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所喜欢的姜文的另一电影《鬼子来了》相比,《让子弹飞》有几分魔幻,火车自己有动力(冒烟),却让一群马拉着,两把斧子砍进铁轨里,颠飞了列车,汤师爷下半身被炸上了树梢,上半身却还可以说话,城边上不分青红皂白只管擂鼓的女子,县城的城墙上,挂着铁血十八星旗。这个旗,自打武昌起义后,就没人用过。这部电影,原本就不是历史片,魔幻一点,好看。
不过,电影里的故事,却是它标注的那个北洋时期可能发生的事。一个土匪,劫杀了上任的县长,然后自己拿着全套的公文,走马上任。其实,再往前推,王朝时代,这种事一样会有。那年月又没有照片,如果上任的县足够偏远,当地自然没有人认得新官,上司也懒得去考察,大抵就可以这样混上一阵。把税收到2010年的奇事,在北洋时代也是历史的真实,当年四川的军阀刘存厚,在他统治的川北,就真的把田赋预征到了2010年左右。
如果这部电影像某些人说的那样,表达了革命,也是在北洋时期开始的时候发生过的革命。在《让子弹飞》里,当假张麻子把辛亥误认为一个地名时,黄四爷纠正道,辛亥是一种革命。这个每每令我大笑的电影,我感觉,这句话说得最精辟。辛亥就是一种革命,一种同盟会这样的革命党人才能策动的革命。《让子弹飞》说的如果是革命话,也只能是一场当年革命党人的革命。
除了几个土匪和几个家丁,电影里所有的百姓都是些光着脊梁的模糊影子,只会一齐跪倒,一齐欢呼,一齐奔跑,一齐抢劫。革命的发动者,无疑是张麻子和他的弟兄。即便如此,散了银子,也发了枪,仍然不足以让群众起来跟着革命。城里所有的钱都进了黄家的碉楼,所点起的群众怒火,也烧不起革命烈火,即使有枪在手,也是烧火棍。
只有张麻子捉到了黄四爷的替身,假装打赢了,捉到了真的黄四爷,而且当众切下了这个无辜者的脑袋,群众才起来,冲进黄家。于是革命成功了,大家把黄家搬了个空,光脊梁的人们手里的枪,换成了乱七八糟的浮财。(www.xing528.com)
这样的革命,跟当年辛亥的勇士们的革命,实在是太相似了。当年的革命党人,个个都是英雄史观,他们认为,在这个世界上,有先知先觉,也有后知后觉,有英雄,也有群氓。所谓的革命,就是要他们这些英雄打天下,拯救黎民百姓。但是他们所要拯救的百姓,却是愚昧的群氓,革命无需动员他们,只要英雄们打赢了,群氓自然就会跟上。正因为如此,革命党人多少次的起义,都是他们单打独斗,顶多拉些会党和土匪参加,因为在他们看来,即使会党和土匪,也比一般的百姓革命性要多些。
可惜,辛亥革命时,革命党算是打赢了,但群氓们却没跟着走。他们只是做了看客,有些惋惜地看着皇帝垮台,一些莫名其妙的新人登上舞台,他们宁愿跟着过去熟识的乡绅走。因此,革命党的革命,在很多地方,只是跟红楼梦里的晴雯一样,担了个虚名,政权还是乡绅的。电影里的革命对象,不是辛亥这种革命里的清政府,而是黄四爷这样的豪绅。革命的真正动力,无非是黄四爷家的浮财,包括桌椅板凳。
真正的农民,是否真的乐意把乡绅的家财分掉,人给杀光,其实不是没争议的。电影的拍摄地,广东开平的碉楼群,当年里面住的不是什么称霸一方的土豪劣绅,而是安分守己的华侨富商。在辛亥革命后,广东遍地是匪的年月里,一般的百姓跟这些富商一样,畏匪如虎,最希望的,是政府把匪给剿了。真正的革命,也不是像姜文电影的某些看客想的那样,用浮财和胜利,哪怕是欺骗的胜利就可以动员起来的。革命中真正冲锋陷阵的,其实多为那些光着脊梁的影子,尽管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连名字也没留下来。
当然,一部电影,见仁见智,都有道理。更可能的是,大家都在见鬼,人家姜文,只是导了一出动作喜剧,快过年了,让大家一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