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终身教育思想下的教育国际化理念

终身教育思想下的教育国际化理念

时间:2023-03-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是由教育内容的丰富性,教育对象的广泛性,施教范围的国际性,价值判断标准的多元性,以及学习形式的个别化、多样化为主要特征的教育国际化性质决定的。信息一体化、经济全球化、经营跨国化,知识经济社会这些新的特征,正是学校教育指向 “国际教育”理念的现实土壤。

终身教育思想下的教育国际化理念

当前,知识经济春风扑面而来,它必然带来芳香四溢的满园春色,引起世界各国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各方面的巨大变化,也必然引起教育的变化与发展。知识经济呼唤着新的教育观的出现,新的教育理念的确立,这就是终身学习的崭新的教育理念。

1.终身学习是知识经济时代最根本的教育理念

第一,知识经济是一种学习经济,从客观上要求人们要连续不断地学习、提高。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它是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用以指当今世界上一种新型的、富有生命力的经济,是人类社会步入计算机信息时代后出现的一种经济形态。知识经济的发展,必然引起经济知识化、知识产业化、知识资产化和劳动知识化的趋势,显示出以 “知识和学习”为中心的本质特征。因此,知识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基础和主导,这就要求人们要连续不断地学习、提高,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

第二,知识经济引起的 “三变”“三快”,从内在动力上驱动人们要经常不断地学习、提高。知识经济引起的 “三变”。知识经济引起人们不断地学习提高的内在逻辑图式是这样的:知识经济—产业结构的变化—就业格局的变化—劳动者生产部门的变化和职能的更动—终身学习。知识经济引起的 “三快”,即知识更新快、技术变化快、老化折旧快,从而引起人们要不断地学习,终生地学习。

第三,知识经济引起闲暇时间的增多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要求人们要不断地学习、提高。随着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必定会大大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由此而引起人类寿命的逐步延长,闲暇时间的逐步增加,生活质量的逐步提高。那么,如何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充实美好,帮助现代人充分利用闲暇时光,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这就要求人们拿起学习的武器,不断地学习、提高,用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武装自己,丰富自身,使其过得愉快幸福。中国有句俗话 “活到老,学到老”,过去是作为一种人生修养的话,现在则应作为一种人生理念和生活准则

2.确立终身学习和教育的大教育理念

既然终身学习必然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最根本的教育理念,那么,我们必须改变过去那种接受一次性学校教育的传统教育理念,确立终身学习和教育的大教育理念。这是因为,传统的一次性学校教育已经不能适应当前飞速发展的科技的需要,更难适应以21世纪为主导的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如前所述,传统的一次性学校教育往往把人的一生划分为接受教育期和职业活动期,或分为学习与工作两个阶段,认为教育是给人求职谋生的手段,在学校接受一次性学习、教育便可终生受用。这种一次性学习观就不适应今天知识经济初露端倪的时代了,必须用终身学习的大教育取而代之。终身学习的教育观不再把人的一生划分为阶段,而是强调始终如一,终身学习,学习贯穿人的整个一生;认为教育不只是给人求知谋生的手段,而且包括发展人的个性,完善人的品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一次学习教育不能终生受用,只有不断地学习、接受教育,才能适应发展。(www.xing528.com)

3.教育国际化要肩负起终身教育的重任

在现在以至未来的社会,对于终身教育而言,教育国际化有着更为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这是由教育内容的丰富性,教育对象的广泛性,施教范围的国际性,价值判断标准的多元性,以及学习形式的个别化、多样化为主要特征的教育国际化性质决定的。因此,教育国际化肩负着终身教育的重任。另外,在东南亚GMS五国,教育国际化肩负着终身教育的重任,还有其客观原因。东南亚GMS五国经济相对落后,接受正规高等教育的人数比例还不算太高,因此,需要教育国际化能够为东南亚GMS国家更多的人提供接受非正规高等教育的机会,使更多的人学会学习,学会各种能力,从而为人的终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经济的落后制约着东南亚GMS国家人的发展,而云南通过教育国际化可以发挥优势,多类型、多渠道、多形式地为其进行国际化培训。

因此,在教育对象上教育国际化要实现由青少年到全体社会成员的转变,不仅为适龄上学阶段失去各级正规教育的青少年提供补偿性教育,而且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背景、不同需求的人提供人才资源的开发。[18]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教育国际化受到各国政府与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充分调动一切力量包括高等院校、职业院校、企业及社会各界都积极参与举办教育国际化。

20世纪50年代以前,由于所使用的交通运输工具、交换工具、通信工具相对落后,经济发展主要局限于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因此,人们的视野往往囿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20世纪50年代以后,“国际教育”逐渐受到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的重视,但在当时,主要是基于对两次世界大战的反思,基于战后形成的 “冷战”政治格局。因此,虽然这种 “国际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加强不同民族间的理解与沟通的动机,但更多的是为了进行文化渗透,是一种政治行为。然而,到了80年代以后,“国际教育”却无意之中顺应了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全球化、企业跨国化的趋势,为一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始料未及的帮助,并且,随着交通、通信手段的发展,国际科技、经济、文化交流的扩大,国际社会相互依存的关系日益加强,客观上要求一个国家的教育具有面向世界的特质。据统计,美国公司的产品有20%是在国外生产的,英国在国外的直接投资与美国大致相等,荷兰的绝大部分产品也是在国外生产的,世界著名的雀巢公司98%以上的生产能力设在国外而非瑞士本土。[19]因此,实现教育国际化,即面向世界,这是获得 “教育现代化证书”的条件之一。信息一体化、经济全球化、经营跨国化,知识经济社会这些新的特征,正是学校教育指向 “国际教育”理念的现实土壤。只有那些具有 “全球意识”、勇于驰骋世界舞台上的人,才能免于 “井底之蛙”式的幼稚与无知,才能免于 “夜郎自大”式的愚蠢与鲁莽,从而能在无情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国际现象,是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结果。现在某一个国家的某一项教育改革会迅速地传遍全世界。大量在国外学习的留学生,在异国工作的外国专家和顾问,在世界各地举办的国际会议,学者间往来的各种信件资料的交换,都促进了国际教育文化的交流。教育要适应这种国际交流,就要推行教育的国际化。教育的国际化,表现在人员交流、财力支援、信息交换和教育机构的国际合作、跨国的教育活动和研究等方面。教育国际化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培养国际化人才。

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与其他生产要素不同,知识资源具有较强的共有、共享性。知识、经济的一体化、全球化是知识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这就向教育国际化对社会的开放性以及国际化进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换言之,封闭式办学、片面注重地域性的教育国际化已与社会整体发展态势相悖离,知识经济将使教育国际化真正走向民主化、社会化和国际化。

因此,我们的教育国际化必须考虑到 “国际化”这个发展趋势,不失时机地推进 “国际教育”,形成对世界共同的责任感以及立足于全球发展的战略眼光,从而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新要求。尽快树立国际化的教育国际化观,不仅是教育国际化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教育国际化为经济建设服务的需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