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三国演义之丹阳郡治,丹阳兵的介绍

三国演义之丹阳郡治,丹阳兵的介绍

时间:2023-03-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丹阳郡位于扬州境内,自古就有这样的描述:“丹阳山险,民多果劲,好武习战,高尚气力,精兵之地”。后来,吴国的丹阳太守沈莹对晋作战里面,仅仅率领500余丹阳兵,头绑青巾,只执刀盾。丹阳兵之勇令人闻风丧胆。在替朝廷征战各地时,从丹阳招募来了一批壮士,组成一支精锐部队,号曰:丹阳兵。刘备任命许耽为中郎将,章诳为军司马,曹豹为下邳相,这三位丹阳兵将领的职务或许是维持现状,或许是有所提升,史无明载,不得而知。

三国演义之丹阳郡治,丹阳兵的介绍

丹阳郡(治今安徽宣城)位于扬州境内,自古就有这样的描述:“丹阳山险,民多果劲,好武习战,高尚气力,精兵之地”。大家知道,扬州是东吴的根本,所以,丹阳对东吴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时吴景尚在丹杨,策从兄贲又为丹扬都尉”孙策平江东靠的就是那几千“庐江上甲”“庐江上甲”由丹阳人组建。孙氏一族对“丹阳太守”一职十分慎重,大多都是孙氏亲族担当。后来诸葛恪专政,其中一大资本就是他身为丹杨太守,手中拥有出自丹阳的部队。“权拜恪抚赵将军,领丹杨太守,授棨戟武骑三百。” 后来,吴国的丹阳太守沈莹对晋作战里面,仅仅率领500余丹阳兵,头绑青巾,只执刀盾。数次向晋军的阵地冲锋,突破晋军的坚牢防守。丹阳兵之勇令人闻风丧胆。

丹扬之地既是东吴的兵源,也是一大毒瘤。“俗好武习战,高尚气力,其升山赴险,抵突丛棘。若鱼之走渊,猨狖之腾木也。时观间隙,出为寇盗,每致兵征伐,寻其窟藏。其战则蜂至,败则鸟窜,自前世以来,不能羁也”可见丹扬之民是屡有反叛的。

陶谦(132年-194年),字恭祖。丹阳郡(治今安徽宣城)人。汉末群雄之一。

陶谦的父亲,曾经担任过馀姚县长。陶谦幼年时父亲去世,少年时以性格放浪闻名县里,十四岁时以布作为战旗,骑着竹马与乡里小孩子一起嬉戏。他的同乡、曾任苍梧太守的甘公出门时遇见陶谦,见到陶谦的外貌不凡,于是叫上车来与他交谈,感到非常高兴,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陶谦,甘公的妻子对此非常愤怒,但是甘公对其妻说:“这个孩子外貌奇特,长大后必成大器。”陶谦后来喜欢学习,先是考上诸生,在州郡为官,后被举为茂才,拜尚书郎,先后出任舒县令、卢县令。其后迁幽州刺史,被徵拜为议郎。

在替朝廷征战各地时,从丹阳招募来了一批壮士,组成一支精锐部队,号曰:丹阳兵。后来平定黄巾之乱有功,被封为徐州牧。可是,大姓宗族势力却对陶谦采取敌视态度。这种敌视态度的根源在于陶谦对待徐州黄巾余党的态度。“下邳阙宣自称天子,谦初与和纵寇抄,后遂杀宣并其众。”阙宣是黄巾余党。在黄巾起义中各地民众多以宗族为依托组织武装结寨自保,大姓名士更是直接参与镇压。而陶谦和黄巾义军的关系却暖昧不清。“和纵寇抄”所危害的是地方宗族的利益,必然要激起大姓宗族为代表的地方势力的仇视,其敌视态度也就容易理解了。

对于敌视态度的大姓宗族势力,陶谦除了威逼其合作外还采取了镇压的方法,即“刑政失和,良善多被其害”。但镇压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任何军事集团若不能得到地方以宗族形式存在的势力的支持,想要控制地方是不可能的。

曹操以报“父仇”为借口,兵发徐州。陶谦在“内忧外患”的处境下,决定向当时的平原太守刘备求救。在刘备进驻小沛后,得到当地大姓宗族势力的拥护。刘备在增援陶谦的时候,陶谦将丹阳兵赠给刘备一部分。史书上有这样的记载:“谦以丹杨兵四千益先主,先主遂去楷归谦。”

不久后,陶谦逝世,辞世前,其实并未将徐州交由刘备。但个大姓宗族势力拥立刘备为徐州牧,这就为后来陶谦旧部反叛埋下伏笔……当然,这时陶谦手下丹阳兵,全部归于刘备帐下。

对于丹阳兵而言,新丧统领必然人心慌惶,如有优势兵力,趁机分化瓦解,化整为零,彻底改编是完全可能的。但刘备以千余兵力入主徐州,显然没有这样的实力彻底解决丹阳兵。他只能采取维持现状,以亲信将领监督的办法,暂时稳定局面等待机会,这是刘备唯一可行的选择。刘备任命许耽为中郎将,章诳为军司马,曹豹为下邳相,这三位丹阳兵将领的职务或许是维持现状,或许是有所提升,史无明载,不得而知。但对于刘备而言,只有这样才能稳定他们,稳定丹阳兵,从而稳定徐州局势,然后寻找机会再解决问题。
(www.xing528.com)



不久一部分丹阳兵则在曹豹指挥下诱发了吕布夺徐州的战争,估计后来吕布的部下中不乏丹阳勇士。但是显然还有少许残留在当地的丹阳兵,他们成为好生食鱼鳖的广陵太守陈登(元龙)部下,就是这点儿丹阳兵,后来竟然击退了小霸王孙策的渡江攻击!从刘,吕与曹操的激烈战斗看,我的感觉丹阳兵属于东夷孓遗,基本就是一支廓尔喀部队,能征惯战,吃苦耐劳,有项羽子弟兵之风。 


丹阳兵以悍不畏死出名,孙策起兵后就当成军种的主要杀器,吴国的第一兵。后来由于孙权周瑜、孙策之子孙绍等的猜忌而渐渐不被重视没落了。

天纪四年,晋攻吴。帝皓使丞相张悌督莹、诸葛靓、孙震帅众三万济江。至牛渚,莹曰:“晋治水军於蜀久矣,今倾国大举,万里齐力,必悉益州之众浮江而下。我上流诸军,无有戒备,名将皆死,幼少当任,恐边江诸城,尽莫能御也。晋之水军,必至於此矣!宜畜众力,待来一战。若胜之日,江西自清,上方虽坏,可还取之。今渡江逆战,胜不可保,若或摧丧,则大事去矣。”悌不从。莹领丹杨锐卒刀楯五千,号曰青巾兵,前后屡陷坚陈,于是以驰淮南军,三冲不动。退引乱,薛胜、蒋班因其乱而乘之,吴军以次土崩,将帅不能止,张乔又出其后,大败吴军于版桥,获莹、震、悌等。莹著《临海水土志》,详述夷州。


吴左将军。天纪四年,晋攻吴。帝皓使丞相张悌督莹、诸葛靓引兵十万,出兵牛渚,接应诸路军马。后迎晋兵,莹谓靓曰:“上流诸军不作提防,吾料晋军必至此,宜尽力以敌之。若幸得胜,江南自安。今渡江与战,不幸而败,则大事去矣。”靓从之。言未毕,人报晋兵顺流而下,势不可当。二人大惊,慌来见悌商议。后靓劝悌遁去,悌不从,莹亦留。悌与莹挥兵抵敌,晋兵一齐围之,悌死于乱军之中,莹为晋牙将周旨所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