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开创,以及由此为开端的现代高等教育史,是中国现代化史的占据制高点的重要部分。本论集选编了近20年来4位中美学者的相关论述。4人基本一致地认为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开创于1867年(同治六年,也曾有人主张上限可推到1862年),3人认为开创者是在总理衙门王大臣支持下的首任总管同文馆事务大臣徐继畬。2012年,是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开创145周年。早在2002年,山西就纪念过徐继畬暨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开创;希望这次有更高层次、更多相关单位(如北大、北师大、北外……)有所表示和行动;大家也可以简要回顾一下这段被一些当事人和中外学者弄的迷雾重重的、并不久远的有趣历史。
Ⅰ 罗荣渠:同文馆到1867年算学馆成立,从学西文进而到学西学,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由洋务派发动的‘自强运动’揭开了中国现代化运动的序幕。这次改革的中心内容是仿造洋枪洋炮。为了讲求“算学格致之理,制器尚象之法”,提出了学习西方语言,翻译西书、开办译书局等任务。1862年,第一所外国语学校同文馆开办于北京,这是近代中国的教育改革的肇端,也是清政府转变对西学的态度的开始。同文馆聘请西人开办英文、俄文、法文等班,最初是一种实验性质。到1867年算学馆成立,从学习西文进而到学习西学,这所翻译学校才逐渐向一所高等学校过渡。1869年美国传教士丁韪良(W.A.P.Martin)出任同文馆总教习,这所学校才逐渐变成设有实用科学的学校。同文馆引进的新课程主要有:1、算学(1868年),由我国数学家李善兰任教习,李曾与英人伟烈亚力(A.Wylie)同译数学、天文教科书。2、化学(1866年),由法国人毕利干(M.A.Billeguin)任教习,编写第一本中文化学教本。3、国际公法(1869年)由丁韪良讲授,翻译出版中文第一部《万国公法》。4、医学生理(1871年),由英国传教士德贞(Sir Charles John Dudgeon)讲医药和生理课。5、天文(1877年),首由英国传教士欧礼斐(C.H.oliver)讲授,他后来继任同文馆总教习。
同文馆总教习丁韪良(字冠西)原是美国长老会传教士,1850年来华……由传教开始,先后经历了宗教、外交、教育三个方面的活动,反映了美国教会在中国政治与文化生活中的作用变化的过程。他在中国度过一生(1850年来华至1916年卒于中国)是很值得研究的。
继京师同文馆之后,在上海(1863年)与广州(1864年)设立同文馆,都是西人教授外文。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官办学校中占据了第一个前哨据点,无疑是一个重大成功。由于同文馆打开了向西方学习的一条窄缝,美英等国的传教士几乎都立即抓住这个大好时机,大肆宣传兴办新学的重要性。
(节选自:北京大学世界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创办人罗荣渠教授(1927-1996)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现代化新论续篇》第173-175页)
Ⅱ 龙夫威:对纪念徐继畬的历史贡献及中国现代教育
开创140周年的若干理解
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教授 龙夫威
任复兴 译
论述徐继畬巡抚对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贡献和中国第一所现代高等学校同文馆开创140周年,给了我极大的乐趣。徐继畬巡抚作为一个山西的儿子,他的全新的世界观极大影响了中国,从此中国开始了向现代化的进军。而(山西省)王昕副省长提供条件,帮助人们把重新关注这一重要历史问题的希望变成现实。因此我要对她表示特别的感谢。同时,我还要感谢(忻州市)张怀文市长,支持人们纪念很可能是大半出于徐氏的、在将近一个半世纪以前创立了同文馆的重要贡献。最后的但不是最少的,我愿意感谢徐继畬研究会会长任复兴先生,是他唤起人们纪念徐巡抚在探索中国新的方向的舞台上,所扮演的关键角色。
在这个场合,我们有不平常的机会,去考虑那些令人感兴趣的问题。这些问题,与徐继畬做为一个领导者,是如何努力制定更多有效的政策,去迎接海上来的欧洲人和美洲人的挑战相关联。确实,在徐巡抚的故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被导向去仔细思考那些基本问题,当从一种文化向另一种文化引进外来的思想和制度的时候,在自然,加工,和各种成果方面的变化。当然,从国外为源泉的技术和科学的教育,必将使中国放弃文化传统,并引起她在政治和社会上的悲惨的沉沦,并在另外的文化上发生变化,徐氏在晚清学术界和官场上的新儒家的守旧的对手们,对此是可以理解地被惊呆了。徐继畬当然深知这种众所周知的危险,但是经过中国海疆的实践使他坚信,为了把中国从印度那种厄运中拯救出来,中国必须采取彻底的措施。被沙场的失败所陶冶,为使中国这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国家生存下去的责任感所驱策,徐氏的视野引人注目地并不被苦难和憎恨所笼罩。这种思想开放的品质,对他同时代的、到中国沿海的西方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样,徐巡抚坚信,这些西方人中有一部分可以被视为西方文化教育的载体。例如,他在福建与美国传教士大卫·雅裨理的相识,使他认识到这样的人士可以提供域外世界的第一手的有用信息。在他们的多次接触中,徐继畬深感雅裨理是一位品德优良的博学的人士。这样,做为他同时代几个有开放思想的人士之一,他从雅裨理获得关于世界历史和源自科学方法的、直接有用的地理学知识之后,探寻如下新问题的答案:为什么具有古老和高傲文化的中国,抵挡不住海上来的西方列强的侵袭?为什么欧洲各国能够聚集起冲击环球每个遥远角落的如此强大的力量?例如,欧洲列强在品质和种类上,和中国早先遭遇过的蒙古和女真人到底有何不同?徐巡抚正确地看到,在教育方面拯救中国之路,在于更好地了解外部世界的本质,并如何处理好与之的关系。
作为一个具有儒家理性主义传统的学者,他坚信对某些问题的理性考察,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可操作的方案,他勇敢地从远离中国文化的地方引来新的信息的源头活水。他为此严谨而热烈地探索多年,甚至在他担任福建的繁重公务期间也是如此,去完成他那跨越障碍的政治地理著作。1848年出版的《瀛环志略》,开始了教育中国领导者去了解世界的新的真相过程。
这个教育中国人去了解和运用世界新知的初衷,终于导致徐氏在1860年代支持并最后领导一所造就懂得外国语言和外国知识的高等学校。直到西方再一次入侵中国之后,至1862年,迫使中国领导者中足够的人士认识到,徐氏在中国此前付出类似代价之后,在1848年引进的世界观原来是正确的。使中国自强起来的新的机构和方式被创造出来,这真是一个幸运。这样同文馆就变成了中国现代化的第一个典范。
作为中国第一所现代范式的高等学校,从儒家的观点看来,同文馆乃是极大的冒险,因此,它在最初年代只能极其艰难地实现有限的目标。不管怎样,当徐巡抚1867年为它制定方针之后,同文馆已经由一所单纯的培养翻译人员的学校,变成了一所现代范式的学院。它和同时代西方的一些同等学校相比,是相同的甚至超过它们的大多数。从徐继畬时期同文馆的课程设置来看,它作为一种早期模式,已经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一套完整的高等教育的体系。当它最后在20世纪初解散的时候,从它的创新中得到灵感的大批的学院和大学建立起来,如今它们已经遍布全中国。这样,同文馆与美国第一所高等学校哈佛学院相比,尽管办学时间短暂,却为中国在某些路线上扮演了一个角色。哈佛学院在17世纪早期开创时,是相当简陋的,它的首要目标,是为基督教部门培养愿意为此献身的学生。不管怎样,到19世纪中期,哈佛在学术水平上或另外方面,为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发挥的影响,已经使它感到今非昔比。
徐继畬对现代化的历史贡献。
在纪念徐继畬在创造发展同文馆的贡献的庆典同时,我联想到中国现代的伟大成就也同样值得庆祝。做为一个拥有雄厚财富、力量和信誉的国家,今天的中国已经重新崛起。她有培养出一些世界最有名的科学家、工程师,以及各个领域的专家的教育机构,是值得庆幸的。这些成就并不是易如反掌的;确实,面对同样的西方势力和影响,在世界其他许多地方,并没有作出有效的回应。
由此我坚信,从几个有洞察力的伟大人物,也可探寻中国取得广泛成功的原因,例如徐继畬,他已经深知中国已经落后了。他们利用或许可以做得更好的儒家社会,也就是通过教育来引导人类发展,因而他们成为领导他们的国家和人民,面向不可预测的未来的先驱。
做为一个历史研究者,我对下列问题提出质疑:假如没有徐继畬,中国将等待多么长的时间,去创造一个对远方世界如此正确的眼力,并以有效的政策去应对这个世界? 如果没有同文馆,或者类似的机构,中国能否在近代历史上迈出如此巨大的步伐? 假如徐巡抚能够在今天参加我们这个会议,他将如何去面对喷气式飞机、电流、电话、电脑、电子信箱,以及由无数的其他工艺组成的遍布世界的网络?他将为中国不得不以极高的代价才加入这个现代世界而悲伤吗?也许是这样的。但同时我并不怀疑,他会对中国重新享有在世界秩序中的声望而感到欣喜。由于他在这一过程中的角色,我们应该对徐巡抚表示感谢,并做出正确评价。
2002年8月20日演讲于《山西省纪念徐继畬
暨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开创140周年研讨会》。
By Fred W. Drake,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Amherst, http://www.xujiyu.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82 http://www.xujiyu.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192&Page=1
Ⅲ 戚其章: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和徐继畬的历史定位
山东历史学会会长 戚其章
一、同文馆天文算学馆为中国现代(近代)高等教育的起点。徐继畬作为首任总管同文馆事务大臣,称他为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开创者,是当之无愧的。
我认为,从严格意义上来讲,1862年8月20日同文馆英文馆的奏准开办还不是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一直到1867年1月28日,总理衙门奏设天文算术馆,《同文馆学习天文算学章程》奏准了,天文算术馆设立了,这才是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开始。接着到1867年2月25日,徐继畬就担任总管同文馆事务大臣。就是说,徐继畬和中国现代高等教育正式挂钩,是在1867年。同文馆天文算学馆,外国人也叫科学馆,实际是教授自然科学。在这之前主要是教授英语、法语,也教俄语,培养翻译人才。从严格意义来讲,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应该从1867年算起。准确地来说,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开创是135周年。徐继畬名副其实的是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开创者。
龙夫威教授讲得好。因为过去丁韪良曾经写过一些关于同文馆的著作,他称1867年到1869年这三年,是同文馆的衰落时期。龙夫威教授认为,同文馆在最初年代,是在艰难地实现它的既定目标。这个说法非常好。因为徐继畬担任同文馆大臣,开设天文算学馆后,面对着封建顽固派的强大压力,在里边课程设置方面,聘请的西方教习,有的聘请了,但是没到职。所以是一步步地实现,比如开头搞数学,后来搞化学、物理、天文,等等,包括国际法。龙夫威讲得是比较准确的。所以我认为,这三年不是衰落时期,应该是初创时期。这个想法是和龙夫威的是不谋而合的。在这最艰难的时期,徐继畬以七十多岁的高龄,坚持了二年多,把天文算学馆坚持下来了,这是很大的成就,领导同文馆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所以说徐继畬是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开创者,是当之无愧的。
2002年8月20日演讲于《山西省纪念徐继畬(www.xing528.com)
暨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开创140周年研讨会》。
(戚其章: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和徐继畬的历史 定位,全文见: http://www.xujiyu.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86)
Ⅳ 张广明:徐继畬与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创始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张广明
内容提要:1865年秋,因罢官在平遥教书糊口,年已70的徐继畬,被中央召回北京,先授太仆寺卿,并以三品京堂在总理衙门行走,在总署内管同文馆事务。1867年,又任总管同文馆事务大臣,同时“著开太仆寺缺,以专责成,而资表率”,做起了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所现代高等学校——同文馆的第一任校长。
同文馆创于1862年8月,由总署直接管理,但是直到徐继畬来之前,一直无人专司其事,所以进展缓慢。徐继畬到任后,给奕訢等出主意,采取了一系列发展和整顿措施,并于1867年获准开办天文馆,使同文馆不再是专门的外语学校,而成具有现代意义的高等学校。
徐继畬在总管同文馆事务大臣任上共两年时间,加上前面的筹划也不过三年。且天文算学馆招考学生问题上不尽理想。但是毕竟在这短短三年里,徐在奕訢等支持下顶住各种压力和困难,使同文馆成为完整意义上的从办学宗旨、培养目标、办学经费,以及教师、教材、课程、学制,学生考试使用等方面,更符合现代高等教育的高等学校。
徐继畬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开创者,第一所首任大学校长。
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究竟何时何地由何人开创?已故北大教授罗荣渠先生认为:“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由洋务派发动的‘自强运动’揭开了中国现代化运动的序幕……1862年,第一所外国语学校同文馆开办于北京,这是近代中国的教育改革的肇端,也是清政府转变对西学的态度的开始。同文馆聘请西人开办英文、俄文、法文等班,最初是一种实验性质。到1867年算学馆成立,从学习西文进而到学习西学,这所翻译学校才逐渐向一所高等学校过渡。”1 1867年至1869年,担任总管同文馆事务大臣、主持同文馆工作的是山西籍的徐继畬先生。如果罗荣渠教授这一观点成立,徐继畬就是我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开创者和中国第一所高校的首任校长。这个课题不论对研究中国高等教育史,还是对发掘地方人文资源,都颇有意义。
对于同文馆已经转变为现代高等学校这个问题,不论当年当事人丁韪良,还是上世纪60年代以来的台湾、大陆的学者,意见比较一致。分歧较大的是,徐继畬和丁韪良究竟谁是中国现代第一高校首任校长?这个问题即是:徐继畬担任总理衙门大臣、后又兼总管同文馆事务大臣,总署奏准创办天文算学馆期间,即1867-1869年实现了向现代高等学校的转变,还是在徐继畬年老休致、丁韪良1869年担任同文馆总教习后实现了向现代高等学校的转变?我以为,罗教授等一些大陆学者、美国学者的观点是正确的。在徐继畬策划和主持下,在丁韪良担任总教习之前,同文馆天文算学馆从办学宗旨、办学经费、培养目标,到教师、教材、课程、学生和考试使用制度等基本都已确定,已经实现了由译员性质的学校向现代高等学校的转变,徐继畬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开创者,是中国现代第一所高等学校首任校长。简称为“徐说”;认为丁韪良是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开创者的说法,可简称为“丁说”。中国高等教育的开创时间上限算在哪一年开始比较合适?是同文馆开办的1862年,还是天文算学馆开馆的1867年?还是别的时间?对这个非实质性的分歧,本文不拟涉及。
十、对同文馆天文算学馆初创时期的基本评价
北京大学世界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创办人罗荣渠教授认为,中国的现代化是外源性的。由此推知,中国的现代高等教育制度,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产物。现代化是中国自强的必由之路,教育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第一步。所以研究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早期历史,很有必要。在以往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中,中外一些学者囿于各种学术模式,忽略了对洋务运动的研究,在洋务运动中,又只注意曾左李造船炮,忽略了对总理衙门和同文馆的研究。为了纠正殖民主义思想的偏颇,即使在美国,有的学者也提出了“中国中心观”。现在,以现代化为视角,研究早期现代化,及与本地有关的人和事,已经成为一些学校研究机构的课题。
在经过历史研究的许多曲折之后,我们应该实事求是地审视同文馆天文算学馆初创时期的历史。这是被一些当事人和中外学者弄的迷雾重重的一段历史。
中国是一个实行专制制度数千年的大国。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的现代化启动,格外艰难。同文馆天文算学馆的创办,遭到守旧卫道士们的阻挠,毫不奇怪。同文馆天文算学馆是遭受到重大挫折,而不是根本的失败。
在遭受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沉重打击之后,徐继畬是难得的正确思考评估西方挑战的意义的人,也是系统深入考察世界政治格局,提出对应之策的人,即复旦大学周振鹤教授论证过的“正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在遭受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第二轮沉重打击之后,徐继畬的学说受到当政者的重视,他的《瀛环志略》成为自强运动的“指南”。
年迈的徐继畬,也被破例召到北京,参与到自强运动中,为“洋务内阁”出谋划策。创办天文算学馆,就是他们的杰作。同文馆天文算学馆尽管聘请了一些外员,馆务却是由中国人主导的。
徐继畬与总署诸臣一道,坚决挫败了守旧派阻挠学习西学的图谋,当然也因此受伤和付出代价,不得不作了妥协,退而求其次。他们在与守旧派的斗争中,提出了“兼容并包,智周无外”的方针,成为同文馆天文算学馆的办学宗旨。
徐继畬在1867——1869年的同文馆天文算学馆初创时期,招考了第一批学西学的学生,争取到第一笔西学经费开支,聘请了第一批中外西学教习,审编督印了第一批西学教材,在京城聚集第一批年轻学子,叽哩哇啦,声光电化,这是中国开天辟地以来未有的大事。从办学方针、培养目标、经费、教师、教材、课程、学生、考试使用制度等方面综合考察,同文馆天文算学馆已经与国际高等教育接轨,已经初具现代高等学校的规模。
同文馆天文算学等馆为中国乃至日本的现代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 献。在教育方面,京都和上海、广州、台湾、黑龙江、吉林、新疆等地的同文西学馆,培养了大批学兼中西的人才,有的成为光绪帝的英文教师,不少人留学欧洲,有力促进了教育现代化,为辛丑条约后废除科举、建立新型教育体制提供了经验。当时总理衙门面对排斥西学的守旧派而提出的“兼容并包,智周无外”的办学精神,是教学宗旨的精炼概括。在学术方面,京、沪等地的同文西学馆译著了大批西学著作。在外交方面,1866年中国破天荒第一个访问欧洲的使团,就是以带领同文馆学生赴欧游历的名义派遣的,并有同文馆学生参加。晚清、民国初的驻外公使中,同文馆学生达28位(据钟叔河《走向世界》第94页统计),这些懂西学、懂国际公法的人士,折冲樽俎,力所能及地为中国挽回了利权。在政治上,同文馆的教育学术使民主科学进步思想广为流传,深入民心。以同文馆讲授《格物入门》声光电化为开端,加快了科学研究实验进程,增强了国力,到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也不到一个世纪。
总之,徐继畬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开创者,是中国第一所高等学校同文馆的首任总管大臣,即首任校长。
(张广明,在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工作,这是他的山西大学2003届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学位论文《徐继畬与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创始 》提要、引言和最后部分。全文见: http://www.xujiyu.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232 )
2011-12-5
1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续篇——东亚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1997年北大出版社版174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