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7世纪?-725年),同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梁冀州刺史神念之后,其父王仁皎在唐朝初年曾任甘泉府果毅都尉。唐玄宗初封临淄王时,纳她为妃。中宗复位后,大权落入颇有野心的韦后手中,韦后为了达到临朝称制的目的,与安乐公主合谋毒死中宗。于是,临淄王李隆其与侍读张说密谋,联络太平公主,策动御林军发动宫廷政变,将韦后及族人杀死。政变成功后,李隆基的父亲李旦即位,是为唐睿宗。李隆基因匡扶大唐基业有功,被封为平王,随后被立为太子,王氏亦晋册为太子妃。
唐睿宗延和元年(壬子,公元712年),太子李隆基与张说、太子妃的孪生兄长王守一密谋杀掉自己的姑母太平公主,铲除了武氏的势力。一向软弱的睿宗听说后,万分悲恸,随后宣布‘退位’,禅让皇位于太子李隆基。李隆基即位,是为唐玄宗。王氏被册立为皇后,王氏家族也因此显赫。王氏的父亲王仁皎官至邠国公,孪生兄长王守一娶靖阳公主,升为殿中少监,加太子少保,封晋国公。但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王氏一直没有生育。后来,后宫的杨良媛生下一子,名李亨。因李隆基曾梦中有神人告曰:“神佑此子。”所以唐玄宗对李亨母子宠爱有加,并晋封杨良媛为贵嫔。王皇后于是将李亨接到后宫,收为已有,并亲自扶养。不久,杨贵嫔病逝。此时,多情的李隆基又喜爱上后宫另一位佳人---武氏,并册封她为武惠妃。受宠爱的惠妃几乎与皇后平起平坐,恃宠而骄的她,从不把王皇后放在眼里。对于武惠妃的骄蛮,王皇后也十分不满,时常当面训诫武氏。怀恨在心的武氏常在枕边向玄宗哭诉,玄宗此时的心思全在武氏身上,听后自然生气。于是痛斥了王皇后一顿,并打算废除王皇后。他召秘书监姜皎(李林甫的舅舅)商议此事,预备以皇后无子为借口将其废黜。王皇后知晓此事后,跑到唐玄宗面前哭着说:“妾不过得罪了陛下的宠妃,并未得罪陛下,陛下不念结发之情犹可,难道竟忘了当年太上皇被幽之时,家无隔宿之粮,妾父脱下衣衫换来米面,为陛下作生日汤饼的事么?”玄宗听到这话,总算天良发现,打消了废后念头。(www.xing528.com)
又过了几年,武氏越加骄横,常向玄宗搬弄是非,使玄宗重又生出废后之念。但因王皇后为人很好,在宫中深得人心,除了武氏外,无论是嫔妃,还是普通宫女,都与王皇后相处融洽。玄宗想找寻王皇后的过错,竟然找不到一个说她坏话之人,这使得玄宗相当惊讶,一时也下不了废后的决心。此时,王皇后的兄长王守一见妹妹中宫地位动摇,心中很是不安。他想:如果皇后要是能生一个儿子,就可以避免被废的厄运了。于是,他在自己家中设坛祈神。这时一个叫明悟的僧人,知道王守一的心思后,便向他建议说:“皇后若想求子,应先祭拜南北斗,然后取一段霹雳木剖开,在里面刻上天地字以及玄宗的名字,合而佩之,祝曰:‘佩此有于当如则天皇后。’便可得子。”王守一不辨真伪,立即信以为真,进宫告诉了王皇后。求子心切的王皇后,于是一切照办。谁知此事被武惠妃探知后,立即向玄宗告发。自汉代以来,历朝皇宫最忌行巫蛊之术。玄宗一听,马上跑到中宫王皇后处搜查,果然在王皇后身上搜到证物。王皇后分辨说:“此物实为求子所用,并非咒诅厌胜之物。”但唐玄宗根本不听她的解释。
唐玄宗开元十二年(甲子,公元724年)秋,玄宗亲手起草敕书,下制曰:“皇后王氏,天命不祐,华而不实。造起狱讼,朋扇朝廷,见无将之心,有可讳之恶。焉得敬承宗庙,母仪天下?可废为庶人,别院安置。刑于家室,有愧昔王,为国大计,盖非获已。”又逼迫皇后兄长王守一与公主离婚,随后赐他自杀。王氏弄巧成拙,丢了皇后位置不说,还害得兄长丧命,又懊悔又伤心,在冷宫恹恹成病,于当年十月死去。但因王氏善于抚下,在后宫极得人缘。后宫上下念及王氏的为人,大多为她不明不白的死悲痛流泪。玄宗听到发妻死讯,追忆往事,也有些后悔,下令以一品之礼将她安葬于长安无相寺,但仍然没有恢复王氏的皇后名号,也没有追查王氏死因。
唐代宗宝应元年(壬寅,公元762年),三十八年后,代宗李豫即位,王皇后的冤案才得到昭雪,复尊王氏为皇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