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多年来,尤其是新世纪十多年来,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的很多策略,是教师教学过程中总结提炼出来的经过实践检验认为是行之有效的比较固定的语文教学思路、教学方式。当前,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出现了“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大好局面。由于广大语文教师和语文理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语文教学园地可谓“万紫千红、争奇斗艳”,各种风格、各种流派的作文教学此起彼伏、蓬勃发展。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思想、新观点、新作法、新经验层出不穷,已经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可喜局面。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少优秀教师已摸索总结了多种独特的作文教学策略。策略形式不同、风格各异,但基本目标和实际效果都是一致的,这些策略使语文教学过程更加科学化、节约化,从而大大提高了语文教学的课堂效益。
走进新课改,人们的理论视野开阔了,思维空间开放了,反映在语文课堂上,教学风格更趋多样,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各种教学流派也渐露风采,成为当下小语界的盛世景观。这无疑是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结出的可贵果实,也是教学艺术繁荣兴旺的重要标志。然而,在欢呼教学风格与流派日益繁衍的同时,我们会更加关注它的健康发展。于是,对风格、流派的研究就成了一个具有重要价值的崭新课题。朱熹的《春日》有云:“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在朱熹眼里“万紫千红”之所以成“无边光景”,既没有把它看作是老天爷的涂鸦之作,也没有视为血腥一片,而是因为感受到了这“万紫千红”的丰富多样体现着一个共同的“主旋律”:春。从这里也足以看到宋儒往往能有非惮之悟,总是以理学的眼光讲究要认得本来面目,识心达本,才精当地揭示出统领这“万紫千红”的那个共同主题“总是春”来。
自然语文是什么?自然语文是炫目的先秦繁星,是皎洁的汉宫秋月;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门,是但求一字的数茎须;是庄子的逍遥云游,是孔子的颠沛流离;是魏王的老骥之志,是诸葛的锦囊妙计;是君子好逑的《诗经》,是魂兮归来的《楚辞》;是执过羊鞭的《兵法》,是受过宫刑的《史记》;是李太白的杯中酒,是曹雪芹的梦中泪;是千古绝唱的诗词曲赋,是功垂青史的《四库全书》……自然语文的教学观认为,语文是以语言为根本的学科,语文的教育意义在于激发学生理解与表达的愿望,提升他们的读写能力,使学生在母语学习中不断加深对语言、对文化、对生活的热爱。语文学科的教育意义在于在语言实践活动中促进学生的理解与表达,要让学生在读写实践中,充分释放主动性,并不断提升水平。只有用语文的方式进行教学,以此实现教育意义的语文课才是真正的语文课。
一、自然语文的自然内涵
自然语文的课堂的“自然”包括:讲课者的声调、音量控制,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情感的分寸感,对课文恰如其分的分析,环节之间的顺畅过渡,甚至包括讲课者的动作弧度以及着装是否得体,等等。一位自然语文教师的讲课功夫,其实就是拿捏的功夫。所谓拿捏,其一,是要将讲解课文的语调与朗读课文的语调区别开来。个别教师讲课给听课者留下的不自然的感觉,主要是因为他未能将讲解课文的语调与朗读课文的语调加以区别。讲解课文当用正常讲话的语调,可以形象,可以幽默,可以带着感情,但一定不要用朗读课文或者是演话剧的腔调,只需稍加修饰。因为教学语言拿腔拿调,导致今天许多孩子本是日常的讲话,却用了朗读课文的语调。而某些孩子在电视台接受采访时,其回答更是用了朗读课文的语调。如此情状,无疑与语文教师常年用那种语调教学有一定的关系。其二,将感情控制在适当的区域内。记得在审定新课标时,我们几个参与者,对课程标准中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说,多少有一点疑惑——准确地说,不是对这句话的疑惑,而是对这句话可能产生不恰当的理解的疑惑。事实是,我在听了若干节语文课之后,分明看到了不恰当的理解。一些讲课者穿破了感情饱满的底线,进入了感情夸张的区域。感情夸张,无论是低年级的课还是高年级的课,都当是大忌。其三,阐释与引申要适度。作为一名讲课者,其责任绝非仅限于带领孩子阅读课文,还要阐释和引申课文。优秀的讲课者在讲解文本时,从来都是通过他的阐释与引申,而使文本得到升华,让学生获得最大收益。但往往也就是在这一点上容易出问题:我们不恰当地,或者说生硬地、过度地阐释与引申了文本的意义。“升华”与“拔高”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拔高与自然相悖。
与“自然语文”对立的是“知识语文”、“应试语文”。所谓“知识语文”、“应试语文”,主要特质在于,其教学的最高目的是以对“课本知识”的单向习得为中心,教师是语文的垄断者,课本是毋庸置疑的“权威”,而学生的学习方式则是以知识被动接受死记硬背和纸笔机械训练考试为主。自然语文是基于生命发展、基于唤醒智慧、基于培养合格公民的语文。自然语文具有三个突出特征:一是语文是一个“生活场”,它应当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使生命得到不断成长;二是语文是一个“思维场”,它应当有利于学生高智慧的形成与发展;三是语文是一个“情感场”,它应当有利于学生的情感世界在一种自由、和谐的氛围中不断得以陶冶与美化,成为合格公民。
《课程标准》的制定,引发了我们对传统语文教学的反思,我们都在试图构建一种与“新课标”最为合拍的语文教学新方案。自然语文就是其中之一,其内涵具有如下特征:
自然语文的教学要从促进学生人生发展的视角实施教学,注重从人的语言、思维、文化、精神等人生发展所需的智能与非智能因素实施教学,丰富人生智慧,提升人生境界,突破语文教学与学生人生体验隔离的现状,打通语文与人生密切关联的路径,为语文教学实践注重人生智慧的启迪起到了奠基与导航作用。
自然语文认为:语文教育要直面于“人”,植根于“爱”,发轫于“美”,着力于“导”,作用于“心”。在她看来,情感既是手段,更是目的。因为语文教育不仅是认知教育,还包括思想教育、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她认为,“教育的事业是爱的事业”,“师爱超越亲子之爱,友人之爱”。所以,在于漪的语文课堂里,洋溢着一种融融的师生情谊,这既是一种师生友情,又是一种长幼亲情。她强调“情是教育的根”,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主要凭借语文教材,“诗文本是情铸成”,语文教材中所选的大多数课文,本身蕴涵着作者丰富、健康的思想感情,这是情感教育的源头活水。自然语文课堂教学,植根于“爱”,发轫于“美”。她的“情美语文”课堂智慧教学艺术,具有神奇的魅力,独树一帜。[NextPage]
自然语文倡导“轻简语文”,以“减负增效”为教改重点目标,决心“走出一条多、快、好、省的语文教学之路。”他以系统思想为指导,以提高教学效率为目标,在优化自身教学设计、培养学生自组织能力、整合语文教学内容等方面做了大量的改革和尝试,最终形成了系统思想指导下的高效语文教学体系。所谓“轻简”,就是减轻负担,浓缩内容,注重实效,讲求效率,即“减负增效”。“轻”表示由“重负”到“减负”,变“苦学”为“乐学”;“简”表示“繁难”到“简易”,务本求实,精讲精练。自然语文认为:“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情况下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是完全可能的。”’自然语文对“苦学”、“多练”持否定态度。自然语文主张在“精”字上下工夫:“巧妙设计”,“精讲精练”,实现语文教学的高效率。
自然语文认为,“精心设计”是实现高效语文的重要前提,“精讲精练”是实现高效语文的有效策略。所谓“精心设计”,就是“讲”的设计要“精”,这才能扩大教学容量。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学习效率,把课外作业放在课内完成,确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练”的设计要“精”,这才能用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取得较多的收益。可见,“精心设计”与“精讲精练”是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关键在于一个“精”字。“精”要求帮助学生把握规律性知识,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自然语文就是以学习语言为本体。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学习语言。“学习语言”是“本体语文”体系中的理论核心,是对语文教学客观规律的深刻揭示。语感教学服从、服务于本体论。学习语言与研究语言不同:“学习语言”,主要是指通过感受、领悟、积累语言材料(即“吸收”,其主要途经是听、读)和运用语言(即“表达”,其途径是说、写)来提高语文能力;“研究语言”,则是针对语言材料或者语言现象,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揭示其规律。自然语文从繁茂芜杂的语文教学现象中发现了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三条基本规律:一个根本目的——指导学生学习语言;一条指导学生学习语言的基本途径——感受——领悟-积累——运用的途径;一种教师指导的重要方法——语感教学法。这三条基本规律是“自然语文”的内核。
二、自然语文的阅读特征
自然语文阅读教学要讲方法,这一点毋庸置疑,尤其是小学教学。大学教学固然也要讲究方法,但似乎更注重授课的内容与品质,往往对方法忽略不计,几乎不讨论教学方法的问题。小学自然语文教学讲究方法,那是因为孩子们尚在成长过程中,他们的认知心理是不健全的,认知能力是有缺陷的。我们必须凭借能够吸引他们、引导他们、调动他们、启发他们、使他们产生浓厚兴趣的方法,达到让他们有效而愉快地接受知识的目的。
自然语文的课堂观认为,“阅”为默默地看,“读”为有声地念。阅读的本义只是指看或念出作品,并没有其他的含义。一节语文课对教师来讲,并不是看与念,而是讲。从这个意义上讲,一节语文课实际上是一节解读课,更确切地说就是怎么解读一篇课文?
自然语文的细读最主要的表现是咬文嚼字。这一点非常适合小学语文教学。因为字词学习是小学生,特别是低、中年级学生最基本的学习内容。我很惊讶教师们对于字词细致入微的解读,它唤醒了我对现代哲学的记忆,居然在这个课堂上与现代哲学的观念相遇了。哲学在打了数个世纪的战争、直打得头破血流之后,却在20世纪中叶的一个早晨,放弃了战争,握手言和,回到了同一个起点上,这就是语言。哲学家们发现,语言问题才是哲学的关键问题。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看法:如果不把语言问题搞清楚,用于思维和用于表述的语言,必将导致我们谁也不能到达真理的悲剧。哲学家们发现了语言的巨大神秘性,发现语言与之存在之间隐密的关系。一个个的词在规定语法的组织之下,向我们呈现了一个世界,以及世界上的所有一切。可是,现在哲学家们发现,许多词所代表的对象已经不存在了,但这些词还在,继续参与着我们的思维与表述。
从古至今,我们都十分热衷于、擅长于咬文嚼字。加之汉字又是一种特殊的文字,它的每一个字本身就是存在中某一对象的符号。细读字词对于孩子学习语文而言,是必不可少的。自然语文的细读固然是妙法,但不可能对每一篇文章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做到细读。倘若如此,一篇课文我们就可以讲一个学期,所以,我们还需要漫读,需要漫不经意地去读。只有漫读与细读相结合,才会产生节奏感。有一个小说家叫林斤澜,他在谈到小说写作的时候说,写小说犹如骑马,跑跑停停。有风景处,就勒马停下来细看,无风景的时候连抽几鞭,快马跑过。这就要看一个人的眼力与功夫。一节语文课,当如骑马,要跑得好看,跑得自在,不妨琢磨一下林斤澜先生的一番经验之谈。
小学教师讲课,各有各的门道,各有各的招数。据不完全统计,教学方法有二十多种:什么暗示教学法、情境激励法、活动教学法、动态教学法、演绎猜测教学法、植入教学法,等等;还有一大堆洋名的,如奥尔夫教学法、苏格拉底问答法,等等。所有这些方法都来自不同的授课者的教学实践,也许都是行之有效的,也是无可非议的。这些所谓的方法,其实只是一种技巧,固然不是雕虫小技,但却不是根本性的方法。
自然语文的教师不应只是具有一份很详细的设计性的教案,还应当有一份像样的讲稿;一节语文课不应只是提问,还应当有一段一段十分地道的言语,像宝石一样镶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这些话熠熠生辉,照亮课堂,也打动听者的灵魂。你必须知道自己的身份,教师本来是讲课的,讲课是天职。以为,一个讲授者,应当知道讲台是属于他的,那是他的位置所在,那是他发心魂之声、发智慧之声、发启蒙之声的地方。
以前中小学课堂是教师的一统天下,教师只管讲,学生只管听,一上一下,是固定不变的策略。这策略的背后,其实是专制,是非民主。现在这个局面多少颠覆了,至少是在大庭广众之下的观摩课上,我们看到的是师生平起平坐、其乐融融,看到的是对听者的尊重与无尽的信任和期盼。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样一种几乎程式化的进行方式:一问一答。从前那种忽略听者存在的满堂灌,一夜之间演变成了不作为。而我们却将此误读为教学民主,误读为现代的教学理念,误读为“以学生为本”。
自然语文给每一个孩子发声的机会,将教鞭当成羊鞭,将这群羊赶起来,去山坡,去草地,去水边,这是一幅现代画,是现代课堂最生动的画面。但这并不应当是以讲课者的失语为代价的。我希望在一堂课上,讲课者不时有醍醐灌顶、让那些愚顽的孩子顿开茅塞的言词。最理想的课堂应是强强集合,有众声喧哗,也有独领风骚,要让那些孩子在那一刻领略你的睿智、才华与风采。一问一答的对话,是先贤大哲产生哲思的经典方式。苏格拉底与他的门徒们,孔子与他的门徒们之间的问答早已成为千古佳话,但那毕竟是哲人与哲人的对话,是大哲人与小哲人之间的对话,我们可以用这种方式,但是不应当一节课只有这一种方式,对话与独语兼而有之,相得益彰,那才是语文课的理想国。
自然语文的课堂观认为,语文教学的一大任务,是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往大里说,这与人的培养相关。一个完整的人、完美的人、完善的人应该具有写作能力。我曾经给孩子们讲写作,说过一句话:一个人能够写一手好文章,这是一个人的美德。你日后无论从事何种工作,从军也好,从政也好,从工从商也好,都得有一个基本的本领,就是写作的本领。讲文本,不能不讲文章之道,不能不讲文章之法。也许我是一个写作的人,对于文章的形式非常在意。
文字的出现,意味着人类的思维出现了本质性的飞跃。从某种意义上讲,文字的出现,意味着人类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文明。我们设想一下,如果人类没有文字,只有一些在今天的人看来谜一般的岩画,人类前进的脚步今天还停留在哪里?文字的出现,使人类的经验得以传承成为可能。文字的出现又进一步促进了人类大脑的发达。人类通过文字进行思维、进行思考,创造了硕大无朋的精神宫殿。文字使人类的历史成为一部完整的历史。有一个词语“扑棱棱”,是形容鸟飞过时翅膀发出的声音。当这三个字出现的时候,孩子们自然开始了联想。假设这时出现一群鸟飞起并发出“扑棱棱”声音的视频,情况又会怎样?视频效果就一定比前面的联想效果更好吗?学习语文最根本的目的是什么?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如果我们承认这一点,再来反观图画对课堂空间的占有,我们是否同意这样一个观点,即:只有当图画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语言文字、帮助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时候,它才值得引入语文课堂。[NextPage]
自然语文的课堂观认为,讲好一堂语文课,当然要用心用力。要全身心投入,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思想必须深刻,情感必须饱满,声音必须清晰响亮。不用心用力,就不可能指望有一堂成功的语文课。用“竭尽全力”“费尽心机”“处心积虑”“调动全身解数”去形容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也许并不过分。
自然语文呼唤原生态自然阅读。自然语文的教学观认为,“读”,于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学习能力,我们师生都极为重视。可是现在我们所进行的阅读,大多是考试化阅读。阅读是一综合性的活动,涉及到语言、情感、文化和精神,涉及到思维能力、审美能力与探究能力、应用能力,而这一些不是应试能力所能囊括的。考试化阅读不能算是原生态自然阅读,自然语文呼唤原生态自然阅读。自然语文的原生态自然阅读是安全的阅读。这种阅读不像考试化阅读,总要担心阅读符不符合命题者的意图,总是想着自己的阅读是否符合老师常讲的思路和方式,总是想着自己的阅读能否获得理想分数……原生态的阅读是一种不带压抑甚或压力感的阅读,是一种不带极端功利性的阅读。原生态自然阅读是自由的阅读。这种阅读不像考试化阅读,有一定程式,要受制于试题先后。它可以先读自己感兴趣的;可以顺着读,也可以倒着读;可以粗读,也可以略读……原生态自然阅读是一种可以按自己的阅读习惯、阅读方式来进行的极具个性化的阅读,是一种非固定模式化的阅读,是一种适性的阅读。原生态自然阅读是素朴的阅读。这种阅读不需要多媒体文本,不需要手机文本,不一定需要书桌,不一定要躺椅……只要有书,只要有人就行。原生态自然阅读不需要时尚,不需要流行,只需要经典,只需要书香围绕。是一种不被技术和流行污染的阅读。原生态自然阅读是静阅读。这种阅读不需要喧闹,需要带着心,读出自己的第一印象、第一感觉……可能幼稚,可能肤浅,但属于自己,显得真切而实在。是一种源于生命本原的真热爱的阅读。一句话,自然语文原生态自然阅读就是一位老师所说的,处于自然状态下的、不受他人影响和干扰的原始生态或者说生态原状的阅读。原生态自然阅读可出现在阅览室或者图书馆。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完全可以每周为学生留下这么一节自由阅读课,让学生自由选择书、报、刊,不作太多硬要求。原生态自然阅读也可以出现在教室里。可原生态的读必修教材,读选修教材。原生态的阅读可以出现在语文里,安全地读,自由地读,素朴地读、静读。原生态的阅读可以不做题,但可以随手批注,可以尽情写读后感,可以写语感性评析随笔。从目前的语文实际情形来看,要绝对进行原生态自然阅读是不大可能的,要绝对回到原生态自然阅读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可以尽量地多进行一些原生态自然阅读。多进行原生态自然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多进行原生态自然阅读,有助于保护学生的天性与个性;多进行原生态自然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诗意情怀;多进行原生态自然阅读,有助于养护学生良好的语文状态。
三、自然语文的策略途径
自然语文强调语文教学要从促进学生人生发展的角度实施教学策略,她以培养语感和思维能力为核心,以读写互动、主体体验和积累为手段,通过读书探究、言意互转,实现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目标是让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和创造活力,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思五种能力,发掘人的潜能,培育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启迪和丰富学生的人生智慧,为学生人生发展奠定语文基础和精神根基。
自然语文的语文素养培养途径细化为五条:一是通过语、修、逻、文、字、词、句、篇的教学训练,夯实语文知识基础,培养语文读写基本技能;二是通过以思维和语言为核心的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记忆能力、感知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分析能力、联想能力、想象能力、判断能力、推理能力、质疑能力、探究能力等语文智能;三是通过读写互动探究、专题阅读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的研究性学习能力以及道德观、价值观、责任感,并提升理想、精神境界等;四是通过学习习惯和运用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写作情趣,形成终身学习的语文能力;五是通过对经典文学文化作品的阅读和讨论以及教师的指导与点拨,培养学生感受、理解、评价、创造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创新能力,并提升文学文化素养,提升人文精神境界。
自然语文应该是学生得到智慧的语文,是教师智慧成长的语文;是学生智慧地学,教师智慧地教,师生在其中教学相长的语文;是体现生命的张扬,充分反映学习活动中的生成性,师生智慧在生成中得到成长的语文。(www.xing528.com)
自然语文应该立足于学生的认知能力、生活经验与情感体验,以培养学生学科化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目标,通过创设生动的学科情境、精心预设教学活动、机智应对语文生成,帮助学生在对话、交流、思辨的过程中,在自主探究的学科活动中寻求问题解决策略,充分发挥学生个体智慧与学习群体力量,以知识学习为途径,以智慧为核心,以能力为目标,以机智为表现形式,使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等方面各有所长。
自然语文应该追求教学的真质量,追求语文的真效益。它应该包括学生完善的人格成长、差异的知识建构和创新的智慧发展。在教学目标的达成上,要重视“层次性”和“生成性”;在教学资源的遴选上,要重视“针对性”和“发展性”;在教学策略的运用上,要注重“合作性”和“开放性”。老师在设计教学程序时,要尽可能地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组织学生学习时,要努力处理好自己的角色地位,重视引导学生质疑、调查和探究,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因此,考察语文教学时,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在教学目标的预设上,是否体现“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要求;二是在教学程序的设计和运行过程中,是否在“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究”在自然语文中,教师是充满教育智慧的。语文是智慧的语文,管理是智慧的管理;以教师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不只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分数,更关注学生生命的智慧。它的教育宗旨在于引导学生应用自己的智慧,协助学生发展自己的智慧,指导学生应用自己的智慧,培养学生创造自己的智慧。其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帮助学生建构一种自我组织、自我进化、自我完善、自我构建、自我发展的,具有独特个性的、完整的集成智慧体系。此时,教师的教学策略,不仅仅局限于怎样把学科知识讲清楚,而是包含了怎样创设问题情境,怎样把现实生活中蕴含的大量学科信息引入语文,怎样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理、合理猜想、寻求证据、作出证明、举出反例、社会调查、小组讨论、发表意见,等等,从而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样,学生在学科课上得到的就不仅仅是知识。学生有动手实践的机会,有运用所学的学科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从而也就有了创新的可能,有了成功的体验。
四、自然语文的多元视角
自然语文是发展语文。学生好比种子,需要教师提供土壤、水分、肥料、空气和阳光。自然语文是发展语文,发展生命,发展智慧,发展个性。应该通过教学和评价,引导学生明白:智慧语文是人生智慧的火花,是人的生活创新的体验,是人的心灵个性的张扬。自然语文,给语文注入生命,语文因此而鲜活;给生命注入知识,知识因此而厚重。自然语文,指导学生为做人而学习,在内容上求真;以语文促做人,在品格上求善;以语文述做人,在语言上求美。自然语文,通过学习的成功的体验,使学生提升人的思想境界,塑造人的人格品质,积淀人的文化修养,抒发人的真情实感。
自然语文是情趣语文。自然语文语文,是演绎教学艺术与学作艺术的精彩世界。自然语文教学的艺术在于营造气氛,创造心灵的共振,拨动心灵的琴弦,做好空间的智慧语文;自然语文教学的科学在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追求思维的创新,提高学习的效率,做好时间的智慧语文。在自然语文教学中,注重激发情趣,引导学生体验乐趣,形成学习兴趣链,即自然语文七步循环圈:情趣促学→学而生乐→乐而需学→学而生悟→悟而生知→知而乐学→学生情趣→情趣促学→……
自然语文是开放语文。生活有多广阔,语文教学的天地就应当有多广阔。因此,自然语文倡导开放语文教学的视野,努力达到三个开放:①开放学生的学习生活;②开放语文教学的形式:学生可以高谈阔论辩论明理,学生可以把生活见闻拿来信息交流,学生可以读书体会交流心得,学生可以读读议议评价分析,学生可以玩玩游戏学学智慧语文,学生可以读读评评修改提高;③开放语文评价的方式:“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多一些表扬,就会多出一些学习天才;多一些激励,就会多出一些语文能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自然语文的开放式语文评价的意义在于为实现“更好”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不断地争取“更好”,才是自然语文质量评价的永恒追求。
自然语文是创新语文。创新是智慧语文的灵魂,创新是智慧语文的境界,创新是智慧语文的目标。自然语文是创新语文。自然语文认为:语文是一条创新的路,语文是一条体验的路,语文是一条阅读的路,语文是一条练习的路,语文是一条快乐的路,语文是一条艰苦的路,语文是一条悠长的路……在这条路上,每一步都有瑰丽的风景,路的深处,绝好的创新风景是定然会出现的。
自然语文是丰收语文。“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自然语文是丰收语文。自然语文提倡面向全体学生,倡导学生人人能学,人人会学,人人快学,人人乐学。自然语文教学是以丰收目标教学为先导,以成功教育为中心,积极鼓励学生的学习的成功信念和自信;通过民主化的教学引导,鼓励全体学生别出心裁、标新立异,在自然语文教学中,教师相信每一个学生,积极鼓励每一个学生树立起成功的信念与信心,着力使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开发。自然语文是教师人人会教的语文是中学生人人会学的语文,人人学会的语文,人人成功的语文。
自然语文是自由语文。自然语文倡导自由语文,主张学生在自然语文策略的指导下自主学作。自然语文,指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周围的世界,然后将自己的观察感受所得形诸语言文字。因为:智慧语文是十分个性化的东西,也是十分具有整体性的感性化的东西,将语文技法做十分理性的知识归类训练有作用有必要但不可夸大。其实,好些人的智慧语文完成后,自己也归纳不出智慧语文采用的技法之类的东西。自然语文认为,学作应当是“自鸣天籁”,是个人情感、灵性的外化。
自然语文是快乐语文。语文有路趣为经,学海无涯乐作舟。自然语文是快乐语文。自然语文通过富有情趣的指导,使学生明白,语文学习应该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自然语文使他们快乐地阅读,快乐地体验生活,快乐地思考生活,快乐地描述生活,久而久之,就可以使他们的大脑变得越来越聪明。在自然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打造学习的兴趣链:激发学习的兴趣→体验学习的情趣→享受语文的乐趣。通过引导训练,使学生快乐地体验学习,快乐地体验学习的成功,使学生在学习练习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在快乐体验中,有话会说,有话想说,有话巧说,有话乐说。
自然语文是富有“诗意”的语文,是饱含“情意”的语文,是体现“创意”的语文,是带有“学意”的语文,是理想中的语文,是语文教学的新境界。在《课程标准》教学理念指导下的自然语文教学将走向生活化、实践化、综合化、智慧化;面对新课程、新理念,自然语文的教学将是生动的、活泼的、自主的、合作的、创造的、充满生命力的。
五、自然语文的课堂追求[NextPage]
自然语文的课堂观认为,当执教者方方面面都能达到自然的境界时,他的语文教学生涯也就到达了最高的境界。关键是,你的一切必定影响孩子。你应当用恰当的叙述方式、恰当的情感方式、恰当的释义方式告诉孩子应当如何叙述、如何表达情感、如何阐释文本。如果一个孩子因为他的语文老师一节一节的语文课,而在说话、表达情感方面都显得不自然、矫揉造作的话,这就太糟糕了。所幸的是,我们广大的语文教师都警觉地意识到了这一点。我们希望能听到更好的语文课,更希望听到各具风格的语文课。比如,谈笑风生的课,淡定自若的课,风采儒雅的课。语文课,最重要的不是各种教学方法的比拼,应该是教学风格的比拼。自然是语文教学的最高美学原则。
自然语文在教学中以情真意切,联想广阔,引发共鸣为特点。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形象因素,设置与教材相应的情景,指导学生乐学,教学语言富有形象性、鼓动性和感染力。语言追求音色优美、和谐,声情并茂,课堂气氛热烈;对学生态度热情、真挚。
自然语文教学,不仅要考虑到“小学”这么一种学业水平,更要考虑到“儿童”的心灵感受和精神家园。在自然语文教育教学中,关注儿童的兴趣特征和思维方式,追求语文教学的主体性、整体观和它的综合效应,以饱满的情绪、激励的话语教会学生求真、求实、求善!
自然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和激情,力求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与阅读,使枯燥的“阅读”变为愉快的“悦读”,让学生充分体会读书的乐趣,形成“务实而不失灵动,大气而不失严谨”的教学风格,使课堂清新、自然、朴实,也不乏幽默和风趣,整个路子清晰明了,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环境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
自然语文追求“沉稳自信”“严明和谐”“智体迸发”“民主开放”课的风格清新、自然、朴实,也不乏幽默和风趣,整个路子很清晰。特别有策略,充满着智慧。追求教学质朴充实,让学生学会思考,潜心体会文本。以快乐填充课堂。力倡感悟童年、抒写童年。崇尚引导不着痕迹,轻松不失深邃。倡导师生平等,循循拨亮认知盲点。追求回归本真,充盈浓浓语文味;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让细节绽放课堂教学的美丽。
自然语文在教学中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同时我又把丰富的情景引入课堂,创设适合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的问题情景,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动机,启发、调动学生的思维,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结合生活实际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做事。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提升学习的能力。
自然语文教风朴实、严谨。课堂上既注重“双基”教育(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又注重结合人文教育,提倡在课堂中用心灵感悟文章,用心灵感悟世界,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在轻松快乐,积极向上的氛围中学会学习,并快乐地学习。
自然语文教师讲课亲切自然,朴实无华,没有矫揉造作,也不刻意渲染,而是娓娓而谈,细细道来,师生之间在一种平等、协作、和谐的气氛下,进行默默的情感交流,将对知识的渴求和探索融于简朴、真实的教学情景之中,学生在静静的思考、默默的首肯中获得知识。虽没有江海波澜的壮阔,却不乏山涧流水之清新,给人一种心旷神怡、恬静安宁的感受。
自然语文把语文课堂教学智力内容与施教手段的审美形式结合起来,化抽象为形象,化平淡为神奇,化枯燥为魅力,不仅使教的活动成为审美对象,而且使学的过程也具有审美的品位,具有美的风格,可以是朴素的美,也可以是华丽的美,可以是智慧的美,也可以是情趣的美。
自然语文富有较强的亲和力,面对学生遇到困惑的时候,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机智地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去理解和感悟。巧妙的过渡设计,让学生在不经意间理解了整个故事,不动声色中,学生进入了角色进行体验。富有诗意的教学语言,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祖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自然语文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做学生喜欢的老师,以学生为主体,课堂充满灵动性,使学生的大脑处于兴奋状态,让学生充分感受学习的乐趣,在学习中快乐,在快乐中学习。
自然语文始终认为语文的课堂应是智慧的课堂、情感的课堂、人文的课堂。在实践中努力追求课堂的扎实朴素,重感悟、重积累、重情趣、重迁移、重习惯。力争达到凭借例子——积淀语言,习得规律;超越例子——延展运用,形成能力的境界。
自然语文教学的基本点是:一是刺激学生产生兴奋点。不管是新课还是复习课,哪怕是单一的书写作业,开课时用简短的话刺激学生大脑细胞活跃起来,学生对这节课产生好感,起到拢心的作用,二是帮助学生找到兴趣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导学生在充满兴趣的氛围中学习,事半功倍,三是教师确定好训练点。精心备课,围绕重点确定好训练的要点,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自然语文怀着春风化雨的热情,在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能力的同时,以美好的事物,高尚的情操熏陶感染他们,在他们心灵深处撒下美的种子。要讲出美来,悟出巧来,点出活来,练出实来。自然语文尊重学生的内心体验,力求有效,学生听有所获。课堂有操作性。能提高学生兴趣,让学生能充分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在轻松愉快中学习,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反对不顾学生感受满堂灌,注重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要有主见,不盲目,要敢质疑,也要敢为先行。
自然语文教师善于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正确运用美读、唤醒、激情、畅想、陶冶等教学方式方法和优化组合手段,用富有激情、形象、感染力的语言,准确而生地传情达意,引领学生披文悟义,入情入境。追求工具与人文一色,语感培养与语文训练的和谐统一。
自然语文创设入情入境的文本现场,营造愉悦轻松的对话氛围,经营书声琅琅的诗意课堂,引领学生习知识,练能力,修品德,与时皆行。从而做到教风自然、朴实,教学语言简洁,板书规范大方,教学过程关注全体学生。辅导耐心细致,重视知识的讲解、方法的传授、兴趣能力的培养、情感的激励,力求优质课堂、高效课堂、人文课堂。
综上所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自然语文能够把自然界的育树造林和社会人文领域的教书育人联系起来,这和时下提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颇有些殊途同途的意味。“语文”是语言和文字,这是承载中国文化的基本载体,是展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有效途径,而一个国家势力的证明除了经济、政治、军事方面的影响力之外,不能否认文化力所起到的巨大推动作用,特别是中国这样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国。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语文教育工作者肩负的责任和使命至关重要、也更加光荣艰巨。而对于语文教学的思考也必然成为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潜心研究的职业课题。总之,徽派语文的自然语文教学应当是将教育融入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同时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触景施教”,让教与学如春天百花、夏日凉风、秋水静流、冬日飘雪一样自然天成,推动语文教学的科学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