭传 元或附传》说 :


或 少有 才学, 时誉甚美 。 侍 中崔光 见或 , 退 而 谓 人 曰 : “ 黑 头三 公 , 当此人也 。少 与从兄安 丰 王延 明 、 中山 王 熙 并以 宗室博 古 文 学齐名 , 时人莫能定 其优劣 。 尚 书郎 范 阳 卢道将 谓吏部清河 崔休 曰 : “ 三 人 虽无优 劣 , 然 安 丰 少于 造 次 , 中 山 皂 白太 多 , 未若 济南风 流 沉 推 。时人为之语 曰 : “ 三 王 楚〔楚尽〕琳琅 , 未 若济 南备 圆方 。或姿 制 闲裕 , 吐发流 靡 。 琅 邪王 诵 , 名人 , 见之未 尝不 心 醉忘疲 。 … … 或美风 韵 , 善 进止 , 衣冠 之下 , 稚有容 则 。 博览群 书 , 不 为章句 。 所著文藻 虽多亡 失 , 犹 有传 于世 者 。


安丰王元延明附传见于《魏书 》卷 20 ( ( 安丰王 猛传附传》 , 传称他博极群书 , 兼有文藻 , 坞集 图籍万有余卷 。 性清俭 , 不营产业 。 与 中山王 熙及弟临淮王或等 ,并以才学 令望有名与世 , 虽 风流造次不及于熙 、 或 , 而稽古淳笃过之 。 … … 所著诗 、 赋 、 铭 、 沫三百余篇 , 又撰《五经宗略 》 、 《诗礼别义》 , 注《帝王世纪 》及《列 仙传 》。 又 以河间人信都芳工算术 , 引之 在馆 。 其撰《古今乐 事 》、 《九章十二 图》 、 又集《器准 》九篇, 芳别为之 注 , 皆行于 世 。太 昌元年《元延明志 》对其文 才有更为详尽的描述 。 《志》称 :


自有 大 志 ,少耽文 稚 , 肆 情驰骋 , 锐 思贯 穿 , 强于 记 录 , 抑 亦 天 启, 必 诵 全碑 , 终 识 半 面 。 故 河 间所 不 闻, 陈农 所 未 采 , 莫不 祛 疑 辫惑 , 极奥 穷微 , 雕 虫 小 艺 , 譬 诸绮 毅 , 颇 曾留意 , 入 室升堂 。 实 使季长谢其 诗书 , 伯偕 归其文 籍 。 …… 又 监 校御 书 , 时 明 皇 则 天 , 留心 古 学 , 以 台 阁文 字 , 讹伪 尚繁, 民间遗 逸 , 第录未 谨 。 公 以 向 、 欲 之博 物 , 固 摊校之所归 , 杀青 自理 ,简漆 斯正 。 … … 既 业 冠 一 时 , 道 高百 辟 , 授 经侍 讲 , 琢 磨 圣 躬 , 明 堂辟 雍 , 皆所定 制 , 朝仪 国典 , 质 而 后 行 , 加 以 崖 岸重 深 , 风流 旷远 , 如彼


·


8


·


龙门 , 迢然 罕入 。 帷 与任城 王澄 、 中山 王 熙 、 , + . 平 王略 、 竹林 为志 , 艺尚相 帷 。 故太 傅 崔光 、 太 常刘 芳 , 春秋 异时 , 亦 稚相 推揖 。


元熙事迹见于《魏书 》卷 1 9 下《南安王祯传附元熙传 》 , 传称他好学 , 俊爽有文才 , 声著于世 , 然轻躁浮动 。 … … 既蕃王之贵, 加 有文学 , 好奇 爱异 , 交结伟俊 , 风 气甚高 , 名美 当世 , 先达后 进 , 多造其门 。与袁翻 、 李玫、 李神偶 、 王诵 、 裴敬宪等才学之士结为知 友。 孝 昌元年《元 熙 志 》志亦称 : “ 幼而岐疑 , 操尚不群 , 好学博通 , 善言理义 , 文藻富赡 , 雅有俊才 。 … … 性不偶 时 , 凝贞独秀 。 得其人 , 重之如山 ; 非其意也 , 忽之 如草 。 是以门无杂宾 , 冰清玉洁 , 有若 月皎 云 间 , 松茂孤岭 。 见 者羡其高风 , 望者人 情景 慕 。元熙弟元略亦以才学知名 。 《洛阳 伽蓝记 》 卷 4 “ 城西 · 追先寺条 ” : 元略在 元熙 至 江左 , “ 萧衍素闻略 名 , 见其器度宽雅 , 文学优赡 , 甚敬 重之 。 谓 曰 : `洛中如 王者几人 ? 夕略对曰: ` 臣在本朝 , 承乏撮官 , 至 于宗庙之 美 , 百官之 富 , 鸳 莺接翼 , 祀梓成荫 。 如 臣之 比 , 赵 咨所云 : 车载斗量 , 不可尽数 。元略能随 口引用 韦暇《吴书》 所记赵咨对魏文帝语以答 , 说明他文学 优赡虽 不见 于《魏书》本传 , 但并非虚语 。 元或 、 元延明及元熙三人是北魏洛阳时代皇族博古文学的代表 。 而墓志中关于迁洛之 后 宗室人物好学而不见于 史传记录的情形还有很多 。 神龟二年《元枯墓志》 :


高宗文 成帝之孙, 太 保齐郡 顺 王之世 子 …… 又 道锐志儒 门 , 游 心丈 范 , 访 忘食 , 徒义 遗忧 。 虽甄城之好 士 , 平 台之遗爱 , 无 以 过也 。


正光元年《元孟辉志》 :


太祖平 文皇 帝 高凉 王七 世 孙… … 永 平之 年 , 解 巾给 事 中 , 时始 八 岁矣 。 有语入 学 , 听 不 朝 。 直 年七 丧 亲 , 哀殷过礼 , 十 三玉 罚 , 几 致 灭 性 。 兄 弟 少孤 , 善 相鞠育 , 友 于 之显 , 遇迩 所 闻 。 一 员东省十 有余 年 , 朝 廷 以 肆 业 不 转 。 君以 乐道 不 迁 , 左 琴右 书 , 逍遥 自得 。


正 光 四年《元秀 志》称 :


君票黄 中之逸 气 , 怀 万 顷 之渊 童 , 器 宇深华 , 风 尚虚远 , 才见通 洽。 故早树 声徽 , 幼播 令誉 。 好读 书 , 爱文 义 , 学该 图纬 , 博观 简碟 , 既精 《书 》、 《 易》 , 尤 善礼 传 , 接迟 道 艺之 圃 , . 儒术 之获 , 虽 伯 业 不 倦 , 宣光 纵横 , 无 以 尚也 。


正光 四年《元斌志》 :


恭宗后 , 京 兆王孙 , 元 润子 。 … … 虽名 构 朝 员 , 而 心接事外 , 恒 角 巾私 圃, 惬 卧 园 林 , 望秋 月而 赋篇 , 临春 风而 举酌 , 流连谈 赏 , 左 右琴 书 。 性 简贵 , 慎 交游 , 门 寮 杂游 , 庭盈 卉木 , 虽山 阳 之相 知 少 , 颖 阴之莫逆希 , 以 斯 准 古 , 千载 共情也 。



9



正光六年《元茂志》 :


慕 宗 后 , 乐陵 密王 第三 子君性好检素 , 口口口平 , 出 入玲 宇 , 去 来谏范 , 颇 复 琴 诗构意 , 未尝 荣禄口心 。 或 门揭八 俊 , 日 洞千数 , 又家无 一 帛, 书有 万 筐。


孝昌元年《元焕志》 :


献文 后 , 赵郡 王孙 , 相 州刺史之子 。 … … 去彼所 天 , 来纂大 国…… 又 爱 诗悦 礼, 不 舍斯须 , 好文 玩武 , 无皮朝 夕 , 味道 入 玄 , 精若垂 韦 , 五筋 出馆 , 帷 同林 下 。 故 胶吐 之韵 , 高迈 群王 , 斌斌之称 , 远 闻圣土 。


武泰元年《元举志》 :


字景升…粼 而 小 学 , 师心功 倍 , 冥讥迅捷 , 率 尔殊侠 。 坟 经 于是乎 宝轴 , 百 家 由 此兮金箱 。 洞兼释 氏 , 备 练五 明 , 六 书八体 , 书妙 超群 , 匀章小 术 , 研 精 出俗 。 山 水 其性 , 左 右 琴诗 , 故潜肆衡 门 , 声播 霄 岳 。


武泰元年《元 障志 》:


王 幸 情 天至, 友爱特深 , 悦善好名 , 宽仁 容 众 。 学涉坟史 , 稚好诗文 , 草隶之 工 , 迈 于钟 、 索 。


建义元年《元梯志》 :


博览文 史 , 学冠书林 , 妙 善音 艺 , 尤好八体 。 器寓淹凝 , 风 韵 闲远 , 丽 藻云 浮 ,高 谈 响应 。 信 可 两尧年 之一足 , 九 汉 世之 八 龙 , 望 萦烟 以腾旅 , 陵 清风 而 蓦亥 。 故 能 异 于 公族 , 独 出群 荤者 矣。


建义元年《元助志》 :


清河文献王 第二 子也 。 … … 王 孝乎 天纵 , 忠 实化远, 闺庭 睦 睦 , 无 可 间之言 ; 朝 廷 侃侃 , 有 匪 躬之 誉 。 斌 山 泳水 , 辞爱 三春之光 , 诛丧褒拄 , 文 接九 秋之 色。 至 于 西 园 命友 , 东阁延 宾 , 怀道盈 阶 , 专 经满 席 , !冶风释卷 , 步 月弦琴 。 目 丽五 行 , 指口三调 , 布 素之怀必 尽 ,风流之貌悠 然 。


建义元年《元彝志》 :


学年标 乎 令 问 , 冠 岁备 以 成德 。 熙 平 之始 , 王 扰 在佩斌 之辰 , 幸 明 皇帝 春秋 富 冲 , 敦土 厚之 学 , 广延 宗 英 , 搜 扬俊又 , … … 入 为侍 书 。 … … 性 乐闲静 , 不 赵 荣 利 , 爱 黄老 之术 , 尚恬 素之志 , 清 思 参 玄 , 高谈 自远 ,宾 延稚胜 , 交 远游 杂 。


建义元年《元顺志 》:


字 子和 。 … … 弘居 相 , 王修处 官


身甘 枯 搞 ,妻 子 衣食 不 充 , 尝 无据石 之储 , 唯有 书数千卷 , 虽 复孙 蜀以 过 也 。


建义 元年《元湛志 》:


爱 山 水 , 玩 园池 , 奇花异果 , 莫不 集之 。 嘉辰 节庆 , 光风 同 月 , 必 延王 孙 ,命公 子 , 曲宴 竹林 , 赋 诗畅 志 。 性 笃学 , 元好文 藻 ; 善笔迹 , 偏 长诗咏 。 祖孝 武 , 爱谢庄 。 博 览 经史 , 朋 旧 名之 书海


建义元年《元恩志》 :


君 自少及长 ,典 籍是务 , 票性 纯 和 , 久而 弥亮 。


建义元年《元天穆志》 :


神 质 自成 ,孤 贞特 秀 , 八 素九 丘之理 , 靡 不 洞 其幽 源 ; 三 坟五 典之 书 , 故 以 极 其 宗致 。


建义元年《元子正志》 :


自始服青矜 , 麦 启 缘恢 , 好 问不 休 , 思经 无怠 。 遂 能搜今 阅古 , 博 览群 书 , 穷 玄 尽 微, 义 该众 妙 。 谅 以 迈迹 中山 , 超踪 北 海矣 。 加 以 稚好 文 章 , 尤爱 宾客 , 属 辞 搞藻 , 怡 情 无倦 , 礼 贤接士 , 终宴 忘 疲 , 致邹 、 马之徒 , 怀 东阁而 并至 ; 徐 、 陈之 党 , 慕 西 园以 来 游 。 于 是 声高海 内 , 誉肥 天下 。


太昌元年《元袭志》 :


字子 绪 , · · 一 君票 和 气象 , 钟 美川 岳 , 廉 贞孝友 , 因心 自得 。 清 风峻 节 , 秉襟 独 远 , 不假 色于 朱 蓝 , 宁 资深 于 羽 括 。 错综 古 今沐贯 穿百 氏 , 究群言之秘要 , 洞六 艺之 精 微 。 蔑 忍绮 合 , 搞文 锦烂 , 信足方 驾应 刘, 连 横潘 左 。 又 工 名理 , 善 占谢 , 机 转若 流 ,


·


(www.xing528.com)

1 1


·


酬应如响 。 虽郭象之辫类县 河 , 彦国之言如壁 玉 , 在君见之 。


太 昌元年《元文志》 :


献 文 帝曾孙, 文 穆皇 帝孙… … 生而 奇骨无 双 , 孩 而 日 新月就 , 五 岁诵论 、 孝 , 声 韵清辩 , 以为 有祖之风 焉 , 幸庄 帝特加 宠爱 。


永熙 二年《元赞远志


父文 王 , 才藻富 丽 , 一代文 宗 。 … … 性 开达 , 好施 与 , 不 事产业 , 道素 自居 , 虚 己 待贤 , 倾 身下 士 。 宾 客辐 凑 , 冠 盖成 阴 。 绸 缪 赏会 , 留连琴 酒 。 风 韵恢 爽 , 与 青松子 ; 逸 气 高奇, 共 白云 俱远 。 不 持小 节 , 有调倪之才 , 虽鸿翼未舒 , 固 以 远大许 之 。 年 渐 成 立 , 志 闲丘壑 , 遂 负恢入 白公 台山 , 下帷潜 读 。 学贯濡 林 , 博窥文 范 。 九 流 百 氏 之 书 , 莫 不 该览 ; 登高夹池之碱 , 下笔 成章 。 风 流 间起 , 谈论锋 出 , 时观 鱼 鸟 以 咏怀 , 望 山 川而 卒 岁。


上面所 引均为元 氏宗室人物的墓志 , 与元 氏人物相 比 , 其他鲜卑贵族墓志很少 , 但从不多 的 墓志 中亦可见到他们好文情况的描述 。 如 熙平元年《吐谷浑巩志》称: “ 君 处武怀文 , 博畅群 籍 , 志录经史 , … …文艺 , 爱琴书 , 系竹声席 , 超然独悟 。正 光二年《穆纂志 》: “ 君又 好文 而能武 。 文随风 举 , 武逐云奔 。 若乃 锋谈 电飞 , 兴连云 水 , 皆率然巧妙 , 辞旨枚牧 。 先觉之 士 , 盛以为王 佐之 才 。普泰元年《穆绍 志》说 : “ 风情简 旷 , 伏膺雅道 , 敦好经术 , 六艺之膏艘 , 游 文章之苑囿 。 由是风流藉甚 , 朝野倾属 。墓志内容当 然不可尽 信 , 如《魏书 》卷 2 7 《穆崇传穆绍 附传 》说穆绍无他才能 , 而资性方 重 , 罕接宾客 ” , 与《穆绍 志》所说相去甚远 , 但这至少可 以证 明 , 北 魏后期 , 以文化水平高低为 衡量人物高下 已 成风气 。 《魏书》卷 2 1 上《高阳王雍传》 : 孝文 帝弟元雍在 明帝时为灵太后 所 信重 , 执政 , 识怀短浅 , 又 无学术 , 虽位居朝首 , 不为时情所推。 有无学术确实是当 时评 判人才优劣 的一个重要标准 。 北魏迁洛 以前 , 出于培养鲜卑族文化人才及提高鲜卑贵族统治能力 的考虑 , 较为重视官 方学校建设 , 太学 、 国子学 ( 后改称中书学 ) 先后建立 , 冯太后执政时 , 于 州郡遍设立学 , 并 设 皇宗学专 门教育皇室子弟 。 孝文帝迁洛 , 京师学校亦作了相应的规划 , 但官方学校 一直未 能进行实际 的教学活动 。 《魏书 · 儒林传序》说 :


及迁 都洛 邑, 诏 立 国子 、 太 学 、 四 门 小 学 。 高祖 钦 明 稽 古 , 笃好坟 典 , 坐 舆据鞍 , 不 忘 讲道 。 刘 芳 、 李彪诸 人以 经 书进 , 崔光 、 邢 峦之徒 以 文史 达 , 其余 涉猎 典 章 , 关历 词翰 , 莫 不 魔 以 好爵 , 动贻 赏眷 。 于 是 斯文郁 然 , 比隆 周汉 。 世宗时 , 复招 营 国学 , 树 小 学 于四 门 , 大 选濡生 以 为小 学博 士 , 员四十人 。 虽 赞 宇未立 , 而 经米 弥 显 。 时 天下 承平 , 学 业大 盛 , 故 燕齐 赵魏之间 , 横经著 录, 不 可 胜数 。 大者 千余人 , 小 者 扰数 百 , · 1 2 ·


州举茂异 , 郡 贡 孝康 , 对 扬王 庭 , 每 年逾 众 。 神龟 中 , 将 立 国 学 , 招 以 三 品 已上 及五 品 清 官之 子 以 充生选 。 未 及 简五 , 仍 复停夜 。 正光 二年 , 乃 释 莫 于 国 学 , 命祭 酒 崔光 讲 《孝经 ) ) , 始 里 国 子 生三十 六人 。


孝文帝下诏于洛阳设立各级学校 , 武帝复诏 立国学 ” , 簧宇未立” , 神龟中复将立国 学 ” , 仍复停寝” , 均反映了迁洛后新都洛阳官方学校 未能设立的事实 。 同书卷 5 4《李崇 传》记其于灵太后时上书言事 , 提及学校时 , 称孝文帝时虽有学校规划 , 经始事殷 , 戎轩屡 驾 , 未逞多就” , 而宣武帝永平之中 , 大兴板筑 , 续 以水旱 , 戎马生郊 , 虽逮为山 , 还停一 匾 ” , 所 以皇迁 中县 , 垂二 十祀” , 胶序德义 之基 , 空盈牧竖之迹 , , M虽 有学官之 名 , 而无 教授之 实。 研究者或因迁洛后 官方学 校不立 , 遂认为 孝文帝迁洛汉化与文治的初 衷并未实现 , 但明 帝之 时文雅大盛” ③ , 以及鲜卑族上 层文化进步确 为事实 , 他们接受文 化教育, 当别有途径 。 诚如陈寅格先生所说 : “ 汉代学校制度废驰 , 博士传授之 风气止息 以后 , 学术 中心移于家



” ④而家族教育除了 直系 亲属 对下一代的教育外 , 家族 出资设立学 馆 , 延 师教授 , 亦是一 种普遍的 方式 。 《北齐书 》卷 3 4 《杨惜传 》:


六 岁学史 书, 十 一 受《诗》、 《 易》 , 好《左 氏春秋 》 。… … 情一 门 四世 同 居 , 家甚 隆 盛 , 昆季就 学者三 十余 人 。 学庭前 有 杂树 , 实落 地 , 群 儿咸 争之 , 惜颓然独 坐 。 其季父 时适入 学馆 , 见之 大用咙 异 , 顾 谓 宾 客 曰 : “ 此 儿恬 裕 , 有 我家风宅 内有 茂竹, 遂 为 惜于林边 别 葺一 室 , 命 独 处其 中 , 常 以 铜 盘 盛撰 以饭之 。 因以 督 厉 诸 子 曰 : “ 沃 琴但 如遵 彦谨懊 , 自得竹 林 别 室 、 铜 盘重 肉之食 。


这是十六 国北朝世 家大族家族内教 育的典型史 料 , 鲜卑贵族士族化 以后 , 亦受其影 响 。 《魏 书 》卷 1 9 上《阳平 王新成传元钦附传》说 : “ 钦曾托青州 人高僧寿为子求师 , 师至 , 未几逃去 , 钦以让僧 寿 , 僧 寿性滑稽 , 反 谓钦 日 : ` 凡人绝粒 , 七 日乃死 , 始经五朝 , 便尔逃遁 , 去食就信 , 实有所网 。钦乃 大渐 , 于 是待客稍厚 。温子升初为广阳 王渊 贱客, 在马 坊教诸奴子书 。 作 《侯山 祠堂碑文 , 常景见而善之 , 故诣渊谢之 。 景 曰 : ` 顷 见温生 。渊 怪问之 。 景 曰 : `温生是 大才士 。渊 由是稍知之 。 ’ ,⑤ 延请人教奴子识写 文字 , 自家子弟的教育当更受重视。 任城王 元澄 子元顺 , “ 九岁师事乐安陈丰 , 初书 王羲之《小 学篇 》数千言 , 昼夜诵之 , 旬 有五 日 , 一皆通 彻 。 丰奇之 , 白澄 曰 : ` 丰十五从师 , 迄于 白首 ,耳 目所经 , 未见此 比 , 江夏黄童 , 不得无 双也 。澄 笑 曰: ` 蓝 田生 玉 , 何容不尔 。十六 , 通《杜氏春秋 》 , 恒集 门生, 讨论同异 。 ’ , ⑥大儒刘兰 兼通 《五经 》 , “又 明阴阳 , 博物多 识 , 为儒者所宗特为中山王 英所重 , 英引在馆 , 令授其子熙 、 诱 、 略等 。 兰学徒前后数千 , 成业者众 。 , , @ 元熙 、 元诱 、 元略兄弟在孝明帝时以才学知名 , 其最 终 的学养虽非刘兰传授所致 , 但启蒙教育无疑有赖于学馆 。 鲜卑贵族采用 汉族世家大族 的方 式教育子弟 , 也是鲜卑贵族世族大族化 的一项重要 内容 , 是鲜卑族上 层文 士化的基础 。 迁都洛阳后 , 鲜卑族上层的文士化倾向 , 不仅表 现在 鲜卑贵族进行家族教 育 , 使子弟识 文 断字 , 从而免面 墙之 讥 , 而且 表现 在 接受南 方上 流社 会学 风 的影 响 , 崇 尚文学 、 老 庄 玄 学 , 并热衷于 士林间 的文学 交往与相聚清谈 。 · 1 3 ·


《北史》卷 8 3 《文苑传序》说 : “ 暨永明 、 天监之 际 , 太和 、 天保之 间 , 洛阳 、 江左 , 文雅尤盛 , 彼此好 尚 , 互有异同 。 , ’( 魏书 》卷 85 ( ( 文苑传序》亦称 : “ 逮高 祖驭天 , 锐情 文学 , 盖 以领 顽汉 彻 , 掩掉曹王 , 气韵高艳 , 才藻独构 。 衣冠仰止 , 咸慕新风 。综合二 者 , 是说孝文帝在太和 时期 开创了一种崇 尚文学的风 气 。 《魏书 · 孝文帝纪下》对孝文帝学养总的叙述中 , 亦可看出孝 文 帝学问的特征 : “ 雅好读书 , 手不释卷… … 史传百家 , 无不该览 。 善谈《庄》 、 《老 》 , 尤精释义 。 才 藻富赡 , 好为文章 , 诗赋铭颂 , 任兴而作 。 有大文 笔 。 马上 口 授 , 及其成也 , 不 改一字 。 自太和 十年 已后诏册 , 皆帝之 文也 。 自余文章 , 百有余篇 。重博览而不守一经 , 谈庄老而尚文学 , 为 南 朝士人的常态 , 对于北方来说 , 却是刚 刚开始的新风 ” , 孝文帝对此新风的提倡 可谓不 遗余力 。 《魏书 》中关于孝文帝以崇 尚诗文 的事例甚多 。 卷 1 9 ( ( 任城王元澄传》说元澄音韵遒 雅 , 风仪 秀逸” , 被南齐来使赞为以文见美 ” , “ 时诏 延 四庙之 子 , 下逮玄孙之 宵 , 申宗宴于皇 信堂 , 不以爵秩为 列 , 悉序昭穆为次, 用家人之礼 。 高祖曰 : `行礼已毕 , 欲令宗室 各言其志 , 可 率赋诗 。特令澄为七言连韵 , 与高祖往复赌赛 , 遂至 极欢 ,际夜乃罢 。时犹在迁洛之前 。 迁洛 之后 , “ 高祖至北邝 , 遂幸洪池 , 命澄侍升龙舟 , 因赋诗 以序怀 。后元澄从孝文南征 , 因疾 还洛 阳 , 孝文帝赋诗而别。 传又称 :


车驾还洛 , 引见王 公侍 臣于 清徽 堂 。 高祖 曰 : “ 此 堂成来 , 未 与王 公行 宴 乐之礼 。 后 东 阁虎堂粗 复始 就 , 故令与诸贤欲无 高而 不 升 , 无 小 而 不 入 。因之 流化 渠 。 高祖 曰 : “ 沙匕曲水者 亦有 其义 , 取轮道 曲 成 , 万 物 无滞 。次之洗烦池 。 高祖 曰 : “ 此池 中亦 有 嘉 鱼 。澄 曰 : “ 此 所谓 ` 鱼 在在藻 , 有 颁 其首高祖 曰 : “ 且 取 ` 王 在 灵 沼 ,于 韧鱼 跃次之观 德殿 。 高祖 曰 : “ 射 以 观德 , 故遂 命之 。次之 凝 闲 堂 。 高祖 曰 : “ 名 目要 有 其义 , 此盖取夫 子 闲居 之义 。 不 可 纵 奢 以 忘 俭 , 自安 以 忘 危 , 故此 堂后 作 茅茨 堂。谓 李冲 曰 : “ 此东 曰 步元 虎 , 西 曰 游凯虎 。 此 堂 虽 无唐 尧之 君 , 卿 等 当 无愧 于 元 、 凯 。冲 对 曰 : “ 臣既遭 唐 尧之 君 , 不 敢 辞 元 、 凯之誉 。高祖 曰 : “ 光景 垂 落 ,脱 同 宗 则有 载 考之义 , 抑 等将 出无 远 , 何 得肤尔 , 不 示德 音 。即命 黄 门侍 郎崔光 、 郭柞 , 通 直 郎邢 峦 、 崔休 等斌诗言 志 。 烛 至 , 公卿辞退 。 李冲再拜 上千 万 岁寿 。 高祖 曰 : “ 抑 向 以烛 至致 辞 , 复献千 万 之寿 , 脱 报卿 以 《南 山 》之诗 。高祖 曰 : “ 烛 至辞退 , 庶姓之 礼 。 在夜 载 考 , 宗族之义 。 卿 等且 还 , 脱 与诸 王 宗室 , 欲成此 夜饮 。


2 1 下《彭城王舞传》说 :


高祖 与侍 臣升金 墉城 , 顾 见 堂 后 梧桐 、 竹 曰 : “ 凤 皇 昨梧桐 不 栖 , 昨竹 实不 食 , 今 梧桐 、 竹 并 茂 , 拒 能降 凤乎 ? ’ ’ 咫对 曰 : “ 凤皇 应德 而 来 , 岂竹 、 梧 桐能 降 ? ’ ’ 高租 曰 : “ 何 以 言 之? ’ ’ 畏 曰 : “ 昔 在 虞舜, 凤皇 来仪 。 周之兴也 , 鹜鹜鸣 于 吱 山 。 未 闻降桐 食 竹 。高祖 笑曰 : “ 脱亦未 望降之也 。后 宴 侍 臣于 清徽堂 。 日 姜 , 移于 流 化池 芳林之 下 。 高 祖 曰 : “ 向宴之始 , 君 臣肃 然 , 及将 末也 , 筋情始畅 , 而 流景 将颓 , 竟 不 尽适 。 恋恋 余 光 , 故 重 引卿 等 。因仰 观 桐 叶 之茂 , : “ ` 其桐 其持 , 其 实 离 离 , 恺 涕 君 子 , 莫 不 令


· 1 4 ·


仪 夕 。 今林下诸 贤 , 足教歌味 。遂令黄 门侍 郎崔光读 幕春群 臣应 招 诗 。 至 怨诗 , 高祖 仍 为之改一 字 , : “ 昔郊 奚举子 , 天下谓 之 至公 , 今 见蕊诗 , 始知 中令 之举 昨私也 。畏对 曰 : “ 臣霉此拙 , 方 见圣朝之私 , 祯蒙神笔踢刊 , 得 有令誉 。高祖 曰 : “ 虽琢 一 字 ,扰是 玉之本 体 。袭 曰 : “ 臣闻《诗》三 百 , 一 言 可 蔽 。 今陛 下 踢 刊 一 字 , 足 以 价等 连




56 ( (郑羲传子道昭附传 》说 :


从 征沟汉 , 高祖飨 侍 臣于 恋抓 方 丈竹 堂 , 道 昭 与兄鹉 俱侍 坐 焉。 乐作 酒酣, 高祖 乃歌 曰 : “ 白 日 光 天无 不 唯 , 江 左 一 隅 独未 照 。彭城 王趁续歌 曰 : “ 愿从圣 明 兮 登衡 会 , 万 国胎诚混江 外 。郑她 歌 曰 : “ 云 雷 大振兮 天 门 辟 , 率 土 来 宾一 正 历 。邢 峦 歌 曰 : “ 舜舞干 戚兮 天 下归 , 文德远被莫 不 思 。道 昭歌 曰 : “ 皇 风 一鼓兮九 地 匝 , 戴 日 依 天 清六合 。高祖又 歌 曰 : “ 遵彼沃 坟 兮 昔化 贞 , 未 若今 日 道 风 明 。宋 卉歌 曰 : “ 文 王 政教 兮晕江 沼 , 宁如大化光四 表 。高祖谓道 昭 曰 : “ 自比迁 务虽狠 , 与诸 才俊不 度 咏 级 , 遂命 邢 峦总 集叙 记 。 当 尔之年 , 卿 频丁 艰祸 , 每眷 文 席, 常 用慨然 。


从上引 史料说明, 孝文帝迁洛之后 , 常与宗室 人物及侍 臣酒宴唱和 , 引经据典 , 如 文人 雅聚 。 《魏书 》卷 6 5 ( ( 邢峦传 》说 : “ 峦少而 好学 , 负峡寻师 ,家贫厉节 , 遂博览书传 。 有文才干略 , 美须 髯 , 姿貌甚伟 。为孝文帝知赏” , 有司奏策秀 、 孝 , 诏 曰 : ` 秀 、 孝殊 问 , 经权异策 。 邢峦 才 清 , 可令策秀 。 ’ ” 因邢峦才清即才能更高而让其主持秀才策试 , 《魏书 · 文苑传》所列 北魏 后期文学人物 , 不少即参与秀才策试并获高第 , 表明秀才策试重文章已 是当时风气 。 孝文以 邢峦才清而特命他策秀 ” , 更说明孝文帝心 目中, 文学才是主要 的学问 , 有文学才能 的 人 士尤受重视 。 崔光 ( 字孝伯 ) 十七 岁时从青州入平城, “ 家贫好学 , 昼耕夜诵 , 佣书 以养父母 。后来成为北魏洛阳 时期文人领袖 。甚为高祖所知待 。 常曰 : ` 孝伯之 才 , 浩浩如黄河东注 , 固 今 日之 文宗也 。 ” , ⑧孝文帝又 曾对韩显 宗及程灵虫 L : “ 著作之 任 , 国书是司 。 卿 等之 文 , 联 自 委悉 , 中省 之 品 , 卿 等所闻 。 若欲取况 古人 , 班马 之徒 , 固 自辽阔 。 若求之 当世 , 文学 之 能 , 卿 等应推崔孝伯 。 ” ⑧王肃自谓《礼》、 《易》为长 , 亦未能 通其大义 也” , 他从南齐北奔 , 孝文帝特 加垂青 , 身后以为辅政大臣之一 , 不仅因为要利用他对引进南方制度 , 亦由于 他辞义敏切音韵雅畅深会帝 旨’ , , 与偏爱文学清谈 的孝 文帝 内心契 合 。 其弟元彭 城王元舞敏而 耽学 , 不舍昼夜 , 博综经史 , 雅好属 文。 孝文 曾以曹工 、 曹植兄弟相 比拟 , 表示 弃二曹才名相 忌而当 以道德相亲’ , 0 。 诸弟之 中 , 特受孝文帝 信重 , 对文学的共 同爱好应是原 因之 一 。 儒学重在 经典 , 文学讲求博通 ; 儒学重传承 , 而 文学贵创造 。 北魏洛阳时代文学兴起 , 从 学业精进上讲 , 下帷苦读 , 博览多闻 , 友 朋 切磋 , 远比学校 师授更为重要 。 前 引诸方墓志之文 , 所述墓主才学 , 博览便是重要 内容。 《元择志 》所谓 : “ 学通诸经 , 强识博闻 , 一见不忘 。 百氏无 遗 , 群言毕览” ; 《元子正志》称其遂能搜今阅 古 , 博览群书 , 穷玄尽微 , 义 该众妙 ” ; 《元延 明 志》称自有大志 , 少耽文雅 , 肆情驰骋 , 锐思贯穿 , 强 于记录 , 抑亦天启 , 必诵全碑 , 终识半面 。 故河间所不闻 , 陈农所未采 , 莫不祛疑辨惑 , 极奥穷微 , 雕虫 小艺 , 譬诸绮毅 , 颇 曾留意 , 入室 · 1 5 ,


升堂 。 实使季长谢其诗书 , 伯嘈归其文籍 。《元袭志》谓其错综古今 , 贯穿百氏 , 究群言之秘 要 , 洞六艺之精微。 《元赞远志》谓其年渐成立 , 志闲丘壑 , 遂负峡入白公台山 , 下帷潜读 。 学 贯儒林 , 博窥文苑 。 九流百 氏之 书 , 莫不该览。 在这种情况 下 ,从事儒学教育的官方学 校便 可有可无 , 东晋南朝官学 不立, 但文学 、 史学等成就斐然 , 即为 明证 。 书籍是广收博览的前提 。 元延 明鸡集图籍万有余卷 ” , 前引《元茂志》称他家无一 帛 , 书 有万筐 ” ;《元顺志》谓其妻子衣食不充 , 尝无 檐石 之储 , 唯有书数千卷。 北方历经十六 国 以 来动乱 , 书籍本少 , 南朝是孝文帝汉化时代书籍的重要来源 。 正光元年《李璧墓志》说 : “ 昔晋 人失驭 , 群书南徙 ,魏因沙乡 , 文风北缺 。 高祖孝文帝追悦淹中 , 游心樱下 , 观书亡落 , 恨 阅不




与 伪连和 , 规借完典。 而齐主 昏迷 , 孤违天意 。 为中书郎王融…… 启称在朝 , 宜借副书 。《南齐书 》卷4 7 《王融传》亦称北魏曾遣使求书 ” , “ 朝议欲不与。 王融上 书主张给与 , 使经 典远被 , 诗史北流 ” , 事竟不行。 《隋书 · 经籍志 总序》说 : “ 后魏始都燕 、 代 , 南略 中原 , 粗 收经史 , 未能全具。 孝文徙都洛 邑 , 借书于 齐 , 秘府之 中 , 稍 以充实 。或与事实有出入 。 但无 论如何 , 南方文籍多于北方 , 北魏迁都后 , 洛阳文学之风 兴起, 必然受到 南方文学的影 响 , 却 是不争的事实 , 前述《王融传 》称南齐永 明十一 年北魏房景 高、 宋弃 出使南齐 , 王 融奉命接 待, 房景高因问 : “ 在朝闻主客作《曲水诗序》。景高又 云 : “ 在北闻主客此制 , 胜于颜 延年 , 实 愿一见 。融乃示之 。 后 日 , 宋弃于 瑶池 堂谓融 曰 : “ 昔观相如《封禅》 , 以知汉 武之 德 。 今览王 生《诗序》 , 用见齐王之盛 。其时犹未迁都 , 南方文人一篇新作, 竟已 被北方知 晓 。 迁洛之后 , 为保证洛阳 的安全, 孝文常亲率军南伐 , 南北 一度交恶 , 但梁朝建立后 , 南北通使频 繁 , 说南 方四境之 内 , 家有文史 ’ , , 虽不无夸张 , 但书籍与文人 新作北传无疑更为普遍 。 元 晖颇爱 文学 , 招 集儒士崔鸿等撰录百家要事 , 以类相从 , 名为《科录 》 , 凡二百七 十卷 , 上起伏羲 , 迄于




, 凡十四代。《科录 》当 为便于作文用典编制 的类书 , 其 内容包含晋 、 宋 , 应广 引南方书




元坦“ 傲很凶粗” , 其从叔元延明指责他说 : “ 汝 凶悖性与身而长 , 昔有宋东海王伟志性凡 劣 , 时人号曰 `驴王 夕 。 我熟观汝所作 , 亦恐不免驴号 。 ’ ,L刘宋典故元延明信手拈来 , 无疑是读 南方史书的结果 。 《魏书 · 文苑 · 温子升传》称其正 光末 因事无复宦 情 , 闭门读书 , 厉精 不 已。 其文学水平进一步提高 , 当亦是揣摩南方文人诗文所致的缘故 。 梁魏通和 ,南方书籍与 文人作品大量北传 , 北方上流社会加 以揣摩学 习而精进 , 应是孝文帝对文学 虽 大力提倡 , 但 要到 孝明帝时方文雅大盛的重要 原因 。 《洛阳伽 蓝记 》卷 u 4 城西 · 追先寺条说元略从容 闲雅 , 本 自天资 , 出南入北 , 转复高迈 。 言论动止 , 朝野师模 。元略虽本有文才 , 及其因事南奔 梁朝 , 与南方文士周旋 , 当颇有精进 ,所以北返洛阳后 , 人 以为师模” , 至 少这反映 了当 时洛 阳文人崇 尚南方文化的心态。 。 与文学一并兴起的是南方文人生 活方式 , 如 崇尚 自然 、 相聚清谈 、 弹琴饮酒 、 喜 爱书法 , 乃 至 生活上放达 , 亦在洛阳上流社会漫 延 。 《魏书 》记孝 文帝 与 侍 臣宴聚 赋诗场所 , 名 为 流 化




流化池



清徽堂 、 步元庞 , 游凯庞 , 有池 、 渠及桐竹芳林, 业 已 显 示 出这位热爱文学的皇帝 生 活方式上接近南方文士的情调 。 这种生活情调在洛阳文风 大盛后更进一步被发扬光大 。 前 引《元脆 志》谓其不喜作官 , “ 高枕华 轩之 下 , 安情琴书之 室 , 命贤友 , 赋篇章 , 引尿酒 , 奏清弦 , 追稽阮 以为侍 , 望异 氏而同侣 , 古由今也 , 何以 别诸 ! … … 穷达晏如 , 减否若一 ,志散丘园 , 心 游壕木 。《元斌志》称 : “ 虽名拘 朝员 , 而心 债事外, 恒角 巾私 圃 , 堰 卧园林 , 望秋 月而赋篇 ,


· 1 6


春风而举酌 , 流连谈赏 , 左右琴书 。 性简贵 , 慎交游, 门寮杂 游 , 庭盈卉木 , 虽 山阳 之相知少 , 颖 阴之莫逆希 , 以斯准古 , 千载共情也 。元湛志》 : “ 爱山水 , 玩 园池 , 奇花 异果 , 莫不集之 。 嘉 辰 节庆 , 光风同月 , 必延王 孙 , 命公子 , 曲宴竹林 , 赋诗畅志 。元熙 临死写 信给知故” , 感 叹说 : “ 今欲对秋月 ,临春风 , 藉芳草 , 荫花树 , 广 召名胜 , 赋诗洛滨 , 其可得乎 ? ” 都反映了鲜卑族上 层 文士化后的生活情趣 。古今文人 , 类不护 细行 , 鲜能以名节 自立 。 ’ , L文士与儒者原本是两 种不同的文化人 , 文学 的兴起 必然造成北方上层 社会行为方式 的变化 。 《魏书 · 文苑 · 温子 升传》说 : “ 杨遵彦作《文德论》 , 以为古今辞人 皆负才遗行 , 浇薄险忌 , 唯邢 子才 、 王元景 、 温子 升彬彬有德素 。文人 生 活上 重感性与个性 , 作为 北方文学新人 的模仿对象南方士族文人亦 多 不拘 行检 , 文学 的特质加 上北方新文 人 高高在上 的社会地位的共同作 用 , 便形成杨惜所论 述的社会现 象 。 《洛阳伽 蓝记 》中有不少私家园林的描述 , 论者指其与南方文人私 家园林在规模与色彩 上 呈现 差异。 , 实如《魏书 · 文苑传序》所说 , 文学虽 兴 , 学 者如牛毛 , 成者如麟角。 对于 成熟的南方上流文化的 学 习与模仿 , 并不是短时期能够完成的 。 《魏书 · 文苑 · 邢听传》说 : “ 自孝 昌之 后, 天下多 务 , 世 人竞以吏工取达 , 文学 大衰 。经孝文帝提倡 、 受南方上层 社会的 影 响 , 洛阳时代文学兴起 、 鲜卑族上层 表现 出来的文士化趋 势 , 均是在北魏洛阳 时代相对 安 定时期产生 的现象 , 随 着北魏政治的动荡 , 这一过程 因而一度中止 。


注 释 : ① 参刘驰《北朝胡人 士族 的形成及其影 响 》 , 收于 氏著《六朝士族 探析》 , 中 国广播 电视 出版社 20 0 0


年 版



② 本文 所引墓志见于赵超《汉魏 南北朝墓志汇编》 , 天津古籍出版社 19 92 年版 。 标点不尽从 , 并参考 赵万里《汉魏南北朝墓 志集释 》所附图版校正有关墓志文字 , 不一一说明 。《魏书 · 文 苑传序 》说 : “ 肃宗历位 , 文雅大盛 , 学者如牛毛 , 成者如麟角 。《北史》卷 4 3《邢峦 传邢 肋 附传》亦说 : “ 自孝明之后 , 文雅大盛 , 助雕 虫之美 , 独步当时 , 每一文初 出 , 京 师为之纸贵 , 读诵俄 遍远近 。 ” ④ 陈寅格《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 , 中华书局 1 9 6 3 年版 , 1 7 页 。《魏书》卷 8 5 《文苑 · 温子升传 》。《魏 书》卷1 9 中《元澄传元顺附传 》。《魏书 》卷 84《儒 林 , 刘兰传 》 . ⑧ 《魏书》卷 6 7《崔光传 》。《魏书》卷6吐韩麒麟传子显宗附传》。 曹道衡先生认为崔光 出 自平齐 民 , 本习于南方文化 , 这是 他 在太和 及洛阳时期以 文学知名的原因 。 见 氏著《南朝文学 与北 朝文学研究》 , 江苏古籍 出版社 1 99 9 年 版 , 2 0 3 20 5 页 。 L 《魏 书》卷 6 3《王肃传 》。 @ 《魏 书》卷 2 1 下《彭城王元舞传 》。 L 《 隋书 》卷 3 2《经 籍志序 》。 L 《魏书 》卷 2 1 上《元禧传元坦附传 》。 @ 参 唐长孺先生《论南朝 文学的北传 》 , 收于《唐长孺社会文化 史论 丛》 , 武 汉大学出版社 2 00 1 年版。



1 7


L 《三 国志》卷 1 2 《王架传》所 载曹工《与昊质书》 . L 见吴功正《六朝园林》 , 南京 出版社 1 99 2 年版, 1 9 2 19 8 页 。


( 附记 : 本 文属于 2 0 0 1 年 国家 社会科 学一 般 项 目南北 朝迄唐 安史之 乱前南北 文化 的交 流 与整 合的成果 之一 , 课题编 号 1 0 1 1 6 0 5 4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