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GMS发展的一大瓶颈就是人才缺乏,尤其是通外语、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虽然GMS成立20多年来,大湄公河次区域各国都为培养国际化管理人才不懈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着诸多不足:
1.忽视专业管理人才的培养,国际化管理人才匮乏
通过一系列举措,GMS各国培养的人力资源总量有了很大提高,但由于人力资源开发合作主要集中于对外汉语教学、贸易和旅游3个专业,孔子学院是发展的重点,而对高端管理人才的培养只是在GMS各级会议中提及,具体培养情况的资料少之又少,反映出GMS各国对国际化管理人才培养的不够重视,对其战略意义认识不清,也没有相应的配套培养方案和足够的资金支持,管理类课程只是上述3个专业的选修课程中出现,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并非从促进GMS发展的高度来看待国际化管理人员的培养。因此,目前GMS各国的管理类人力资源的现状是:
第一,国际化管理人才总量不足,国际化水平偏低。GMS国际化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与GMS的迅速发展不适应,人才数量远远不能满足GMS合作领域的不断扩大,特别是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列的柬埔寨、缅甸、老挝等,国际化管理人才凤毛麟角。此外,现有的国际化管理人才总体水平不够理想。由于管理类人才培养的周期较长,而GMS合作时间也才20多年,以及针对管理人才的人力资源开发尚处于尝试阶段,国际化管理人才的培养严重滞后于实际需要,缺乏熟悉GMS各国市场状况及管理规则、通晓英语及GMS各国语言,具有国际化执业资格,能适应GMS各国文化差异,具备高超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国际化管理人才。
第二,高层次人才较少,高级人才中的国际化人才则更少,而通晓本领域专业知识同时又具备丰富管理经验和精深理论水准的高层次复合型管理人才更是稀缺。(www.xing528.com)
第三,行业技术类专业型人才多,综合型管理人才少。
第四,管理型、研究型人才高能低就,缺乏实践经验和国际化视野,难以适应GMS各国广泛的合作开发。
第五,国际化管理人才的培养渠道单一。目前国际化管理人才的主体力量是在GMS合作项目业务实践中锻炼成长起来的,获取国际化管理知识和提高国际化管理能力主要依赖于自身实践及反思学习,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其余国际化管理人才则是依靠GMS人力资源开发培训新成长起来的,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不足。两者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形成多层次、多领域、系统化的国际化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制约了GMS向深层次发展。
2.云南培养国际化管理人才的力度不够理想
就云南而言,在人力资源开发、国际化管理人才培养方面较广西有差距,应该认真反思、学习。广西已成为中国—东盟人才开发与合作重要基地。广西高度重视与GMS成员国的教育文化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广西民族大学东南亚语种人才培养基地及广西大学、广西医科大学优势学科的优势,积极争取中国与东盟在南宁成立一系列基地、协会和培训中心:中国—东盟青年干部培训基地、中国—东盟妇女培训中心、中国—东盟青少年培训基地、中国—东盟人才资源开发与合作广西基地、中国—东盟法律培训基地、中国—东盟农资协会,为广西开展与GMS人力资源培训和教育文化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近年来,到广西高校学习汉语的GMS留学生成倍增加。2008年和2009年,利用设在广西南宁的中国—东盟妇女培训中心分别为老挝和缅甸培训40名高级妇女干部;中国—东盟青年干部培训基地每年为GMS国家举办青年干部培训班,来自老挝、越南、缅甸、柬埔寨和泰国的青年干部参加了培训。一系列举措把广西建设成为面向GMS国家的国际教育基地和人力资源开发中心。[8]两相比较,云南在人力资源开发上的力度、广度、多样化还有很大提升空间,特别是对领导干部的管理培训方面,和GMS各国的合作较少,还没有达到系统化、定期化的程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