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等教育运行模式从“政府主导型”到“院校主导型”

高等教育运行模式从“政府主导型”到“院校主导型”

时间:2023-03-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是教育国际化成为提高院校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的重要手段。“院校主导型”教育国际化的运行模式应该是一个充满活力、富有弹性的 “市场—服务—市场”模式,这里前一个 “市场”是国外教育市场,对院校来说是一个无限大、可以筹谋的 “潜在市场”,后一个“市场”是国内市场,是一个正在培养走向世界,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参与国际竞争 “外向型”人才的市场。

高等教育运行模式从“政府主导型”到“院校主导型”

随着世界扁平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和信息资讯全球共享的进程加快,教育国际化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纷纷制定国家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目标,中国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扩大教育开放,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的水平。高等教育国际化要实现三个目标:一要服务于通晓国际规则的 “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二要服务于我国高等教育 “国际地位”和 “影响力”的提高,三要服务于 “世界一流大学”和 “高水平大学”的创建。要实现这个目标,教育国际化离不开学校尤其是高等学校的积极参与,在国家一系列政策的引导下我国教育国际化的步伐越走越快,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校逐渐成为教育国际化的主体,教育国际化的各种活动主要集中于学校层次展开,原因一是经济全球化为教育国际化扫除了许多政治上的障碍,许多国家教育国际化摆脱了国家外交政策和国防需要的制约。二是院校办学自主权的扩大和市场竞争机制的引入。三是教育国际化成为提高院校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的重要手段。四是建立“世界一流大学,高水平大学”的需要,院校可以更广泛借助国际要素来构建自己的发展模式,从而提升办学水平。“院校主导型”教育国际化的运行模式应该是一个充满活力、富有弹性的 “市场—服务—市场”模式,这里前一个 “市场”是国外教育市场,对院校来说是一个无限大、可以筹谋的 “潜在市场”,后一个“市场”是国内市场,是一个正在培养走向世界,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参与国际竞争 “外向型”人才的市场。两个 “市场”之间必须以 “服务”为中介,才能够把二者的关系从各自独立连接到相互促进。显而易见,这里的“服务”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社会学意义上的服务,即为别人、为集体的利益而工作。二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服务,即通过等价交换原则,为满足社会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的需要而提供劳务活动并使他们从中受益。同时,院校自身也能从对社会服务的过程中获益。那么,国际化教育应该怎样服务社会呢?先从 “市场—服务”关系看,“服务”不能仅仅立足于 “被需要”状态,应该挣脱历久弥坚的“人适应教育”思想的钳制,重塑 “教育适应人”的教育文化,构建起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产业结构相衔接,机制灵活、充满活力的服务体系。再从 “服务—市场”的关系看,“服务”不再是 “被动等待”,服务应主动贴近市场,敏锐地把握市场的波动,深入地透视和理解教育国际化市场,坚持教育为社会服务的理念,提高综合服务能力,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建立起教育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机制,把院校的人才培养优势、科技优势、智力优势以一定方式向本区域辐射,推进教育国际化发展。

【注释】

[1]张宝昆,伊继东,封海清.东盟高等教育多样化研究 [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0.

[2]何磊.云南与东南亚教育比较研究 [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5.(www.xing528.com)

[3]李义敢,唐新文,李平.大西南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开发 [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1.

[4]李义敢,唐新文,李平.大西南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开发 [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1.

[5]李秋夫,张立红.究竟什么是高校的核心竞争力?[J].河北学刊,2009(2):68-7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