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周瑜在赤壁之战取胜用的战术竟然是曹操战术

周瑜在赤壁之战取胜用的战术竟然是曹操战术

时间:2023-03-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文章简介:赤壁之战,曹操率领的北方军队虽然大面积患病,但周瑜的形势仍然没有改观,依然是敌强我弱,实力相差悬殊。

周瑜在赤壁之战取胜用的战术竟然是曹操战术

文章简介: 赤壁之战,曹操率领的北方军队虽然大面积患病,但周瑜的形势仍然没有改观,依然是敌强我弱,实力相差悬殊。这时候,部将黄盖站了出来,他发现,“曹军正把战船连在一起,首尾...


  赤壁大战后,刘备乘胜取得武陵、长沙桂阳、零陵等四郡,次年又任荆州牧,奠定了壮大发展、进据益州的基础。曹操吸取失败教训,大兴水军,进控江淮,与孙权对峙。孙权为抗曹,继续与刘备联盟,任其在荆州发展。三国鼎立格局逐渐形成。

  赤壁之战,曹操自负轻敌,指挥失误,加之水军不强,终致战败。孙权、刘备在强敌面前,冷静分析形势,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三国有三大战役,前两次分别为“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这前次战役的结果是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而后一次战役的结束则使三国鼎立局面有了一个雏形。仔细分析一下这两次战役,会发现它们有许多共同之处,比如说都是以弱胜强,都是决策者少数人主战,多数人主和,而少数主战派的主张因更符合最高统治者的利益而最终得以实施。同样,弱势一方的最后胜利,又使这两次战役成为中国古代战争史上最有名的战例之一。

  官渡之战前,曹操有兵力仅仅两万,而袁绍,在兼并了公孙瓒之后,有了十余万兵力,双方的兵力对比是一比五。赤壁之战时,周瑜向孙权要兵五万,孙权说五万人一是难以凑齐,只集合了三万兵力,这就是周瑜的全部所有。而曹操的兵力号称是八十万,实则二十三万,双方兵力对比是一比七,若考虑到刘备的一部分兵力能够牵制曹操,双方兵力也是一比五。由于兵力相差悬殊,进攻一方又是志在必得,所以,弱势一方形势是非常严峻的,为此,弱势一方的主战派是不占多数的。袁绍想进攻许县时,“主将认为袁绍是不可抵挡的”,一直到进入实战阶段,还有人在向袁绍通款联络。袁绍失败后匆匆逃走,这些书信来不及拿走,有大臣建议把这些暗通袁绍的大臣抓起来,曹操下令一把火将其烧掉,可见人数太多,以至于有点儿“法不责众”的意味。赤壁战前,江东大臣几乎都认为曹操不可战胜,用孙权的话说,“只有周瑜与鲁肃和他的意见相同”,可见主和派是绝对的多数。同样,由于主战更符合孙权的利益,所以最终孙权在周瑜的坚定支持下,力排众议,做出了迎战的决定。

  抛开这些政治与战略上的决策不论,周瑜在具体战法上与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也很多相同之处。


  进行政治动员,以此鼓舞士气,树立战必胜的信心

  官渡之战前,面对“诸将以为(袁绍)不可敌”,曹操说“我知道袁绍的为人,其人志向远大而智慧少,外表威严而心底懦弱,嫉妒刻薄又素无威信,兵马虽多却指挥不当,将士骄横,政令不一,所以尽管他地广粮丰,到头来只不过是替我经营收藏罢了。”信心建立后,决策一旦做出,曹操马上进入战斗状态,率军进入黎阳。

  赤壁之战的古战场,位于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部。“赤壁”二字位于赤壁矶头临江悬岩,南距市区38公里。《湖北通志》载:赤壁山临江矶头有‘赤壁’二字,相传为周瑜所书。

  赤壁之战前,孙权面对诸将“皆劝孙权迎接曹操”,只有鲁肃劝他迎战,并建议孙权赶紧将周瑜召回来。在主降派看来,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征讨四方,势不可挡。东吴本来有长江天险,自从曹操得到了荆州水军,长江天险已经为双方共有,在敌众我寡的形势下,丝毫没有取胜的可能。周瑜却认为,曹操不过是一个汉贼,面对着“已历三世”、“神武雄才”的孙权,他的前来就是送死!即便是没有后顾之忧,曹操能够和我们在水军方面争胜负吗?何况他有西北马超等人的后顾之忧,寒冬马匹缺乏草料,不懂水战,水土不服等短处,所有的用兵之忌都占了,这样的战争又怎能不败?孙权也马上做出迎敌决策,同时强调,任何人再也不许有投降的言论。

  无论是曹操还是周瑜,他们的话都是在议论战或者不战的会议上说出来的。面对强敌,他们看到的是敌人的外强中干,看到了别人并没有觉察的自己的优势所在,这样的讨论,在他们来说就是一篇战前动员令,是他们让自己的阵营统一了思想认识,看到了优势,建立了必胜的信心。(www.xing528.com)

  收缩兵力,等待时机,准备殊死一战

  建安五年(公元200)二月,袁绍进军黎阳,企图渡河寻求与曹军主力决战。曹操在解救了“白马之围”,成功使袁绍分兵延津之后,顺利退回官渡。

  袁军在白马初战失利,但兵力仍占优势,于是主力接近官渡,准备南下进攻许昌。曹操也立营坚守,与袁军对峙。双方相持三个月,曹操处境艰难,前方兵少粮缺,士卒疲乏,后方也不稳固,形势非常不利。曹操几乎失去坚守的信心,在荀彧等人的劝说下坚持了下来,继续等待着时机。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十二月,周瑜率领大军逆水而上,行至赤壁,与正在渡江的曹军相遇。曹军当时已遭瘟疫流行,而新编水军及新附荆州水军尚没有很好磨合,士气明显不足,初战被周瑜水军打败。这和曹操在白马打败袁绍的颜良、文丑军何其相似!曹操虽然不得不把水军退回到江北的乌林,与他的步骑兵会合,但他的势力仍然要比周瑜强大得多。这样的形势,用黄盖的话说就是:“现今敌众我寡,是难以持久下去的。”但周瑜也坚持了下来,他把战船停靠南岸赤壁一侧,隔长江与曹军对峙,等待着时机


  抓住要害,进行致命一击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防守一方都有一个艰苦的坚持阶段,但这种坚持都不是那种无望的苦撑,而是都在艰难中寻觅着战机。不用说,曹操觅得的机会是奇袭乌巢粮仓,而周瑜捕捉到的战机是火烧战船。

  官渡决战前夕,袁绍的谋士许攸前来投降。许悠告诉曹操,袁绍派大将淳于琼率兵万人护送运粮车,屯积在袁军大营以北约四十里的故市、鸟巢(今河南延津东南)。还说那儿袁军并没有严密的防备,建议曹操轻兵奇袭乌巢,烧其辎重。曹操立即付诸实施,自己亲率步、骑兵五千,冒用袁军旗号,利用夜暗走小路偷袭乌巢,到达后立即围攻放火。也是袁绍应对有误,当他获知曹操袭击乌巢后,并没有尽全力围剿这支前来偷袭的军队,而是分兵救援乌巢,用重兵去攻打曹军大营。可曹军大营坚固,攻打不下,而乌巢的粮食却被全部烧毁。至此,袁绍军军心动摇,攻打曹操大营的将领因害怕被追责而投降曹操。袁绍大军崩溃,除投降的将士,其余七、八万人被杀,袁绍只带着八百人渡河逃走。

  赤壁之战,曹操率领的北方军队虽然大面积患病,但周瑜的形势仍然没有改观,依然是敌强我弱,实力相差悬殊。这时候,部将黄盖站了出来,他发现,“曹军正把战船连在一起,首尾相接”,建议周瑜,“可以用火攻,击败曹军”。周瑜采纳了黄盖的建议,选取蒙冲战船数十艘,装上柴草,中间浇满油脂,然后让黄盖先派人送信给曹操,诈称投降。到了约定之日,黄盖来了,在离曹军还有二里多远的江面上,那数十艘船同时点火。借着强烈的东南风,点火之船象箭一样飞向曹操水军,曹军战船全部烧光。火势还蔓延到曹军设在陆地上的营寨,曹军人马烧死和淹死的不计其数。周瑜等率领轻装的精锐部队紧随在后,向曹军发起猛烈的进攻。曹军大败,只好从陆上撤退。又遇上道路泥泞,老弱残兵被人马所践踏,大军伤亡过半。

  曹操回到江陵后,知道暂时无力夺取江南,又害怕后方不稳,留下曹仁等守卫江陵城,自己直接回到了许都。

  当然,任何两次战役都不可能完全复制,因此,周瑜的赤壁之战和曹操的官渡之战也许不同之处更多。但既然同为典型的以弱胜强的战例,又有很多战法的相同,这就说明战争是有规律可循的。虽然,战争的复杂性在于它的不可重复,但军事谋略和智慧却是值得研究的。当然,无论是官渡之战还是赤壁之战,它们都不可能再一次的重复发生,但它们的精彩却会永远在历史的长空中闪耀着不尽的光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