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 “一带一路”建设,要有选择地在沿线国家建立境外大学和教育文化交流基地。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越来越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实施十余年的 “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计划成绩显著,培养了一批拔尖创新人才,形成了一批世界一流学科,产生了一批国际领先的原创性成果,为提升我国综合国力贡献了力量。特别是在高等教育体系中 “三分天下有其一”的高等工程教育方面,自2006年开始构建具有国际实质等效、与工程师制度相衔接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并于2013年6月申请加入 《华盛顿协议》,工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获得了国际较好认可。目前,本科层次的工科专业布点数已达15733个,基本覆盖了当前 “一带一路”建设的所有重大工程项目。因此,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具备 “走出去”、在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境外大学和教育基地的良好基础。与此同时,我们也积累了可资借鉴的经验。目前,我国高校赴境外办学已粗具规模。经教育部批准的境外办学有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老挝苏州大学、云南财经大学曼谷商学院和北京语言大学东京学院;众多的高校与当地高校、中学合作建立的孔子学院、课堂;同时,还有90多个项目,涉及14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国家;与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双边和多边教育交流合作关系,与41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学历学位互认协定。可以说,在 “一带一路”建设中适度增加教育投入,有步骤地开发面向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项目,将创建境外大学或其他形式的教育机构作为重点项目予以支持,既可为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培育人才,也可为我国在世界格局的发展中积累广泛的人脉,发现培养一批以中青年为主的对中国友好的政治力量,争取有利的国际民心,扩大国际影响。同时,这也是推动中国教育国际化走向世界的战略举措,是中国睦邻、安邻、富邻,为沿线国家共谋福祉的责任担当。在推进 “一带一路”建设中,进一步加强 “一带一路”国家高校间的合作,携手应对人类共同问题,如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等问题的研究,提升我国参与国际教育治理的能力。(www.xing528.com)
实施 “一带一路”战略,倒逼我们以更广阔的国际视野,全面审视和提升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我们唯有在专业、课程、教学、实践及师资等可比的核心要素方面,达到国际认同的标准且具备一流水平,培养的学生在学业水平上与发达国家的同类型、同层次的学生达到实质性等效,我们的高等教育才能在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乃至国际上脱颖而出,才会有吸引力和竞争力。有的学校到境外办学,更是直接在国际舞台上进行教育质量的比拼。为此,我们要把全面提高质量作为重点,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性,做强各类高等学校。要通过 “一带一路”建设需求的倒逼机制,触动各类高校转变人才培养模式、调整专业结构、扎实推进教学改革,用国际视野审视我们的人才培养质量。我们还要以 “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调整高等教育结构,加大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政策扶持力度,解决高等教育过度 “东高西低”的问题,这既有利于全国高等教育的区域协调发展,又有利于和 “一带一路”建设相衔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