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王朝统治下的十八世纪,社会风气极度败坏,吴敬梓以《儒林外史》展开了对封建官场的揭露。总体来说《儒林外史》对封建官场的揭露有五个方面:寓于科举制度之下的揭露、对封建官场的直接揭露、对有官职在身的官员的揭露、对无官职在身的乡绅恶吏的揭露以及具有时代特色的对官商结合的揭露,本文即是从这五个方面出发并以具体的人物形象展开论述。
(一)暮年登第的周进
周进困顿科举大半生,晚年因科举飞黄腾达,做到一省学道。在主持阅卷时,因范进的寒酸窘迫引发了他的以己度人之感,遂将其录取。至于他将范进的文章读到第三遍才发现其乃天地间之至文更是嘲讽了八股衡文毫无标准。魏好古进学也可佐证科举考场的荒谬,周进虽斥责“当今天子重文章,足下何须讲汉唐!”但考卷尚未收齐就将他填了第二十名。
(二)科举新贵范进
范进也有困顿科场经历,在他中举之后,广收财礼、接受投靠、攀识乡绅、干预词讼,生活境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讥刺范进为人的同时,作者也对范进的学问做了揭露,他既不知苏轼为何人,又胡诌刘基是明朝第三名进士。正是这样一个无学问、无操守的人在数年后也主掌了一省学政。
周进和范进的事迹表明了作者对封建官场揭露的一个方面,即寓于科举制度之下的揭露。二人的经历都与科举相关,对他们的批判无疑是直指科举制度的,且科举考试使他们发迹,并都做到一省学道。这是为国家选拔后备官员的官员,他们昏庸如此,所选拔后备官员的情况也就可想而知了。
(一)从能员到钦犯的王惠
王惠最初是以举人身份出现的,中举后多年困顿场屋,五十岁中进士,授工部主事,后为南昌知府,又推升南赣道。宁王造反,他降顺宁王,升为江西按察司。他的劣迹很能说明官场的黑暗腐败,他到任南昌太守之初,就勒索前任两千余金,之后更是向前任太守之子打听搜刮途径,因为善于“理财”,又被推升南赣道。南赣道的重要任务就是催趱军需,这无疑发挥了他善搜刮的长处。他的这种才能连反叛的宁王都十分赏识,王惠也因此降顺并高升。随着宁王失败,王惠远遁边陲为僧,最后仍不免被吓死。
(二)被罗织的向鼎
安东知县向鼎以才子、名士而任知县,颇重然诺、惜人才。“牛布衣”一案,并非故意徇私,他对这无头官事的处置也不能说不当。然而却因此被上司参处,所获罪名则是“相与做诗文的人,放着人命大事都不问。”人命大事都不问明显系曲意罗织,以与他相与文人之事扭结,用以诬陷。从而透露了封建官场因事生风的险恶现象。
(三)捐出来的万中书
万里原是一个穷秀才,冒充中书招摇撞骗,骗得各地市绅结纳,后来事情暴露,在他人的资助下,用银子捐了中书。用银子买官的捐纳制度是清代的弊政之一。捐纳得官者,无不是贪得无厌之徒。但封建统治者为加速敛财,只好置广大人民于水火之中。
以上均属于对黑暗官场的直接揭露,它们直接展示了封建官场的不同侧面:或是对百姓的盘剥,或是吏治的混乱,或是制度的腐朽。凡此种种,将封建官场的隐秘以及令人发指之处真实展现,使未有过官场经历的现代读者也能深深理解与体味。
(一)“礼贤下士”的时知县
知县时仁出自篇首的楔子。因其师危素要见王冕,便派翟买办约请。翟买办到了乡下,恐吓王冕。怕事的秦老马上用“灭门的知县”来劝王冕,唯恐出了乱子。因访王冕不遇,时知县震怒,想“立即差人拿了王冕来责惩一番”更展现了封建社会一个底层官吏的莫大威势。
(二)一文一武的汤氏兄弟
汤奉是范进的房师,所在的高要县地方肥美。前任潘知县,每年俸外收入实有万金,汤奉接任后,却不过八千金。可知汤奉虽贪财,却不像前任那样搜刮净尽。在解决民事纠纷时,汤奉也能做到不一味偏袒乡绅。但是为了升迁和扬名,汤奉枷死了回民老师夫终于激起了众回民的骚乱。尽管在封建官员中,汤奉算不上歹毒,但百姓对上此类官员也会付出沉重代价。
汤奏出场时,汤奉已告老在家。汤奏一出现,就被推向旋涡中心。他出场伊始就与镇远府太守雷骥为处置“苗子”一事发生矛盾。生员冯君瑞与“苗子”别庄燕不过是翁婿两个,长官司田德的禀帖“生员冯君瑞被金狗洞苗子别庄燕捉去,不肯放还,若是要他放还,须送他五百两银子,做赎身的身价。”本就含混不清,未能说出事情原委。太守雷骥本精通公事,收到禀报却不做深入了解,就请汤镇台商议。汤镇台只知朝廷体统,主张武力进剿。
时知县及汤氏兄弟都是在职官员,对他们的刻画深化了作者的揭露与批判力度。官场由众多官员组成,在刻画官员中揭露官场,在揭露官场中表现官员,是作者匠心之所在。
(一)任意克扣钱财的翟买办(www.xing528.com)
翟买办是诸暨县头役,又是买办,奉知县吩咐请王冕作画。王冕勉强应诺,画了二十四幅花卉。等到禀过本官,知县发了二十四两银子,翟买办克扣了十二两,只拿十二两银子送与王冕,他的豪横也借由知县之口说出:“想是翟家这奴才走下乡狐假虎威,着实恐吓了他一场。”
(二)忝列衣冠的严贡生
严贡生是高要县人,在张静斋邀约范进来高要知县汤奉处打秋风时,他不惜破费酒食前来交好,想以此攀附汤奉。此后作者又记叙了他敲诈勒索乡邻和攀结官亲并以诈骗赖掉船资的事,但更令人发指的是他对胞弟严监生一家的欺压,并时刻觊觎人家的家产。
上述翟买办和严贡生虽没有官职在身,却也和官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视作官场的直接衍生物,也可看作封建官僚的补充存在,他们进有荣身之术,退则称霸乡里,对他们的揭露与挖掘更是揭示了封建官场底层的罪恶与玄机。
(一)以钱使吏的宋为富
盐商宋为富为一己私欲,公然买贡生沈大年之女为妾。连江都知县也认为“沈大年既是常州贡生,也是衣冠中人物,怎么肯把女儿与人做妾?盐商豪横一至于此!”不料在收受贿赂后,江都知县立即改口,不准投诉。沈大年不服,知县恼羞成怒,污蔑其刁键讼棍,派人将他押解。宋为富在此事件中不但用银子打通关节,使江都知县在断案时前后判若两人,还唆使其发出缉捕文书,差人去南京捉拿沈琼枝。
(二)绅商结合的方氏兄弟
方氏兄弟的所作所为更甚于宋为富,他们剥削广大贫困民众。对于盐典商人盘剥小民的罪行,在小说此前的情节中未曾出现。方老六之事,表现了盐典商人的罪行,也揭示了官、绅、商互相勾结的真相。
作者对上述宋为富和方氏兄弟的揭露是具有时代特色的,也是符合清代盐商发迹史的,从中也可约略窥知两淮盐商的发迹过程,这一切很好地服务于揭露官场的主题。
《儒林外史》作为一部讽刺小说,对封建官场的黑暗腐败以及种种丑恶面貌进行揭露。当然,作者对官场的揭露极具深度,没有流于表面,本文也正是致力于揭开表面直透其本质。从整体来看前文所述的五个方面搭建起了吴敬梓揭露封建官场的整个体系。这其中寓于科举制度之下的揭露是致力于从根源上探寻官场黑暗的现实,展示了作者对形成黑暗官场的根源的极端不满。对黑暗官场的直接揭露则力求真实再现官场内部的种种玄机,这可以说是黑暗官场的直接表现形式。对有官职在身的官员的揭露直接再现了封建官吏的罪恶,是黑暗官场的有力证明。对无官职在身的乡绅等的揭露则是对黑暗官场的补充,因为他们本身就是依附于封建体制的,封建官场与他们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至于对绅商结合现象的揭露,则颇能说明作者细致地观察与描摹了社会现实,因为盐商的发迹以及官、绅、商的结合正是吴敬梓所处时代的产物。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对封建官场的揭露对我们还原那个时代官场的形貌有无可估量的重大意义。对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以及后世其他讽刺小说的出现也自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吴敬梓.儒林外史[M].北京:中华书局,2009.
[2]李汉秋.儒林外史的文化意蕴[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9.
[3]吴小如.古典小说漫稿[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4]陈美林.儒林外史人物论[M.北京:中华书局,1998.
[5]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北京:中华书局,2010.
(作者单位:宁夏大学人文学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