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21世纪:中国还有“五四精神”吗?

21世纪:中国还有“五四精神”吗?

时间:2023-03-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今年是“五四运动”九十周年,各种纪念和解读都会出现。应该说,从上个世纪“战国策派”对五四运动的批判,到“新儒学”在中华文化圈的崛起,自有其存在的理由和探讨的价值。从“反传统”的意义而言,这类意见反倒像继承了“五四精神”中的批判性,但批判的是不是封建传统而是“革命传统”。

21世纪:中国还有“五四精神”吗?

今年是五四运动九十周年,各种纪念和解读都会出现。进入21世纪以来,对五四的反传统、反封建精神,海内外都出现了一些新质疑,大体可归纳为三类:

一类意见是学理上的,例如林毓生先生认为:创造文化并不需要彻底地摧毁旧有的事物。铲除传统中不合时宜及有害的成分,并不一定非完全否定传统不可。传统若有很大的转变潜能,在有利的历史条件下,传统的符号及价值系统经过重新的解释与建构,会成为有利变迁的种子,在激烈变迁的同时仍可维持文化的认同。应该说,从上个世纪战国策五四运动的批判,到新儒学在中华文化圈的崛起,自有其存在的理由和探讨的价值。在认同林先生的世界性文化视野的同时,仍须对六十年来中国大陆文化作深层内窥。

另一类意见是中国特色的,例如倡导国学人民大学纪宝成校长认为:我们国家的整个教育制度全是西化的经学就相当于国学。遗憾的是,蔡元培当部长,把经学搞掉了。其实蔡元培也不都是对的嘛,不要把蔡元培说得那么神圣。蔡元培任教育总长期间废止读经反对尊孔,出任北大校长后提倡兼容并包并引入了西方的大学管理制度,为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作了思想准备。我国六十年来的教育制度,更多的不是西化而是苏化,如果为了反对五四前后教育的西化而重倡尊孔读经,难免有继续为国愚民之嫌。

第三类意见出于信仰危机甚至逆反心态,具体表现在对鲁迅的批评上。盖因长期以来,主流意识形态出于宣传需要,屏蔽陈独秀胡适的历史贡献,将鲁迅捧成五四精神的唯一正确代表;而多年的说教与社会现实形成悖论,理论上无法自圆,也导致对五四历史及其思想遗产的鄙弃。从反传统的意义而言,这类意见反倒像继承了五四精神中的批判性,但批判的是不是封建传统而是革命传统 

一、概念误读: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或是出于习惯,或是出于宣传需要,新文化运动经常与五四运动混为一谈,或以后者代替前者,或合称五四新文化运动。其实,前者是后者的发生背景和思想基础,后者是前者的继续和发展。没有新文化运动的启蒙及其带来的思想解放,就不会有五四运动的发生,五四运动发展并丰富了新文化运动。

对这两个相互关联的运动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解读,一种是思想文化上的,另一种是政治性的。就思想文化而言,新文化运动是清末中西文化对撞下思想启蒙潮流的继续,从梁启超的《新民说》到陈独秀的《敬告青年》,再到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反封建的思想脉络越来越清晰具体。从政治解读而言,新文化运动发展到五四以后出现了分化,一部分人(以陈独秀为代表)积极投身政治,创建了中国共产党,这也是主流意识形态所着力宣传的部分,但其代表人物换成了鲁迅和毛泽东

首先提出新文化运动概念的是孙中山,他在1920年提出:新文化运动在我国今日诚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并对此作了政治解读。胡适也认为:凡在变态的社会与国家内,政治太腐败了,而无代表民意机关存在着;那末,干涉政治的责任,必定落在青年学生身上了。他在1960年回顾这段历史时又说:五四本身决不是文艺复兴运动,而五四本身是爱国运动……它一方面帮助我们的文艺复兴思想的运动,同时也可以算是害了我们、这纯粹思想运动变成政治化啦,可以说变了质啦。

从新文化运动到五四运动,进化论、社会达尔文主义、君宪主义、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实验主义、马克思主义、民粹主义无政府主义等各种学说百家争鸣,文化理念是多元而非一元的,且不是以权力消灭其他各方。1949年以后,这套理念被一元化的政治权力所消灭。屏蔽历史,灌服狼奶,曲解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之关系,以及对两者的过分政治化解读,令这段历史的研究走入了误区,至今难以摆脱。近年有学者重倡文艺复兴和新文化,用意可嘉,但在权力怪兽关进笼子之前,仍是知易行难

二、文化互戕:杀父的文化杀子的文化

全盘西化中体西用一直是文化论争的焦点。孙隆基先生在《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港版)中借用人类学的概念,提出西方文化是杀父的文化,中国文化是杀子的文化,且直指某重大历史事件是杀子的文化。虽是极而言之,却道破了中国封建文化扼杀民族创造力的特质。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长期教化与压抑,培育了中国人平时顺民、乱时暴民的国民性,并随着封建社会历史周期律而引发社会危机。

自五四以来,中国一直在这两种文化的身影下徘徊。五四的反传统精神,既是对五千年封建杀子文化的反抗,也由此诞生了一个造反的革命党——中国共产党。不料造反成功坐定江山以后,封建主义阴魂不散,从思想改造运动到反右文革,五四运动所造就的那一代知识分子,纷纷被推上祭坛,杀子文化不断革命的旗号之下借尸还魂

政治上的高度集权,思想上的高度一元化,不容任何异端存在。造神运动造就了绝对的威权,也加剧了执政党的内争。以文化大革命名义发动的内乱,把中国变成了既杀父、又杀子,既互杀、又自杀的恐怖地狱,完全是文化的悖论。这场反文明的社会实验,把八亿中国人变成了实验品。

文革失败和毛泽东的死亡,令中国走出历史噩梦,痛定思痛之际,父权子权都无力相互对抗,达成了临时妥协的默契,于是出现了一个相对宽松的时空——思想解放的八十年代。但权力的惯性不断打破平衡,对自由化的讨伐时断时续,最终在一九八九年爆发了新一轮的对抗,父权的惨胜,中断了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也令杀子文化重新占据了舞台。

中国何时才能走出父子互戕的极端文化怪圈,创造一种兼容并包的新文化?自五四以来的九十年间,仍是一道待解之题。 

三、教义赝品:原教旨主义山寨版教义 

中国的文化酱缸,足以令众多的外来龙种变成蛆虫。自从小学教师洪秀全傅会西方的基督教教义,将一种外来宗教改造成毁灭伦理、文明的邪教以来,将外来学说变成中国特色”“山寨版教义的改造,从未停止过。洪天王起事七十年后,另一位小学教师继承了他的事业并发扬光大。

书写中共的建党历史,必定追溯五四,这是可以理解的。五四前后正是各种思潮与主义风行的时代,其中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在中国胜利,不仅仰仗老大哥的输出革命,亦与儒家大同学说及中国人的国民性有很大关系,而白话文的推广,也使革命学说变得更易于传播。

毛泽东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带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其实他所真正接受的乃是列宁主义,继承更多的则是斯大林主义。马克思解放全人类的社会理想,自有其普世价值的成分,至今仍被欧洲的社会党所继承;而马氏实现社会理想的手段——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则形成了俄国山寨版。这套山寨版教义及其体制已经在二十年前轰然倒塌,如今只残存于个别集权国家。

毛泽东天才地、创造性地发展的,是俄国山寨版中国特色变种,其间既有俄罗斯的黑暗专制,也有中国式秘密社会的会党政治改朝换代均贫富口号。以公有制的名义,将全国财富变成权力团体的血酬,再将贫困平均分配给国人,是那个时代的特色;接下来的时代,是疯狂攫取公共财富及其增值部分。从均贫贫富悬殊,正是山寨版教义无法自圆其说之处。近年发动对普世价值的围剿,更是与马克思的初衷南辕北辙。(www.xing528.com)

五四的另一面大旗是爱国主义,其后也不乏山寨版赝品:一面将数百万平方公里领土私相授受,一面宣扬大国崛起,选择一些国际事端煽动排外情绪,借助民族主义转移国内矛盾,都是山寨版爱国主义的杰作。 

四、沉渣泛起:打倒孔家店新尊孔读经 

三十年间经济发展有成,贫富差距悬殊,教义依旧定于一尊,文化失去创造力。面对普遍的信仰危机,不得不搬回被革命打倒的文化偶像孔子充当陪祭。新的尊孔读经明为文化时尚,骨子里仍是维稳手段,以弘扬国学之名行愚民教育之实,老调子至今唱个没完。

蔡元培民国元年就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之初,下令小学堂读经科一律废止,不久再度下令废止师范、中、小学读经科。他认为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合,尊孔与信教自由相违,故各级学校不应祭孔。针对守旧派尊孔及以孔教为国教等主张,他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创议。在民智未开、封建势力十分强大的当时,皆是保护少年儿童免受毒害的必要之举,但未见其有禁止大学讲授经学的政令。他后来执掌北大,也是兼容新旧之学,提倡学术自由。经学读经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纪宝成校长指责蔡元培当部长,把经学搞掉了,不知有何依据?

中国传统文化是精华与糟粕并存,不可一概而论。洋人讲中国学汉学皆有科学定义,国人笼统以国学自诩,甚至将经学国学混为一谈,皆有偷换概念之嫌。文化学是一个大概念,其实无分中西。胡适、蔡元培、陈独秀、鲁迅等新文化运动巨子,都是学贯中西、受过全套传统教育而又从封建营垒中杀出的人物。就新文化运动形成的学术风气而论,胡适整理国故,得益于西方学术研究的科学方法;蔡元培办北大力倡兼容并包,才有了梁漱溟、钱穆、冯友兰等一代学术大师。

六十年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传统文化在大陆一度濒临灭绝,淹留一脉孤悬台港海外。新儒学的方东美、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等几位大家,都不是在大陆土法治学,方能有所成就,学术环境视野使然也。当今日益浮躁的大陆学界,坐堂叫卖国学犹如艺场说书,但求名利双收,何须真才实学?有望成为硕学鸿儒者,凤毛麟角而已。

顾准认为:中国的传统思想,没有产生出科学与民主批判中国传统思想,是发展科学与民主所十分必须的。孔子作为中国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在人类文化史上自有其地位。五四时期提出打倒孔家店,是对历代封建统治者将儒教定于一尊、实行文化专制的反动,纵有矫枉过正之处,其进步意义同样不容抹杀。五四后提出打倒孔家店,救出孔夫子,是对传统文化的认真反思与批判继承。

 

五、自宫仪式:高举五四旗帜阉割五四精神 

中国大陆年年都纪念五四,几乎成了一种仪式化的活动,今年难免又要大办。选择这个日子清场,在纪念牌前大办成人礼,堪与祭孔大典一比。高举五四旗帜而阉割五四精神,实为当今一大怪象。

五四的旗帜是科学与民主,岂有偏废之理?有科学而无民主,则科学无以昌明;有民主而无科学,则民主徒托空言。中国在五四后出现了一批学术大师,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大学生,也在海外成了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今日之中国,大师不出诺奖无缘,原因仍在体制对文化学术的思想桎梏未除。

近年赛先生特蒙恩宠,跻身发展观德先生打入冷宫多年,方获好东西名号。科学(science)一词从被未严格定义过,有人将科学概括为一种最逼近真理的尽可能不包含自相矛盾的知识体系,且是一项社会事业山寨版教义的自相矛盾之处,恰恰在于教义与社会实践的悖离,提倡科学而无民主同步,就不可能有全面的社会发展观。

科学家可以从工程师中产生,但工程师未必能成为科学家,盖因其缺乏创造性思维。在工程师治国之今日,新的利益格局已经形成,从造反革命党到维稳执政党的转型也已完成,不变的是对权力的强烈控制欲望。一切以维护旧机器的运转为前提,奉行的是以技术代科学的技治主义;在理论的科学创新上鲜有建树,注重的是统治技术及机器部件的更新。

以生产线式的应试教育禁锢青少年的思想,制造体制机器的标准配件;罔顾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用技术手段监控国人的思想言行;以强调中国特色为借口,将普世价值作为异端来围剿……;种种切切,皆是对五四精神的阉割,扼杀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

九十年后环顾神州:孔店重开,国民性积习未除;五四已远,新启蒙仍须努力。五四精神及五四的先贤们,尚飨! 

200943北京风雨读书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