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国际化 (internationalization education)是当今国际间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90年代所出现的教育国际化浪潮可追溯到古希腊时代的 “游教”和 “游学”之风。教育国际化包含着一系列的活动,即在教师、学生以及教育科研工作者之间,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观念、教学计划、教学组织形式以及科研合作等方面所展开的多边的、双向的、区域间的广泛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教育国际化已然成为现今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主旋律。教育要面向世界、立足世界、走向世界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出发点。然而,对于教育国际化,学术界至今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定论,这从某种程度上也说明了教育国际化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人们对于教育国际化的探求认识活动也在不断地深化。以下就目前学术界的主要观点进行简单的概述:
观点一认为,教育国际化实际上是一种活动。持这种观点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学者瓦特 (Water)和艾勒姆 (Arum),他们认为教育国际化是 “与国际研究,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有关的各种活动,计划和服务”[1]。主要包括教师、学生及与教育科研工作有关的人员交往活动、教育信息资源的共享活动以及科研和国际研讨活动等方面。而这一系列活动的目的都在于提供给人们一种能够真正融入全球意识环境里的教育经验。[2](www.xing528.com)
观点二认为,教育国际化是一种精神气质。持这种观点的人更多地倾向于使学校更具有国际性,并认为国际化是一所大学内在的精神气质之所在,主要表现在学校对于教育国际化的观念、态度和意识上。在族裔成分比较复杂的加拿大,跨国的教育文化交流就在于使校园散发出国际性的、多元化的文化氛围,使学生在校园里就能受到世界上不同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培养他们对于不同文化的包容性和感受世界、认识世界、具有世界眼光的国际理解素质。
观点三认为,教育国际化是一种不断持续变化发展的过程。各种各样有关国际化的教育活动、观念、方法及组织策略等都是这一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过程中,有关国际的、全球的和跨文化的态度及观念渗入了教育开放国的教育计划、活动和服务等各项功能中,从而更好地促进与教育有关的国际化活动的开展。加拿大学者莱特 (Knight,Jane)就持这种观点,她强调 “国际的、跨文化的、全球的观念”就是一种 “国际的维度”,并力求使这种国际维度在国家的宏观政策和学校的微观策略中从边缘走向中心,实现教育国际化的可持续发展。
结合学者们关于教育国际化概念的理解,笔者认为教育国际化指的是教育开放国以本民族教育现状为基础,以一系列渗透着跨文化思想和观念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活动为纽带,促进本国教育向着更加国际化方向发展。云南省作为中国西南边陲的欠发达地区,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需要用积极开放的态度去对待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应强调基于本民族性的教育质量的发展和面向GMS五国国际型人才的培养,以适应云南省作为中国面向东南亚改革开放 “前沿窗口”的时代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