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培养云南面向东南亚国际化文化人才的实施途径

培养云南面向东南亚国际化文化人才的实施途径

时间:2023-03-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坚持 “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终身学习”等原则的前提下,不断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培养途径,是云南面向东南亚国际化文化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在云南面向东南亚国际化文化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国外和国内高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相互之间的科研合作对促进国际化文化人才的培养起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云南高校在培养面向东南亚国际化文化人才的过程中应不断增强开放意识,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留学生教育。

培养云南面向东南亚国际化文化人才的实施途径

在坚持 “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终身学习”等原则的前提下,不断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培养途径,是云南面向东南亚国际化文化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我们应树立创新教育理念,不断完善与优化国际化文化人才的培养体系,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以加速云南面向东南亚国际化文化人才培养的步伐,具体来讲应充分发挥高等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华文教育等教育形式在培养国际化文化人才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1.高等教育

(1)创新教育理念

全球化时代,人才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因此云南在发展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应树立国际化理念,促进面向东南亚国际化文化人才的培养。具体来讲,就是在培养文化人才时应树立以下观念:其一,全球性观念。在培养面向东南亚国际化文化人才的过程中应坚持用全球的眼光制定人才培养标准、选择教育内容、完善培养机制等,增强文化人才参与国际化文化工作的适应能力。其二,市场观念。培养出来的文化人才是面向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因此在培养面向东南亚国际化文化人才的过程中,应注重培养人才的竞争意识,促进文化人才的国际流动,使面向东南亚国际化文化人才队伍逐渐走向成熟。

(2)加大与相邻国家合作办学力度

国际合作办学是培养国际人才的重要形式,因此云南在培养面向东南亚国际化文化人才的过程中应重视与相邻国家的合作,以促进国际化文化人才培养的健康发展。具体来讲应着重关注以下几个问题:其一,增设国际化课程。一方面,省内高校应发挥自身学科优势,加强特色课程建设,如对外汉语、动植物研究、民族民俗等,逐渐形成一批有中国特色和云南特色的国际化课程;另一方面,应面向东南亚国家,积极开设越语、泰语、缅语等东南亚国家语言课程和相关国家历史文化课程,并增加国际文化法律法规等课程内容。其二,加强文化领域的科研合作。在云南面向东南亚国际化文化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国外和国内高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相互之间的科研合作对促进国际化文化人才的培养起重要的推动作用。高校之间的科研合作主要包括各大学之间互派留学生、教师交流等双向校际学术交流;邀请国外同行参与重大科技项目的协作研究;按照学科或专业领域建立信息网络,建立全球网络大学、电子图书馆等互享国际间教育资源;争取国际或个人设立的各级各类科学研究基金,资助学科发展;广泛开展国际化文化问题研究和设立相关的研究中心,或与现有的研究中心、研究项目加强联系和合作;加强研究人员和研究机构与国际同类跨国公司或企业的合作等多方面的内容。其三,提高教师的国际素质。拥有国际化的师资队伍是保障国际化文化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只有一流的师资才能够培养出一流的国际化文化人才。这就要求云南国际化文化人才师资队伍树立人才国际意识,具备国际前沿的文化理论、发展规律、最新成果等知识,使自身紧跟文化发展的时代潮流和世界潮流,逐步提升自身的能力以保证云南面向东南亚国际文化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

(3)加强校企合作

国际化文化人才最终是要走向市场的,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教育与市场脱节的现象比较明显,使得所培养出来的人才无法适应市场的需求,造成了大量文化市场的岗位找不到合适的人才而同时大量相关专业的毕业生由于素质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而难以就业的尴尬现象。“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出现,极大地缓解了上述尴尬现象,近年来出现的 “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更是国际化文化人才培养的一个重大突破。“产学研”相结合的国际化文化人才培养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教育培养体系与社会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有助于缩小学校和社会对人才培养与需求之间的差距。在云南培养面向东南亚国际化文化人才的过程中,应对 “产学研”相结合这一培养模式给予足够的重视,进一步加强与科研机构、企业的联系,通过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三位一体进行科学研究及产品开发,推动科技产业创新,共同培养能满足国际文化市场需求的国际化文化人才。

(4)大力发展留学生教育

派遣省内的学生到东南亚国家留学,大量接受来自东南亚国家学生到云南学习,是云南省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云南面向东南亚国际化文化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云南高校在培养面向东南亚国际化文化人才的过程中应不断增强开放意识,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留学生教育。首先,应增加对留学生教育的投入。经费不足是制约云南高校留学生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增加投入改善高校办学条件,有助于提升省内高校的办学质量;另一方面,经费的增加可以增设奖学金名额,吸引东南亚学生来滇留学。其次,重视教学方法的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能够使留学生教学工作事半功倍,因此在培养云南面向东南亚国际化文化人才的过程中应不断探索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法,特别应鼓励国内学生与国外留学生进行 “一对一”或 “一对二”的帮教和帮学,这不仅有助于扩大学生之间的交流、增进友谊,也有利于促进生源国之间更加深入的文化交流。

2.成人教育

(1)在民间开发具有潜力的创意人才

民间文化艺人是我国文化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用最虔诚的方式传承着民族传统文化,并不断利用自己所处的原生态环境创造和丰富着民族文化,他们是国际化文化人才队伍的重要来源。截止到2014年底,云南全省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69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016名[30],他们分别来自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多个类别,将散落于各地的、以“非遗传承人”为代表的创意人才加以挖掘利用,并对他们进行集中的国际化培训,这将是现阶段充实云南面向东南亚国际化文化人才队伍的一种重要形式。

(2)搭建文化人才终身学习平台

就像前文所提出的那样,面对激烈的国际文化市场竞争和日趋多变的国际环境,原来那种依靠一定阶段的学习而一劳永逸的想法变得越来越没有市场,因为人们都清醒地认识到若想不被这个社会所淘汰就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在这一背景下,搭建文化人才终身学习平台将是云南培养面向东南亚国际化文化人才的有效措施,具体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努力:一是政府方面,加大各级政府对文化系统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政策扶持和经费投入,为文化人才的成长和作用发挥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积极设立文化人才基金,如建立 “文化人才引进专项基金”“高级文化人才培训基金”“高级文化人才突出贡献奖励基金”“高级文化人才生活补贴基金”等,专款专用。继续加大扶持力度,为文化人才承担重大课题、重点项目等提供足够的经费资助;要给予文化人才以充分的生活保障,使他们能全身心地工作;要给予文化人才学习考察的机会,丰富他们的知识,扩大他们的视野。二是个人方面,引导相关学习者自主学习,促进学习者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是培养国际化文化人才的关键,它能促进人才的深层开发和自身潜能的挖掘。让学习者在完成必修课的同时,能够选修自己喜欢的知识,并把个人专业兴趣和社会需要结合,使之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

3.职业教育

在职业教育方面,应重视项目课程开发,对文化工作者进行模块培训,促使一般文化工作者向国际化文化人才转变。职业教育项目课程起源于克伯屈,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其目的在于加强课程内容与工作之间的相关性,整合理论与实践,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效率[31]由于现阶段文化人才在数量上存在着严重的短缺问题,云南仅有的文化人才大多都是其所属领域的中坚力量,他们平时的工作任务较重,很难抽出大量的时间来参与培训,因此让文化工作者参与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的项目课程成为培养云南面向东南亚国际化文化人才的重要途径,具体来说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努力:其一,进行需求调研。进行项目课程开发时应首先对文化工作者的学习需求进行调研,了解文化工作者想学什么、需要学什么。其二,根据前期需求调研开发相关课程。在坚持课程开发规律和国际化文化人才培养规律的前提下,结合前期调研对文化工作者在国际文化工作中急需掌握的知识 (如外语、文化规律、国际法律法规、涉外礼仪等内容)进行项目课程开发。其三,注重结果评价。制定科学的评价体系,采取 “自评”与 “他评”相结合,对项目课程开发进行科学评价,以保证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逐步完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

4.华文教育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在东南亚的影响不断增强,中国—东盟区域一体化持续推进。在这一大背景下,中国政府不断加大投入、东南亚各国政府推行积极的华文教育政策,再加上华人和华侨的积极行动,东南亚华文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华文教育的对象绝大部分是由华侨转变成华人的,华文教育的民族教育性质没有丝毫改变,而且得到华文教育界更加强烈的认定和坚持。[32]华人不仅对中华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并且对所在国的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解,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来开展国际文化工作,分布在东南亚各国的华人将是云南面向东南亚国际化文化人才的一个重要来源。因此云南在培养面向东南亚国际化文化人才的过程中应积极与相关国家开展合作,吸引东南亚华人来滇读书、开展国外华人教育,并定期举办交流活动,以推动东南亚华文教育的健康发展,不断补充国际化文化人才队伍。

云南面向东南亚国际化文化人才是指 “立足云南,面向东南亚国家所培养的国际化文化人才”,是具有国际化文化人才共同特点的区域化文化人才,具有“云南”与 “东南亚”的多重交互性是其显著特色。培养云南面向东南亚国际化文化人才既是云南建设民族文化强省的现实需要,也是提升云南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能力的现实需要,面临 “数量短缺”“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只有充分发挥高等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华文教育等教育形式的培养功能,逐步优化培养体系,才能适应全球化市场对国际化文化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

【注释】

[1]王新刚.文化人才的本质规定性探究 [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3(4).

[2]朱懿.我国高校国际化人才教育的思考 [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9).

[3]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云南省世居少数民族概况 [J].今日民族,2009(6).

[4]云南省16个国家一类口岸分别是陆港11个:其中对越4个 (河口铁路、河口公路、天保、金水河),对老2个 (磨憨、勐康),对缅5个 (瑞丽、畹町、孟定清水河、腾冲猴桥、打洛);空港3个:昆明西双版纳丽江;水港2个:普洱、景洪。

[5]云南省7个二类口岸均为陆运 (公路)口岸,其中孟连、沧源、南伞、章凤、盈江、片马6个二类口岸与缅甸接壤,田蓬口岸与越南接壤。

[6]申渝.加快国际化人才的培养 [J].中国人才,2002(9).(www.xing528.com)

[7]科技部.中国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国家创新指数排名升至世界第19位 [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网站,2014-04-01.

[8]张华英.人才国际化与国际化人才的培养 [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

[9]伊继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以云南师范大学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为例 [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4).

[10]张华英.人才国际化与国际化人才的培养 [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

[11]D.布雷特利,鲁丁,乐赛月.东南亚三大语系浅谈 [J].民族译丛,1986(2).

[12]华.东南亚国家风俗、礼仪与禁忌 [J].东南亚研究,1992(1).

[13]《吴哥的微笑》是在中国文化部和柬埔寨文化部共同支持下,由云南文投集团投资,于2010年在柬埔寨吴哥窟打造的一台全方位展示柬埔寨吴哥王朝的大型文化旅游驻场演出,全剧由 《问神》《辉煌的王朝》《复活的众神》《搅动乳海》《生命的祈祷》《尾声》等六章组成,选取吴哥文化瑰宝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意象并借助现代手法加以表现,充分展现了柬埔寨文化的精华。此剧于2012年被中国政府评为“文化出口重点项目”,被柬埔寨政府授予 “柬埔寨旅游特殊贡献奖”。

[14]费孝通.反思对话文化自觉 [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

[15]D.Stewart,C.Ball.Lifelong Learning Developing Human Potential,World Initiative On Lifelong Learning,Bruxelles,1995.

[16]文云朝.关于地缘研究的理论探讨 [J].地理科学进展,1999(2).

[17]它们分别是昆明—曼谷公路,昆明—河内—海防公路,昆明—腊戍公路

[18]吴清泉.云南省已开通国际和地区航线51条打 “飞的”出游正在实现 [EB/OL].人民网,2014-12-18.

[19]赵永胜.云南与东南亚国家的跨境民族及其在境外的分布和人口 [J].云南民族,2011(7).

[20]主要参照云南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网站公布的信息。

[21]王艳龙.在滇留学生首超3万人东南亚南亚学生占八成 [EB/OL].中国新闻网,2014-02-18.

[22]罗南.云南省每年自费留学生人数超8000人 [EB/OL].云南网,2015-06-23.

[23]张若谷,罗蓉婵.东南亚兴起中国文化热 [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11-25.

[24]唐滢,欧颖,丁红卫.云南高校面向GMS实施 “走出去”战略的背景、现状与策略 [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4).

[25]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于2007年被列为国家二类特色专业。

[26]伊继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以云南师范大学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为例 [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4).

[27]刘寒雁,等.云南省与GMS五国高等 (远程)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0(3).

[28]韩庆祥.“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及其理性实践 [J].河北学刊,2004(3).

[29]扈中平.“人的全面发展”内涵新析 [J].教育研究,2005(5).

[30]侯文坤.云南新增250名省级 “非遗”传承人总数增至1016名 [EB/OL].新华网,2014-11-13.

[31]蒋庆斌,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 [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5(22).

[32]彭俊.华文教育研究 [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