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提要】提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在中国教育界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不仅有杜威、克伯屈、孟禄、桑代克、马斯洛等来自该校的著名学者对我国近现代学校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有过重要影响,而且还培养了如陶行知、陈鹤琴、郭秉文、胡适、蒋梦麟、张伯苓、陈科美、傅统先等一大批直接对我国近现代学校教育发展有过重要贡献的著名教育家和教育学家。
所谓“世界一流大学”,一定既是某一国家的,也是世界的,因而注定是国际化的。关门办学,自办自评,故步自封,甚至夜郎自大,可以建成不入流的“钦定一流”大学,而不可能真正建成一所世界一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建立伊始即重视国际化发展,这从20世纪20年代派多位教授来积贫积弱的中国讲学,即可见其一斑。
目前其学生中有超过10%来自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校友遍布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不仅通过学术传播,而且也通过这些人才影响世界教育,其所倡导的教育新理念和新思想,对世界众多国家的教育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www.xing528.com)
一流的人才是世界一流大学的核心表征。这里所说的一流人才既包括一流的学者队伍,也包括其所培养的一流学生,而无论是一流的学者养成,还是一流的学生培养,最怕的就是学术泡沫的毒害,最需要的就是持之以恒的细致与耐心。一流的教师和一流的学生是造就一流大学的核心力量。在人的因素中,教师的素质是一流大学最为重要的因素,“因为出色的教师才能吸引来出色的学生和大量的资源”。
科学的社会效应往往不是立竿见影的,思想影响社会也多非一朝一夕。因此,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定是一项需要数代人坚守的长期事业,而不是通过几年或十几年的计划就能大功告成的。正如常言所谓“百年树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缺乏耐心往往很难成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